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蜂一甩手,说“她是个小女人,又不是老虎。”
秦桧回到了洞房,上半夜没敢碰王蝶。下半夜万赖俱静,钻进了对方的被窝,很快就成了事……
“小女人真好!小女人真好!”秦桧差点喊出声来。
早上起来,秦桧来到王蜂的房间,让下人全都退下。扑通一下跪倒在老婆床前。
“桧,你这里干什么?”王蜂有点急了,上前来扶老公。
“老婆,你总是在我最难的时候帮我。我这一辈子,会对你好的!” 秦桧此时说得倒是真心话。
在岳夫家呆了一个多月,秦桧回到老宅子。一看傻眼了,除了房子好东西全没了,原来被抄家了。
秦桧哭了起来了。
“哭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王蜂一叉腰说。
请看下回——434扈王新府琴琤琤
434 扈王新府琴琤琤
434扈王新府琴琤琤
赵构一看扈三娘桀骜不训,又有得力手下相助,想除掉太难了,就改变了策略。趁着主战派猛烈弹劾秦桧就拿这个倒霉蛋开刀了。虽然做的是表面文章,还是把秦桧弄得挺惨。贬到外地当个知州,并把秦桧送给尤师师的别墅也给没收了。
尤师师别墅所处的地方真是个风水宝地,处于西湖第五桥的北面,飞来峰的南面。最妙的右边是李师师的别墅,左边是楚留香的别墅。赵构投其所好,将此别墅送给了扈三娘当新王府。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比原来大了一倍。当然,不用扈三娘掏一分钱。
这一招挺管用,扈三娘觉得赵老九对自己不错,笑纳了。上表谢了一番,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王府挺大,就让吕巍、祝云、花荣等都住了进来。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来向扈三娘——武德王祝贺。岳飞得知也特别高兴,觉得扈三娘实在是太厉害了,居然能把秦桧这个奸相弄倒,令人刮目相看。派儿子岳云备了一份礼,也来祝贺扈三娘乔迁之喜。
岳云的到来,令扈三娘十分欢喜,她特别喜爱这个英勇善战的小伙子。岳飞送的礼是最特别的,令扈三娘喜欢的跳了起来。
那礼物有两样,一样是岳飞手书的两首诗——
其一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扈三娘读感到有点不可思义,觉得岳飞是一位战将,居然也能写出这样“婉约”的诗来。接着读另一首,笑得前仰后合。
其二无题
秦宅成扈府,老贼气鼓鼓。
三娘本是猫,桧辈成老鼠。
岳云又捧上一个头盔,扈三娘眼前一亮。只见那是一个巨大头盔,黄澄澄的金子打造,麒麟造型。一下子可以想象到那头盔主人的高贵与勇猛。扈三娘看着,似曾相似,一时又不敢确定。
“难道这头盔是金兀术的?”扈三娘惊奇地问。
“正是老贼金兀术的。”岳云爽快地说。
“金兀术被射死了?”
“这老贼命很大!”
“谁这么厉害能把金兀术的头盔夺来?是你父帅,还是你呀?”
“还真都不是我们,是福将牛皋。有一次,金兀术被我们围困住了,这老贼跟手下的一将换了头盔,转移了注意力。那将被牛皋削首了……”
扈三娘仔细端祥那头盔,满意地点了点头。
三娘大宴三天,其乐融融。第三天傍晚,赵构亲自来祝贺。扈三娘将皇上引到了书房,二人快乐地交谈起来。
赵构一抬眼,望见了绿绮琴,兴奋异常。
“这绿绮琴可是多年不见了!”赵构轻轻地拍了一下手说。
“一看到绿绮琴,我就想起了我的最好的姐妹——林四娘。”扈三娘眼圈有点红了。
“林四娘,我倒头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她是替我死的……”
扈三娘跟赵构说起了林四娘,又讲了去五国城救主的事。
“三娘,谢谢你,谢谢你的姐妹们,你们让我汗颜呢!”赵构十分诚恳地说。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老九,我记得你也抚琴的高手呀,弹一曲如何?”扈三娘请求说。
赵构也是性情中人,绘画书法弹琴跟老爹赵佶比差一个挡次,可跟一般人比造诣也是相当不错的。
皇上洗了手,焚了香,来到绿绮琴前,闭目片刻。忽然,睁开了眼睛,弹了起来。琴声琤琤地响着,如一只孤傲的雄鹰飞在九霄之上飞翔着。
“这是什么曲子?特别入耳。”扈三娘听完后,轻轻地问道。
“这就是《广陵止息》。”赵构仍然闭着眼睛。
“《广陵止息》?”
