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
老掌柜这一嗓子,差点把杨怀仁惊得摔个大跟头,且先不论歌词的韵味,这声调在他这个只接触过后世流行音乐的人听来,说好听的那叫古韵古香,说庸俗点,这调子有点……太逗了。
老掌柜闭起眼睛,也不管旁人怎么想,仍旧唱得很执着。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
听到这里,杨怀仁似乎知道老掌柜的唱的这是个什么歌词了。他前世曾经工作过的五星级酒店里,有一间专门的茶室,茶室的装饰里,就挂着这么一句。
这首词的出处,正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文正公范仲淹的《斗茶歌》。
北宋的文人们,或许是出于对文正公的尊敬,还有对他在茶道方面的推崇,把他的这首描述斗茶的歌词,当做了一种仪式,每每要斗茶之时,总要有个司仪站出来先唱上一遍。
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只不过后人可能没搞清楚人家歌词中优美的意境,装修茶室的时候,想当然的当做一副对联给挂了出来。
老掌柜的歌声时而玩转曲折,时而抑扬顿挫,让听到这段歌词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或摇晃着脑袋,或附和着节拍拍起手来。
杨怀仁看看左边,瞧瞧右边
第558章:斗茶(中)
斗茶仍在继续,两边的动作似乎在此时还不能比出个先后和高下之分来。
等敲得那一小块茶块脱离了茶饼,才翻转过来把茶块取了下来,放进了精致的铜臼之中。
铜臼只有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蛋黄大小的茶块放进去,刚好占据了铜臼的底部。
两人虽然动作都不快,却好似极力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在旁观者的眼中,都显得淳朴而优美。
他们几乎同时抄起了铜杵,在一阵“咚咚咚”地闷响里,一只手不断的转动着铜臼,把茶块杵碎成茶末。
不得不提到一点,这个时代的茶叶,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正规的被称作茶的东西,全都是在制作之后,从茶焙里一出货,就已经被制作成了茶饼或者茶砖的样式。
所以人们想饮用茶叶的时候,都是把这种茶饼或者茶砖整块的买回去,先进行初步的分割和捣碎的加工工序之后,才放到茶壶里或煮或用开水冲泡的。
这样的茶饼和茶砖,其实价格上还比较昂贵,富贵人家中自然不吝惜这点茶钱,但在寻常百姓家里,若不是有贵客登门,茶水也不是平时常常可以喝到的。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茶叶。
确切的说,茶焙在制作正统的茶饼之时,被挑拣出来的是少量的嫩叶和细致的茶叶。
而剩余的大量的粗糙的茶叶和茶梗,甚至混合了采摘、晾晒和烘焙等过程中混入茶叶的其他的一些莫名的植物枝叶,做成一种粗糙的散茶。
散茶虽然粗糙,实际上也是具有正统茶叶大部分的功效,只不过味道上稍微涩口了一些而已。
中下层的百姓若是要饮茶,自是不舍得买茶饼的,于是茶焙便提供这种粗糙的散茶供他们享用,也就成了百姓口中时常提到的
第559章:斗茶(下)
文人墨客们尚且如此,更可况民间那些嗜茶之人于是斗茶最重茶百戏的部分,在当今的大宋蔚然成风。
像如这一场斗茶的比试,便是逐渐把这一点表现出来。
由于比试的双方只不过是这间茶馆的茶客,所以一应比试所用的器具和茶品,都是由茶馆提供的。
所以在斗茶品这一条上,两边的起步点都是相同的,所以就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最终只能从成品的茶水味道上,来评判他们所下壶所烹的茶叶是否有大叶片影响了口感。
老孙头和老朱头本也不是什么文人,一个是泥瓦匠出身的建筑工匠,另一个看样子应该是个普通的商贾,都不是能舞文弄墨之人。
要他们在煮茶的间隙里吟诗作赋,为免太过强求于人,即便他们二人想吟咏一些此时心中的感叹,想必也不过是些市井之间的打油小诗,难登大雅。
尽管杨怀仁很想听听两个老头能诵唱出些什么有趣的斗茶感怀来,可前边有了茶馆老掌柜那一段文正公的好词在前,恐怕他们也不敢开口了。
看着两个斗茶之人躲在从茶壶嘴里冒出来的蒸腾热气后边闭目养神,跟老和尚修禅似的,杨怀仁便知,斗茶令这一条,看来也是被略过了,只好祝愿他们早日修得正果。
老朱头最先睁开了双眼!
