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胖和尚心态同样很轻松,杨怀仁不请便坐下,他也便坐了下去,摆弄着一个精致的红泥小火炉准备煮茶。

    瘦和尚有点不自在了,心说杨怀仁这个人和外边穿的一样,大喇喇的没点礼数,而悟能和尚也跟原来一样,没心没肺的让人不自在。

    其实圆法和尚这次来,其实有件重要的事情想让悟能和尚帮忙,而最终能帮到他们的,其实还是杨怀仁。

    他今天的打扮,多多少少都有点故意这么穿的嫌疑,他平时生活朴素,内里穿的那些才是他平时穿的衣衫。

    今天之所以在外边套上一件精美的袈裟,一来是因为大相国寺作为东京城乃至整个大宋数一数二的大寺庙,在皇帝的葬礼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虽然不是大相国寺的住持或者职事僧,却因为是住持圆通大师的师弟,加上他自身在民间的名声比较好,所以自然也要船上华丽的袈裟,以表达大相国寺上下僧人,对皇帝葬礼的重视程度。

    大相国寺里自然在进行着某种法事,去超度皇帝的亡魂,不过这也不是所有和尚都参加的。

    因为这种法事不同于平常的水陆道场,只在白天进行,为了祝福皇帝的亡魂,寺庙里的法事是不分白昼还是黑夜的,更不会管如今是多么冷,都要进行足了七七四十九天。

    高僧们也是人,是人就要吃喝拉撒,就要睡觉休息,绝没有可能坚持四十九天的道理。

    所以寺里的高僧也是用一种轮班的方式,圆法大师几天不当班,这才有了时间来齐国公府拜访悟能胖和尚。

    他们之间也是有一些情谊的,但也仅限于佛门弟子之间那种情谊罢了,私下里的关系,倒也谈不上是




第1909章:烧水的道理(上)
    圆法和尚又给杨怀仁行了礼,杨怀仁感觉很奇怪,不过也有点意识到圆法和尚这次来拜访悟能大师,应该是和他有关系了。

    杨怀仁笑道,“圆法大师何故如此多礼从我走进这个院子,圆法大师已经行了三次礼了。

    虽然说礼多人不怪,可现在我是真的感觉有点奇怪了,呵呵……”

    杨怀仁笑了,胖和尚一直笑着,只不过现在的笑容变得有点无奈,圆法大师看见他们笑,也只好跟着笑笑,可他的笑意里就充满了尴尬了。

    圆法大师眼神里充满了忧愁似的,道,“原本这些事情,贫僧也不好跟杨国公面对面说出来。

    不怕国公笑话,也希望悟能师兄见谅,贫僧这次上门,名为拜访老友,实则有难言之隐啊。”

    杨怀仁看着圆法大师转眼间变得愁容满面,还故意说话留白,就是等着他问的意思。

    可他作为主人,客人这么忧愁了,你又不好不问,只得心中叹气,还是问道,“不知圆法大师有什么难言之隐”

    圆法大师抬眼瞅了一眼杨怀仁,样子故意做的非常可怜,却还是没有直接回答,又低下头去叹气。

    杨怀仁心说这个和尚装作一副难以启齿的样子,实则等着他先给出一个许诺才肯把底倒出来,这和尚看着老实,实际上一点儿也不实在。

    杨怀仁虽然善良,可也不能这么任由人家这么糊弄,虽然他好奇圆法大师到底有什么所谓事关重大的事情,可他要真不愿意说,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杨怀仁作出一副不打算打扰两位和尚叙旧的样子,笑道,“我听说大相国寺香火旺盛啊,不像是缺钱的样子啊。

    圆法大师这次来,是想在相国寺再起几座宝殿啊还是要为那位佛爷重塑金身这个好说,一会儿我给管家吩咐一声,圆法大师要多少金粉,尽管提出来便是。”

    说罢杨怀仁就要起身,圆法大师也听出来杨怀仁这话明显就是挖苦他了,也明白自己故意摆谱被人家看穿,这下更尴尬了。

    可杨怀仁要是真就这么走了,他再拜托悟能和尚去说,那就更落了下乘了,不光他自己被人笑话,连带着大相国寺也跟着丢脸。

    圆法和尚有点着急,情急之下竟直接伸手抓住了杨怀仁的手臂,意识到自己失态,匆忙又松开,忙道,“唉,贫僧失态了。”

    杨怀仁笑着重新坐下来,悟能大和尚的大脑袋快摇成了摇头娃娃了,口气有点不耐烦地道,“圆法师兄你有什么话便说,不必绕弯子,国公性子直爽,不喜欢拐弯抹角。”

    圆法大师的黑脸都憋红了,这才羞愧难当地说道,“是是,是,悟能师兄提醒的是,是贫僧言不由衷,还望杨国公见谅。

    只是贫僧要说的事情,可不是给佛祖重塑金身那么简单,这件事关系到佛门的兴衰存亡,贫僧不敢轻易的说出来啊。”