“就是《广陵散》。”
“嵇康死后,《广陵散》不是绝了吗?”
“琴谱被带到了他的棺材里,被人挖出来了……”
“娘,这曲子真是好听极了!”一个小孩子跑了进来。
赵构一看那孩子六七岁的样子,干净漂亮,特别待人亲。
“三娘,这是你的儿子?”赵构小吃一惊。
“算是吧。他叫赵漆,你的弟弟……”扈三娘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赵构忽地一下站了起来,将赵漆抱了起来,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激动地说“弟弟,我终于见到亲人了!”
“你是谁?” 赵漆稚气问道
“我是你九哥。”赵构拍了拍弟弟的脸蛋。
“我还有这么大的哥哥?”赵漆有点不解。
扈三娘好一顿解释,赵漆才点了点头。赵构又问了赵漆好多话,弟弟对答如流。
“你会弹琴吗?”赵构问。
“我会呀,可我没有弹过。” 赵漆很自信地回答。
扈三娘愣了一下,从来没有教过赵漆,他怎么能会弹琴呢。
“那你弹一个曲子,给哥哥听一听,好吗?”赵构请求说。
“好啊!”赵漆也不客气,来到绿绮琴前,也是微微地闭了一会眼睛。
琴响了起了。扈三娘和赵构谛听着。一曲弹毕,二人惊得目瞪口呆。赵漆弹的曲子不是别的,正是赵构刚刚弹的《广陵散》。
“弟弟,你真是天才呀!”赵构又将赵漆抱了起来,亲了弟弟一口。
“你们赵家,又添了一位大艺术家呀!”扈三娘意味深长地说。
“也好,也好,也好!”
“是呀,是呀,是呀!”
外面有人喊赵漆,这孩子特别有礼貌地跟娘与哥哥告别,出去玩了。
扈三娘走到书房一角,站在梯子上,找了一会儿,拿出一个小盒子下来,摆在案子上。
“老九,这里装着你想要的东西,打开看看吧!”扈三娘冷静地说。
“我想要的东西?”赵构一时愣住了。
扈三娘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赵构将盒子打开,一片黄旧的血书赫然映在自己的眼前。一时间特别激动,不知怎么办才好。
“真相就是真相,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赵构将盒子盖上了。
“还是让它消失吧!”扈三娘将那血书取了出来,扔到火盆里,不多时化为灰烬。
“三娘,谢谢你!”
