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琉璃满京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衣布衣出

    皇帝张了张嘴,竟然没说出反对的理由,最后只得粗暴给出个否定“不行,你趁早死了这条心。”

    邵毅立即就恼了,扣头道“禀陛下,臣不知皇上会如此在意此事,之前在感业寺上过香,暗许非夏氏不娶。这,这恐怕不好办了。”

    皇帝的脸立即就青了,亏他堂堂男儿、皇家子弟,这种事也好去寺庙许愿的吗

    孙公公见皇帝恼怒,再看看毕恭毕敬、一丝不苟的邵毅,居然僵局了。

    “陛下先喝口茶,再说事不迟。”孙公公给皇帝换了杯茶,稍稍提醒一下。

    皇帝这才想起找邵毅来此的本意,本来只是随口一问,想借他随意派出护卫,先打压一番,谁知问出了这么闹心的事。

    皇帝喝了口茶,又喝一口,顺了半天气,干脆撇开这个话题,冷冷问道“成郡王是怎么回事”

    “什,什么,”邵毅还没来得及高兴皇帝不再纠结夏宴清的事,就被皇帝的问话,惊得冒汗了。

    “陛下,臣不明白,成郡王怎么了”

    皇帝把茶盏往桌上一顿,咚的一声,还漾出来半盏茶水。

    孙公公连忙上前,把桌上的书籍纸张移开。

    两个宫女也急步过来,一个把茶盏拿下换新的,一个拿了布巾擦抹桌面,手脚虽快,却都屏气凝神,生怕惹得皇帝更不高兴。

    孙公公眼睛像是抽筋似得,一个劲儿的给邵毅使眼色。

    邵毅暗嗤,这两人演的好双簧,使个眼色就想把他的话都诈出来吗

    可面上还得一副受教样子,“陛下恕罪,臣着实不知您问的是什么”

    “只要是事关成郡王的,你都做了什么,所有的都说来听听。”皇帝淡然说道,在看到邵毅思前想后的样子,警告道,“你别想着蒙混过关,朕只是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派人盯着成郡王府,至于你做了什么,朕清楚的很。”

    邵毅暗叹一声,这就没辙了。

    挑拣一下说说也不是不行,他怀疑成郡王有不臣之心,他所做之事,对皇帝是有好处的。

    怕只怕皇帝会把他卖了,对于不知真正底细的成郡王,邵毅是很忌惮、且有些惊惧的。

    “臣若是对陛下说了,陛下是否能帮臣保密,以保全臣一条小命。”

    皇帝的神色更加凝重,“朕答应你,你起来说话吧。”说着,还挥了挥手,把两个宫女打发下去。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直在皇帝的视线中
    


    邵毅谢恩起身,斟酌着说道:“去年,臣偶然在酒楼遇到成郡王府一个管事和人喝酒,奇怪的是,两人不但来去都未同行,还都是隔了一段时间分别走的。

    臣有些好奇,就打听了和管事碰面的人,那是个商人,叫柳大富。臣觉得这事儿有点意思,陛下您知道,臣,那个,臣不是闲得慌嘛,就让人盯着了……”

    邵毅一点点的讲述着,没涉及他重生,只说他闲得无聊,让人盯着看,没想到就盯出了与成郡王风轻云淡名声不符的行为。

    “夏氏迟迟没有继续烧制玻璃,就是怕作坊里的人良莠不齐,会保不住将来的玻璃技术。所以有意空闲一段时间,等人出手。

    谁知道,首先出手的居然是成郡王,而且,那人得手后竟是往南边去了。臣估计这人去了柳大富经商之地,让柳大富经营玻璃生意了。”

    皇帝面色阴晴不定,一直听邵毅把话说完,又沉吟了好一阵子,才问道:“这事儿还有谁知道?”

    邵毅有些心虚的说道:“臣为了遏制玻璃生意在南方经营,曾找夏氏商议过此事,但未说明那是成郡王的人。”

    “还有吗?”皇帝问道。

    邵毅迟疑一下,说道:“听说成郡王府的花匠年纪大了,打算再招两个。”

    皇帝很有深意的看他一眼,这小子也不是只知道一味胡闹,居然这么有心眼,连这样的小事也没漏掉。

    “行,这事儿做的不错。把你的人撤回来吧,成郡王府你以后就不用管了,只管好好当差就是。”

    邵毅夸张的抹了抹额头,看来这档子事儿也过关了。

    皇帝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夏珂女儿的生意,有麻烦帮忙抵挡一下,不白拿人家银子就好,其它就不要多搀和了。”

    邵毅翻了翻眼睛,没答应,也没反驳。

    呵呵,不搀和吗?不搀和能把媳妇娶进门?笑话。

    皇帝皱眉看着他,已经许愿了啊,真是麻烦。果然和他父亲一个性情,天下女子多不胜数,怎么就独独钟情一人?死心眼儿!

