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完颜阿骨打也不是没幻想过这种事,但以往他总是偶尔想起来,又觉得似乎很难实现,所以便把先成为北方草原的统治者为最终梦想。
但现在听唐括氏这么一说,杨怀仁和未来宋朝皇帝是养父子关系的事情,表面上看也许是杨怀仁的一张保护伞。
可往长远了想,杨怀仁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野心而那个即将成为宋朝皇帝的孩子,就能允许自己活在别人的羽翼之下,永远受制于人
这些事也许都还不一定能发生,但从道理上看,的确有很大的概率,会沿着唐括氏所说的情况发展下去,并成为现实。
那么一个同时占据了北方的辽国和南方的宋朝的强大帝国的场景,第一次出
第1965章:梅花酒
这一日杨怀仁睡了个午觉,不觉之间连着打了几个喷嚏,搞得他睡意全无,只得爬起床来。
何之韵担心他受了风,忙准备了一条温热的手巾过来给杨怀仁擦脸,又把手放在他额头上试着他额头的温度。
杨怀仁笑笑,“没事的,打了几个喷嚏而已,不打紧的。”
何之韵担忧道,“官人可不要太大意了,今年冬天特别冷,雪也下的多,大概是你午睡的时候没有盖好,可能受了点凉。”
杨怀仁很享受老婆这么关心自己,但他自己心里有数,这么多年了,自从他修炼那一套吐纳的心法之后,就从来没病过。
倒不是说伤风感冒的症状就从来没出现过,而是就算他有了一些感冒的症状,他也不用吃药,只是多喝些热水,病情就好了,从来没有发展成让他难受的病痛。
这次也是一样的,就算他午睡的时候没有盖好被子导致受了点凉,那也不打紧,几杯热茶或者一碗热粥,他就能好起来。
杨怀仁笑道,“这么多年了,你啥时候见我真正伤风过受点凉又不打紧,待会儿喝一壶好茶就好了。”
何之韵知道杨怀仁说的是事实,便放下心来,让杨怀仁等着,她亲自去给他煮茶。
等她刚走出门去,杨怀仁忽然感觉鼻子很痒痒,又是连着打了几个喷嚏,杨怀仁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小声骂道,“这是哪个王八蛋背地里骂我了”
这一点有点难猜,杨怀仁稍微一想,便能想到一长串的名字,具体是谁还真说不准。
杨怀仁一想到他来到这个世界混了这么久,竟有了那么多仇家,想想还真是有点委屈。
不过后来他便笑了,有句话说得好,有才的人才会被人嫉妒,这么说来,有那么多人时时刻刻惦记着他,时不时骂他甚至算计他,正好说明他是个有才华的人。
……
能做的事情太少,不能做的事情太多,日子便变得有些无聊,杨怀仁有时间便做点好东西,给家人吃,希望能改善他们的心情。
不能宰杀牲畜,在厨师这一行里,红案子上的菜是没法做了,杨怀仁只好在白案子上下功夫。
以前他的白案子功夫其实不算强,他自己也承认,在面点制作上,他的手艺有限,比起很多专门从事点心制作的师傅来说,他也自愧不如。
现在好了,时间充足,他倒是可以在他厨艺的基础上创新一些点心的做法。
正月末二月初,花园里一处角落里的早梅开了,鲜红鲜红的,在积雪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鲜艳。
梅花因为花开的早,总是在天气还很冷的时候开放,所以被称作岁寒三友,也颇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
当然文人们欣赏梅花,用梅花来作诗,也把它画在画卷之上,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文雅的事情。
杨怀仁就没那么高雅了,他同样喜欢梅花,只不过并不是因为梅花傲雪而开而起附庸风雅的喜爱它,反倒是那种淡淡的花香,让他食欲大开。
食用梅花,让他觉得这才是让梅花的生命体现了最好的价值的方式。
很多鲜花是可以食用的,大多数时候是用风干的鲜花和茶叶配着饮用,不过吃起来的话,味道其实也是不错的。
何况鲜花的花瓣、花粉和花蜜中,含有很多稀有的营养物质,对人体营养的平衡来讲,也是用处很大的。
例如很多鲜花中含有一种抑制脂肪集聚的物质,可以有效的防止肥胖,所以后世很多诸如鲜花茶和鲜花饼等食物,很受女性朋友的喜欢。
杨怀仁倒还不用减肥,他喜欢的
第1967章:不人道的规矩
送葬的官员们喝了热汤,暖和了身子,休息的时间却不长,礼官见天色不早了,预定的行程必须要走完,不得不催促着他们起身继续赶路。
于是又开始了有节奏的边走边大哭。
杨怀仁很无奈,就算他不关心那些活该受罪的文官们,可还是会心疼大壮的。
除了随行护卫的将士们,那些送葬的官员一律都是步行,大壮这个当太子的为了显示孝道,也必须步行。
若是放在平时,步行五十里就足够累了,何况现在是冬天,天气寒冷不说,地上的积雪是非常厚的,人走在积雪上,步走在平地上要加倍的疲劳。
城内的街道自然有人清扫,可城外的官道上可就没有这种待遇了,更可怕的是今年冬天降雪很多,上一次降雪融化了一半的雪水早已经结了冰。
而后来又下的雪覆盖在上边,让人很难发现积雪下边的陈冰是否光滑,所以不断的有人本来哭的好好的,一个不小心哭声便拉了长音,接着便是摔得屁股开花的惨叫声。
年轻一些的官员也还好,可那些上了年纪的,这对他们来说,照规矩送葬最后要步行的五十里地,就艰难的多了,现在的路说是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黄泉之路,也毫不为过。
若是真有个倒霉的上了年纪的官员因为摔倒摔出个三长两短来,杨怀仁还真不知道该替他们高兴还是悲伤。
文官们很执拗,这种执拗也很有趣,如果谁在给皇帝送葬的过程中真的冻死或者摔死了,他们不会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反而会觉得这样显示了他们对过世的皇帝的忠诚,对他们整个家族来说,这都是一种荣耀。
杨怀仁一想到这里,便脱口而出了两个字,变态!
