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也可以推出一批玻璃器皿。
对开模具她早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做一批实用性的瓶子。
大概是华夏子孙的独有观念,夏宴清总觉得,玻璃的清透感很没内涵。对于使用器皿,她还是觉得陶瓷更内敛、更韵味悠长一些。
但是,小一些的玻璃瓶,功用性也很强。至少能让放在里面的物品一目了然。
第二百一章 就不用他的人了吧?
黄秋容满怀着旖旎情愫,回到家里。
待到二门处下了马车,她才想起这一趟算是白走了。
有邵毅那一番强力警告,不但这一趟白走了,怕是以后也很难再迈进作坊一步了。
对于这个结果,黄秋容倒是很满意,只是在父母那里有点儿是不好交代。
她先去母亲吴氏院子,给母亲回话。
进到吴氏房里,行礼之后坐定,吴氏让人给黄秋容端了碗酸梅汤。
看着她一口一口喝着,吴氏问道“你在夏家作坊,可曾看到了什么?”
黄秋容已经喝下半碗酸梅汤,放下小碗,舒服的长出了一口气,才略有些苦恼的说道“别提了,女儿一进门就被那夏氏迎到客厅,根本没机会去看。”
“哎呦,我的傻女儿。”不吴氏差点要上去拍女儿一把了,“你一个大姑娘家的,谁让你自己去看的?不是给你带了两个婆子吗?”
黄秋容撇撇嘴,说道“那夏氏甚是警惕,根本没让婆子单独呆在门外。她另派了丫鬟,陪两个婆子在隔壁饮茶呢。”
黄秋容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女儿离开的时候,邵家那个邵毅,正巧也去了。看到我们不是作坊里的人,着实把作坊众人呵斥一遍,指责他们不应该放外人进去。女儿以后只怕也没机会再去租房里了。”
“又是那个贱种!”吴氏低低咒骂一句,襄亲王妃交代的事情,可怎么完成。
黄秋容听的有些不快,而且她见吴氏很失望,拿她问夏宴清的话,敷衍吴氏道“女儿在夏氏的作坊,曾用言语试探,问她那镜面玻璃的做法是否很简单。夏氏没正面回答,把话题岔开了,面色还很紧张。”
吴氏虽然听到她说的话,却不太在意。只以为那是孩子话,也就是想当然的说说。
镜面玻璃的两面,是真的光洁如镜,更甚于打磨过的铜镜,又怎会制作简单?
黄秋容见吴氏不在意,继续蛊惑道“母亲,夏氏真的紧张了。女儿觉得,那镜面玻璃很可能真的制作简单,只不过没人能想出关键罢了。”
吴氏将信将疑的抬眼,“你真的没看错,夏氏的确紧张了?因为你的问话紧张的?”
“真的。女儿问过之后,夏氏不但脸色变了,还胡乱解释了好一通呢。”黄秋容连忙点头。
是不是的,先把这个话告诉襄亲王妃,那她这一趟就没白走,帮襄亲王妃打探出事情的头绪了。
至于玻璃工匠是否能想明白其中的关键,那就不是她的事了。
等以后有了机会,她再表示一下,愿意嫁进邵家,帮忙王妃做事,想来王妃是求之不得的。
只要王妃吩咐,就算父母不愿意,可事关父亲和她们一家的前程,他们一定不敢反对。
黄秋容以为她只是随口敷衍,可她的父亲黄征和母亲吴氏,确如她所愿,真的把这个想法禀报给襄郡王府。
…………
夏宴清这边,一边是作坊加紧烧制琉璃,制作一批玻璃瓶和几只细碎凹凸花纹的小汤碗,视烧制情况,再看进献皇宫,还是只在清韵斋上架销售。
另一边,夏宴清对父母兄长说了她对镜面玻璃技术的担忧,以及向外扩展琉璃生意的计划。
听着夏宴清说话,姜夫人忍了几次,终于在夏宴清说完之后,拉着她的手,劝道“宴清啊,咱们有京城和南方的玻璃生意,还有你制作琉璃手艺,以后是不缺银子的。要不,咱就不和他们争了,好不好?你终究是个女孩子,手里有几个赚钱的买卖,再有丰厚嫁妆,足够你以后在夫家安身立命了。”
夏宴清面显为难之色,她知道姜夫人这是为了她好。对于古代人来说,作为女子,的确不好在这些事情上太过强势。
姜夫人见她没说话,求助的看向夏珂,希望丈夫能帮个腔。
夏珂对此倒是无可无不可。在他看来,只要不是作恶,不会危害别人,女儿愿意做的事,那就去做好了。
何况玻璃的用处广泛,依照女儿的说法,价格还有下落空间,玻璃行业发展下去,很可能寻常百姓家也能用上几块这样的物什。
如此兴盛一个行业,那是能带动国库民生。他很希望能把玻璃行业推广开来。
若这样平白被别人窃取了女儿的技术,他是替女儿抱不平的。
“宴清你的意思呢?还要不要做这个生意?”夏珂追问的话一出口,就被姜夫人嗔怪的瞪了一眼,“她一个小孩子家的,哪里能看得那么远?”