    皇帝面色不虞,说道:“不要把心思都用在女人身上,好好当差,做出些成效才是正经。是不是能得到别人敬重,看的是你自己的本事,并不取决于入不入宗谱。”

    说着,挥了挥手,“行了,今日就是为了问问这个事儿。”

    邵毅如蒙大赦,忙谢恩告退。

    刚推开两步,还没转身,就听皇帝又叫道:“承安。”

    “臣在。”邵毅连忙停下。

    皇帝眼中有了些欣慰神色:“你能拒绝靖王招揽,足见你心思纯净,朕心甚慰。”

    “啊?”这事儿皇帝也知道?邵毅这次是真的失态了。

    “行了,退下吧。”皇帝再次挥手。

    还是小刘公公送的他,之前小刘公公不知皇帝为何事召见邵毅,这时虽然依然不知,但态度却更好了,一路躬身,笑呵呵把他送到西顺门,两人客气道别。

    邵毅也是一路轻松,面含微笑的步出皇宫,直到坐进马车,脸上的笑容才渐渐收敛。

    这么说,他其实一直都在皇帝的视线当中。上一世,他贸然站队,追随了靖王,想来皇帝应该是失望的吧?

    所以后来也就对他不闻不问了,而他那时,在各种势力的夹缝中,渐渐老成起来,没了年少时的肆意嚣张。

    一切看起来很合理顺畅,其实,暗地里支持他的最重要的势力,却已经暗暗消失了。

    邵毅坐在马车里,冷汗淋漓,几乎湿透了衣裳。

    …………

    皇帝的这次召见没引起任何人注意,邵毅如常在兵马司做事,夏家庄子上的人也没调回来。

    既然皇帝已经说了,可以给夏家生意出头、抵挡麻烦,这不就是在抵挡麻烦吗?

    转眼就到了三月,宫里二月底就来人打了招呼,问了蔬菜采摘的日子,这日是拿着银子过来的。

    本就两间房的地方,各种蔬菜也只有不大的几洼,先长成的是小白菜和菠菜,其余荠菜、茼蒿和空心菜还得长几天。

    皇宫里来的人,自然优待很多,洪大贵亲自带人摘的菜,从头到尾都小心翼翼。

    这时节的新鲜蔬菜,那是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的,由不得他们不小心。

    采买太监看着鲜嫩、绿油油的菜蔬,也是新鲜。

    皇宫不比寻常百姓,就算是冬日里,也不时地能见到一些菜蔬。但远路送来,看卖相,和这个根本没法儿比。

    太监接过洪大贵送上的柳条篮子,再探头看看其余几洼长势喜人的菜苗,问道:“只这两样能摘了吗?咱家瞧着,你那空心菜和荠菜长得也不错。”

    洪大贵忙应道:“是,看公公您的意思,那几样若是吃的话也行,只是口感差点儿。要不,各采两把,您回去试试看。其余,过几天您再来取。”

    其实口感也还好,只是还能再长长,现在采摘的话,有点儿可惜。终究不是正经菜蔬成熟的季节,东西稀罕,他着实舍不得。

    太监已经一叠声的答应:“那就各来上少许,待到正经长成,咱家再来买。”

    庄子外面已经围了不少人,都是看新鲜的。

    见宫里真的来人了,而且走的也心满意足,特意打听消息的人,有认识来此的正是宫里的采买太监。

    看来传闻不假,菜蔬是真的种出来了,而且应该还不错。否则,宫里的人多难伺候,哪里会是那副邀功的样子,乐颠颠的就走了。

    宫里的马车一走,洪大贵就被人围住了,都是打听冬日里菜蔬是怎么长得。

    相邻几个庄子的庄头也出言相询:“洪管事,你家菜蔬到底怎么种的?咱们相处这么长时间了,你不要太小气嘛,也给咱们看看呗。”

    “就是,咱们只是看看,又不会看少了什么。”众人纷纷附和。

    洪大贵满脸的为难,连连拱手,“爷们儿们都看到了,这事儿牵扯到皇宫,在下是真的没那个胆子。前些日子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在这里,我是只管干活儿,别的说了是不算的。”

    众人想起夏家老宅的管家被挡回去的那天,都是失望。

    好在洪大贵说道:“一会儿,咱们还要摘些菜送回主家宅子,若各位只是想看看菜蔬,在下还是能做主,给各位瞧瞧的。”

    众人连忙点头,大家伙儿也就是来试试,本来也没报多大希望。将心比心,这暖棚若是建在自家,一样不能让人随便进去。

    不多时,果然有两个老农,提着两个篮子出来,篮子上面用厚厚的粗布盖着。

    洪大贵招手,把两个老农喊过来,揭开粗布,对围拢的人们说道:“这不,和咱们日常中的菜蔬没什么区别,种法其实也差不多,只要是有经验的农人,都能做。”





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见琉璃
    


    一干人闹哄哄的围拢过来,洪大贵还拿出两颗小白菜给他们展示,“瞧瞧,真没什么可看的,和咱们平日吃的菜蔬没任何区别。”

    围观的人齐齐侧目,面露鄙夷。这丫说的这么轻巧,嘚瑟劲儿的!冬日里让你站在寒风凛冽中吃一块冰,和夏日里炎阳之下吃一块冰,那能一样吗?