他先是看了一眼对面犹在坐禅的老孙头,嘴角微微扬起一角,然后快速地把已经开了一会儿的茶壶从炭炉上取了下来。
接着他从茶盘中抓了四支茶盏,整齐地把它们在茶盘中摆成了一个正方形。
稍作片刻的等待,让茶壶中沸起来的茶汤自然地在壶中的翻滚变得有规律。
场面一时间安静了下来,大家屏气凝息,所有的目光都盯着老朱头这一边,似是等待着看他这几月的时间里,他到底又学了什么新奇的茶百戏技艺。
突然,他从新提起茶壶来,快速地把茶壶在摆放好的四个茶盏上方逆时针旋转起来。
茶壶的旋转到达了让他满意的速度之后,他便倾斜了茶壶,让茶汤从茶壶嘴里流淌出来。
茶汤从空中呈现出一种旋转的姿态落下,的确是让人觉得它形态优美,在杨怀仁眼里,像极了微观视角下的dna螺旋。
而茶汤恰好均匀的分别落入了四盏茶盏之中,发出清脆的“噗噗”声,令人惊叹的是,茶汤落入茶盏,激撞着茶盏的内壁,溅起些许的水雾,却没有溅出茶盏来。
此时围观的茶客了有人发出一声赞许的感叹,“朱掌柜的这些日子里,看来是真的学到了精妙的分茶技艺呢,啧啧……”
老朱头听了脸上微微一笑,等茶壶中的茶汤倒得差不多的时候,四支茶盏也都将近八成满了。
大家开始围了上去,伸着脑袋从茶盏的正上方开始观察茶水在茶盏中形成的图像。
四只茶盏里,茶水犹在旋转,水的旋转让细碎的茶叶也跟着旋转起来,一种奇异的力量,使的茶叶末相互分隔,或相互簇拥。
这便让清澈的茶水变作了一张铺开的白纸一般,而那旋转的茶叶末,便成了挥笔泼洒下的油墨,在白纸上肆意地游动,好似作出了一幅任凭看客们想象的画作。
杨怀仁没好意思往前挤,从他的角度,确实看不出什么东西来,这种事,确实也巧妙,也称得上是分茶的艺术,只不过那样变幻的图案,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印象。
也许你看着像
第560章:茶,以和为贵
a ,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这样一来,似乎这场斗茶的比试,在众茶客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话说透过表象看本质,从杨怀仁的视角里,看到的东西或许跟其他的茶客们是有所不同的。
他看到的,除了老孙头高超的茶艺之外,同时也想到了,他作为一名经验老道的工匠,很多技艺和手法,或许是从他平时的劳动当中所感悟出来的。
他的茶艺高,从另一个侧面,也间接的证明了他是一位正是杨怀仁在寻找的那种能工巧匠。
老朱头这边,脸色略有些难看,实际上他心里也清楚,老孙头今天的茶百戏,的确是高出他一筹,只不过最近的两次斗茶比试,他都落了下风,多少会心有不甘。
作为评判的茶客们已然心中有数,只不过还在等待着所有人里边茶艺最高的茶馆老掌柜的站出来发言。
老掌柜仍旧一脸慈祥又淡定的笑意,对着参与斗茶比试的两人都微微点了点头,表示了对他们这一场茶艺表演的感谢。
“两位的斗茶已经结束了,结果嘛,想必大家也已经有了各自的答案。老夫虚长了大家几岁,便由老夫先行判定如何”
众茶客自是没有反对,微微躬了躬身子表示对老掌柜的评判的认可。
老掌柜把老孙头和老朱头从茶几后请出来,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
“朱掌柜的表现相当精彩,想必老夫已不用赘述,自年前你二人那一次斗茶以来,已经数月,朱掌柜在茶艺方面的技艺大有长进,吾等诸人是有目共睹。”
接着他又转向了老孙头这边,“孙老兄方才的表现,可谓是让吾等大开眼界,五只茶盏中的图像各异,却能融合成一个整体,化作一幅层次分明的流云山溪图,可见孙老兄的茶艺,已经精湛到愈臻完美的境界。”
听到这里,杨怀仁觉得老掌柜似乎要宣布老孙头获得了这一场斗茶比试的胜利了,可不料老掌柜顿了一下,却说出了让众人都惊诧不已的话。
“有鉴于此,若是让老夫评判的话,老夫认为,茶,以和为贵,所以斗茶的结果,两人平手,不分高下。”
老朱头从众人的脸上,似乎也看出来了大家的惊诧之色。从他的内心里,他是对老孙头不太服气的。
两人可以说是从小一起长到达的发小,可这几十年的成长历程当中,似乎老孙头干什么,都比他强上一些。
身体比他壮一些,个头比他高一些,孩童时候一起识字,好像老孙头都比他识得快上一些。
到后来,虽然两人家境不同,可在各自的行业里,老孙头的名气,如果可以类比的话,也是要比他高上半分的。