手中有太过巨额的财富,再有如此强势的经商风格,姜夫人着实是替女儿发愁,什么样的婆家和夫君,才有机会疼爱这样一个强势女子?
夏宴清瞄一瞄姜夫人,有些不忍拂她的好意。
夏梓希对姜夫人说道“母亲不必担忧,既然小妹有做生意有天分,咱们干嘛要压制?做生意本就是此消彼长,如果任由别人把玻璃生意做大,一定会反过来蚕食小妹手中的生意。以后,玻璃这个行当,怕是再没有小妹的立足之地。”
姜夫人有些犹豫,夏珂却点头表示赞成,再问夏宴清道“宴清,你可改了主意?”
夏宴清抱歉的冲着姜夫人笑笑,说道“女儿还是想尽自己的能力,把玻璃生意继续做下去。至于别家玻璃行,若是人家能把玻璃做好,那也由得他们,生意本就是各凭本事。”
商业竞争一直都有,而且越是能大范围、能多家竞争的技术,才更具有悠长的生命力,发展和进步也更快。
她相信自己掌握的现代技术,也愿意给别家一个竞争的机会。
夏梓堂在一旁笑着点头,自家小妹就是心胸开阔。眼看着被别人偷学了技艺,并不气恼暴跳,而是沉着想办法应对,男子的胸襟也不过如此。
问题是,这件事怎么又扯上了邵毅?那家伙简直就是阴魂不散,合着只要是小妹的生意,就会有他的一份。
这事儿,怎么想怎么不对劲儿。
“小妹,要不咱再想想办法,四哥帮你找几个可靠的掌柜。邵毅那边的人,咱们就不用了吧?”夏梓堂说道。5
第二百零二章 玻璃新品
夏梓堂自觉认识三教九流的人比较多,多托些人找找,总能找到几个品行可靠的掌柜。
夏宴清纠结,她能对夏梓堂说,邵毅是重活一世的人吗?她能说邵毅上一世临死时,最念念不忘的那个阿灿,极有可能就是她吗?
从这个角度来讲,再没人比邵毅更可靠了。
“目前看来邵毅还算可靠,那就不要节外生枝、再掺合别人了。”夏珂一句话,就给事情定了性,同时也肯定了邵毅。
夏宴清眼睛转了转,看起来夏珂对邵毅的印象不错。不知道这份不错的印象值,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
扩展生意的事情定下来,剩下就要考虑在哪些地方开玻璃分号。
对于这里的地理状况,夏宴清虽然看过一些地理风物志,但实际情况还是比不了夏珂和夏梓希。
夏珂算是朝廷的高级官员,对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很是了解。夏梓希博览群书、兴趣广泛,由他二人给出的意见,极具参考性。
现在的玻璃生意,在南方的扩展点算是有了,就是白先生正在主持的平阳郡,现在需要商量的是,还需要在哪些地方开办分号。
四人商议一番,最后定下,分别在西北各州的中心贡阳郡、西南的督定郡、东边的潮阳郡设立三个分号。
这三个郡的府城相对于周边,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在这里生产玻璃,不但能供应当地,也便于各地商人运输买卖。
三天之后,玻璃作坊用对开模技术吹制的三寸、五寸、七寸三个规格的玻璃瓶子,以及菱形花纹的玻璃碗,送入退火窑。
另外,还有十几只装好配料的琉璃模具,也送入窑炉进行烧制。
同一天,邵家的三个管事在清韵斋后院和夏宴清见了面,并按规矩签订了文书。
五天后,去往贡阳郡、督定郡和潮阳郡三处的工匠、账房,和邵家的三个管事会合,分别去往各自负责的区域。
用于打开市场的玻璃没有和他们同行,只在各自马车上带了少量镜面玻璃,用于去地方展开业务时,给各种相关人士的礼品。
半月之后,清韵玻璃行辟出的一个小隔断,玻璃瓶和玻璃碗摆在隔断的货架上,开始销售。
虽然夏宴清给这些玻璃瓶的定位是实用性,为的是放置各种粉末、调料、药剂或者液体时,能够一目了然。
但这么新奇的物品一经推出,人们的猎奇心理占了大多数。
三种规格的玻璃瓶,反而是小号玻璃瓶卖的最快,最大号实用性很强的,反而卖的慢一些,且大多是用于盛酒了。
带有菱形块花纹的玻璃碗卖的也好,基本上不用人推荐解说,人们一看到透明晶莹的玻璃碗,立即就把它定格在盛装汤品和盛放果品上。