很多文官都因为这些固执的观念和封建的礼法束缚,把自己的脑子搞坏了,对别人失去了应有的同情心,对自己也一点儿都不人道。
这就是宋朝怪异的地方,文化、科技和经济确实在一些文官的治理之下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文化反过来也束缚了他们的思想。
理学虽然不是在宋朝才起源,但却在宋朝的几位文人大儒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并在南宋初期得到了普及。
理学确实用一天完善的道德体系约束了人的行为,本质上也是劝人向善,遵守道德标准的。
但坏就坏在某些奇怪的不人道的规矩就这么产生了,给百姓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太多的条条框框。
人们潜移默化地也渐渐去遵守它,这便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损害人的天性的巅峰。
杨怀仁也感叹他只有感慨的份,想改变这一切,真的不是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只能说自由和平等,一直是他的追求,但在眼下这个年代,这些太超前,也太不现实了。
转念想想,杨怀仁觉得他们愿意自己折磨自己,好像也不管自己多少事,唯独让他难过的是大壮也必须遵守这些不人道的规矩。
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让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徒步在积雪路滑的道路上走五十里地,不光脚上要长泡,还可能会冻伤。
于是杨怀仁看着那些平时标榜自己是理学大师的老头子们,眼神变得奇怪了起来。
他开始盼着他们摔倒,心里愤愤地默念着,一下子摔死你们这些老顽固算你们幸运,最好摔得半死不活的活受罪那才最好。
也不知是杨怀仁的念力真的起到了作用,还是大队走到的这一
第1967章:不人道的规矩
送葬的官员们喝了热汤,暖和了身子,休息的时间却不长,礼官见天色不早了,预定的行程必须要走完,不得不催促着他们起身继续赶路。
于是又开始了有节奏的边走边大哭。
杨怀仁很无奈,就算他不关心那些活该受罪的文官们,可还是会心疼大壮的。
除了随行护卫的将士们,那些送葬的官员一律都是步行,大壮这个当太子的为了显示孝道,也必须步行。
若是放在平时,步行五十里就足够累了,何况现在是冬天,天气寒冷不说,地上的积雪是非常厚的,人走在积雪上,步走在平地上要加倍的疲劳。
城内的街道自然有人清扫,可城外的官道上可就没有这种待遇了,更可怕的是今年冬天降雪很多,上一次降雪融化了一半的雪水早已经结了冰。
而后来又下的雪覆盖在上边,让人很难发现积雪下边的陈冰是否光滑,所以不断的有人本来哭的好好的,一个不小心哭声便拉了长音,接着便是摔得屁股开花的惨叫声。
年轻一些的官员也还好,可那些上了年纪的,这对他们来说,照规矩送葬最后要步行的五十里地,就艰难的多了,现在的路说是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黄泉之路,也毫不为过。
若是真有个倒霉的上了年纪的官员因为摔倒摔出个三长两短来,杨怀仁还真不知道该替他们高兴还是悲伤。
文官们很执拗,这种执拗也很有趣,如果谁在给皇帝送葬的过程中真的冻死或者摔死了,他们不会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反而会觉得这样显示了他们对过世的皇帝的忠诚,对他们整个家族来说,这都是一种荣耀。
杨怀仁一想到这里,便脱口而出了两个字,变态!
