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铁血悲情扈三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郑鸿魁

    “孔子笑,颜回哭;颜回笑,孔子哭。——猜《论语》一句。”刘文彦说。

    大家想了半天,胡乱猜了一气,都未猜中。

    最后,文星说:“可是‘贤贤易色’”

    刘文彦点了点头。可好多人还是不明白。

    “这个谜不错。猜谜贵在别解。孔子和颜回都是‘贤’人,‘孔子笑,颜回哭;颜回笑,孔子哭’,两个贤人在哭笑中改变了自己的脸色,因此,是‘贤贤易色’。”赵佶细地解释,“再出几个这等水平的。”

    刘文彦忽然面带点难色,说:“《论语》里的差不多了,出个字谜好不好”

    赵佶伸手烤了烤火,笑道:“出什么样的谜都可以。不要有顾虑,想出什么就出什么。”

    刘文彦也将手向火锅里伸了伸,搓了搓手,转头看了看,说:“女真侵宋分南北——打一字。”

    此语一出,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刚才还有说有笑,现在都默默无语。这刘文彦真是哪壶提哪壶。文星和赵佶早就猜出这个字了,可谁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赵笑了笑说:“这是个‘案’字,谜语贵在别解。这个谜虽然简单,还是很妙的。‘女真侵宋分南北’——就是说,女字真的侵到了宋字中,将宋分成了北宋和南宋,这也是个实事呀!”

    赵佶拔着火,半晌未语。

    “是呀!都是我的错!让大家跟我受苦了!对不起!!”赵佶知道儿子和女婿对他有怨气,也知道亡国自己的责任最大。

    “不早了,都该歇着了。”文星提议说。

    “时候还早,出什么谜都可以。”赵佶大度地说。

    可是,大家都没了兴致,散了。

    请看下回——372无聊观鱼儿子苶




372 无聊观鱼儿子苶
    372无聊观鱼儿子苶

    在五国城里,日子过得最苦的,最无聊的莫过于赵桓了。当皇帝不到两年,还不到三十岁就成了阶下囚。特别宠爱的朱皇后,又跳井自杀了。十多岁的太子赵谌,更是他的一块心病。

    赵谌自从得知母亲死了,闷闷不乐,半个月难得说一句话。以现在的观点是得了自闭症。原来赵桓对这个儿子充满希望的,自己登基不久,就立为太子。

    靖康二年,钦宗被金国骗到青城,命枢密院同知孙傅兼太子少傅,吏部侍郎谢克家兼太子宾客,辅太子监国,称制行事。

    不久,金人命徽钦二帝谕太子出城。统制吴革力请太子留下,想用所募武士微服护卫太子溃围而出。

    孙傅觉得不妥,太危险了。就从民间找个特别像赵谌的孩子,杀了之后送到金营中。金人识破之后,扬言不送来真太子,大开杀戒。一个叫范琼的“汉奸”,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押着太子和朱皇后,送到了金营……

    “谌儿。别整天窝在屋子里,出去走走吧!”赵桓劝儿子。

    赵谌不为所动,说急了,冒出一句:“别烦我!”

    赵桓也没办法,没事就陪儿子在屋里呆着。实在腻了,就从北城墙的豁口出去到江边、河边走一走。

    前文交待过,五国城东靠倭肯河,西邻牡丹江,松花江北面一截,如一只袋一般。河边和江边有女真人巡逻,知道他们跑不了,看守并不是特别严格,只是到了晚上,必须回到院子里。

    倭肯河有两个小河叉子,赵佶给起了挺好听的名字——龙须沟。龙须沟,水不深,可常有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赵桓无聊时,常来这里,站在岸边看鱼玩。有时一看就是一两个时辰。为了逗儿子开心,赵桓捉了几只白鲢鱼,拿回去养着。没有像样的鱼缸,就养在院子里的石槽里。这石槽原本是喂马用的,又长又深。两头都有小洞,用软木塞上,倒上水,养鱼还不错。

    这一招开始还挺灵,赵谌果然被吸引过来,跟父亲一齐看鱼玩。不久,赵谌就看腻了。还产生了逆反心里,趁父亲不注意,将木塞拔掉。鱼顺着洞掉到地上,馋嘴的猫跑来,将鱼吃掉了。