    胖和尚这下也认真了起来,“圆法师兄,若是这件事是其他的小事,恐怕你也不会折了你这张老脸造访国公府了。

    本来我作为佛门弟子,不该怪你吞吞吐吐顾左右而言他的,可当着国公面前,贫僧也觉得咱们这样是给佛门丢脸。

    现在既然你说事情重要到关系到佛门兴衰如此之大的程度,那贫僧倒感觉到你所背负的压力了。”

    胖和尚毕竟也是佛门弟子,虽然不喜欢圆法的性子,可既然圆法把事情说得那么重要,他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刚才那句话,其实已经是替他在开脱了,也



第1910章:烧水的道理(中)
    杨怀仁也学着圆法大师的样子做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摇头道,“可惜啊,可惜……”

    瘦和尚看见杨怀仁那个样子便知道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乐观,听见他连说可惜,便心叫不好了。

    他不是没想过杨怀仁可能不会愿意帮助佛门,毕竟他从来没听说过杨怀仁是个信佛的人。

    至于他家中的女眷烧香拜佛,杨怀仁以前也曾经见庙烧香,可圆法也不觉得会影响到杨怀仁的决定。

    毕竟这种事不是说花几个钱或者随手就能办到的事情,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一句话那可是可以抵上千金万金的。

    有时候朝廷的一条新政策,可能下边千百万百姓跟着受益,但如果这条政策是不好的,那老百姓就只能遭殃了。

    圆法和尚以为杨怀仁会错了意,所以在找借口推脱,他赶忙解释道,“杨国公不要误会,贫僧希望国公能帮忙的,也不是说让您跟朝堂上其他相公们对着干。

    朝廷要佛门缴纳税赋,我们佛门的几位高僧大德也并不是不愿意,他们商讨之后,觉得为国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对佛门普度众生来说,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只是佛门的产业,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土地听起来很多,可大多是些深山野岭的荒地,产出就不用说了,少的可怜。

    您想想,佛门的土地除了一小部分是前辈遗留下来的财产之外,佛门也不会明目张胆的从百姓手里买地,而是从寺庙周边的荒地着手,是僧人们一锹一铲的,辛苦开垦出来的荒地。

    这些土地种粮食产出不了多少,只能种些菜或者豆子之类的,算是给寺院里的僧人增加一些食物的来源。

    要是按照朝廷的均税法,荒地也要按照良田的标准来缴税,那佛门可就缴不出来了啊。

    佛门的那点财产,主要还是信众无私的捐赠,也正是因为这些香火钱,我们佛门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佛门固有的产业那点微薄的产出,实在是拿不出来啊。

    杨国公您想想,天下那么多寺庙,又那么多的出家人,他们侍奉佛祖,总不能让佛祖无瓦遮头吧

    不论是盖新的寺院还是修缮现有的寺院,这都是钱啊。

    就像刚才您也说为佛祖重塑金身的事情,如果佛像陈旧,佛像的金身剥落了,那我们这些侍奉佛祖之人,也太不称职了,这又是要花钱的。

    给佛祖烧香念经,烧的香是钱吧

    佛门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印制经书,不论刻版、印刷还是单纯的油墨上,也总是要花大量的钱财。

    我们当出家人的,同样是有血有肉,也要吃饭穿衣,和铺普通人一样的吃喝拉撒,僧人的吃喝用度看起来不多,可毕竟僧人的总数很多,这要算起来,又是一大笔钱。

    这还不算各个地方上遇上旱涝灾害,我们佛门无私为百姓捐出的钱粮,光是维持佛门正常生存的花销,就足以把佛门的收入消耗殆尽了。

    让佛门的产业缴纳税赋,我们是认可的,可如果这份税赋太重,我们是真缴不起了。

    所以这次贫僧受我师兄,也就是大相国寺住持方丈圆通大师的委托,来国公府拜访悟能师兄,是想通过悟能师兄,把这件事向杨国公表明。

    贫僧圆法自幼入空门,也是要脸面的,贫僧自认多年以来从来没有求过人。

    可这次不同,事关佛门兴衰之事,贫僧的脸面便算不上是什么了,如果杨国



第1911章:烧水的道理(下)
    杨怀仁很想当场揭穿圆法和尚的大瞎话,甚至狠狠地驳斥他一番。

    他才不在乎他是什么名刹古寺的住持方丈的师弟或者什么名声在外的大师,为了一点利益连脸都不要了,这样的大师还算的上是大师吗

    不过杨怀仁还是顾忌悟能大师的颜面,毕竟他们还有些关系,又同是佛门中人,再说圆法大师也有些年纪了,杨怀仁做为一个年轻人训斥一个老人,似乎也不合适。

    所以杨怀仁决定这件事上,不管他有没有管的能力,他都不会管,反正现在这个时间也不对,杨怀仁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把圆法和尚给打发了。

    就在杨怀仁准备推辞的时候,刚才一直没有插话的胖和尚说话了。

    “圆法师兄你看,今天也也不知是火炉里用的石炭受了雪的潮还是原本就不够,这一壶水少了这么久了,竟还没有开起来。”