一时间,原本出于生意淡季的玻璃行,因为这些玻璃器皿,又带出了一波热度。
好在这些物品已经列入玻璃作坊日常生产系列,每隔五天都会补充货源。否则,照着这样的销售热度,只怕又会引起一轮断货。
至此,清韵玻璃行的生意算是稳定下来。
相反,襄郡王府却是要抓狂了。
襄郡王很把黄征的提示当回事,可是,任工匠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怎样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做出光滑度更好的镜面玻璃。
眼见清韵斋又推出了新的玻璃制品,而他们的玻璃作坊却只能制作次一等的压制玻璃,还无人问津,着实让人着恼。
襄郡王懒得再给母亲说明情况,免得再被呵斥一通,他找了自己的贴身随从吴通,想听听吴通的意思。
吴通虽然只是个随从,可心思灵透,平日里很能替襄郡王想些点子。
这时听到襄郡王问,对于夏家不断推出的玻璃新品,有什么o jie之法时,吴通迟疑片刻,试探说道:“咱们玻璃作坊的工匠起步晚,又没得到过夏氏的指点,想不出关键也是有的。”
襄郡王阴郁的瞟他一眼,这不废话吗!有没有原因,总之是搞不出来新东西,说这些理由有什么用?
吴通见襄郡王不悦,忙停下铺垫,说道:“要不,王爷试着再找找郑宝根,他夏家玻璃作坊的工匠,找他问问,也许能对咱们的工匠有些启发。”
襄郡王皱眉:“之前不是问过了,他们签过的保密协议,限制他们十年之内不得从事玻璃行当。”
吴通却道:“王爷又不是雇他们做事,只是问些夏家玻璃作坊的细节,试试能否从中看出些别的。该出卖的机密他们早已经出卖过了,也因此受到了惩罚。这次,无非就是把之前的事情再说一遍,没什么关系。”
襄郡王沉吟半晌,最终还是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再试一试。
正在家中休养的郑宝根,见到之前和他联系的管事,带着两个人造访,心下很是惊了一跳。
他如今肠子都快悔断了,当初好好的营生,工钱高,不但管饭、还吃得好,再加上过年时的赏钱和三倍工钱,着实让家里宽裕了一阵子。
若他当时不贪那些银子,现在一定还在过着舒心日子,那是他这一生当中最好、最舒心的日子。
如今虽免了他的牢狱之苦,可光是赔付银子,就把他家的所有家底都赔了进去,还被送进衙门,着实挨了顿板子。
之前这位管事就找过他,让他伤好之后,去他们的玻璃作坊做事。
可是,他哪敢啊?
这些人此次前来,难不成还是为了这件事?
襄郡王府的管事扫一眼郑宝根家里简陋的家具,再看他身下一床洗的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被褥,和炕上的旧油布,不由得心下鄙夷。
这就是贪心的结果,他当时也接触过另两个熟练工,只做了些模糊的试探,就打消了念头。
只有这个郑宝根,一提到银子、看到银子,就什么都忘了。
管事在一张被郑宝根婆娘反复擦过的老旧凳子上坐下。
跟随他来的两个工匠倒是没这么多讲究,很随意的、并排坐在一张条凳上。
“我们此来,还是想问问你,关于夏家玻璃制作的事情。”
听了管事问话,郑宝根稍稍放心,但还是苦了脸,“不是小人隐瞒,乔辰生和何中正从未在我们面前展示过镜面玻璃手艺,大批量生产,也是小人几个离开之后才开始的,小人真不知道具体做法。”
第二百零三章 参透
管事也不多言,从袖中取出一个钱袋,放在一旁的柜子上,说道:“这是十两碎银,你只管好好答话,这些银子就是你的了。”
郑宝根已经吃过一次亏,可是看到钱袋,两眼还是闪了闪,再迟疑的看向管事。
他知道的都已经说过了,这位管事拿出这许多银子,想从他这里得到什么?
“可,可,我着实不知道什么啊。”郑宝根心中万分遗憾。家里快揭不开锅了,若是有十两银子,那可就太好了,不但有米下锅,还能存些做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