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最让人感觉舒服的,是偶尔从脸庞吹拂过的穿堂的微风,已是夏初的时节里,这样的清风总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杨怀仁默默的像,也许人家平时就喜欢这个位置,早就已经在这里坐习惯了,只是今日他来的早了一些,反而占据了人家的熟座。

    他约莫了下时间,兰若心从此去端王府走一个来回,即便她熟识城里的街道,也要小一个时辰的光景才能返回。

    既然如此,不如就陪这老汉喝一壶茶,随性的谈谈天,打发了这一段闲散的时光。

    杨怀仁看着老汉的穿衣打扮,试着猜测这老汉是个什么样的身份。

    他身材匀称,却不是一般老人那种削瘦,胳膊看上去就很结实,应该是个有把子力气之人,但从他的神态来看,又不像是个时常练武的武人。

    他身上的穿着也比较普通,比起茶馆二楼其他人或长跑儒衫或一身富贵的绸缎翁袍来,老汉所穿的衣服略微显得有些寒酸,更像是个寻常的百姓人家之人。

    只是他素色的衣服看着并不新,一定是浣洗过很多次的,但整体上却又格外的整洁,穿在身上也没有什么褶皱。

    由此可以判断出,他的衣服一定是洗得很仔细,晾干之后也是经过了熨烫,才穿在了身上,也就说明了这个老汉是个对生活以及穿衣打扮极其讲究之人。

    老汉看上去并不是富贵之人或者饱学之士,能到茶馆的二楼来喝茶,便说明品茶应该是他的个人所好了。

    老汉落座以后,估计是因为对面坐了个陌生人的缘故,略微显得有些不自然,不时地扭头看看楼梯口小二是否已经上了他点的茶水,或者转过头去刻意地望向窗外。

    这么一来,弄得本来想开口和他随意聊聊天的杨怀仁也有些尴尬,本想说些什么新鲜的话题,却又怕惊扰了对方。

    过了一小会儿,一阵“噔噔噔”的上楼的脚步声,小二走了上来,手中端着一个陶制的托盘,托盘里是两个黑瓷的茶壶,还有五盏同样是黑瓷的小茶盏。

    “客官,请慢用。”

    杨怀仁随手从宽大长袍的袖筒里掏出一块碎银,塞到了小二的手里,“劳烦小二哥再跑一趟,随意来几样茶果。”

    小二看见那块碎银,脸上笑开了花




第554章:饮茶的正确姿势
    中国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喝茶的民族,《神农食经》里介绍中国古代人早期的饮食,就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可见公元前三千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饮用茶叶了。

    用现代的眼光看,茶的饮用或者食用,都可以归类到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来,但其实茶最早被我们的祖先食用,其实并不是作为一种饮品,而是当做药物来使用的。

    到春秋时期,茶便有了个雅致的称号——“香茗”,从对茶这样的称呼,我们可以猜测,早在那个时代,或许茶便已经从中药的范畴里分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饮品了。

    但确切的说,上古时代被称作的茶的东西,和我们现代的茶叶,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那时候的茶,或许是一些类似茶的多种植物绿叶复合在一起,人们饮食过之后,达到一种药用的目的。

    直到西汉,从史料的记载当中对当时茶的描述来看,我们才可以判断,这个时期的茶,从植物学上来讲,才跟我们当今的茶,有了紧密的植物学上的亲密关系。

    当时有几位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如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的《荈诧》说茶,以及《九怀》的作者王褒在辞赋《僮约》中“武阳买茶”的故事,都生动的描述了茶叶在西汉的盛行。

    只不过当时的饮茶文化,似乎有种怀念上古的复杂情愫。

    茶叶虽然已经作为煮一锅茶水的主料,但在味道上,由于复杂的调味步骤,甚至加入盐、草药以及各种香料,导致我们想象一下,免不了会觉得当时的茶饮,好像更像是一锅下饭的菜汤。

    即便如此,当时的茶,也不是普及的,由于茶的产地大都是在南方的川、赣、闽和浙一带,所以只有在中国的南方,在属于少数人的文人墨客当中流行。

    而汉朝的北方,这种制作复杂的茶饮也只是被极少数的权贵附庸风雅似的食用而已,至于平常的百姓,其实并不知道,也不怎么注意到茶的存在。

    到隋唐时,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交通的便利,让煮茶的文化逐渐在文人之中流行,这种混合味道的茶,也在大江南北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

    唐中还出现了一位奠定了后世茶文化基调的茶艺大家——“茶圣”陆羽。他一生精于嗜茶,又精于茶道,并成书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经》。

    到了北宋,茶的食用方式,才逐渐有了后世茶流行世间的雏形。

    人们煮茶,不再混合那些多种的香料,也不再加盐,而是单纯的去品味和享受茶叶原有的那种清香的醇香之味,并将整个过程融合到思想当中,追求那种淡泊和纯粹。

    北宋中期盛世之时,这种茶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开始出现了数量繁多的茶叶种类。

    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文风鼎盛,文人们也开始把烹茶饮茶,当做和琴棋书画一样能够证明斯文和风雅的一种方式当中。

