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好种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小雪参
第八百二十八章:内忧外患
如果真的有人引导的话,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就算这些灾民不成气候,没能推翻他的统治,也会大量的消耗他们国家的实力,让敌人趁虚而入。
皇上并不知道两个敌国的情况并不比他们国家好多少,此时内心自然是非常的惧怕的,如果真的像他想的那样的话,那他们国家就危险了,就算敌国的人没有从中引导,这一次旱灾面积这么大,波及的范围这么广,受灾的百姓这么多,等这一场灾难过去,他们国家也会元气大伤,甚至好多年都喘不过气儿来,如此虚弱的他们,怎么能面对敌人的铁骑呢。
而且他的那几个兄弟们现在可是都还没有死心呢,加上还有外敌环绕,到时候场面可不好控制。
其实他对那几个兄弟还是有信心的,虽然这几个兄弟对皇位如今依旧不死心,但是他们也是有脑子的,知道如果真的挑拨这些灾民,到时候他们也讨不了好,毕竟如果这些灾民直接来推翻他的统治,就算成功了,对这些兄弟们也没有丝毫的好处,他们肯定不可能自寻死路。
毕竟如果灾民真的攻来,他们也不可能趁机夺取皇位,反而很可能被这些灾民杀掉,他们自然不可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但是那些敌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巴不得他们国家陷入到内乱,越乱越好,到时候他们好来捡便宜,自然是什么招数阴损怎么来,怎么能煽动这些百姓让他们作乱怎么来了。
如果这些灾民真的推翻了他的统治的话,到时候整个国家陷入到混乱当中,这些灾民本身不成气候,毕竟都是一群泥腿子,能成什么气候啊,到时候这些敌国的人,直接攻占他们的领土,把他们的领土给瓜分掉,恐怕就真的让对方如愿以偿了。
饿极了的百姓,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就算没人挑拨,攻打那些富户,开仓放粮,只要能让他们活下去的方法,他们很可能都会去做,而且这还没有办法避免,毕竟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他们就活不下去,即便这么做后果非常的严重,到时候估计都有不少的百姓会铤而走险。
想到这个问题,皇上的头都疼了,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好的解决的话,恐怕他这个皇上的位置都坐不稳。
他才刚刚登基,怎么就出现了这么大的旱灾呢,难道他真的不适合当这个皇帝吗。不,他就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父皇都这么认为,父皇的眼光肯定不会有错的,这只是凑巧了,不管谁当皇帝今年都会发生旱灾。
皇上自己一个人想办法想不出来,因此决定把这件事情拿到朝堂上,让大臣们出谋划策,对这些大臣来说,只有国家稳定了,他们的日子才会更好过,他们也才有更多的利益,因此对这种能动荡整个国家的危机,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解决的。
“不知道众位卿家可有听说,最近旱情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朕收到了不少地方的折子,上奏说他们那里出现了严重的旱情,一开始的时候朕也没有在意,但是现在陆陆续续收到了几十位官员的上奏,因此朕派人下去探查情况,发现果然如同这些大臣说的那样,旱情严重,甚至比他们说的都还要严重,面积还要广。朕大概的估算了一下,我们国家大约12都陷入到旱灾当中,虽然有一些地区不是特别的严重,但是旱灾严重的地方也占据了13,这些地方绝大部分田地都是颗粒无收的,如此多的百姓,今年没有收成,如果不想个办法解决的话,绝对会出现大乱子的。就算这些百姓没有人煽动,依旧安分,但是如此多的田地没有收成,今年绝对会饿死很多百姓,我们现在正在和敌国的人打仗,如果我们的旱情被敌国的人知道了的话,他们绝对会趁虚而入的,而且如果因为这一次的旱情死伤百姓过多的话,到时候我们很难抽出足够的壮丁来抵御敌国的入侵,这一次幸亏我们提前做好了谋划,把边境敌国的士兵给消灭一空,不然现在更加的被动,不过即便如此,如今情况也不妙,不知道众位卿家可有什么妙招解决现在的难题。”皇上说道。
皇上的话说完了之后,底下的大臣议论纷纷,不少的大臣是知道今年发生了旱灾的,当然他们不清楚发生旱灾到底有多严重,只是知道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旱灾,毕竟底下的官员呈奏折上来,他们多多少少都能收到一些消息,他们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这恐怕会动摇国本,因此确实得认认真真想个法子解决这个问题才行,不然的话到时候内忧外患,日子可不好过。
