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不不不,有问题。”

    杨怀仁摆了摆手,心道是时候把心中的想法透露一些给两位师兄知道了,不过他也不是不怕两人太迂腐,把事情想复杂了,所以他决定一步一步来。

    “咱们要建的,虽说叫做‘庖厨学院’,可在我的想法里,庖厨学院只不过是一个起步而已。

    将来这个学院,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厨艺和培训厨子,而是要向着大宋最大最气派的,综合性的一座学院发展。

    比如,一开始教授厨艺为主,将来也可以教授文学、艺术、化学、物理,甚至是军事等等的各种门类和学科。

    之所以跟官家申请的时候,说的是建设一座庖厨学院,是怕以我目前的身份,直接说建一座比国子监和太学的规模还高大上的学院,容易被别人诟病。

    所以只说是建庖厨学院,但未来这座学院的目标是绝对不会停留在只教授学生厨艺上的,而是要逐步发展成为大宋最大、学科最全、学术水平最高的一座综合性学府。”

    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听罢,却不是吃惊的表情,而是一脸的感动,让杨怀仁不知道该自豪还是该疑惑了。

    柔石和利水激动地对视一眼,说:“这不就是师祖的梦想吗只不过师祖和师父两人生性淡泊,隐居在山林,才没有把这个梦想实现。

    如今知义师弟有这个想法,我们两个做师兄的能切身参与到这个伟大的梦想之中,心中感到无比的感动和骄傲。”

    原来如此。杨怀仁现在觉得对他们俩比较放心了。

    或许刚才他们说这样的话以前,杨怀仁还会觉得他们自己找上门来,要参与到这座学院的建设中来,只是为了一展才华而已。

    现在看来,读书人和读书人也不全是一样的,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信念或者理想,并不是市侩了为了当官或者出人头地。

    “所以说嘛,照占地一千亩的规模去建,能建设的多么高大上就怎么建,这也不过是第一期工程罢了。

    将来如果两位师兄有本事能把整个山谷利用起来,资金方面,我也绝对不会有任何迟延。”

    说到资金,柔石和利水还是谨慎的看了一眼杨怀仁,再次望向那片规划建设的大约千亩的荒地,柔石小心翼翼的问道,“先前规划要照三百亩建的话,建设费用大约需要五六万贯钱的样子。

    如今要是按照一千亩的规模从新规划,那整个工程造价大约要在十五到十八万贯之间。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就算师弟是个郡公,恐怕也难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来吧”

    杨怀仁听完就笑了。十七八万贯钱,换做个别人听到,肯定觉得这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可放在杨怀仁这里,这些钱还真不算是什么。柔石对工程造价的预算,杨怀仁还是比较认可的,只是他对自己的财富有所怀疑,就让他觉得想乐了。

    他恨不得叉着腰大吼一声,哥们啥都缺,就是不缺钱。可如今不




第550章:三教九流
    a ,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庖厨学院规划和预算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既然杨怀仁选择信任他的两位师兄柔石和利水,那么就让他们放手去负责起整个建设的相关事宜。

    不过两位先生毕竟只是设计和预算方面的专业人士,具体到工程的建设,还是需要比较专业的工匠来完成。

    要把工期压缩到四个月内,就意味着要多出比平常高三倍的工匠。盖普通的民房的工匠倒是有的是,可他们只有盖民房的经验,真正一些上规模的宏大的建筑,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力不从心了。

    所以杨怀仁觉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要去哪里招募那么多有经验的工匠。

    这让他想到当日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到访之前,他要赶着出门的目的上来。

    什么样的工匠最好答案其实很简单,那些能被朝廷招募起来,给宫里盖宫殿的那些工匠肯定是全大宋最好的工匠了。

    但是这样的工匠,并不是杨怀仁说招募就能让人家乖乖来的,而且他们人数众多,你也不可能挨个去请。

    杨怀仁想起赵頵曾经在一次闲聊中,跟他提起过,他的侄子端王赵佶的端王府,年后新建了府中的中殿。

    那些能给端王府盖殿宇的工匠,应该就是那一批最好的工匠中的一部分人。

    只要能联系上他们,花高价请他们来加入到建设庖厨学院的工程队伍中来,对于学院的工程质量,是一定有保障的。

    而且可以通过招募他们,让他们帮忙联系更多的同伴,一齐加入到杨怀仁庖厨学院的建设大军中来。

    原本杨怀仁是想派个人进城去拜访一下端王府,然后请赵佶从中联系一下的。可是他又怕这样是不是对于那些工匠们来说太没有诚意

    花更多的钱,用更高的报酬,或许能吸引他们,可是这样做,杨怀仁总觉得心里不太对味似的。

    好比有个有钱人,花高价请他去家里做一桌宴席,却不自己露面,而是随便派个仆子来说,对于杨怀仁这样性情高傲的人来说,那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这样的事情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杨怀仁全部都拒绝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不难理解。无论是厨子还是其他方面的工匠,在这个时代似乎都不太被社会尊重。

