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提醒赵明诚,说王亦这个人是首鼠两端的人,而且有反骨。赵明诚将李明训斥一顿,认为他是挑拔离间。
“知府大人,你看谁来啦!?” 某一日,王亦乐乐呵地前往赵明诚处。
赵明诚一抬头,乐坏了!见自己的爱妻李清照风尘仆仆而至。王亦的手下赶着车,鱼贯而入。
“在城外遇到了王大人,就把我及车队送了进来!”李清照解释说。
“王大人,多谢了!”赵明诚一抱拳。
“知府大人,这是哪里的话?举手之劳,应该的。” 王亦一边说,一边指挥着手下,帮着归弄东西。
夫妻相见,自有说不尽的情话。
赵明诚越来越讨厌李明,觉得这家伙真啰嗦。
“知府大人,你怎么可以同意王亦的兵马入城呢?” 李明质问。
“只是一小部分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城外的军营年久失修,在城内小住一段时间。”赵明诚不以为然地说。
“画人画虎难画骨,王亦来个里应外合,夺了城怎么办?”
“你怎么看谁都是反贼呢?王亦是我大宋的军官,不可瞎猜疑。”
“金人说不定那天就南下,让他们到城外御敌才对呀!”
“城里的兵比较少,一部分住进来也会安全些……我是知府,还是你是知府?”
一句话把李明给噎了回去。
金人南下的铁蹄步步逼近,赵明诚也得常常在府衙值班。
一天夜里,赵明诚睡得正香,被贴身护卫推醒。
“怎么了?”赵明诚急问。
“王亦反了,贼兵已经向府衙杀来!——快跑!”护卫大声叫着。
赵明诚急急忙忙穿上衣服,在几个护卫的保护下跑到城墙上。见城内外火光四起,赵明诚吓得屁滚尿流。
“这可怎么办呢?!这可怎么办呢!?” 赵明诚麻爪了。
“大人,你马上出城吧!”护卫长说道。
“也只好如此了。”
护卫们用筐将赵明诚徐徐送下城墙。
“快去救我老妻!” 筐下降到城墙一半,赵明诚喊了一声。
请看下回——436清照焦心至临安
436 清照焦心至临安
436清照焦心至临安
李清照被吵闹声惊醒,点上蜡,见赵明诚不在身边。既担心,又骄傲,一想老公作为知府一定是身临一线指挥平乱去了。
最初,她也觉得王亦是个不错的人。品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个人城府很深,就让丈夫离他远一点。表面上赵明诚疏远了一些,实际上仍然走得很近。跟李明接触过几次,虽然觉得这个人说话直,不好听,还是忠诚可靠的。
两个卫士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大声叫道“夫人,快走!王亦叛军马上就要杀来了!”
“你们的赵大人呢?”李清照急切地问。
“我们用筐将赵大人送出城外。
“什么,他独自一个走了?!不会的,明诚不是这样的人呢!?”
“夫人,赵大人已经安全了!我们送你从城墙出城!”
李清照一屁股砸在地上,痛苦异常。她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位堂堂的知府,不是积极组织力量消灭叛军,而是弃全城百姓不顾,做贼似的从城墙坐着筐逃命。耻辱啊耻辱,我怎么嫁这么个胆小如鼠的丈夫呢?!
