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汉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雨潇
“若天下官员都有你这份心思,那如今的天下也就不会如同今日这般了。”人老成精,这天下之事他比谁都看得明白。
张鲁却不知该如何回应,好在郭全也没纠结这个问题,开口道:
“罢了,不提这些烦心事了,却不知公祺今日前来老夫府上所为何事”
张鲁闻言也是松了口气,道:
“不瞒老大人,此番某前来一则听闻老大人至此,故此前来拜见;二则却有要事与大人商议。”
“哦”
张鲁接着道:
“大人,如今汉中之地涌入了数百万百姓,却无多少有才之士。汉中之地本就比不得关东、荆州,人才稀少。某素闻太原郭家一门皆是大才,今大人至此,特求才而来。”
郭全闻言,看了一眼张鲁,笑道:
“不想公祺打的却是这个主意,却不知你看上何人了”
张鲁直言道:
“泰元兄正值壮年,就闲赋在家怕是屈才了吧!”
郭全闻言与其父对视一眼,皆是一笑。郭缊道:
“愿仕于主公麾下。”
张鲁大喜,道:
“得泰元相助,某汉中可安矣!”
事情商议妥当,张鲁又引荐张富道:
“此吾儿也!过来拜见老大人!”
张富赶忙出列,道:
“后学末进张富,拜见老大人。”
郭全眯着眼睛仔细打量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并未开口说话。只见后者仪表虽然普通,眼神却十分清澈和睿智,恭恭敬敬的对自己行着礼。好一会儿,才开口道:
“早就听说汉中张家得了麒麟儿,今日总算得见,也算是了了老夫一桩心愿。”说着,示意张富做回位置上。
“多谢老大人。”张鲁称谢一句,又接着道:
“大人能来我汉中,就是某张鲁的荣幸,不过某却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大人相助。”
“哦太守大人莫非还希望老夫出仕于汉中不成”郭全的目光犀利了起来。
张鲁赶忙道:
“大人说的哪里话,某再自大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断不会做此等不自量力之事。”
“那公祺的意思是”这回,郭全是真的疑惑了。
张鲁笑道:
“不瞒老大人,如今汉中人才缺乏,某治理起来也是缩手缩脚,颇为困难。某意在汉中之地办下一座书院,让我汉中百姓皆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某素知老大人德高望重,便想请大人出山教导学子,为天下士子尽一份力。”
“哦不想公祺竟然有此大志。只是让天下人有书可读,此言怕是夸大了吧!这其间只怕是困难重重啊!不说别的,这“书”从何来”
张鲁未说话,就听见其下张富笑道:
“此事就交给富就是,只要书院开张,我就能让入学的学子皆有“书”可用。”
“哦公子有办法”这回,郭全是真的坐不住了。
传道天下,是所有儒家传人的愿望。当初老夫子一生都在为这个志向努力。
在这个年代,书本是一个大问题,虽然蔡侯发明了“蔡侯纸”算是解决了一大部分麻烦,但成书可不像后世那般容易。即便是一个饱学之士抄书,完成一本最容易的《孙子兵法》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行。
书院一开,可不是小事。保守估计,也会有上百人入学。到时所有人都有书可读,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是。”张富一脸自信的道。从南充回来之后,他就开始办这事了。大名鼎鼎的“雕版印刷术”,张富以前虽然没接触过,但基本原理还是知道的。张鲁拨给他的工匠,倒是都被他用来办次事了。如今第一部书的模子已经雕刻好了,就是大名鼎鼎的《论语》,或许,此行回去就能亲眼见证第一部印刷典籍的出现了,想来足够震撼仕林。
不过此时张富却没打算把他传出去,至少也得过个几年再说,如今传出去,只怕会成为众矢之的的。
郭全这回却是真的震惊了,急道:
“不知公子却是到何处寻来这般多的典籍,满足天下人读书的需求,只怕皇室和孔家也无这般多的藏书吧!”