    从整个时代的风气和文化氛围中来说,传承了数千年,三教九流的职业地位划分,还是被整个社会所认可。

    在这样的职业地位划分之中,九流分别是指身份高贵的帝王、文人和官员;地位中等的医卜、僧道和兵士;地位最低的农民、工匠和商人。

    除了贵族阶层,文人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武人虽然低一些,但是有官职或者有真把式的武人,在民间也是受人尊敬的。

    农民因为在整个职业划分里数量最多,实际上地位就是平民,跟医僧道兵其实也差不多。

    出去少量卖身的贱藉奴仆之外,就只有商人和工匠,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商人地位虽然低,但是因为他们积聚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又用这些财富建立起来和上层人士的关系,让他们的地位,在民间的眼光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最后,剩下的工匠就成了地位最低的一批人。

    最让人吃惊的是,在律法之中,甚至明确了有某些特殊的职业类



第551章:偷偷进城
    一身青衣,头上两个羊角髻,兰若心显然已经变作了一个大户人家里伴读的小书童模样。

    杨怀仁有些讶异,这样的形象,若是放在以前,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在高傲的兰若心身上的。

    同时他也觉得非常好笑,在他心里,或许兰若心这副样子,才是那个他理想的情况中出现的清纯可爱,又真实的她。

    毕竟她也只有十七岁,本就是花季少女的年纪,像以前那样,总是一身翠绿衣衫板着脸装冷酷,的确让她在杨怀仁的印象中,成了一个滑稽少女。

    黑牛哥哥他们发了一会儿愣,竟没有第一时间认出这是兰若心来,可寻遍了杨府的仆子里,也找不出第二个这么清秀的人来了。

    何之韵莞尔一笑,上前打量了一下兰若心,点点头说道,“若心妹妹这打扮着实讨人怜爱呢。”

    说着又看了一眼杨怀仁。

    杨怀仁尴尬地傻呵呵笑了一声,“这样也好,有若心陪我进城,既能让韵儿放心,也不怕在城内迷路了。”

    杨怀仁也没搞懂何之韵和兰若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心境,照理说她们之间应该是情敌的关系,以前也确实有过一些不愉快。

    眼前两个女人相互微笑着对视着对方,不但没有一丝的火药味,反而显得那么融洽和和谐,让杨怀仁不知道是她们真的大度,还是故意把压力抛给了自己。

    “只是若心妹妹如此装扮,官人就不便再扮庄户人家了,嗯……”

    何之韵也学杨怀仁平时里想事情的样子,摸着下巴思索了一番,“不如就扮作一个教书的先生,书童陪着先生进城买书,总不容易被人怀疑。”

    杨怀仁当然没有异议,反正你们怎么给哥们装扮上,哥们就演什么人,这就是一个实力派演员的基本素养。

    片刻之后,杨怀仁就变作了一个目光矍铄的花白胡子老先生,天霸弟弟看着他的样子开始拍手叫好,说若不是非常熟悉仁哥儿之人,怕是很难把他认出来。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安全起见,杨怀仁吩咐几个内卫也化装成了普通的马夫脚夫的模样,乘着马车一路来到西门外二里地的一处茶摊。

    稍作休息之后,让他们再次等候,而他和兰若心则准备进城。

    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天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上午的西门有些忙碌,赶着牛车拉货进城去卖的,挑着担子去西市上摆摊的小贩络绎不绝。

    看守城门的守卫们严格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近日来也没有什么官府通缉的盗匪,所以出城的其实也倒没有怎么管,对于进城的百姓,是要查验一番的。

    带进城的货物,总要打开让他们看一眼,让他们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摆摆手放行。

    杨怀仁对于韵儿的易容水平还是很有信心的,守门的士兵,恐怕也难得见过他。

    等排队等着进城的队伍离城门越来越近的时候,杨怀仁看见了一个熟人,这让他心中难免紧张起来。

    今日当值的袛侯,正是当日他领兵出城的时候,被他抽了一鞭子才给他打开城门那个人。

    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杨怀仁怕当日的恶人形象,给这位袛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天色明亮,万一被他认出来了,怕是要节外生枝。

    兰若心似乎察觉到了杨怀仁细微的情绪变化,也没想到那么多,只是嘻嘻笑着,低声说道,“先生莫慌,你现在易了



第552章:点茶
    要说起对东京城的熟悉程度,兰若心这个地头蛇,恐怕不是杨怀仁这个外来者能够比拟的。

    虽说在东京城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光,可杨怀仁除了随园附近的街道之外,其他的就不太熟了。

