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汉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雨潇
“好。听伯济说,你们已经试过了,咱们去看看再说。”
牛师傅显然不怎么会说话,应了一声,叫了两个徒弟,就朝着屋子里走去。
张富赶忙跟了上去,张鲁等人虽然脸色有些不好看,但还是跟了进去。屋中却是与外面大相径庭,一尘不染,整个屋子里地面上全用蜀锦铺成,角落里整整齐齐的堆放着一大堆木板,另外一边摆了许多的“蔡侯纸”。
第一比一十九章 雕版印刷
印刷术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雕版印刷就是印刷术的起源,最早源于唐朝时期。不过这一世,有张富这个喜欢“盗版”的家伙在,自然不可能让这种好东西一直到几百年后才被应用。
只见牛师傅走过去,从堆得整整齐齐的木板上拿出一块,递给张富,道:
“公子请过目。”
张富将木板接过手里,其他几人也都纷纷好奇的看了过来。
只见木板宽约一尺有余,长约两尺多一些的样子,其上凸刻着几列小字,却正是《论语》第一篇《学而》的前两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被牛师傅等人用精湛雕刻技艺刻于木板之上。木板上规规整整、一笔一划的汉隶书让人看了就爱不释手,张富也是喜上心来。只不过其余几人却是一头雾水,甚至都看不太明白上面刻的是什么。
原来,这上面的字皆是与“正版”不同的,刚好反了过来,张富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自然识得,不过其他几人就不知道这是啥了,看着像字,又没怎么见过。好一会儿,张鲁才开口道:
“富儿,你的书呢不会就这些吧!这都是些啥,什么字也不是啊!”倒是郭全眼睛眯着看了一会儿,道:
“张家小子,这上面是论语吧!不过怎么全是倒着的,让人看不明白。”
张富闻言,笑了笑,道:
“老大人慧眼如炬,诸位稍安勿躁,且看我给你们变个戏法。”说完,转头道:
“诸位可要看清楚了。”
说完,又对几位师傅道:
“牛师傅,试试看。”说着,将木板递到了牛师傅的手中。
牛师傅自然不会推辞,叫过两个徒弟,将木板至于地面蜀锦之上,其中一个徒弟小心翼翼的扶着木板,不让其乱动,另一个徒弟出了门,找来墨汁,用刷子蘸了,轻轻在木板上刷了刷,直到所有字样都被墨汁所覆盖。
牛师傅亲自拿起一块枯黄色的“蔡侯纸”,将其轻轻覆于字样之上,又拿起一个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的刷了一下。
包括张富在内,所有人都一眼不眨的盯着牛师傅几人的动作,和其手中的纸张。
只见牛师傅不慌不忙的用手拿住纸张两侧,轻轻的将纸张提了起来,翻过身来,献于张富跟前,道:
“公子请看。”
这回连老大人郭全也不淡定了,顾不得文人礼仪,赶忙伸过头来,盯着张富手中的纸张。
张富笑了笑,将手中的纸张递给了郭全,郭全接过,只见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论语学而》的前两张,字迹清楚爽利,毫无模糊之处。
郭全看了,当即老泪纵横,他那里还不明白,这个困扰了儒家学子好几百年的难题今日终于得到了解决。只见其大礼跪下,道:
“吾儒学今日终于可以传于天下了,老夫今日代天下人拜谢汉中张元微。”说完,一个响头深深的磕于地上。张富吓了一大跳,哪敢接受如此重礼,赶忙双手扶起老大人,口中语无伦次的道:
“老大人这是做什么,叫某如何受得起”
老者郭全被张富从地上扶了起来,道:
“自今日起,莫说老夫,便是整个天下读书人之礼,你张元微都受得起。”
说着,像珍宝似的将印着《论语。学而》前两张的纸张小心的放于地上,目光却不曾离开半分。张富估计这老大人可能打算将这东西收入怀中的,只不过此时墨迹未干,没办法罢了。
想了想,张富道:
“牛师傅,你们都辛苦一下,将这部书全部印出来吧,装订起来。”
“诺。”牛师傅带着两个徒弟赶忙忙活开来。张富又道:
“爹爹,二位大人,咱们出去说话,将这里交给牛师傅就是。”
“好。”张鲁应了一声,脸上的笑意还是不由自主的流露了出来。有了这东西,别说一个书院,就是十个个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整个汉中,都是读书人,想想都激动人心,那是何等的一种盛况。
出了小屋,郭淮领着几人到了军营中,吩咐军士上了茶水等物,各自落座之后,谁也没先说话,但张富知道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想了想才开口道:
“老大人,这回您可得兑现您的诺言了,这汉中书院以后可就交给您了。”
郭全此时的脸上任是一脸笑意,听得张富的话语,也不在意,道:
“老夫既然答应了,就不会再反悔的。不过你这书院至少也得一两年才能建起来的。况且老夫一个人也支撑不了这般大的书院啊!即便老夫还有几个好友,怕也支撑不住的。”
张富闻言,也不在意,道:
“大人答应就好,至于夫子么,天下那么多读书人,自然会有愿意来我汉中的。倒是老大人您的好友,富倒是有些好奇了,到底是那些人呢到时老大人您修书一封,我让爹爹派人去请。”
郭全想了想,道:
“老夫入朝为官数十年,虽然没什么大作为,却还是结交了几个知己。其中太尉杨彪、司徒王允、司空袁逢还有中郎蔡邕。尚书卢植和老夫都有些交情,只不过这几人都不可能来这里的。”说完,深深的叹了口气,又接着道:
“另外,大儒康成公、青州北海太守孔融、荆州名士司马徽、黄承彦、颍川荀爽等人都算熟识,只不过想让这些人来汉中怕也很难。”
张富听了有些无语,感情您老人家也没有把握找来人啊。郭全瞅了他一眼,道:
“另外老夫还有两个至交倒是有些把握。”
张富一听来了兴趣,道:
“老大人所说何人”
郭全道:
“乃北海管宁字幼安也,另一人乃义阳人韩嵩字德高也。此二人与吾交情甚厚,老夫亲自想请,想必二人回来此地的。”
张鲁父子二人听罢大喜,此二人的名声便是蜗居于汉中的张鲁也是如雷贯耳啊,赶忙称谢。
又过了莫约两个时辰,张富等人在军中吃了些东西,牛师傅将装订好的《论语》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交了上来。张富看着手中的三寸厚的书籍,将其交给了郭全,道:
“老大人,此书就送给您了。”
郭全也不推辞,将书籍接过手里,爱不释手的翻了又翻,见其上字迹清晰,更是大为高兴。
第一百二十章 申家兄弟
亲眼见得第一部印刷书籍出世,郭全又答应留在书院,还邀请其至交前来。张富的心算是放了下来。张鲁自然也是欣喜无比,当场封牛师傅为将作监令。
牛师傅本名牛仁,自古匠人地位低下,没想到这回立了功竟然还被封官了,自然大喜拜谢。
回城之后,张鲁下令召集整个汉中所有工匠前来,又命大将向远带了一千亲卫前往都督建书院之事。
郭全几人也一起回来了,尽管老大人想在巴山脚下呆着看着一本本书籍出世。但此时那里还是不毛之地,又连夜施工自然不适宜老人家居住,因此张富等人还是将满脸不乐意的老大人请回了南郑。
回城不久,郭缊就带着印信前往巴郡上任了。他被张鲁命为巴郡太守府长史,算是给阎圃做幕僚。固然比不得其原来的雁门太守之位,但也差之不远。毕竟雁门比邻匈奴部族,时刻得防备,而且人口尚不足巴郡的五分之一。
至于张富,回城之后,就被杨氏抓了出来,学习各种礼仪,大到娶妻三拜之礼,小到动作眼神,都有讲究。稍微做错一步,就被杨氏取笑一阵,又得重来。
张富觉得他前世今生都没受过这般大的罪,每晚回去躺在床上,眼睛一闭,就能睡到天明,睁开眼睛,吃过早餐又接着重复前一日的生活,当真生不如死。
张富甚至觉得自己宁愿率军出兵和曹操大战一场,也不愿再在这里遭这般罪。
划分两头,上庸县内,此时一处大户人家中,却是有两名年轻男子正在争论着什么。
说是年轻男子,其中一人多半过了而立之年了,另一人稍小些,二十七的样子。两人身穿锦袍,面容相近,一看就是亲兄弟二人,此时那年轻的男子脸上显然十分愤怒,道:
“大哥,这张鲁老儿看样子是要拿咱们兄弟动手了,咱们该怎么办,不如拉起家兵和他大战一场。”
“大哥”脸色有些凝重,道:
“二弟稍安勿躁,动手是不可能的,咱们不会是对手,动手只能白白送了性命,还连累了家人。”
这二人自然就是申家兄弟了,年长这姓申名耽字义举,年轻者姓申名仪,字义正。申家乃是汉中大族。只不过行事不如杨家那般高调。又兼其族位于汉中东部几县远离南郑,倒是没有杨家那般大的名气。
张鲁入主汉中之后,申家兄弟第一时间便遣人拥护,不过却是听调不听宣,连上庸、房陵两县的县令也听申家号令。当时张鲁新得汉中,又与蜀中交恶自然没工夫理会他们,别闹事就好。如今汉中局势大定,自然就该处理境内不安定的东西了。
申仪听得自家兄长这般说话,脸上怒意不减,道:
“那大哥,你说咱们该怎么办张鲁老儿变着法将你我兄弟二人召出上庸,又命黄权小儿做这什么汉东都督。这黄权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褒中朱家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若是真让他来了,咱俩不在,恐怕不出一月这上庸、房陵两县可就不归咱们所有了啊!”