张富笑了笑,道:
“大人莫急,且容某卖个关子。富想请大人一起前往南郑,亲眼看看富从何处变出这般多的书籍来。”
郭全闻言,更是大奇,道:
“老夫虽不知公子何来这般大的信心,但儒家传承大事不可大意,老夫也愿意随你一起前往南郑见识见识。若公子真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不只是老夫,想必其他那些个老家伙也绝对愿意前来汉中助公子一臂之力的。”
“好,富绝对不会让老大人失望的。”张富看了一眼张鲁,皆是大喜。
“择日不如撞日,咱们今日就前往南郑如何”郭全想都没想,就有些急切的开口道。
“固所愿耳!”
看着郭全这般急切,张富有些好笑。这些大儒,名利对他们来说早就成了过眼云烟,但从孔老夫子开始,每一个儒家学子都是一个“夫子”,都愿意“传道受业”,并以之为己任。
将来此事传出去,恐怕张鲁张富父子二人在天下间的名声都大增不少。
张鲁几人也没有多待,约好午后起行,告辞了出去。
郭府中,父子二人却是还在商议事情。
“泰元,这张鲁父子二人你如何看”
“父亲,这父子二人都不可小觑。张鲁倒还罢了,仁义之主,治理天下是把好手。若要与天下群雄相争,还差了些火候。不过这张富,孩儿却是有些看不明白,感觉这父子二人是以其为首的样子。”
郭全眼中精光一闪,道:
“张鲁或可为君,张富可为王。此二人不死,恐怕天下多半会落入张家手中了。”
“啊”郭缊一惊,没想到父亲这般看重张鲁父子二人,接着道:
“袁绍、曹操甚至刘表都不是易于之辈,汉中地小,怕是难于其相争吧!”
郭全摇了摇头,道:
“前番大将甘宁和军师贾诩都来了褒中,想来是在谋划凉州了,马腾韩遂绝不可能是对手,倒是凉州一下,再取益州,就有了争夺天下的根基了。”
“在者,若张家小子真解决了“书”,恐怕天下读书人就该归心了,到时候,取这天下,又有何难”
“那咱们该怎么办”
“这就是我郭家的机会,嘿嘿,若真成了,或许我郭家也能成为最顶尖的世家。”
郭缊闻言,若有所思。
第一百一十八章 书院
出了郭府,张鲁才问道:
“富儿,郭老大人不提起,我还没想到这事。你还没和你老子我说呢,你上哪找那么多书去”闻言,旁边黄权也是一脸好奇的看着张富。
张富笑了笑,道:
“爹爹您就不必着急了,等回南郑城之后让你们开开眼界。”
张鲁双目一瞪,怒道:
“臭小子,还和你老子我卖关子呢,快说。”
张富只得道:
“这东西不好说,等回去之后你们亲眼看看就知道了。”
张鲁见此,只得作罢。
一个时辰后,张鲁父子二人在县衙中用过午饭,就准备回南郑城了,恰好郭府里派人前来商议起行。父子二人也不多待,约定城门回合就出发了。
不过黄权却未一起前往南郑,新任还未到来,他还得在这里呆上些时日。
到了城门处,郭府一行人早已经等候多时了。除了老大人郭全之外,还有其子郭缊、其孙郭配以及随行的侍从十余人。其中郭缊将出仕于汉中,而郭配则随行照顾郭全。
众人回合,朝着南郑城而去,速度虽然还行,但比来时可是慢多了。毕竟郭全已经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尽管坐在马车里,但也不可能如同张富这般。
一路走走停停,回到南郑之时已经是半月之后了,离张富的婚期也不过五日了,杨氏已经派了数波人马来催了。
回到南郑城中,张鲁父子二人先将郭氏一行人安排在了太守府中。
张富一回到府中,吸塑过后,就被杨氏给抓了去,学习各种礼仪,结婚可不是小事,各种礼节繁琐冗杂,一日下来把张富搞得头都大了。
恰好郭全派人来请,张富总算松了一口气,飞快的逃离了杨氏的“魔爪”。背后杨氏看着张富逃离的样子,苦笑着摇了摇头。
