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胖和尚也知道自己的一套茶道和东京城里那些著名的茶博士们玩的还不是一个路数,人家算是比较正统的,他纯属于自娱自乐。
杨怀仁笑着微微皱眉的时候,一盏茶便被推到他面前,与此同时圆法面前也多了一盏茶,茶液的颜色还不算浓厚,淡淡的透明里也还保留着上下翻舞的茶末子。
可茶末子在茶盏里的旋转,竟让圆法看的痴了,杨怀仁很好奇他在茶盏中看到了什么,是过去还是未来,是天空还是大海,亦或是自己内心深处那个和现实里长得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趁热喝。”
胖和尚淡淡说了一句,也不管客人如何,自己先品尝了自己的茶液。
杨怀仁也不再管圆法和尚,轻啜了一口自己的茶液,味道和平常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可不知为什么,今天胖和尚煮的茶貌似格外提神似的。
圆法是最后一个端起茶盏品茶的,可他品茶的方式似乎不太对,一口便把那一盏茶给喝光了。
换了以往,杨怀仁要笑这样喝茶的人不懂茶道,是暴殄天物了,可这次他没有出声,而是等着圆法和尚用这么粗俗的方式吃完了茶,会不会说什么奇怪的话。
&
第1913章:王权和神权
杨怀仁回到后宅,何之韵早已经准备好一切,帮着杨怀仁用热水洗漱一下之后,便退了出去。
杨怀仁感觉他似乎已经越来越习惯了这种生活,被一个体贴的妻子照顾的这么好,他觉得他比当了皇帝还舒服。
床上铺了厚厚的软毯,被子是填充了鹅绒的绒被,这都是杨怀仁设计出来的,冬天睡在这样的床铺上,又舒服又温暖。
杨怀仁把自己扔在了床上,整个人都陷入了软毯之中。
按说这么舒服的床铺,他又熬了一夜,这会儿都中午了,应该倒下去就能睡过去的。
可不知怎么了,脑子里无论如何都不能放空,就是睡不着。
他倒也不会埋怨悟能大师的茶水太提神,只能怪自己不能把心静下来。
赵煦驾崩了,该伤心也伤心了,半天过去了,那种情绪已经渐渐淡了下来。
至于和尚们的事情,杨怀仁不关心,也或许是因为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是大势所趋,佛门做再多的努力,也已经无济于事。
杨怀仁不爽的是讲道理的胖和尚因为这件事,也许会郁闷一阵子,只是这种选择了大义而放弃了私情的郁闷,会轻易的让一个人变得纠结起来。
倒是听了道理的圆法和尚走的时候似乎已经释然了,佛门的兴衰,和钱财一定有关系,但要说有钱佛门就兴盛,钱少一点就衰落了,显然也是个悖论。
任何宗教,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也因为好的口碑,你才有了更多的香火钱。
而产业产生的财富,缴纳了税赋也还有不少,对佛门的影响肯定有,但要说多么大的话,那就夸张了。
宋朝对宗教信仰这种事还是很开通的,并没有灭佛的情况出现,只是任何一个统治阶层,都不会容许他的统治体系之外的力量太过于强大。
杨怀仁就算能力再大,他也是属于这个封建统治体系之内的一部分,但佛门就不同了。
王权和神权之间,有共同的地方,也会产生矛盾,所以历史上王权会不定期的打压神权,只是烈度和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朝廷对佛门的产业收税,也只是一种压制神权的手段罢了,当下总得来说是盛世,神权有生存的土壤,但要想超越王权,那也不可能。
所以神权必须接受王权的压制,东方的这种统治体系,也不可能像差不多时代的西方一样,让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所以杨怀仁也不太担心这些事,将来王权和神权之间的摩擦还有很多,只要大家不闹到无法共存了,那就没有大问题。
替百姓们发愁,杨怀仁觉得有一部分,可他也觉的他考虑多了。
快过年了,在皇帝葬礼期间不让老百姓宰杀牲畜也不让吃肉,百姓能遵守多少,这还很难说。
在外边不敢违抗官府,偷摸在家里吃肉喝酒的,谁又会多嘴去说呢
官府里的官员也好,差人小吏也罢,他们也是
人,他们也要过年,官员以身作则那没问题,可他们的家人呢
这近两个月的时间之内,不让婚丧嫁娶,这个必须遵守,但吃肉这种事,百姓也会各有各的法子的。
杨怀仁就觉得自家的孩子在蛋白质摄入上就绝对不能少,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时候不补充营养,整天青菜豆腐的,孩子长大了身体不好怪谁去
悼念皇帝的话,还是在于内心的感受,并不在于
第1914章:堆雪人
杨怀仁赶紧穿上衣服冲出去替儿子解围,“我醒了,不碍事的。”
何之韵脸色带着微微的埋怨,可却别刚才软了下来,“官人,您才睡了一个多时辰……”
杨怀仁呵呵笑着,“一个时辰就够了,再多睡怕是今晚上又睡不着了。”
孩子们赶紧笑嘻嘻地给父亲见礼,他们知道家里几位母亲都是唱白脸的,而父亲是唱红脸的那个,所以杨怀仁一出来,孩子们便感觉找到了大救星一般。
何之韵笑着摇了摇头,“您就惯着这些小的们吧!”