申耽闻言,脸色又沉重了几分,良久,才开口道:
“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申耽又犹豫了一下,像是下定了决心,悄悄松了口气,道:
“率全族,投于张鲁麾下。”
“什么”申仪大惊失色,“这怎么行”
申仪苦笑了一下,道:
“二弟,那你说咱们还有别的办法么”申仪顿时语塞。申耽又接着道:
“如今不比以前了。当初苏固张修不过是文弱书生,夸夸其谈之辈,胸无大志,又没什么大本事,自然不可能来找你我兄弟的麻烦。但张鲁父子却是不同,连李傕郭汜都在他们手里吃了大亏,如今又新得巴郡,根基已固,自然不可能在放任咱们坐守上庸了。”
“以某估计,若是咱俩再像一千那般不听命的话,下一刻汉中大军就该兵临上庸了,到时候免不得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申仪闻言,有些不甘的问道:
“那咱们就任其摆布么”
申耽却是笑了一下,道:
“这说不得还是一件好事呢!”
“啊!”申仪不解。
申耽又笑道:
“如今天下大乱,大汉怕是要覆灭了。张鲁父子二人得了汉中、巴郡两大郡,又得了关中人口,其治下比之青、凉、并这些州刺史、州牧都强上不少,算是根基已成,要争夺天下也有不少机会。但如今汉中之地还比不得曹操、袁绍等人,手下可用才能之辈也不多。”
“你我兄弟或许比不上贾诩、甘宁这些人,但也还有些本事,若是举族投靠张鲁,无异于雪中送炭,必会得到重用。若到时真得了天下,汇报岂会少”
申仪闻言,还是有些忧心忡忡的道:
“若是如此,咱们可就和张鲁绑在一起了,若他日其败亡,恐怕天下就再无我二人容身之地了。”
申耽闻言,苦笑了一下,道:
“二弟之言,某岂不知,只是如今咱们还有什么办法呢!与其等将来张鲁清算,不如就此投诚,还能换些好处,何乐而不为”
申仪闻言,没再多纠结,他知道自己的大哥的性子,决定下了之事就不会再更改的。又道:
“那大哥,其他那些小世家该怎么办”上庸、房陵可不止申家一个世家,还有大大小小的世家十余个,只不过都已以申家为首罢了。
申耽道:
“将情况与他们说明,若愿意与咱们一起投向张鲁的就带上,不愿的,也不强求。想来张鲁也不会过于为难他们就是了。”
“好,那就这般吧!”
申耽又道:
“二弟,你先带人前往南郑,拜见张鲁,说明此事,来日某在前往南郑。”
“诺。”
一月后,申耽、申仪二兄弟带领上庸、房陵世家十余个家兵五千人投向张鲁。张鲁自是大喜,命申耽为汉中郡尉,领巴东将军,随行于左右。又加申仪为裨将,效力于张富麾下。
兄弟二人自是大喜,特别是申仪,自觉自家大兄有先见之明。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婚(上)
话说这边张富苦熬的日子终于到头了,这几日快把他折腾昏了。入夜,张富早早的就回了自家的小院,在月儿的侍候下休息去了,这算是他这几日来休息的最早的一天,杨氏大发慈悲,早早的打发了他回来休息,明日就是大婚之时,怕是申时或者卯时就得爬起来收拾了。
次日,一大早,还在睡梦之中的张大官人就被杨氏亲自前来从炕上抓了起来,又带了几个府中的妇人来帮着收拾,连着在张富脑袋上打扮了数个时辰,张富老脸都僵硬了,终于听得其中一个妇人道:
“少爷,好了。”张富方才松了一口气,就准备站起身来,往外溜去,却被另一个妇人拦了下来,口中道:
“少爷别急啊,还没给您穿衣呢!”
张富脸色大囧,自从入汉末以来,觉得最不妥之事就是这一件了,侍女帮着主人穿衣洗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