这些官员平时虽然办事不利索,但是在面对这样会动摇国本的事情的时候,他们还是难得的团结一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毕竟他们作为这个国家的官员,只有这个国家好,他们才有好日子过,要是这个国家衰亡了,或者直接被敌国给攻破了,他们同样会成为阶下囚,没人会希望自己成为阶下囚,就算他们不成为阶下囚,也会失去如今的权力和地位,他们自然会好好的维护这个国家的统治了。
“皇上说的是,如今情况如此严重,必须尽快想个办法解决才行,如果不能尽快的想办法解决的话,到时候绝对是会出现大乱子的。如今我们现在的情况也不知道敌人有没有察觉到,如果敌人察觉到了的话,肯定会趁机作乱,我们可不能让敌人得逞,因此必须先安抚好百姓,至少要避免出现大乱象,只要不是敌人暗中搞鬼,就算有百姓动乱,我们也能很快镇压,也不会消耗我们太多的实力。”一个大臣说道。
当然,如果说一点都不会消耗,那也是假的,毕竟光是这个灾难本身就已经很消耗他们的实力了,这个灾难本身就足够让他们国家伤筋动骨了,毕竟这些百姓也是他们国家的一部分,如果这次旱灾真的死亡了大量的百姓,那对整个国家来说绝对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如果是只是死一部分百姓的话,他们不在意,毕竟这里的百姓死了之后,大不了他们从其他地方迁移一些过去,不用担心没有百姓,毕竟百姓的数量是很多的。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一半国土面积都面临着旱灾的影响,如果真的不管的话,到时候至少一半的百姓,会面临着生死危机,到时候死的可不就是一点点百姓了,如果到时候死的百姓过多,谁来耕种这些田地,谁来交赋税。
百姓死亡的数量过多,恐怕会有大量的田地会无人耕种,到时候绝对是会动摇国本的。
这一次的旱灾波及的范围这么广,他们都有一些心惊,虽然现在这个灾难还没有完全爆发出来,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的话,也压不了多久了,如今这些百姓手里面的粮食,恐怕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加上地里面颗粒无收,绝对是会出现一些动乱的。
其实有一部分比较穷苦的百姓此时已经没有粮食吃,走投无路了,不过这些百姓是很少一部分,还是有一大部分的百姓,能撑到秋收之后,但是更久就撑不到了。
等到秋收的时候,他们没有粮食收成,而且手里面也没有余粮,他们除了去其他地方讨生活以外,别无他法。
“皇上,微臣以为如今出现了如此大的灾难,我们应当以安抚为主,只要让这些百姓感受到皇上的仁慈,感受到我们朝廷的重视,相信就算他们日子过得艰难,也会心向着朝廷的。只要天下的百姓向着朝廷,那么就算是敌人在那里捣乱也不会有用,我们的百姓还是向着我们的,只要能让这些百姓感受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朝廷没有放弃他们,这些百姓绝对不会随意的被挑拨。”另外一个大臣说道。
“那依这位爱卿所言,我们应该如何体现出对百姓的重视,和不离不弃呢”皇上说道。
“既然如今出现了如此大面积的旱灾,我们自然得提前做好准备了,出现了这么大的旱灾,要不了多久,这些出现旱灾的地方颗粒无收,绝对是会出现饥荒的,不仅仅是饥荒,水源也会非常的稀缺,因此其实朝廷可以提前组织,让这些注定颗粒无收的地方的百姓现在迁移,现在迁移到其他地方的话,他们还有活命的机会,如果真的等百姓粮食耗尽,水源干涸的时候再来迁移的话,就算想要迁移,估计也会损失大部分的百姓,毕竟现在有一些地方还遗留一些水,到时候这些百姓带着这些水以及他们还剩余的粮食,还能走到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如果他们再等一段时间,等他们的粮食和水源都消耗一干二净之后,再想上路,那绝无活路。当然这些严重干旱的地方,我们组织迁移这只是其一,其二还得安抚好这些百姓,毕竟让这些百姓离开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这些百姓心里面绝对是非常不舍,因此朝廷还应该尽力在安顿这些百姓,让这些百姓迁移之后也有一个可以生存的地方,不然就算迁移到有水的地方去之后这些百姓也很难生活下去,而且今年大面积的出现了干旱,很多地方的都会歉收,一大部分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因此今年这些受旱灾影响的地区的赋税朝廷可以做主免除的话那就更好了,能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爱,这样的话,这些百姓也会心念着朝廷的好,心向着朝廷了。当然了,这些迁移的百姓迁移到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之后,如何安顿这些百姓,也是一个重中之重,至少在一年的时间里面,这些百姓是不会有收成,所以需要朝廷出一些粮食来赈灾,让这些百姓能存活下来。”这个大臣说道。