    夏秋之际吃个新鲜蔬菜不算什么,甚至还会有人嫌弃口淡。可油腻了一个冬天的贵人们,那是一定会稀罕这口菜蔬的。

    众人看着两篮子菜送上马车离开,也各自拱手告辞。

    该打听的消息已经打听到了,还不赶紧找各自主家报信,留在这里也是白白耗费时间。

    …………

    襄郡王先把得到的消息报到母亲那里。

    襄亲王妃听了,就显出来万分的遗憾,“早知道这是真事儿,管他玻璃品质如何,先烧制两炉,也弄个玻璃屋子。到这时,咱们府上差不多也有菜蔬了。若是借此机会办个宴会,那时,还怕什么玻璃不够清透,计划买回去种植菜蔬瓜果的人多着呢。”

    襄郡王也是满心遗憾,只是,如今已然错过了时节,眼看着天气转暖、土地解封,过几天直接种地里都行了,还建的什么暖棚?

    他们得到了玻璃方子和烧制、压制方法,可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却多有波折,不是杂质太多,就是颜色驳杂。连市面上几经转手的瑕疵玻璃都比不上,更不要说皇宫用的玻璃,根本没法儿比。

    所以一直耽搁至今,经过颇多波折,把之前制作陶器的石英砂,换成芒山寺庙的出的矿砂,玻璃的品质才好了些。

    但很显然,之前那些颜色驳杂的玻璃,也是能得大利的。只是,他们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襄亲王妃皱眉再问:“那种色彩斑斓的琉璃,和做玻璃不一样吗?好歹烧一些出来,卖给银楼,也是比不小的收入。”

    襄亲王摇头,“琉璃作坊从开办以来,从未做过琉璃,咱们买不到琉璃的方子。熔制玻璃的时候,虽然有时会带着绿色和黄色,但那颜色太浅,效果都不好,且质地太脆、不容易打磨。”

    襄亲王妃不悦:“让他们再试!一群废物,连个没见识的乡下女子也不如。实在不行,再找夏家作坊的工匠,让他们去偷玻璃方子的详细用料。只要银子用到了,就不怕人们不出力。”

    襄郡王附和:“母亲说的是,儿子已经让人去寻了,他们背主的把柄捏在咱们手里,以后,无论夏家做什么新鲜东西,咱们都能轻松得到方子。”

    “还有玻璃,”襄亲王妃补充道,“不用再等了,这就开始着手制作。告诉工匠们,一边做一边找毛病,若是能总结出透明无瑕疵的玻璃用料和做法,重重有赏。”

    “是,两天后,将有一批玻璃出炉,咱们应该是第一家敞开出/售的玻璃。”襄郡王答应下来,便告退。

    当先出售玻璃,也是他的意思。

    夏家那琉璃作坊像个筛子一样,人员庞杂,毫无保密措施。从那里下手买通工匠、窃取玻璃方子和制作方法的人,可不止他们成郡王府。

    再耽搁下去,只怕就要被别家抢先推出玻璃,抢去先机了。

    …………

    襄郡王估计的不错,的确还有人修建了玻璃作坊,也让人去夏家庄子打听情况的。

    只是,有的人家开始加紧烧制玻璃,准备出售。

    但也有人家得回消息,知道用玻璃做的暖房的确能让作物正常生长之后,并未急着计划出售玻璃,而是悄无声息在自家田庄准备搭建暖房。

    之前闯入夏家庄子被抓的人并非一无所获,起码远远看到了暖房的大概结构,看到靠墙的烟囱有袅袅青烟。

    有了外观,还有丰富的使用火墙地龙的经验,照样做一个暖房还是没问题的。

    若是这几天就把菜蔬种下去,依然能提前一个月的成熟。

    重要的是,这种暖房应该能培育秧苗,小小几个暖棚,能培育的秧苗可就多了。

    这种人家的做法,甚至都没惊动什么人,就悄悄把种子种下了。

    …………

    夏宴清这里,蔬菜一出,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其它继续种植、或者培育秧苗,自然有洪大贵和田庄的老农计划。
1...6162636465...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