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汉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雨潇
更何况此二人即便不看家世,也是大将之选。这回南充之行可真没白来。
三日之后,军中比试已经接近尾声,不出所料杨阜和姜叙二人都进入了最后的三人。另外,还有十余人武艺皆是不凡,张富当场封其为校尉,统领一营。
而营中识字之人也是全被甘宁给找了出来,得两百余人,不过让张富有些失望的是其中并无自己所熟悉的名字。不过随后也就释然了,这年头读得了书的人一般都是大族子弟,都是举孝廉出仕,哪会来投军的、
能找到这么多识字的人已经是一件大好事了,至少能保证军中军令传达通畅。
不过,令张富大为意外的是,此时还在比试的最后两人却并非杨、姜二人。而是杨阜和一名莫约十七八岁的俊朗青年。
这小将同样是一身骑兵衣甲,使一杆长枪,面色严肃,与杨阜交手丝毫不落下风,甚至三四合之间就完全占据了上风,杨阜只有招架之功。
张富大奇,问旁边甘宁道:
“此何人也”
甘宁亦是不知,急忙令手下亲卫去打听小将来历。
张富笑道:
“此将武艺比兴霸若何”
甘宁想了想,开口道:
“先下自不是某的对手,不过以后就难说了。”
张富闻言大感兴趣,道:
“兴霸此言何解”
甘宁答道:
“我等习武之人,二十岁之后,方才算武艺初成,三十岁又上一个档次,四十岁方是顶峰之时,之后就要走下坡路了。前面这小将,不过弱冠之龄,枪法还未大成,武艺已是算得上大将了。观其枪法,也非凡品,估计此人不是出于大世家就是拜得名师了,否则不会有这般武艺的。”
张富听完,若有所思,甘宁接着道:
“而且,依某看来,其出于世家的可能大一些。”说完,见张富看着自己,又解释道:
“若拜了师父,这种年纪一般是不可能出师的。”
到底是谁呢张富暗想。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将
“杨阜要败了。”张富正思索间,就听见旁边甘宁叫道。赶忙抬头一看,果然,只见那小将长枪一摆,一提,一挑之间,杨阜手中的长枪被击落于马下。
小将收枪立于马上,拱手道:
“阁下,承让了。”
杨阜脸上青红交加,半晌才同样拱了拱手,道:
“阁下本事,某佩服。”说罢,翻身下马。
张富见状,连忙走上前去,道:
“二位武艺不凡,皆可为将军。”
二人急忙下拜道:
“多谢将军。”
张富示意两人起来,又走上前去,道:
“不知小将军何人也因何投入吾之麾下。”
那小将闻言,脸上有些潮红,显然十分激动,道:
“某姓郭名淮,表字伯济,太原阳曲人士。先前闻将军与甘将军出兵关中,李傕郭汜二贼望风而逃,大为佩服。今听闻甘将军在此招兵买马,特来投之。”
张富闻言,别提多兴奋了。郭淮啊,想不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竟然把这尊大神给找了出来。
郭淮,在历史上,应该是几年后举孝廉出仕,出现在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麾下行军司马,屡立战功。
夏侯渊死后,郭淮和杜袭一同举张郃为主将,稳定军心。曹操欲杀张郃,郭淮出言在曹操面前保下张郃,又保举其为大将对抗刘备。
曹操去世后,郭淮颇得曹丕重用,平定羌人之乱,稳定关中。
诸葛亮北伐之时,郭淮得大都督曹真保举为副都督,魏帝加其为建威将军,领兵与诸葛亮对抗。
诸葛亮六出祁山,郭淮先后在曹真。司马懿手下为大将,多有功绩。
其后姜维多次伐魏,郭淮皆为大将引兵拒之,魏帝加其为车骑将军,地位在司马师、司马防之上。正元二年,郭淮去世,魏帝追赠其为大将军,谥贞候。
南宋大学士洪迈将其与张辽、徐晃并列,赞曰: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
郭淮出身大族,武艺出众,智谋非凡。当初其在司马懿手下为将。司马懿多老奸巨猾的一个人,遇事也是愿意多与郭淮商议。可以说,在司马懿、张郃等人死后,郭淮就是魏朝的擎天之柱,支撑着偌大的江山。