杨怀仁倒不以为意,“俗话说得好啊,慈母多败儿,所以你们几个当娘的,自然要对孩子们严厉一些。
可没听说过慈父多败儿的说法,所以我就当那个惯着孩子的吧,哈哈!”
何之韵也不好继续说什么,杨怀仁的性子她最清楚,对家人都特别好,对孩子尤其的疼爱,但这种疼爱也并不是放任自流,该有的严厉也同样不会少。
只是她见杨怀仁只是穿了内衬的暖衣便走了出来,便亲自去屋子里去了一件大氅出来给他披上,省的刚睡醒便受冻,再着了凉就不好了。
杨怀仁见韵儿走开了,舒展几下身子骨,给孩子们飞了飞眉毛,笑问,“你们在爹爹屋外叽叽喳喳的做什么呢”
小鱼儿指了指,“爹爹,我们要哥哥给我们堆雪人!”
杨怀仁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过人有一堆雪,小山似的雪堆有两尺高,雪堆上还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雪球,应该是被孩子们当做雪人的脑袋的。
可惜那个样子无论怎么说,离杨怀仁记忆里雪人的样子还是差的太远了,光是那个雪人脑袋,也不协调啊。
杨怀仁转念一想,心说也是啊,自己的这几个孩子虽然大多数都是出生在北方的,不过却都是在江南长大的。
江南也不是不下雪,而是很少下雪,即便是下了雪,也是那种零星儿的小雪,一场雪也下不了多久,往往是转眼间的事情,就更不用说能有积雪让孩子们堆雪人玩了。
孩子们这是回到北方后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第一次见到大雪的孩子有些兴奋,也就在所难免了。
弟弟妹妹想堆雪人,自然是老大出手,不过大官这孩子也并没有堆雪人的经验,只能硬着头皮出马,所以便堆出一个四不像来。
杨怀仁还是赞扬了大官,他作为长子,不管事情做没做好,只要他尽力了,杨怀仁还是要尽量鼓励的,这也是保护他在弟弟妹妹心目中威望的一种方式。
赞赏完了,这才开始撸袖子,孩子们看见爹爹的样子便乐坏了,知道爹爹要亲手帮他们堆雪人了。
杨怀仁的想法很简单,教育孩子这种事,不一定非要搞得那么严肃,有时候在玩耍之中,同样能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哪怕是生活的经验,孩子们照样可以受益匪浅。
而一边堆雪人一边教育孩子做事的方法,这就是传说中的寓教于乐吧。
杨怀仁开始教了,孩子们也聪明,很快便各自找了一堆雪准备跟着爹爹学。
杨怀仁边做边说,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堆雪人原来这么简单。
他也不用利用家里仆人扫出道路所积攒的雪堆,而是用那些没有人踩过的比较干净的积雪。
首先要向孩子们说明的,是堆雪人并不是真的要去堆一堆雪,而是要先用手攒一个小号的雪球。
 
第1915章:堆雪人(下)
杨怀仁很想对闺女说,闺女啊,别人都是背锅,你这是让雪人直接顶着口黑锅啊。
不过小虾米堆得雪人是样子最好笑的,杨怀仁怎么看怎么觉得二闺女有艺术天赋。
韵儿似乎觉得闺女这样做有点不妥,旁的雪人看着都听正常的,唯独小虾米的雪人头上顶着口黑锅,咋看咋都觉得不对劲。
再说孩子们堆雪人,用一些厨房里蔬菜的下脚料也就算了,用些草编的斗笠草帽也不打紧,可一口铁锅是用来炒菜煮饭的,用来给雪人当帽子就更不合适了。
于是她过来好声好气的劝着闺女,“小虾米,你看爹爹和哥哥姐姐堆的雪人多漂亮,你的雪人头上顶着口黑锅,这……
再说了,锅是用来炒菜煮饭的,你用来给雪人做帽子,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小虾米知道母亲说的话有道理,但她的想法似乎和父亲类似,正是因为这种另类,才显得他的雪人特别,才显得他的雪人与众不同。
把铁锅换成斗笠或者草帽,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在小虾米心里,还是觉得铁锅最有趣罢了。
可母亲的话她又不好不听,只能嘟着嘴一脸不情愿的准备把铁锅换下来,换个普通的草帽什么的。
这时候杨怀仁笑道,“我觉得小虾米用铁锅给雪人做帽子,其实挺不错的,有个性,也很有趣,起码我是看了笑得很开心。”
小虾米得到了爹爹的支持,心情大好,转过头去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母亲,希望母亲不要毁了她的艺术创作。
何之韵还没发话呢,一旁的小燕儿埋怨着随身的丫鬟道,“我刚才就说了嘛,二姐姐拿铁锅的时候,咱们也应该拿一个。
别的哥哥姐姐都用斗笠和草帽,我们用铁锅才显得独特嘛,你看你看,爹爹称赞了二姐姐了,要是咱们刚才也拿了铁锅,咱们也能得到爹爹的称赞呢!”