    赵桓并不恼,又去捉鱼,这回捉了几只大一点的。就算拔了木塞,鱼也钻不出去。赵谌见鱼出不去,不能被猫吃掉,也觉得没意思,从此就不陪父亲看鱼了。

    赵桓乐此不疲,整天坐在椅子上,守在石槽边,看鱼快乐地游来游去。

    某日,赵佶来看大孙子,见儿子不错眼地看石槽里的鱼,也凑了过来。

    “来了”儿子打了招乎。

    “来了!”老爹回了一句。

    从此,就“默默无语两眼鱼”。赵佶是闲不住的人,忍受不了这种沉默。总是没话找话。可儿子总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他。

    “‘秋水澄清见发毛,锦鳞行处水纹摇。岸边人影惊还去,时向绿荷深处跳。’——欧阳修这首写鱼的诗还不错!”赵佶吟诗想唤醒儿子对生活的乐趣。

    “嗯呢!”赵桓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算是回答。

    “儿子,除了观鱼,你没想过干点别的”老爹实在忍不住了,直截了当地问。

    “除了观鱼,还能干什么呢”儿子反问。

    “我那里又进了些新书,你可以看一看。”

    “没意思。”

    “学画画,练练书法吧!”

    “有用吗”

    赵桓没有直说,你若不是整日里画画写字,国就不会亡。

    “我老了,你还年轻,我这辈子很可能离不开这里了……”赵佶很伤感,说不下去了。

    “父亲,你不用为我担心,有这些鱼陪着我,就好!”赵桓看了一眼父亲,又去看鱼。

    赵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无话可说。见儿子看鱼的那个傻样,既担心又心疼。眼不见,心不烦,大孙子也不想看了。因为,看了更伤心。回到住处,见儿子赵漆一天比一天大了,虎头虎脑的,烦恼就全没了。

    赵谌走过来,跟着父亲一起看鱼。

    “爷爷来了,怎么没看我就走了”赵谌有点不满地问。

    “你要是想爷爷,就去看他好了,又不远。”赵桓亲切地说。

    “爷爷倒不怎么想,想了也能看到。只是,我想母亲,昨晚,我梦见了。”

    “快讲一讲,梦见了什么”

    赵桓一听儿子梦见自己的老婆兴奋异常。因为几年来,自己倒很少梦见自己的皇后。赵谌讲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赵桓却显得很兴奋。

    “爹,你为何整天看鱼呢”赵谌也感到奇怪。

    “儿子,你看。这石槽里面有三条鱼。最大的一条是我,中的是你母亲,最小的是你。我们整天在里面游来游去多快活呀!”赵桓很兴奋。

    “爹,你喜欢看《庄子》吗”赵谌很认真地问。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爷爷常让我看《庄子》,可我并不大喜欢。为了讨自己的老子高兴,没事就读。——许久不看了,许多内容都忘了。”赵桓摇了摇头说,“你喜欢庄子”

    “是的。看《庄子》,能忘了烦恼。我最喜欢一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鱼就应该呆在江湖里,而不应该在石槽中。”

    儿子的话,一下子震住了赵桓。

    “你不喜欢的话,咱们就将鱼放里到河里面吧!”赵桓高兴地说。

    “我倒无所谓。你若是整天不看鱼,又能干什么呢”赵谌很冷静,又不客气地说。

    “儿子,那你说一说,我们应该干点什么呢”

    赵谌向回周望了望,见没有别人,小声问道:“这鱼是从哪里抓的”

    赵桓也四周望了望,说:“是从龙须沟里抓的。”

    “龙须沟是倭肯河支叉,太小了。五国城西邻牡丹江,北面是松花江……”赵谌的眼睛亮了起来。

    “儿子,你想说什么”赵桓有点慌,四周望了望。

    “从牡丹江或松花江上,就能回到中原——”

    “别胡说!”

    赵桓吓坏了,一下子捂住了儿子的嘴。他从未想过要逃跑,可小小的儿子却想到了,这个是个危险的信号……

    担心儿子犯傻,赵桓就更郁闷了。没有别的办法消排解苦闷,只好观鱼了。

    请看下回——373道君用心造道观



373 道君用心造道观
    373道君用心造道观

    赵佶成了阶下囚,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使生活变得有滋有味。造人是其中一项,更主要的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读书画画写字赋诗什么也没耽误。也就四五年,写了几千首诗词,画与书法作品就更多了。

    可不少儿孙和属下们的頽废,让他很着急,只是说教并不起太大的作用。赵佶思来想去,还是让大家有精神寄托。最好的办法,将宗教信仰重新建立起来。宋朝信奉的主要是道教,赵佶更是如此。他要在五国城建造道观,便向完颜兄弟提了出来。

