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起汉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雨潇

    “富儿,此事还是过些日子再说吧!一个书院可不是这般轻易就能办出来的,我汉中也不是读书人汇聚之地,这件事情恐怕不是轻易就能办下来的。”

    张富摇了摇头,道:

    “爹爹,不论如何困难,此事咱们必须得做成,天下大乱,人才的重要之处不言而喻。关东、荆州、甚至是蜀中、江东都是人杰地灵之地,人才辈出。而我汉中比之不足,若是还不改变,恐怕与这些地方差距越来越大的。”

    “前番咱们拿下巴郡之后,可用之人太少,连各地县令也不得不用原来庞羲手下之人。这些人太平时节的确没什么,但若是外部有变,恐怕会有二心的。”

    “如今咱们手下的地盘越来越大,可用之人却是不多,早晚会出大问题,书院之事还望父亲三思。”

    张鲁听完,沉吟良久,才道:

    “我儿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此事事大,何人可为首你我二人也非名儒,就连军师还有阎先生这些人恐怕也不行吧,如今天下战乱已久,不知我儿有何考虑”

    张富点头道:

    “要办书院,自然得天下闻名的大儒才行,否则有志之士不会来投的。若招些歪瓜裂枣,那这书院还不如不办呢”

    “那我儿的意思是”张鲁有些疑惑的问道。

    张富想了一下,道:

    “爹爹,眼下孩儿有两个人选。”

    “哦”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发
    张富微微笑了笑,道:

    “父亲可曾听说过康成公乎”

    张鲁闻言深吸一口气,道:

    “为父虽然不才,但也不至于连康成公大名都不识得。只是几年前青州黄巾作乱,好像天下就再无他的消息了,难道我儿知晓不成。”

    张富笑容不变,道:

    “爹爹有所不知,前番糜子方告诉孩儿了一个消息,说康成公大人此时正在徐州避乱,或许此时还在下邳城中也不一定呢,孩儿打算等婚事之后就派人前去拜访。”

    张鲁却是摇了摇头,道:

    “康成公大人怕是不会来我汉中之地的,他如今已经年近古稀了。前番大将军何进数次征召于他,都不曾入朝为官,更别说我这小小的汉中之地了,恐怕我儿要失望而归了。”

    张富却是不以为然的道:

    “爹爹不必多言,此事孩儿自有办法。”

    张鲁听罢,仔细打量了自己的儿子一会。看他满脸自信的样子,心中微微一动,若是别人这样说,他一定会嗤之以鼻,若是发生在张富身上倒也不太奇怪。微微犹豫了一下,道:

    “既然我儿这般有信心,那你就自己去谋划此事吧,若要为父相助的地方,尽管说来就是。”

    张富摇了摇头,道:

    “此事不急,暂且等孩儿婚后再说。不过书院之事确实迫在眉睫了。孩儿估计,不出两年,西凉之地就会尽数拿在咱们手中,到时偌大的地盘,到底交给谁来治理呢还是得尽快动工将书院建立起来才是。”

    “恰好现如今汉中之地又足够的劳力,可抽调一部分出来建书院,以工代振,也减少些负担。”

    张鲁闻言,也没过多犹豫,道:

    “此事就交给你来办吧!你可征三千劳力,并工匠数百,在领一千精兵来建书院,务必在一年之内建成。”

    “诺,多谢爹爹。另外,还得劳烦爹爹遣人前往蜀中,荆州等地寻找贤才,以为书院教习。”

    “这等小事,等会你自己安排些人去办就是了。不过先前听你说有两个人选,怎的只说了康成公大人一个还有一个是谁”张鲁有些疑惑的问道。

    张富笑了笑,道:

    “孩儿今日前来找父亲就专为此人而来。”

    “哦”

    张富也不犹豫,道:

    “孩儿想请父亲随我一起前往褒中城中,拜见郭全大人。”

    张鲁闻言想了想,大惊道:

    “莫非大司农郭全乎他怎的会来我汉中”

    张富笑着把这事的前因后果给讲了一遍,张鲁听着,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这郭全虽比不得司徒王允、太尉杨彪那般大的名声,但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如今来了汉中之地,对他张鲁来说,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想到这里,张鲁果断的说道:

    “事不宜迟,等明日吾父子便亲自前往褒中城中,拜会郭全大人。”

    “诺。”

    张富应了一句。两人又商议了些具体之事,张富便打算告辞出去,却被张鲁给留了下来。张鲁又命人先一步前往褒中郭府,递上拜帖。

    次日一大早,张鲁就带着张富出了南郑城,往北而去。两人就带了数百亲兵,前往褒中。

    出了南郑,张鲁颇有些感慨的道:

    “富儿,为父已经快两年没出南郑城了。”

    张富动了动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却又听见张鲁笑道:

    “倒是多亏了我儿了,要不然,这汉中之地此时还不知会落在谁的手里呢!”