    文人之间平时聚会,除了卖弄些诗词歌赋或者笔墨书画之外,也开始比拼茶道和茶艺,这种比赛烹茶的方式,被称作斗茶。

    ……

    老汉享受了杨怀仁的修仁茶,似乎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他是嗜茶之人,却因为家境没有那么宽裕,也只能隔三差五的来到家附近的这家能提供比较正宗茶水的茶馆,来享受片刻的宁静。

    茶馆的老板伙计也好,经常来二楼打发些闲暇时光的茶客也好



第555章:驴唇不对猪嘴
    当着杨怀仁的面上,小二即便心中对老汉的这番话心有不喜,却也不好当面发作,只是勉强挤出一个笑脸来。

    老汉批评店家煮茶不够专业的话,其实也不是刻意说的,只不过是这老汉性子耿直,才说话不留情面,加上他嗓门有点大,倒是惹得临近桌上的客人扭过头瞧了过来。

    另一个看上去同样五十多岁,身材有些发福的胖员外模样的人起身站了起来,笑呵呵地走到杨怀仁这一桌,从背后冷不丁地猛拍了一下老汉的肩头,笑骂道,“老孙头,就你会品茶,我们都没有舌头是不”

    胖老汉看了看他面前那壶刚被小二端上来的二十文一壶的茶水,笑得更欢畅了,“你就点一壶二十文的茶水,也好埋怨人家店家烹茶的技艺不行

    让大家说说,这二十文一壶的茶水,还能烹煮出什么花样来不成哈哈……”

    胖老汉的话语,在杨怀仁听来,是有一丝挑衅的意味的,不过胖老汉笑眯眯的样子也倒不算讨厌。

    听口气,两个老汉相互之间是认识的,相熟的老人之间,开些玩笑,打打趣,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口气。

    姓孙的老汉却是非常不服气,甩手打开了胖老汉放在他肩膀上的手,不屑地说道,“原来是朱掌柜的啊,我以为是哪位茶道大家来教训小老儿呢。

    换做是个别的人说点什么,小老儿也倒没什么好说的,你朱掌柜的,可是没有这样的资格。

    你是不是年纪大了忘性也大了年前咱们俩在这里斗茶,小老儿可是记得是你输了呢!”

    胖老汉似是被他说出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般,脸上顿时有些难看,可他还有些生意人的那种沉稳,脸面只是板了一下,立即又狡黠地笑道:

    “好汉不提当年勇,更何况此一时彼一时,年前斗茶你不过是侥幸获胜,如今再斗一次的话,那就难说得紧了。

    你也就喝喝二十文一壶的茶水罢了,真正的好茶,你不曾喝过,也不会烹煮,凭空地议论人家店家的不是,委实有些可笑,哈哈……”

    俩老头斗茶是个什么情况,杨怀仁可是不清楚,但是眼下俩人斗起嘴来,可是一个比一个的咄咄逼人,搞得坐在一旁的杨怀仁有些尴尬。

    老汉嗤鼻一笑,“朱掌柜,斗不过就是斗不过,早已经分出高下的事情,你如今这么给自己打圆场,可是为了那点油光溜滑的脸面哈哈!

    我今天是点的二十文一壶的茶水不假,可要是在咱们二人之间,论起谁喝过好茶来,或者谁的烹茶手艺更好一些,我孙江山,却是你朱老三比不了的。

    想当年……”

    胖老汉听他说到这里,忽然打断了他插了一嘴,“打住,赶紧打住,老孙头,你是不是又要吹嘘你当年喝过贡茶的事情了”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杨怀仁,“是不是每次见到新客来,你都要把这事吹嘘上一番,一点新意都没有,我们老哥几个早都听得耳朵里全生了茧子了。

    再说了,一直以来都是你自己自说自话而已,谁也没见过的事情,你只管口若悬河的吹嘘好了,呵呵……”

    “这还能作假熙宁年皇宫里修葺殿宇,我当年跟着我爹去做的,工程做完了官家高兴,赐了我们这些工匠一壶“小龙团凤饼”,这事你也是知道的,还能有假不成”