这个大臣的话说出来了之后,其他的大臣反应很激烈,立刻对着这个大臣反驳说道:“你这话说的倒是轻巧,做起来可就难了,想要让这么多百姓迁移到水源充足的地方,你以为是动动口就能做到了吗你知不知道如今我们旱灾影响的范围有多广,我们几乎一半的国土面积的百姓都受到了旱灾的影响,你是想让一半的百姓都迁移到另外的地方去吗,不说我们的朝廷有没有这么多人力物力来组织这一场迁移,就算是朝廷发动这些百姓自行迁移,这些百姓就算迁移到了水源充足的地方,我们又怎么来安顿这些百姓。更何况这些百姓迁移过来了之后,没有田地来耕种,只能依靠朝廷赈灾活下去,这么多百姓,光靠朝廷赈灾的话,朝廷得拿出多少粮食来才够,大家也清楚现在国库的情况,国库空虚无比,之前为了打仗,我们都是靠募捐来的钱粮,不然连军费都凑不齐,现在如何拿得出大笔的粮食来赈济灾民,就算我们想要帮助这些灾民,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钱粮,我们也没有办法,所以这个方法看起来是好,但是其实有一些不切实际。”
虽然大臣们也觉得这位大臣说的很对,但是对这个大臣的想法去嗤之以鼻,因为这个想法太理想化,根本就没有实施的可能,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大臣说的去做的话,他们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简直是一个无底洞,朝廷拿不出这么多力量和钱财来做这件事情,就算有他们也不可能拿出来的,这个大臣太理想化了。
他们并不是想要救所有的百姓,只要能让国家不动乱,只要能保存国力,这就行了,他们现在主要是怕内忧外患,到时候不仅国内旱灾严重,造成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死伤大量的百姓,他们怕敌人趁虚而入,到时候直接攻打他们,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反抗,到时候就麻烦了。
第八百二十九章:决定
所以他们只要能保证他们国家安全就行了,并不是真的是为这些百姓考虑,对这个大臣的提议,他们自然是反对的了。当然就算他们不反对,这个办法也是不可能实行的。
“我知道我这个法子想要实施起来确实非常的困难,只是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的话,这些百姓就很难存活下来了,如果这些百姓都死在了这场旱灾当中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绝对会实力大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敌国入侵的话,我们怎么可能抵抗得住。我知道现在我们的钱粮不够,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我们不是没有办法安顿这些百姓,也没有那么多钱粮来一直养着这些百姓吗,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百姓编入到军队当中,除了老弱妇孺以外,其他的百姓让他们全部进攻敌国的人,就算如此会牺牲大量的百姓,但是也总比让这些百姓毫无价值的饿死好,这样的话也能给敌人一个痛击,到时候我们从敌人那里抢钱抢粮,来缓解我们的压力,同时给敌人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就算我们国家内部发生了灾难,也不是他们能动歪脑筋的,到时候岂不是一举两得。”这个大臣说道。
“我们国内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损失惨重,实力大损,我们避开这两个国家还来不及呢,还要主动出击,是不是疯了真的惹怒了这两个国家,他们集结大量的士兵过来,我们还有活路吗本来我们是能抵抗这两个敌国的,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实力大损,他们再来进攻的话,能不能抵御得住就不能保证了。到时候内忧外患,出了什么纰漏你担当得起吗”一个大臣说道。
“此言差矣,你真以为我们不发动攻击,两个敌国的人就不会趁虚而入吗就是我们不发动攻击,他们一样会乘虚而入的,既然如此的话,为什么不集结我们的力量给他们一个重击呢这些百姓如果不把他们编到战场上去,他们只有死路一条,我们也没有多余的钱粮来养活这么多百姓。但是让这些百姓们上战场就不一样了,一是战场上本身就会消耗大量的士兵,这些百姓死伤很多,也能节省很多粮食,最重要的是这些士兵攻打下城池之后把这些敌国城池当中的钱财和粮食全部搜刮一空,到时候足够养活这一支军队了,到时候绝对能养活这些百姓,甚至还能有富余,何乐而不为呢。只要吃亏的不是我们,能让更多的百姓活下去,最后我们还能收获一支战斗力卓绝的军队,简直是一举三得。”这个大臣说道。
其实其他的这些大臣也没有办法,如果确实是不管这些百姓的话,到时候绝对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外敌的环绕,他们或许还不会在意这些百姓的死活,这些百姓死了,大不了了等来年旱灾结束了,他们从其他地方迁移一批百姓过去,到时候花个几年休养生息,又能恢复过来。
但是现在外敌环绕,虎视眈眈,根本就没有时间给他们休养生息,如果他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到时候他们国家就危险了,所以这个大臣的提议,他们也认真想了一想,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法子。