很多文官都因为这些固执的观念和封建的礼法束缚,把自己的脑子搞坏了,对别人失去了应有的同情心,对自己也一点儿都不人道。
这就是宋朝怪异的地方,文化、科技和经济确实在一些文官的治理之下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文化反过来也束缚了他们的思想。
理学虽然不是在宋朝才起源,但却在宋朝的几位文人大儒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并在南宋初期得到了普及。
理学确实用一天完善的道德体系约束了人的行为,本质上也是劝人向善,遵守道德标准的。
但坏就坏在某些奇怪的不人道的规矩就这么产生了,给百姓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太多的条条框框。
人们潜移默化地也渐渐去遵守它,这便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损害人的天性的巅峰。
杨怀仁也感叹他只有感慨的份,想改变这一切,真的不是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只能说自由和平等,一直是他的追求,但在眼下这个年代,这些太超前,也太不现实了。
转念想想,杨怀仁觉得他们愿意自己折磨自己,好像也不管自己多少事,唯独让他难过的是大壮也必须遵守这些不人道的规矩。
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让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徒步在积雪路滑的道路上走五十里地,不光脚上要长泡,还可能会冻伤。
于是杨怀仁看着那些平时标榜自己是理学大师的老头子们,眼神变得奇怪了起来。
他开始盼着他们摔倒,心里愤愤地默念着,一下子摔死你们这些老顽固算你们幸运,最好摔得半死不活的活受罪那才最好。
也不知是杨怀仁的念力真的起到了作用,还是大队走到的这一
第1968章:文人的骄傲
如此反复好多次,杨怀仁才感觉大壮的双脚有了一些温度,他想找一双鞋给孩子换上,可这才发现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预备。
大人的鞋子倒是有,可孩子根本就不合穿,就算能穿,可接下来的路,他走路会更不方便,会磨出更多的水泡,甚至让已经磨破了水泡处更加受伤。
实在也是没有办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杨怀仁改变不了的,所以他也只能让大壮继续穿那双已经湿透了的麻布鞋。
可麻布鞋又湿又冷,再继续让孩子穿,只能是继续伤害孩子的双脚。
见父亲眉头紧锁,大壮也早想到了父亲在想什么,他明白他越是哭,父亲便越是心疼和担心,于是努力做出一副坚强的样子来。
他抬手用袖子在脸上胡乱抹了几下,把眼泪擦掉,又挤出一丝笑容来道,“父亲不用担忧,我能坚持的住。”
杨怀仁看着大壮,心里为大壮的坚强感到自豪,可作为一个父亲,该有的担忧是一点儿也不会少上半分。
他温暖的对大壮笑了笑,接着开始四处寻找,终于看见盛放赵煦棺椁的华丽马车上,有些衬底的布匹,是柔软和干燥的。
他心说这东西反正也是身外之物,赵煦啊赵煦,你应该不会在意吧何况大壮可是你的亲生儿子,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咱们的儿子着想,你可别跟我计较。
默默和赵煦说完了这些,他拿起大壮的鞋子来,夹在在那些干燥的布匹中间,然后从外边挤压,尽量让这些干燥的大块布匹把湿透了的鞋子里的水分给吸出来。
杨怀仁也清楚,如果他蛮横的去扯烂了这些垫着棺椁的布匹,怕让那些迂腐的老臣们看见会跟自己拼命,所以他也只能不断的换地方,用更多的干燥布匹来吸干麻布鞋里的水分。
等他感觉麻布鞋里的水分被吸的差不多了,才把鞋子放在自己怀里加热。
杨怀仁见大壮呆呆地看着自己,似乎又要哭出来,忙又抬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脑袋,示意他不要哭。
大壮也在努力忍着眼眶里的泪水不想让它们流出来,这时候杨怀仁小声开玩笑道,“哎呀忘了,我刚用手给你捂了脚丫子,现在又摸了你的头,你有没有闻到有点特殊的味道呢”
大壮愣了一下,接着忍不住笑了出来,他也不用回答什么,只是开心地微微一笑,便让自己和父亲的心里都产生了一股暖流。
杨怀仁从小把他养育长大,自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子,与其简单劝他不要哭,不如换一种方式让他有点开心的事情。
那双麻布鞋在自己怀里暖和的差不多了,也几乎很干燥了,杨怀仁才把鞋子从自己怀里拿出来。
接着他又从自己内衬里穿着的一件软羊皮袄上硬扯下两片襟子来,扯平了一些,塞到了麻布鞋里。
软羊皮很柔软,用来做鞋垫,起码可以起到一些保暖的作用,也尽量让大双稚嫩的双脚少受到麻布鞋磨脚的痛苦,少磨出一些水泡来。
最后才是把那双鞋重新给大壮穿在了脚上。
两父子对视一笑,这时候不需要任何语言来道谢,那种生活中培养出来的默契,已经让双方明白了一切。
天色已晚,可今日该完成的行程却还没有走完,礼官也明白这些朝堂上的官员个个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今天突然让他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徒步行走五十里的距离是非常难为他们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