郭府一行人被张鲁安置在了张富隔壁的一处小院里。张富到时,正好听见张鲁在和其中几人说着话,不时大笑出声。
张富进来,先行了礼,才开口问道:
“爹爹、两位大人,何事如此高兴”
张鲁笑道:
“富儿,刚才为父请老大人给你主婚,老大人答应下来了。”
“真的”张富大喜,又朝着郭全行了一礼,道:
“多谢老大人。”
郭全亦是笑道:
“公子不必客气。不过公子答应老夫之事,是否……”旁边两人也是顶着张富。
张富也没不好意思,道:
“爹爹,二位大人,咱们一起前去看看吧!想来应该已经成了才是。”
“好。”
几人一起出了太守府,又出了城,往西南方向而去。出了城,不过一个时辰,来到一处僻静之地。
不过此时这个地方却是热火朝天,张鲁答应建书院之后,张富便派人在这里开工了。
这里环境不错,位于大巴山脚下,汉水呼啸而过。这就是张富早就找好的地方。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又有山间清泉可作为水源。
河谷颇为宽广,书院准备建于河东岸,地势颇高,依山而建。书院背后,便是绵延千里的大巴山脉。
不过此时的书院,才刚刚开始建立,不过有一处小院却是早就盖了起来。到了地方,众人都下了马,张鲁亲自去扶着郭全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老人看着这旁边高耸的山脉和奔腾的流水,心情自然放松了许多,笑道:
“公子倒是找了个好地方啊!想来这里就是汉中书院的根基之地了吧!”
“正是。”张富笑道,“老大人,这里以后可就是您老人家的地盘了,或许我张富就会是这里的第一个学子。”
郭全笑了笑,道:
“此事另说,不过公子您带我们来这地方,不会就来看看这里的美景吧!”
“当然不是了,诸位跟我来就是。”张富说着,当先朝着小院而去,早有人跑过来迎接,为首者,却正是郭淮。
郭淮一见众人,自是大喜,先对张鲁行了一礼,又拜见祖父和父亲。
郭全自是大喜,道:
“伯济为何会在此处”
张富笑道:
“此番建书院乃是我汉中大事,爹爹派了一千精兵在此,伯济便是领军主将。”
郭全脸色变了变,道:
“伯济刚入军中如何为将,恐军中不服,此事不太妥当吧!”
张富笑着将军中比武之事说了一遍,郭全脸色才好看了许多,道:
“既得太守大人和公子看重如此,伯济当尽心尽力才是。”
“诺。”郭淮应了下来。
张富又问道:
“伯济,将作处如何了”
听得此言,郭淮有些激动了起来,有些语无伦次的道:
“主公,您真是神人也!三人之前,模子已经完成,牛师傅他们已经试过了,印了一夜出来,比手抄的也不遑多让。就等你回来,就开始印书了。”
张富自是大喜,另外三人却是一头雾水,郭全道:
“印书是什么东西”
郭淮正准备解释,张富笑道:
“一时半会也不好说清楚,咱们一起去看看就是了。伯济,你头前带路。”
“诺。”郭淮当先引路。
进入到小院中却发现有十余个木匠师傅正在木板上刻着什么,盘边还有一些学徒模样的年轻人在忙着。一件张富进来,一个领头模样的四十来岁的汉子站了起来,道:
“公子,您来了”
随着他站起来,各种灰尘就从身上撒了下来,张鲁三人都是眉头一皱,用手在前面扫了扫。倒是张富和郭淮没什么反应,那汉子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张富道:
“牛师傅,怎么样模子刻成了”
牛师傅闻言,憨厚的笑了笑,道:
“公子,你拿来的那本《论语》,已经全部刻出来了,现在就在刻第二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