只要这些百姓能攻占敌国的领土,攻占敌国的城池,到时候他们可以以战养战,到时候这些人可以自己从敌人的地盘上抢到足够养活他们的粮食,甚至还有多,就不用担心他们国家负担很大了,
到时候这些人不仅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利剑,斩向两个敌国,让这两个敌国知道他们的厉害。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不过让这些百姓全部编入到军营当中,这些百姓会不会不答应。而且就算这些百姓答应了,但是那些老弱妇孺又怎么办,这些青壮年男丁们可以上战场开疆拓土,然后以战养战,到时候养活他们,但是这些老弱妇孺,可没有办法上战场,如果真的让这些老弱妇孺上战场的话,那我们国家岂不是会沦为笑柄。”另外一个大臣说道。
“这些老弱妇孺能自己转移到水源充足的地方的肯定是少数,到时候大不了我们出一些赈灾的粮食,保证这些人不饿死,其实这些老弱妇孺未尝不能为我们创造一些价值,而且这些老弱妇孺的亲人们接受了征召,上了战场,如果我们不管的话,岂不是会让这些战士寒心。虽然说我们把这些人编上战场,主要是为了把压力转移给敌国,但是不代表着这些人就不是功臣了,他们为我们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不可能连他们的家人的死活都不顾,当然我们的能力也有限,只能保证不让这些人饿死。如果他们打了胜仗,能从敌人那里掠夺充足的资源的话,到时候未尝不能把这些老弱妇孺妥善的照顾好。”其中一位大臣说道。
听到这些大臣们的议论,皇上心里面也有底了,对这些大臣的说法,皇上心里面有一些还是比较赞同的。
“诸位大臣的提议都非常的好,既然如此,诸位大臣今天回去之后就好好的想一个章程,如何开展这件事情,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大家把这件事情上一个奏折,朕会按照众位大臣提议的,最终决定该怎么做,这件事情关系到江山的稳固,希望众位大臣重视。”皇上说道。
这些大臣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因此即便有一些大臣投靠了另外的皇子的,如今都会好好的打算解决这一次的难题,因为这一次的难题如果不解决的话,遭殃的可不仅仅是皇上,他们的主子同样遭殃。
虽然看到皇上倒霉是他们希望的事情,同时他们也希望皇上处处不顺,到时候让他们主子有机会登上皇位,不过在面对这样整个国家都有影响的事件的时候,他们肯定还是以国家为主的,毕竟如果国家都没了的话,那么他们的主子也不用想着去争夺皇位了,到时候小命都不一定保得住,他们自然知道孰轻孰重了。
这些大臣们回去之后和他们的幕僚一起商量,然后将想法完善形成了奏折,全部呈给了皇上,这些大臣们本身还是很有能力的,加上全力以赴的做这件事情,自然这些奏折还是言之有理的,不少的奏折都给皇上提供了不少的思路,朝臣的能人不少,所以通过这些大臣们的奏折,皇上很快就整理好了,这件事情该怎么办,准备等上朝的时候,将这件事情的结果公布。
“之前众位爱卿上的折子,朕已经查看了,众位爱卿的方法都非常的妙,不过考虑到朝廷的财力,以及实施的难易程度,朕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这个方法来,这件事情就由丞相来牵头,然后由户部及兵部来配合,务必要把这件事情办得漂亮,减少损失。”皇上说道。
皇上之所以对这件事情这么关心,主要也是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其实如果皇上已经登基了十几年,地位完全稳固了的话,面对这样的大灾难,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担忧。
他才刚登基不久,就面对这样的大灾难,更何况现在还面临着外敌的入侵。如果不能把这件事情好好的解决的话,那他的这个皇位是坐不稳的。就算他这个皇位坐得稳,江山社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自然不能让江山社稷在自己手上衰弱,特别是他才接手这个江山不久的时候,他不能让其他人看扁了,更不能让他那些兄弟觉得他没有能力,认为父皇决定是错误的,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一代民主,即便遇到这样的灾难,他也能带领大家度过这样的劫难。
当然,虽然皇上觉得在这样的劫难面前,他那几个兄弟不太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捣乱,让整个国家受损,但是他还是派人盯着他那几个兄弟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几个兄弟对他怀恨在心,觊觎皇位,万一拼着于于自身不顾也要和他作对的话,那岂不是糟糕,所以还是得盯着这些人才行。
不管怎么样,现在皇上还是没有对他那几个兄弟放下芥蒂,就算皇上放下了芥蒂,估计那几个王爷也不会放弃对皇位的争夺,因此皇上如此防备,其实也是很正确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