只是令张富有些奇怪的是,太原郭氏乃是大族。郭淮祖父乃是朝廷大司农,其父郭缊也是雁门太守。太原属于并州,就在去年袁绍派高干领了并州,却不知为何,郭淮竟然舍近求远来了汉中。
想到这里,张富笑道:
“伯济莫非出身于太原郭氏乎”
“正是。”
张富脸色一肃,道:
“太原郭氏,亦是名门望族,某亦闻名久矣。据富所知,年前,大将军袁本初已经领了并州,却不知伯济却为何舍近求远耶”
郭淮脸色露出些坦然之色,道:
“袁本初号四世三公,袁家长子,看似豪杰。不过吾祖父与原冀州太守韩馥相交莫逆。我太原郭家与颍川韩家亦是世代交好,相互扶持。”
“前番袁绍杀了韩馥满门,吾祖气的吐血,差点因此而离开人世。我郭家自然不可能去投靠于他。”
“年前,高干贼子奉袁绍之命,领了并州刺史。吾祖便迁我郭家到了关中之地,后来又随长安百姓一起来了汉中之地,多蒙褒中太守黄权之助。”
“今听得甘将军于南充训练新兵,某得公衡先生书信一封引荐,却是没想到阴差阳错先一步投入了军中。”
“原来如此。”张富暗骂黄权不会办事,这般大的事不吭声,郭淮祖父郭全可不是一般人,为大司农,位列九卿之一,在汉末有极高的威望。若是能得其相助,恐怕会有不可思议的好处。张富打定主意等回去之后,就和张鲁说明此事,请后者亲自去拜访。
“你等几人先入列再说吧!”
“诺。”几人急忙应下。
“兴霸,你去集合好大军。”
“诺。”甘宁自去了。
身后阎圃刚打算说些什么,就听见张富道:
“先生不必多言,此番我等得三将,恰好兴霸、你我三人各得一将,你总不能都想带走吧。”
阎圃只得呐呐不语。
不多时,甘宁集合好大军,十万大军连绵数里之地。张富登上高台,下方甘宁下拜道:
“年初,末将奉主公命之命训练十万新军。如今半年已过,新军初成,在此交令。”
张富上前一步,道:
“今日大军已成,吾奉右将军之命来此传令。甘宁!”
“末将在。”
“加汝为征西中郎将,领五万大军,前往右军大营与军师大人回合,不得有误。”
“诺。”
“阎圃。”
“臣在。”
“汝领三万大军,前往巴郡,防备刘璋。”
“诺。”
“其余大军,随某回南郑。”
张富说完,看了看下方一众士兵皆是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开口道:
“另外,今日军中大比武,选出精锐将领数百人。各营比武胜出者皆可为军候,统领一曲;进入前三十者皆可为都尉,统领一部;进入前十者,皆为校尉,统领一营;前三者,皆为裨将,同样统领一营。”
“还望各将各司其职,建功立业。”
“诺,多谢将军。”下方一众将领拜谢而去。
张富又道:
“前卫十营,后卫十营,左卫五营,归于甘将军麾下,前往西凉。”
“左卫五营,右卫十营,归于阎先生麾下,前往巴郡。”
“中卫十营,随吾前往南郑。”
“诺。”
大军分成三队,各自归营。
张富几人却是聚在一处,商议要事。果然,阎圃刚说要分走两将的时候,甘宁就大声叫了出来:
“先生此举怕是不妥吧,某辛辛苦苦招来十万大军,能成大将着不过就这三人罢了,先生一口就想带走两人,怕是须得问问某的大刀同不同意。”
阎圃闻言,老脸一红,道:
“甘将军本就是大将,手底下更是猛将如云。某得主公之命前往巴郡防备刘璋。某不过一文臣,正需要大将护卫才是,分某两个绝对不多的。”
……
两人快要打起来,张富只得道:
“二位皆不必多说,此次得三将,某等一人一将就是了,切不可伤了和气。”两人闻言,只得作罢。
最终,阎圃得了杨阜,甘宁带走了姜叙。郭淮则被张富亲自带在了身边,另有重用。
第二日,大军分三路离开南充。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亲卫营
从南充县回来,张富就一头扎入到军营之中,以逃避张鲁强制安给他的一些事物。如今的南郑城的百姓比两三年前多了一倍以上,又搬进不少关中之地的小世家,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多了起来。