    也许那些城内的主要街道他也知道大致的位置和方向,不至于一个人走失了,但要论起一些窄街曲巷,他就不熟悉了。

    既然是偷偷进城,杨怀仁也不急于先行回到随园,而是直接寻找那些经验丰富的建筑工匠的工头们。

    杨怀仁这样的装扮,要是在街上健步如飞,自是有些怪异,于是兰若心先跟他走进了一家茶馆,让他在此稍事等候,由兰若心先行去城北的端王府一趟,打听一下那些工匠的消息。

    杨怀仁觉得这主意不错,妹子愿意跑腿,那他也乐得躲在茶馆里清闲一会儿。

    这是一间座落在热闹的西市上的小茶馆,名字倒是清雅,叫做绿茗小肆。店面面积虽然不大,却是分了两层,店内的装饰也是上下楼有所不同。

    一楼是些散座,每张方桌上都摆着一个大茶壶,一叠粗瓷的茶碗垒在茶壶旁边,却不见有小二哥招呼客人。

    大茶壶里看来应该不是下的什么稀罕的茶叶,茶馆门前过路的人,如果走累了,便走进来随便一坐,自己动手倒上一两碗茶,咕咚咕咚喝下去,喝饱了便随意丢下一文钱,接着走出去继续赶路或者忙碌自己的生意。

    而二楼则是另一番光景,首先不论桌椅板凳还是茶壶茶碗,比起一楼来,都精致讲究了许多。

    尽管不是单间,供客人喝茶的每一张茶桌,却都摆放的稀疏宽敞了许多,茶桌与茶桌之间,都有一道折叠的木雕的屏风分隔,形成了一个半开放的幽静的空间。

    这样的差别化经营,杨怀仁并不是觉得多么出奇,反而觉得茶馆的老板把店开在喧闹的西市之上,这么才真正把茶水生意做到了雅俗共赏。

    楼上客人其实并不多,零星的几个衣着光鲜的富贵人模样的老头,舒服地倚坐在椅子上,悠闲的品着茶盏中的茶水。

    杨怀仁选了一个临街靠窗的空桌子坐了下来,小二非常有眼色的走了过来。

    “老先生,要喝点什么茶”

    说着随手递过来一片木牍,木牍上雕刻着茶馆里提供的上等的茶叶名称,或许是为了方便客人们分类,在不同茶叶名称的刻痕里,又填入了不同颜色的漆料,显得格外生动。

    杨怀仁以前也不怎么喝茶,来到大宋之后,才渐渐喜欢上喝茶,特别是劳碌之后,一碗清凉的茶水,又解渴又解乏。

    只不过他在家的时候,买茶煮茶的事情,都是莲儿吩咐丫鬟们在做,家中的茶水好喝,他却不太清楚到底是喝了什么样的茶叶。

    看着许多陌生的茶叶的名字,他稍稍犹豫了一下,便笑呵呵的向小二问道,“小二哥,小老儿平日里在家喝茶也不曾讲究这茶的名称,今日乍一来到贵店,倒是露了怯了。

    不如你随便选两样贵店里新上货的品种,冲上两壶便是了。”

    小二听了有点挠头,这家店在西市上也是开了几十年了,他在这里干小二哥的营生,也有七八年的工夫。

    店里的熟客,他自然是知道他们的喜好,经常都是不用客人们发话,见到客人上楼,便可以对着楼下煮茶的伙计吆喝上一声,要煮一壶什么样的茶。

    &nbs



第553章:讲究的老汉
    杨怀仁循声望去,从楼梯口渐渐冒出一个头来,接着一个身材匀称的老汉背着手笑呵呵地走上楼来。

    老汉似是个熟客,对茶馆二楼的格局很是熟悉。他站在楼梯口,没有立即落座,而是先环顾了一周。

    期间有几个正在品茶的客人或许是之前就认识的茶友,老汉便微笑着点头示意一下。

    等到老汉的目光扫到杨怀仁这里的时候,似是觉得杨怀仁的老先生模样有些面生,他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来。

    “这位老哥哥,不知可否同在下拼一张桌”

    杨怀仁见这老汉五十多岁将近六十的模样,却喊自己老哥哥,心中觉得好笑,忽而想起自己如今是装扮了的,这才反应过来,急收住了笑容,只是微笑着沉声说道,“无妨,请坐。”

    老汉也不客气,说了句“多谢”,便在杨怀仁对面坐了下来。

    杨怀仁有点好奇,茶馆的楼上此时还是有不少空桌的,这老汉却偏偏选了他坐着的这个靠窗的位置。

    说起来这个位置确实也不错,反掀的窗棂向上打开,用两根细木棍一支,便遮挡了晌午刺眼的阳光,同时这里视野极好,外边街道上的场景又能一览无遗。
1...130131132133134...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