    张富闻言一怔,道:

    “爹爹说的哪里话,您坐镇南郑城中,稳固大局,震慑宵小,孩儿才能放心在前方征战,若说功绩自然爹爹最大。”

    “如今汉中之地,治下百姓比数年前多了数倍,饥荒灾变虽多,却是再无一人因冻饿而死。在这乱世之中,天下群雄之内何人能有此等功绩”

    张鲁却是笑着摇了摇头,道:

    “我儿不必这般称赞某,某的本事自己知道,莫说与袁绍、曹操等人相比,就是比之李傕郭汜之辈怕也多有不如,顶多就与赵韪、庞羲差不太多罢了。汉中之地能有今日,我儿占了大半功劳。”

    “至于治理汉中,善待百姓不过是分内之事罢了。我张氏一族虽然也曾辉煌过,根子却还是平民百姓。为父小的时候,正是张家最落魄之时,甚至曾为一食而给人当牛做马,一年辛苦却难得几顿饱餐。”

    “便是太平年间,百姓的日子任然是苦不堪言,更何况是这乱世之中。我张鲁虽然没什么大本事,却也愿意我治下的子民再无饥冻之忧。”

    “如今年近不惑之年,有我儿、军师等人相助,好歹实现了些自己的心愿,也算是一件幸事吧!”

    旁边张富和甘大等人闻言,皆是佩服不已。任他天下群雄本事多强,谋略多深,在这汉末,张鲁绝不逊色于其他诸侯。

    何况今生还有我张富在呢!张富心中暗暗想到。

    出了南郑城,就发现大道两旁多了不少人家,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的小村子和许多新开的田地。

    这些都是新搬到汉中之地的关中百姓,被阎圃安置了下来,张鲁又免去了三年的赋税,据张富估计,一年下来,自家落得的粮食恐怕还会比在汉中之时多一些的。毕竟李傕郭汜在关中刮地皮,税收高达九成,百姓连活下去都很难。

    如今正是农忙的时候,田中的粟米刚刚过膝,绿油油的,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田地里,男女都在其中劳作,旁边田埂上三五个小孩子在自己玩耍。

    今年年成不错,没什么大灾,未到三月,就开始下起了雨,其后几月间阴雨连绵,算是风调雨顺,想来今年收成应该不错。田地里连蝗虫都不太多,偶尔发现几个,成为小孩子的战利品,得带回去喂鸡喂鸭。

    张鲁一行人皆骑马,呼啸而过,旁边农作的居民看了几眼就不在关注了,毕竟乱世中,官道上出现军队也是常有之事。倒是有许多孩子一直在看着他们,心中十分好奇,却又有些害怕,只敢远远的看着,不敢靠近。

    看着旁边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张鲁和张富心情都十分不错,大军行进一日,来到一处小村庄外,张鲁大手一挥,道:

    “今夜就在村里借宿一宿吧!”



第一百一十四章 农事
    身后向远听得,急忙带着几个人往村子里去了。

    这事一个叫做李家村的小村子,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看样子还有十来户是新搬来的,房屋都是新起的。

    不多时,就见到向远引着四五个壮汉村村子里走了出来,及至张鲁面前下拜道:

    “小人李三,拜见太守大人。”

    “不必多礼。”张鲁示意几人起来,又开口道:

    “吾欲在汝庄中歇息一晚,给吾等腾些屋子出来。”

    “诺,大人跟小的来就是。”那李三赶忙点头哈腰的朝前带路。

    “向远带二十个人跟上,其余将士就地扎营。”

    “诺。”向远带了二十骑跟着张鲁父子二人进入了村子里,而甘大则带着余下三百多人开始扎营。

    李三就是这李家村村长了,引着张富一行人进入了村中最好的一处院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家了。看得出来,他家境还算殷实,院子颇大。

    李三在和张鲁说着话,先前跟着李三的几个村民早就通知了李三的婆娘,后者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自己的家,到别的村民家借宿去了,腾出自己的院子给张鲁等人住下。

    张富见状,想要说些什么,却是没有说出来。

    一日赶路,众人皆是有些劳累,安置妥当,张鲁颇为感慨的道: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人诚不欺我我也!几年前,便是连番大战,数月不歇,也没甚大事。如今就这般骑几日的马就这般劳累。”说着,摇了摇头,又接着道:

    “李三,带上你的人去准备些吃食来。”

    “是,大人。”李三赶忙领着两个村民去了。张富见状,叫过一个亲卫,摸出十两银子,递给后者,吩咐了几句,那亲卫也就跟着跑了出去。

    没多大一会,就见李三又带着五六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手中都提着些东西,几只鸡鸭,几个袋子,还有几颗早梨,甚至还有两只野兔和一只野狗大小的东西,却是一只香獐子,另外还有大半只野猪。

    张富眼前一亮,这些东西在后世可不常见,寻常人吃不上,特别是香獐子,即便是在这汉末,张富也一直不曾吃到过。开口笑道:

    “村长,看样子你这村里还有些好东西嘛!”

    李三将手中的东西向上提了一下,道:

    “公子也是好福气,这东西可不多见。某小的时候倒是多得是,不过自从黄巾乱起之后,就越来越少了。今日这只却是村头李老汉昨日进山逮来的,正好拿来给公子下酒。”

    说完,麻利的开售收拾起手中的东西来。张富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又转头吩咐亲卫上前帮忙。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所有的食物都已经收拾干净,灶台上早已蒸熟了黄橙橙的粟米,大锅里也炖上了鸡鸭,香味就冒了出来,连先前进屋休息了的张鲁也从屋子里走了出来,狠狠的动了动鼻子,深深吸了一下。

    张富见了,笑出声来,道:

    “爹爹起来了啊!”

    张鲁略微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富儿,晚膳准备好了没有。”

    张富道:

    “差不多了吧!”说完,吩咐亲卫端上饭食来,除了鸡鸭肉之外,还有一木盆绿色的苜蓿,一盆胡瓜,还有一盆精煮的猪肉,让人一看就食指大动。

    特别是对于吃了三日干粮的张鲁父子二人更是如此。不过天大地大,规矩最大。尽管张富十分想让众人一起吃饭,却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没多说,父子二人饿得紧了,几下就把摆在面前的食物吃了个精光。

    两人对视一眼,皆是满足的打了个嗝,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待众人皆吃过晚膳,又在院子中点起了篝火。李三几人从屋中端出早已用盐腌制过的香獐子和野兔,铐了起来。

    香味慢慢的就传了出来,张富摸了摸肚子,觉得自己还能在吃下不少,有些后悔刚才不该吃那么多东西的。

    肉熟了,李三麻利的拿了刀子,将香獐子和野兔上最肥美的腿肉割了下来,分成两份,给了张鲁父子二人。又跑到屋子里,拿出家中自己珍藏已久的农家珍酿,给两人倒上。

    张鲁示意他坐下,又叫过向远,几人凑在一块,就坐于地上,至于剩下的烤肉之类的活就由其他人代劳了。

    张富夹起一块獐子肉,直接放到了嘴里,顿时只感觉飘飘欲仙,无比鲜嫩,一股清香之气萦绕心头。这才叫真正的纯天然,无一丝杂质,或许没有后世那么多的配料,也没有精湛的技术,味道却能让人永远难以忘怀,在喝上一口小酒,这滋味,啧啧……

    不过张富却是想起一件东西来。后世的他本就是蜀中人,无辣不欢。不过来到汉末之后,却再也没有吃到过那般味道了。

    据他所知,辣椒同样源于美洲,在清朝才传入中国。这美洲之地果然得天眷顾,土豆、玉米这些好东西都来自于那里。美洲的那些土著真是废物,有这么多好东西还生活在原始社会。

    张富打定主意,等将来一统天下之后,就造坚船出海,无论死上多少人,也得到南美洲把这些好东西给通通拿回来,让天下百姓不在受饥饿之苦。

    张富正思索间,却听见张鲁道:

    “李三,这两年村里守成如何,村民吃得饱不”

    李三道:

    “托大人洪福,这两年年成还不错,没人饿死,村里起先得上交七成粮食给邓家,不过今年邓家狼子野心,为主公所灭之后,太守府让我们上交五成粮食就行。村里大伙都是干劲十足呢,今年风水好,想来应该收成还会比往年多一些的。”

    李三说着,老实巴交的脸上露出了些笑容。张鲁父子二人见了,也是心情十分不错。

    张鲁又问道:

    “我听阎先生说,他把关中的百姓安置到了村子里,不知此地可有啊”

    李三赶忙答道:

    “回大人,前些日子县令大人亲自来到我们村上,给加了十户人家,又每户给了两亩良田,又准许他们自己开荒种地,而且三年之内不用上交粮食,可是让我们这些本地的人都十分羡慕呢!”
1...4142434445...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