    此事甚大,完颜寒、完颜冷不敢做主,只能向皇帝请示。最初,完颜晟不同意,要信就得信我们女真人信奉的萨满教,不能在大金的地盘上建道观。

    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但是,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萨满"来自女真语和其他通古斯语族语言,在通古斯语中是"智者"、"晓彻"的意思。

    后来,完颜晟想开了,觉得强迫这些汉人信萨满教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就由他们信道教吧。人总是无事生非,有个道观祭拜总不是坏事。可道观不能建在五国城内,只能建在城东北或西北。

    赵佶得到了批准建道观的命令,高兴得像个孩子。此前,已经积攒了不少钱财,委托完颜寒、完颜冷够买材料。二兄弟乐此不疲,又可以从中赚上一大笔材料费。赵佶心知肚明,也不大在乎,多写点字,多画点画,那钱就如要饭花了身上的虱子,怎么也捉不尽。

    宋徽宗时代,道教进入鼎盛时期。上有所好,下必兴焉,儿子与大臣也多信道教。一听建道观也特别高兴,都开始忙乎起来。

    道教宫观中,“三清殿”必不可少,“三清殿”中,三个苍颜白发、和颜悦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在神坛上,手持拂尘,一股庄重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始于东汉张陵,用黄老之术教化西蜀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为新教团的教主。

    自佛教进入中原,这个和中国似曾相识的宗教使得汉朝士大夫普遍认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发展,西来传教的佛教徒也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

    于是,老子化胡的说法成为当时的共识。汉魏时期,太上老君是早期道教教团组织最高的神。后来,佛教越来越兴旺,佛陀又成了老子的老师……

    道教最主要理论依据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后来又把庄子的著作也拉进来,称为《南华经》……

    书说简短,道观建成了。庙也好,观也罢,除祭拜的功能,最主要的还要讲经,可这里并没有老道,现培养也来不及。赵佶自有妙法,亲自披挂上阵,给大家讲经

    妃子们连夜缝了一身道袍,穿上挺合身。听经的人没有那么道袍可穿,意思一下就行了。赵佶在树叶上画了阴阳鱼,每人挂在胸前就当入场券了。

    完颜寒、完颜冷觉得五国城的日子很无聊。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因此,也过来听经,连入场券都免了。首次讲经,听的人并不是很多,也过百了。

    赵佶身着道袍,手拿拂尘,坐在宝座上,很像那么回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赵佶拉长声说。

    完颜寒、完颜冷只听这么一句,就兴奋起来,觉得“道教”挺好的。“道”更是神奇得不得了,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听完课,得从道君那儿要点“道”,回去变着玩,能变成银子和金子最好。

    赵佶讲了许久,最后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赵佶一连说了七个“病”字,别说完颜寒、完颜冷不明白,许多汉人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听懵了。

    “道君一气说了七个病字,可见病的可不轻啊!”完颜冷对哥说。

    “是呀,看他脸色不怎么好!”完颜寒顺杆往上爬。

    “父亲,身体有病,改日再讲吧!”赵桓也担心起来,向父亲建议说。

    “哈哈哈……”赵佶却笑了,“我没有病,谁都没有病。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次孔子去见老子。老子紧闭双目,一句话也不说。孔子请教养生之道。老子张开嘴,说:‘你看见我舌头了吗‘孔子说:‘看见了,挺好的!’‘我的牙呢’‘一个都没有了。’孔子再问老子,老子什么也不说了。孔子出门后,特别扫兴,觉得白来一趟,啥也没学到。”

    赵佶停了下来,看着大家。

    “爷爷,我明白老子的意思!”赵谌说。

    “什么意思”赵佶问。

    “‘柔弱胜刚强’啊!”

    “为什么哪儿”

    “舌头是软的,牙齿是硬的,舌头还在,牙却没了,因此说——柔弱胜刚强。”

    赵佶点了点头,特别高兴,觉得孙子悟性不错。大家恍然大悟,觉得老子擅长启迪人的智慧。

    “刚才,我说的‘七个病字’,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赵佶又问。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赵谌对答如流。

    赵佶一阵狂喜,觉得这个孙子,比儿子赵桓强多了。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赵佶越讲越来劲儿,声音高亢起来。

    课上完了,大家往出走。

    完颜寒拉住赵谌,问:“你爷爷最后讲的是什么意思”

    赵谌一笑说:“道德浑厚的人,好比初生的婴儿……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
1...117118119120121...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