没想到老了老了,两人又同时爱好茶艺,结果是两人来来往往斗了几次茶,却都败下阵来。
若是今天以前,他是肯定不会服气的,总想着在斗茶这件文雅的事情上,他应该会比从事泥瓦匠的老孙头会高上一些的。
可今天的这一次斗茶,他却是又一次要败下阵来,这无法不让他心中郁闷。
不过老朱头也是个心胸敞亮之人,平日里他和老孙头这一对冤家小老头儿,相互调侃,甚至对骂上几句那是常有之事,其实双方也都没放在心里。
对于胜负,他是看重的,但是他的心里却是明亮的,不是阴暗的,不会为了一场斗茶的胜利不择手段。
刚才老孙头高超的分茶技艺,他如同其他茶客一样,也是看得心中激动非常,是无比感
第561章:八大行首
兰若心回来的时候,一场斗茶的比试刚刚在一团和气的气氛中结束。
本来茶馆里斗茶,都是输掉比试的一方来负责整个斗茶过程中在茶馆里产生的消费的。
两个老头打成了平手的结果,是非常少见的。是茶馆老掌柜的站出来说,既然这一场斗茶是他提议的,那么费用就由他来承担。
老孙头和老朱头谦让了一番,最终也只有遵从了老掌柜的意思,几个人又相互行了一圈礼答谢过后,众人才各自回到座位。
这一切本是很普通的人际交往中的客套,却让杨怀仁从中发现了点什么。
老掌柜的给这场斗茶免单,自是他个人的开朗豁达,老朱头抢着要埋单,也是做得自然而然。
唯独老孙头抢着要埋单,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口气上确实也倒真诚,可是总让杨怀仁隐隐里觉得,老孙头有些人穷志短的味道。
方才斗茶所用的茶饼,是老掌柜吩咐茶博士选的两块上好的建安青凤髓,虽然这种茶还到不了贡茶的那种高贵程度,却也是当时排名比较靠前的名茶了。
别看他们每个人只是从茶饼上敲出了鸡蛋黄那么小的一块,要真论起价值来,这一块也得值个二三百文钱。
老朱头是个买卖人,这些钱对他来说当然不在话下,可对于老孙头这样的人来说,似乎就有些昂贵了。
对于当时的工匠来说,凭个人的本事让一家人糊口还不算难,可要发家,那就难于登天了,即便看老孙头的年纪和样子,应该是一位高级的工匠,或者是位工匠把头。
寻常情况下有人要盖房子,或者要起个什么建筑,请了工匠,是要按天给他们算报酬的。
杨怀仁事前也打听过,一位熟练的泥瓦匠,一天的报酬也不过五六十文,年纪轻一些的,或者小工,也就三十来文的样子。
这么算的话,理论上一个月他们也能赚一千六七百文,小工也有近一贯钱的收入,比起普通百姓的收入来说,也算是高的了。
只不过活计并不是天天有的,而且这活计也是分季节,有忙季淡季之分。
忙季的时候一个月能接上二十五六天的活,就算不错了。冬季活少,也大都是些修修补补的工作,所以工钱比往常还要少上一些。
照真实的情况这么算下来,他们一年下来的月平均收入,也就一贯钱多点。
一贯钱维持一个月的吃喝拉撒,倒也足够,算计着花,也能有些积蓄,只不过吃的喝的,总是上不了档次的。
像老孙头这种嗜茶之人,也是不能天天的泡茶馆的,一没有时间,二是他也泡不起。
抽空闲忙的,能到这间茶馆里来点上一壶二十文的茶水,悠闲的坐上一天,对老孙头来说,已经算是奢侈的享受了。
杨怀仁绝不是因此就轻视了老孙头,而是通过这一点,他觉得他是不是可以比较容易的请到很多像老孙头一样的工匠,加入到庖厨学院的建设中来。
因为钱对于他来说,是最算不得问题的事情。
杨怀仁还在酝酿着如何开口跟老孙头提起这件事,刚回到茶馆的兰若心,开始小声地在他耳边说着她这一趟去端王府打听来的消息。
原来在泥瓦匠这个行当里,也是分出了八大行首,而他们的姓氏,恰巧是百家姓的前八家——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这八大行首,在东京城里,算是泥瓦匠这一行里最具有权威,同
第562章:有本事的人有性格(上)
这世上,但凡是有点本事的人,都是有性格的。
老孙头见来了一个小书童模样的人在对面的老先生耳边窃窃私语了些什么,许是觉得自己坐在对面有些不太合适,于是站起身来,谢过了杨怀仁请他喝茶之后便要换坐。
杨怀仁忙招呼他从新坐下,简单介绍了下兰若心,至于她男扮女装一事,也没有过多隐瞒,因为他从老孙头看向兰若心的眼神里,已经看出来他早就猜出了兰若心的女子之身。
“呵呵,”老孙头笑道,“老汉就说嘛,你家的书童生得也太清秀了,比起那些富家大院里的小娘子们,都还要水灵了许多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