“夫人,快走吧!再不走可来不及了!”护卫催促道。
“我不走,我宁可让叛军杀死,也不当逃兵!”李清照大义凛然,说什么也不走。
战斗激烈地进行着。
赵明诚跑了,李明成了最高总指挥。他早就有所防范,进行了周密的部署。王亦早先派到城里的小部分官兵,最先被消灭了。王亦准备也并十分充分,真正为他卖命也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还是忠于朝庭的。
王亦见大事不妙,带了几个亲信跑了,投降了金人。
李明保城有功升为知府;赵明诚临阵脱逃被革职。
江宁又恢复了平静,可李清照的内心,从此再也无法平静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一向崇敬的老公,怎么会如此胆小怕死。作为知府不顾百姓的死活,已经够混蛋了,连妻子死活都不管了,还算个丈夫吗?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真的如此吗?平常老是爱呀爱呀,关键时候自己脚底板抹油——溜了。
金人攻城破寨势如破竹,宋朝当官的投降得很多。赵构本身就个逃跑皇帝,因此对金人来就投降,金人一走就反水的官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赵明诚找了关系和门路,又得了新的任命为湖州知州。李清照尽管十二分不情愿,还是跟着丈夫去赴任了。
一日,夫妻坐船来到乌江,思绪万千。
李清照特别喜欢读司马迁写的《项羽本记》,可以倒背如流。每每读到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就流下两行热泪。那悲壮的一幕,又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没有什么办法渡江。"
项羽笑道:“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
于是,项羽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都没有对手,曾经日行千里,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赠给你吧!”
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交战。仅仅项羽就杀了汉军几百人,受伤十余处。
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原是项羽部将,这时已经背楚归汉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吕马童面对着项羽,指着对王翳说:“这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我的头,这个好处就给你吧!”说完,就拔剑自杀了……
赵明诚知道妻子又犯痴了,船至乌江想起项羽的故事。
“易安,这里不应该是项羽自杀的地方,据我的考证在别处……”赵明诚很认真地说。
“项羽死在哪里不重要。苏东坡赤壁怀古也弄错了地方。关键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管他们死去多年,可毕竟风流过!——船里太闷了,我出去走一走。”李清照说完又出去了。
等了半天,赵明诚也不见妻子回来,就出来找。他知道,自从自己弃城而逃,妻子的失望一天比一天厉害。他千方百计想修复好彼此的感情,可没有多大效果。
夫妻感情也是如此,一旦出现了深深的裂痕,麻烦就大了。修修补补往往是事倍功半。
有时如两孩子挖宝玩儿,挖着挖着挖出来的不是宝贝,而是一具骷髅头。快速用土埋上,并种下花的种子。后来,花也开了,蝴蝶蜜蜂也飞来了。可那两个孩子知道,无论上面多么美丽,下面那具令人恐惧而讨厌的骷髅头时时地在脑海里飘着,怎么也赶不走。
赵明诚来到妻子身旁,将衣服披在她身上。李清照抖动一下,衣服掉了下来。
“明诚,我不冷,你自己穿吧!”李清照冷冷地说了一句,回到了船中。
赵明诚被晒到外面,长长地叹了口气。望着灿烂的星空和滔滔不绝的江水,不知怎么办才好。
回到船中见李清照和衣躺着,已经睡着了。见小桌子上面,有一张纸,纸上的字迹还没有完全干,只有20个字,却字字穿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少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望着那诗,脸一会红儿,一会白儿。他这才知道,妻子对他有多失望。
来到湖州,赵明诚感到身体不适,很快就病倒了。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李清照悲痛万分,可金兵又追杀过来。草草地埋葬了老公,跟着大队人马,开始逃亡。一直到了临安,才算安定下来,可心总是空空的。
临安,临安,可心真的能安定下来吗?
请看下回——437再婚蜜月撕破脸
437 再婚蜜月撕破脸
437再婚蜜月撕破脸
李清照太累了,也太孤独了,一个人很难扛下去。尽管对赵明诚很不满,可他的死,对她的打击还是极大的,又常常念起他过去的好来。一想到他弃全城百姓不顾,弃相濡以沫妻子逃跑,又不能原谅他。
我们可爱的女词人病倒了,他暂住在弟弟李迒家中。李迒也刚到临安不久,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庭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家中的吃喝用度也挺不易。弟媳的脸色并不大好看,一辈子要强的李清照心里十分窝火。
“姐,你什么都不要想,就在这里好好养病。这个家姓李,到什么时候都是我说了算!” 李迒拍着胸脯说。
弟弟越是这样说,李清照心里反而更过于不去。可眼下又无处可去,只能呆在这里。
“姐,有个叫张汝舟的人,你可听说过?”李迒将椅子拉得近一些。
“没听说过!”李清照刚刚吃完药,歪在床上。
“张汝舟也是进士出身——”
“‘今士进士尽是近视’——进士和近视都太多了!”