    老汉有些急了,坐直了身子,提高了嗓门,以示他说的话,句句是真。

    至于喝没喝过贡茶“小龙团凤饼”,杨怀仁是不好判



第556章:为什么饮茶?
    谁也没想到事情闹到如此的地步,原本在清幽安静的茶馆里,两个老汉斗斗嘴就已经打扰了其他的客人。

    如今竟动起手来,吵得所有客人都不得安宁,二人多少让人看起来觉得有些为老不尊。

    小二哥方才便已听到了楼上两个老汉吵架,且争吵的越来越激烈,怕二人在自家店里闹得不可开交,早就匆匆忙忙去喊了掌柜的上来。

    事情从相互的调侃发展成为两个老人家打架斗殴,也让坐在一边的杨怀仁有点始料未及,见老孙头一把把老朱头推倒在地,他也坐不住了,赶忙站起来劝架。

    他急忙站在了两个老汉中间,架开了双臂,一只手挡着吹胡子瞪眼的老孙头,让他冷静一下,另一只手则去扶坐在地上“哎哎呀呀”喊痛的老朱头,试着把他搀扶着站起来。

    这会儿工夫,茶馆的掌柜也跑上楼来,还有几位邻桌的客人,看样子跟着俩吵架的老头也是相互认识的,大家一同上来分隔开了两人,以免他二人真的动起手来。

    老朱头被大家一起用力搀扶了起来,可这时两个人虽然被众人架开了一段距离,可嘴上仍旧没有服软的意思,仍旧指着对方骂骂咧咧,说着些骂人的市井俚语。【】

    茶馆的老掌柜须发皆白,看样子得有六十多快七十岁了,可手脚倒还利索得很。

    见两位都是熟客,也都是家住的不远,从小就相识的老兄弟了,不得不摆了一副兄长的架势,对他们两人训斥道:

    “你们两个也不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了,年岁加在一起都一百多岁了,还能因为几句话就吵起来,竟然还动了手,不论是谁得了便宜,脸上就真的光彩了吗”

    说着老掌柜一顿,分别瞪了两个老汉一眼,可能是他真的比两个吵架的老汉真的年长了不少,拿这种教训子弟的口气教训了两个老汉,他俩也倒没有反驳什么,只好停下了对骂。

    老掌柜摇了摇头,轻叹了一声,“唉,也幸亏是在二楼之上,要是在楼下或者外边,你俩这样的德行,也不怕被小辈们看了笑话。

    茶馆是什么地方难道就是闲扯些市井里的琐事,拉拉东家长西家短的地方吗不是!茶馆是清雅之人躲开世间烦扰,躲上片刻清静的地方!

    咱们喝茶又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证明自己同文人们一样儒雅风度,或者单纯是为了解一解口舌之渴吗不是!茶是要品的,除了品评味道,还有修心和养性!

    你俩如此有辱斯文,真是败坏了你们喝到肚子里那些茶水的清名!”

    老掌柜的话语虽然口气平和,可话语中的道理,却是发人深省。杨怀仁都觉得这个老掌柜的有一种不怒自威的风度。

    老孙头和老朱头也意识到方才两个人之间的吵闹,的确是有些过分了。

    只是一边被羞辱了一番,另一边被推倒摔了个屁股蹲,心里总是有些不快,虽然不再恶语相向,可看向对方的眼神里,还是有那么一股子不服气。

    杨怀仁本想说些什么,可他如今的身份只不过一个第一次上门的客人,还装扮成了一个老学究的模样,话到嘴边,却又觉得自己毕竟是个后辈,说些什么话若是说不到点上,反倒搞乱了他们刚刚平复下来的情绪。

    其他几个来茶馆喝茶的客人,似乎也是这种心态,本想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劝劝双方,可此时片刻之间也组织不出什么有效的语言来。

    茶馆的二楼,一时之间竟出现了一刹那无言



第557章:斗茶(上)
    关于斗茶,杨怀仁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这项“运动”即便到了一千年以后,也照样在文雅的人们当中盛行。

    闲暇之余,约上三五好友,找个清静的所在,斗茶品茶,在嘈杂的城市喧嚣里,总能获得些心灵上的宁静。

    随园所在的南城,因为毗邻着夫子庙、太学和国子监,所以也经常听到食客们闲谈时聊起附近的茶馆里哪个文士有组织了斗茶。

    杨怀仁虽不曾亲见一帮文人们聚集在一起斗茶的高雅画面,但那样的场景,却是能从记忆里想象出七八分的。

    老孙头和老朱头要斗茶讲和,在众茶客眼里,也的确是茶馆老掌柜的一条妙计,说不定将来茶余饭后说起来,也是一桩美谈。

    俩老头脸色似乎都是很有自信的,在杨怀仁看起来,老孙头还在为年前那场斗茶比试中的胜出感到骄傲和得意,而老朱头同样的面色轻松,又好像在这段时间里,努力提升了不少自己的茶艺,对于这场比试,也是志在必得。

    茶房里烹茶的茶博士很快便端了一个大托盘上来,托盘里是两套一模一样的铜制的小木炭火炉、两小堆小块的木炭块、一块茶饼、分割茶饼用的小锤小钎子、捣茶的铜臼、茶壶以及茶盏和茶勺等器物。

    小二搬出来两张竹制的茶几,相互对称着摆在了二楼中间的空地上,茶几古朴精致,大约有二尺乘以一尺的桌面大小,高约一尺,茶几后则摆上了两张草编的蒲团。

    等茶博士把斗茶所需的一应器具摆弄整齐,老掌柜的便笑呵呵请两位参与斗茶选手入席。

    方才还在互相推搡和谩骂的两个老头,此时也庄重了不少,稍稍正了正衣襟,相互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老孙头和老朱头脸上都带着笑容,缓缓地走向自己的茶几后,跪坐在草编的蒲团之上,然后先向自然成了评判的老掌柜和众茶客们施礼,最后又互相施了一礼。

    做完了全套繁琐的礼数,老掌柜两边分别看了一眼,确定两人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便站到两张茶几中间,面向着众茶客兀自地唱了起来。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1...131132133134135...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