    杨怀仁和圆法和尚均是一愣,他们也没搞懂胖和尚忽然聊起火炉来是什么意思。

    杨怀仁是了解胖和尚的,平时笑哈哈的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介意,不过他却是从来不说废话的。

    如果他说的某一句话忽然间变得无边无际让人无法琢磨了,听的人也不用着急,静下心来想一想,自然会悟透其中的深奥道理。

    杨怀仁没有立即接话,而是开始琢磨胖和尚说火炉的事情究竟和圆法和尚说的佛门缴税的事情有什么联系。

    圆法和尚同样被这句话搞得云山雾罩,就他对胖和尚的了解,胖和尚和他一般大,两人之间都是以师兄相称,也不会把长幼讲的那么明白。

    胖和尚出身少林,表面上是个武僧,但圆法知道,胖和尚是有慧根的,当年他师父就这么说过,如果悟能和尚能守戒,不再贪图口舌之欲,他将来一定会是一代高僧。

    现在他师兄圆通大师也说过,在悟禅一道上,天下间的同道中人里,能和他相提并论出家人并不多。

    但少林寺里竟出了两个极具慧根的和尚,而且他们还不是少林寺的高僧,其中一个只不过是个扫地的老和尚,而另一个便是扫地和尚的师弟痴肥和尚了。

    这个痴肥和尚便是悟能了,不得不说,悟能现在胖的跟弥勒佛似的,那是因为在杨家吃得太好,他又管不住嘴,所以越来越肥也是常理之中。

    可以前他也曾做过苦行僧,也曾游走天下,那时候可没有如今的伙食,但他还是比一般的僧人胖了不少。

    少林的方丈根本也不用看到悟能喝酒吃肉,光是看他和其他僧人身材的对比,说他没犯荤戒那才没人信。

    悟能这种和尚,说真的,他走到哪里都不太受欢迎,别的和尚都瘦骨嶙峋的,是真的高僧的那种范儿,可他呢,说他是高僧也没人信。

    有谁见过哪位得道高僧是整天笑呵呵地看见好吃的好喝的就走不动道的

    但真和胖和尚接触的久了,便知道他是个真正的高僧,是不是高僧,有没有慧根,其实和外形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就跟一根人有没有才华和长相没有关系是一个样的道理。

    圆法想到这些,也认真了起来,他更希望胖和尚说的什么火炉的话,是在用委婉的方式在帮助他。

    圆法相信悟能会这么做,因为悟能也是出身佛门,绝没有不帮自家人的道理。

    也许只是因为他住在杨家,和杨怀仁的关系又非常近,所以不好直接帮忙,所以用了一种他和杨怀仁才能听得懂的语言在交流罢了。

    悟能见杨怀仁和圆法发



第1912章:胖和尚的茶道
    杨怀仁不说话了,因为他没有话说。听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蕴含着深奥的道理。

    他只能沉思,思考胖和尚用这件事想告诉他什么,又想告诉圆法和尚一些什么。

    舍和得,从来都是一个很难讨论出结果的话题,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人生一定会受益无穷。

    圆法和尚立即明白了,他的脸色很难看,随即便变成了痛彻痛悟似的感叹,最后又从一种愧疚变成了一种轻松。

    圆法和尚的内心里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他的精神世界里经过了怎么样的争斗,杨怀仁还没法从他千变万化的表情里读出来。

    只不过他敢肯定的是,一胖一瘦两个老和尚,精神世界的碰撞一定是很激烈的。

    悟能确实是个有慧根的高僧,也许在他眼里,如今的佛门,还有那些掌握着佛门的那些高僧大德们,已经被人世间的烟尘所沾染了。

    财色名利,这些人世间的东西,本来不是他们这些出家人应该去在意的,更不应该去追求。

    你求,你就玷污了你的信仰,玷污了你的神灵,也玷污了你自己的灵魂。

    三个人约好了似的都没有说话,时间仿佛被雪后的寒冷冻住了,只有那个小火炉里发出来一些滋滋的声音。

    说来也的确有意思,胖和尚刚才烧满满一茶壶的水,确实烧了很久没有烧开,可这会儿,静谧之中忽然有了水开了的咕噜咕噜的声音。

    “你看,水开了。”

    胖和尚依旧笑着,也分不清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神色如常的把茶壶从红泥小火炉上端下来。

    再往火炉里看,那一小堆炭刚刚烧完,留下的余烬在冷风的吹拂下最后闪了一下,便渐渐褪去了光彩。

    胖和尚见圆法看着火炉发呆,忙把火炉推到一边,拣了三个他最喜爱的竹制的茶盏出来,熟练的玩着他的茶道。

    第一茬的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嗅的,红檀制作的茶盘,倒进了一些热茶之后,立即雾气升腾。

    茶的香气配合着红檀特有的香味,让这些云雾有了崭新的味道,很香,但却很清新,沁人心脾。

    也或许是室外的寒意作怪,杨怀仁嗅着热茶的气味感觉上更加有了渴望似的,看着胖和尚一双胖手巧妙的玩耍着茶壶和茶盏,竟有了些出乎意料的趣味。
1...470471472473474...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