说完还是觉得不服气,小燕儿撒腿就往厨房跑,看样子是准备再拿一口铁锅回来给她的雪人当帽子戴。
小燕儿的话很快便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共鸣,再仔细看看自己堆得雪人,虽然也很漂亮,但是似乎和其他兄弟姐妹堆得差不多一个样子,并没有什么太特色的地方。
杨怀仁的儿子从小受到杨怀仁的影响,还是比较讲究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思想的,杨怀仁也曾教育他们,和别人一个样,显不出你的特殊来,所以你不是最优秀的。
孩子们想到这里,便也准备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扮自己的雪人,结果便是呼啦啦一片都一起往厨房里跑。
杨怀仁这下笑得更厉害了,孩子们追求特立独行并没有错,但刻意和追求和单纯的创造还是有区别的。
再说他们要找装扮雪人的材料,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没有必要专门逮着厨房祸祸,要是厨房里的铁锅都被用来给雪人当帽子戴,那晚饭也就没有锅可以用了。
何之韵想拦已经晚了,孩子们跑的飞快,根本就拦不住,她只好回过头来嗔怪似的怨
杨怀仁,“官人啊,你看看,都是你惯坏了这些孩子们。
厨房可是家里你最重视的地方,现在好了,过会儿咱家厨房被孩子们扫荡一番,看看你今晚如何安排家里人吃饭。”
杨怀仁一想也是,铁锅这东西不算值钱东西,可有钱人家也不会买下几十口铁锅平时放在那里备着,这会儿再差人出门去买铁锅,似乎也不赶趟了,买也买不到称心如意的,这可如
第1916章:一个都不能少
孩子们听了父亲的问题,转回头来仔细打量自己的雪人,思考着雪人到底少了什么。
杨怀仁看孩子们的样子,也猜到孩子们可能误会了他的话想表达什么意思了。
大官作为最大的孩子,似乎渐渐明白了父亲这句话内在的含义,于是认真的问道,“爹爹,您说的意思,是这里只有代表了爹爹和我们几个的雪人,还少了其他人的”
杨怀仁微笑着点点头,大官立即也跟着笑了起来,接着他以老大的身份对几个弟弟妹妹说道,“二弟,还有大妹二妹小妹,爹爹说的意思,是咱家院子里少了代表其他家人的雪人。
比如奶奶的,几位母亲的,还有大壮和大羊的雪人。”
孩子们也立即明白了,“对哦,还差他们的雪人,那咱们多堆几个吧!”
杨怀仁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从新兴高采烈的忙活起来,会心的一笑,“对,一个都不嗯呢更少!”也加入到孩子们的堆雪人队伍中。
后院子里本来积雪很厚很多,仆子们也来不及扫,只能把覆盖了道路的区域扫出来而已。
现在好了,杨怀仁领着孩子们滚雪球堆雪人,要用大量的积雪,而且滚雪球的方式,基本上滚过去的地方积雪就少了很多,相当于帮助他们打扫了院子里的积雪了。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轮再滚雪球堆雪人,效率就高了很多,不少仆子丫鬟也加入进来帮忙,又有不少雪人被堆了起来。
不光是杨母和几位母亲的,包括进了皇宫的大壮,还有远在辽国的鬼姐和大羊的雪人也堆了起来,后院子里那十几棵大树底下,都有一个造型独特的雪人。
孩子们似乎为了区分不同人物,在装扮上也十分卖力,比如奶奶的雪人就打扮的很有一个老太太的样子,代表几位母亲的雪人也表情各异。
杨怀仁一开始也没认出来孩子们的装扮方式是如何区分他们的几位母亲的,后来仔细瞅了瞅,当他逐渐分清楚的时候,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来。
这时候兰若心正好回到后院,看见院子里多么那么多雪人,本来也是很欢喜的。
她走到杨怀仁身边,见杨怀仁看着她越笑越厉害,又迷糊又好奇,“官人这是怎么了妾身今天的打扮不对还是脸上妆容花了”
杨怀仁捂着肚子摆摆手,给她指了指面前的雪人让她自己看。
兰若心看看官人,再看看那个雪人,还是搞不懂杨怀仁为何笑得这么开心。
杨怀仁好不容易直起腰来,再一次指着雪人,让她看仔细了雪人脸上的表情,又问,“你看看这个雪人的表情,你不觉得像咱们家里的某个人吗”
兰若心再仔细看时,才发觉面前的雪人整体上看和其他雪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别的雪人都是笑着的样子,唯独这一个皱着眉头,似乎在生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