不只是张富,连张鲁和张卫也一样被这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张鲁不止一次抱怨不该让阎圃去汉中的。直到十余日前张富建议将杨松调回来之后,才轻松了许多。
也是那时候起,张富就跑到了军营之中,连糜芳也跟在了张富身边。虽然张富大婚之事在即,不过这家伙也就是个甩手掌柜,倒是喜欢呆在军中,张富也乐得如此。
蔡琰几日之前就从张富的府上搬了出去,就连许家爷孙两人也搬了出去。毕竟张富大婚在即,他们一直呆在府里也不是一个事,张富在南郑城里买了一个小院,让他们居住,不过张富却是一次也没去过。
他毕竟是要娶妻的人了,在这个时候的确不宜再生波折的。
就这样,连回府的时候也不多了。只有有时候商议事情或是杨氏派人请回府吃饭之类的,张富才回去府中。
南郑大营之中原本有士卒万余人,其中张鲁的三千亲卫早已经补齐了。张富出征巴郡之时,整个南郑大营由大将向远统领,镇守南郑,不过他的主要职责却是保护张鲁。
张富回军以后,大营便交由张富统领,而向远则带着亲卫护卫在太守府中。
事实上,张富回南郑之时,手下不过数千人马,至于巴郡的大军,从阎圃去往巴郡之时就已经尽数交到后者手中了。
不出所料,前几日,贾穆一行人从许都回来,曹操果然没有从中作梗,献帝命阎圃为巴郡太守,印信已经送往了巴郡阎圃处。
随后,又派了六千老卒前往斜谷大营,若非张富从甘宁手中带回了两万新兵,恐怕手下就真无兵可用了。
这几日,练兵之事一股脑的交给了小将郭淮,自己则带着甘大和糜芳两人准备从新兵之中挑选出两千亲卫来。
从巴郡回来之后,他手下的亲卫营之僧西寥寥数百人,连张鲁都看不过去,亲自和张富说了这事。
张富自然知道这事不可再拖了。而亲卫营一般都是最精锐的人马,负责保护主公的安危。特别是乱世之中,就更得精益求精了。
刘备半生颠沛流离,却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受到过太大的危险,固然有赵云、陈到两名大将勇不可当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手下的亲卫白耳精兵无一不是以一当十之辈。
曹操手下虎卫营也一样,许诸、典韦两员猛将自不必多说。曹操一生征战,数次遇险,皆赖手下亲卫勇猛无敌,才让其数次活了下来。
诸葛亮,手下也有一支精锐的无当飞军,精锐得不可估量。
……
无论是曹袁这样的大诸侯,还是张杨、刘繇之辈都会慎之又慎的。张富自然也是一样。
出征巴郡之前,张富手下亲卫两千余人,虽然都是战场之上的老兵,却也良莠不齐,算不得最精锐的士卒。前番交给张任了千余人,又给了邓芝五百人,手下只余下五百人,如今要做的就是从新军中挑出一千五百人来,先补齐再说。
不过挑选士卒这种事情张富可就不太擅长了,只能交给甘大和糜芳两人来做。论武艺糜芳可能高出甘大一些,但他毕竟新来,因此,亲卫营虽然两人各领一营,但还是以甘大为主将,糜芳倒也无所谓。
亲卫的选拔与招募军队不同,第一条就是得身家清白,至于武艺之类的虽然也重要,但都得排在这一条之后,毕竟亲卫就跟着主公前后,若是成为了细作之类的可了不得。
甘大、糜芳两人虽然都算不得大将,但做这些事情还是不错的,三日之间,就从两万新军中挑选出了一千五百人来,都是壮年男子。
不过两人练兵的本事确实不咋地,连张富自己都有些看不下去。但要让自己亲自练兵,恐怕还不如两人呢,只得命两人带上手下人手听从郭淮的调遣。
至于书院之事,张富从南充回来,就已经和张鲁说过了,不过张鲁却有些拿不定主意,毕竟大汉还是世家的天下,这一举动吴懿会动摇世家的根基,况且如今的汉中恐怕也拿不出这许多钱财来兴办这般大规模的书院的。
张富也知道张鲁早晚会答应此事,因为随着汉中地盘越来越大,手中可用之人就会越来越不足。书院早晚得办,不过规模么就不一定能如张富之意了。
这一日,张富又回太守府中和张鲁商议这件事情。果不其然,张鲁还是有些心存疑虑,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