“姐,你真会开玩笑。——这个张汝舟眼下为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
“他当什么官跟我有什么关系?”
“说不定会有点关系。”李迒站了起来,出了屋,不多时又回来,手中多了一册书。
“谁写的书啊?”李清照特别爱书,见了书就喜欢。
“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李迒将书递过去。
“好漂亮的字呀!”李清照一看封面的字就赞了起来。
上面写着——大宋第一词人全集
“谁能算是大宋第一词呢?柳永,还是苏东坡?” 李清照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不大服气。翻开里面一看,脸好红。既开心,又有点不好意思。里面的词,除了字不是自己写的,内容却全是自己的。每一首词下面都有“读后感”,切中肯綮,又赞美不已。
这个本子将自己写过的词都收到里面,有的连自己都忘了。比如下面这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是三十多年前写的,只是依希记得“争渡”两字,别的全忘了。词下面评论道
事、景、情三者融为一体,意境开阔,形象生动。不但表现了词人笔墨集中、善于剪裁的工夫,而且显露出词人善于托情于事、寓情于景地创造艺术境界的才能。
要之。若是醉汉“惊起一滩鸥鹭”就大煞风景。而少女醉了“惊起一滩鸥鹭”就相得益彰,人鸟两相欢。
李清照越读越爱读,病一下子减轻了许多。
“姐,这个评点本如何?” 李迒观察姐姐的脸色。
“还算凑合!”李清照将书放在床头。
“应该是相当凑合,想知道是谁评的吗?”
“不想知道。”
“姐,我知道你想知道。他就是张汝舟。他多次想拜访姐,都被我给挡驾了。我对他说你以为我姐是谁都可以见的吗?就是皇上想见,还得请示太上皇呢!” 李迒说得特别认真。
“你呀——”一下子把李清照给逗乐了。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张汝舟来拜访。李清照见此人五十尚不足,四十颇有余,干净利落,一下子有了好感。
张汝舟拿出自己写的一首小令,请李清照批评。易安展开看,那是小令中最简洁的十六字令——
鸟,擒入笼中真懊恼。挣脱跑,展翅上去霄。
十六字令是不入李清照法眼的,觉得字实在是太少了,难以表达出丰富的感情。
“平仄没大问题,只是意境一般……”李清照很不客气地批评。
“是呀,填词从来就不是我的强项,那是赶鸭子上架呀!” 张汝舟表现得特别虚心。
“其实,男人会不会填词也无所谓呀!关键要有一副铁肩膀。”李清照幽远地说。
“就是。’铁肩担道义’最重要。” 张汝舟忙说。
二人通过一段时间接触,彼此都有了好感。张汝舟三年前死了夫人,一个小妾被金人掳去,眼下独居,在西湖边有一个挺大的院子。
都是二婚,也没有太多的讲究,李清照将人与董书画都搬了过去。虽然一路上损失不少,还是占了满满的一大屋子,全是重要的文物。
蜜月的前半段,二人过得还是挺愉快的。张汝舟文采虽然不如赵明诚,可比赵明诚更会说甜言蜜语,生活也很务实。
李清照又开始过起了书斋式的生活,她要完成赵明诚还没有完成的使命,将《金石录》补全,将来找机会印出来。赵明诚不是个好知府,可他是一个好学者,不能让他的心血付之东流。
张汝舟见李清照整天忙于整理书画,冷落了自己心里就不大痛快,可又不好发作。李清照毕竟上了年纪,“性趣”也不大。就是蜜月里,也不主动往丈夫身上贴。这让张汝舟心里更不痛快,觉得妻子心里只有前夫,没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