“不必说谢字!我的使命差不多完成了。老九,剩下的,就看你了。”
二人相视半晌儿,再也没说什么。
请看下部——南迁
435 明诚弃城逃老命
435明诚弃城逃老命
战争是具有最大破坏力的魔鬼,也是人性的试金石。有一对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著名夫妇,也卷入了这场金宋的战争,他们就是赵明诚与李清照。过去的宣传,他们有着如漆似胶的感情和志同道合的事业,成了天底下几乎没红过脸,最为模范的夫妻。
果真如此吗?真不完全是。这场战争让赵明诚暴露出了丑恶的一面,也让李清照对深深爱过的夫君,产生了几分看不起,甚至跟她后来再婚,有一定的关系。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任江宁知府,将运送“金石文物”之事交给了李清照。我们可爱的女词人不辱使命,虽然有些损失,基本上完成了任务。
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在宋朝的时候就是个大城市。能在这里当一把手,足见朝廷对赵明诚还是特别重视的。金人随时南下,人心惶惶,官员们各想各的心思。
赵明诚上任后,觉得江宁有长江天险,固若金汤,金人不擅水战,守住城池一点问题也没有。又把主要心思放在收集古玩和字画上了。
通判(相当于副知府,也可以也说是常务副市长)李明见顶头上司不干正事,有点不满意,也只能旁敲侧击提醒一下。说多了,赵明诚就烦了。李明见劝没什么大用,就闭口不言语了。
御营统治官(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区司令)王亦,品了一阵子,见赵明诚并非是杀伐决断的知府,心中暗喜。投其所好,命令手下收集古玩字画,得了一幅范宽《溪山行旅图》。王亦大喜,觉得用此物可以进一步跟赵明诚近乎。
一天晚上,王亦来赵明诚的临时住所拜访。
赵明诚特别高兴,忙让下人奉茶。寒喧几句,进入了正题。
“知府大人,我王亦是个粗人,可也喜欢字画,就是不大在行。常常花了大头钱,买了一大堆赝品。最近,又买了三幅字画,你给掌掌眼。” 王亦特别谦虚地说。
“我也不大在行,也上过当受,受过骗。”赵明诚也谦虚地说。
“哪里,哪里。我早就听说知府大人火眼金晴,妖魔鬼怪一眼就能看出真假来。”
“过奖了,过奖了!”
王亦展开第一幅画,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
“这个百分之百是赝品。”赵明诚十分肯定地说。
“何以见得呢?” 王亦很不以为然的样子。
“《洛神赋图》的真迹,在唐代就不见了。这显然是后人仿的,没有半点生气。如果顾恺之画画的水平如此,他就不配称画圣了。”
“原来是这样。”
王亦展开第二幅是字,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这个更是假的了,《兰亭集序》的真迹,早被唐太宗带到了坟墓里。”赵明诚更肯定地说。
“我又上当了!”王亦拍掌说。
“总共花了多少银子?”
“倒也不多,这一画一字,花了100两银子。”
王亦展开第三幅画,赵明诚眼睛一亮。
“此花画了多少银子?”赵明诚一边看画,一边问。
“这画我一看就是假的,他要50两银子,我只给他20两银子,就成交了。虽然是假的,看上去还有点意思!” 王亦笑了笑说。
赵明诚仔细地鉴赏着——
此画描绘的是典型的北国景色,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图上重山迭峰,雄深苍莽。山头茂林丛密,两峰相交处白色飞瀑如银线飞流而下,在严肃、静穆的气氛中增加了一分动意。
近处怪石箕居,大石横卧于冈丘,其间杂树从生,亭台楼阁露于树颠,溪水奔腾着向远处流去,石径斜坡透迤于密林荫底。山荫道中,从右至左行来一队旅客,四头骡马载着货物正艰难地跋涉着……
“这是我大宋著名画家范中立的《溪山行旅图》,绝对是真迹!”赵明诚肯定地说。
“范中立是谁呀?” 王亦装糊涂。
“范中立就是范宽,一代山水画大师。”
“噢!我老以为唐以前的字画才叫好呢!”
“不能这么说……”
赵明诚好为人师,给王亦讲起来中国书法绘画史及鉴定字画的基本技巧。王亦频频点头,一副受益非浅的样子。
“我这样的人是不配收藏字画的。” 王亦将那假的字画撕了。
赵明诚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因为临的实在是太差劲了。
“知府大人,好东西还得在行家手里,《溪山行旅图》归你了!” 王亦痛快地赠送。
“这样不可以,君子不夺人之爱物!”赵明诚连连推。
“那就这样吧。你也别让我赔了。我花20两银子买的,你给我40两吧。”
“这还成!”
赵明诚特别喜欢范宽的画,买了下来。他那里知道,王亦是花100两银子买来的《溪山行旅图》。这之后,王亦隔三差五会送来些“真真假假”的字画,赵明诚跟他的关系越来越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