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起汉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雨潇

    不过好歹以前还是月儿帮着干这些事,入乡就得随俗,张富也不太在意。毕竟这时代就这样,贴身丫鬟其实也就是通房丫头,主家一般都会纳做小妾的。

    可如今这冒出几个“大妈”级别的人物来,帮着自己干这种事情,就让张富颇为脸红了。不过这几位可都是过来人,又得了杨氏吩咐,可不会考虑张富的感受,三下五除二将张大官人剥了个干净。

    终于,在张富都想要发作的时候,几个妇人总算是弄完了,张富这才对着铜镜打量着自己。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这话还真不假,张大官人本来长相及其平凡,只能勉强说是不难看而已,这一番装扮下来,倒使整个人都俊朗了几分。

    束发于身后,面上打磨的精细无比,头顶戴红,身着婚袍,腰缠蟒带,配数珠,脚上一双褐色长靴,端的美男子一个。张富都觉得有些不认识自己了,心中不由感叹这些人的本事。

    收拾妥当,杨氏带着张鲁找上门来,张鲁亲自带着张富拜祭过祖先,又准备好前往迎亲所需之物。待到这些事情全部忙完之后,已经临近午时,杨氏张罗着草草吃了些东西。

    及至午时之后,天色亮起,杨氏便催促着张富前往迎亲。这个时代还没有轿子一说,不过迎亲之时倒是与后世差不多,颇为隆重。

    尽管张鲁和杨氏都不可能帮着干这些事,但又担心张富会出乱子,只得让张卫跟着前去,他乃是证婚之人。两人一齐出了府门,又让甘大带了两百亲卫充作迎亲队伍,又从当初从长安城中带回的豪华车架中找出一驾来,仔细装扮之后,带上,张卫又不知从何处寻了两个小男孩来,提着灯走于队伍之前,一行人缓缓朝着城北而去。

    一路无话,到了糜府门前,糜芳早已在此等候了。按照古礼,糜芳可是不能出现在这里的,毕竟他算是女方的家长,只需在大堂中等候张富拜见就好,只等张富过了眼前这些关卡,才能见到他。不过糜芳可不敢这样托大,他知道张富不喜欢这些杂七杂的规矩,万一坏事了,可就麻烦了。

    老远见到张富,就赶忙迎了上来,拜了一下,道:

    “少主,您一路辛苦了!”

    张富只得赶忙下马,笑道:

    “您这是作甚今儿个可得我来拜你才是,可不敢让你给我行礼。”

    糜芳又待说什么,忽然旁边张卫开口道:

    “子方,被啰嗦这些事了,吉时快到了,可别耽误了时辰,快去准备吧!”

    糜芳方才一拍脑袋,道:

    “险些误了大事,少主随我来。”

    有糜芳带路,自然不会有不开眼的前来讨喜为难了,说来,这偌大的糜府,其实也就糜家兄妹二人罢了,其余的都是些仆役杂役,远远的看着众人。

    张富身后甘大看到这些人,也不多说,从身后车子里摸出大把的“五铢钱”往这些人处扔去。虽然现下五铢钱不怎么值钱,一两银子都能换来十来吊,但白得谁不要啊!

    顿时整个院子里欢天喜地的笑声传来了。糜芳将张富引到一处精致的小院外,停了下来,道了声:

    “少主随我来。”说着就往院子里去了。张富在小院里见到了糜贞,不过两人却是相顾无言,在糜芳的“指挥”下,迅速的开始一应“流程”。

    等到一切结束后,两人都是松了口气,连糜芳自己也是大舒了一口气,刚才他坐于主位上接受张富两个新人的礼拜可真是如坐针毡啊。

    糜芳引着自家小妹回了院子里,重新打扮收拾,至于张富则老老实实的等在院子之外。

    不多时,就听见一阵啜泣声传来,张富眉头一皱,却也知晓这是一种礼仪,出嫁时,新娘子必须“哭发”。下一刻,就见糜芳抱着一个浑身“红”的人儿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只不过这时就是新娘了,整个人包在“红色”里,看不到一点。糜芳将其径直抱上了马车,张富这才重新上马。

    出了糜府,人可就多了起来,整个南郑城中,到处都是看热闹的百姓,听得太守公子成婚都来看看热闹。张富也是一脸喜色,尽管他不太满意这种婚姻,但也没办法。甘大带着十几个军汉,见人就撒钱,倒是让跟在队伍之后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

    糜芳一行人也跟着张富的队伍去往太守府上,毕竟糜家兄妹三人,父母早亡,长兄糜竺又远在徐州,他这个二兄可就得当起这些事情来。

    回到府上,府中各方早已准备妥当,在这里可就没有在糜府那里那般容易过关了。在糜府,糜芳害怕他这个张大官人,能省的礼节都省了,没用半个时辰就全搞定了。回到这里,可就不可能这般容易就过关了。

    此时的大院里已经来了不少客人了,城中各大士族的族长、达官贵人、还有些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远亲,以及各处军中前来道喜的使者。

    张富两人亦步亦趋的跟在张卫后面走了进来,直到入了大院,来到喜堂处,却见有两伙奇怪之人。其中一伙人立于堂上靠近上首之处,一伙人显然是刚来的样子,正在和张鲁说着话。

    张富却是眉头微微一皱,大喜之日,他不想节外生枝,虽然这两伙人他都不认识,但明显来者不善啊。更奇怪的是,这两伙人领头的竟都是个年轻公子,这就有些意思了啊!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婚(中)
    不过这时候张富可没心思理会这些人,当然这些人也不可能不智到这时候来找麻烦。

    见到张富入了喜堂,所有人都朝着他们看了过来,原本还在说话的张鲁几人也都停了下来,张鲁和杨氏正襟危坐。

    上首转出一老者来,手中捧着一卷帛书,高声颂道:“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视之,正是大儒郭全也,张富也不知为何会由他来主礼。

    随着郭全的声音响起,张富和娇妻随着张卫开始进行一应礼节。早有侍女金盆端上了一盆清水,两人将双手放入盆中,仔细洗罢。这便是婚礼的第一礼“沃盥礼”了,象征以清洁的身体和心灵进入这场神圣的仪式。

    洗过双手之后,两人来到喜堂正中,早有侍女将蜀锦扑于地上,两人对面正坐,谓之“对席礼”,正是进入仪式,象征今后将在一起生活。

    两人坐定,行完“同牢礼”,即同吃一口饭,取自于汉朝牢房中所有犯人吃同一锅饭,行完这一礼,两人就算是一家人了。

    之后,随着郭全的高声指引,有两个丫鬟提着两半葫芦上来,这两半葫芦用一根红线穿着,葫芦里盛着酒,两人共饮壶中酒。酒入喉咙,一股辛辣和苦涩的味道传来,张富明显感觉到对面的玉人身体抖了一下,显然这种味道也让其不太舒服。

    不过这一礼却是象征着两人从现在开始就合二为一了,寓意着两人永结同好,同甘共苦。

    这时候,张富才发现汉代的婚礼与宋代之后颇为不同,至少这一礼在后世只有拜过堂之后才进行的。

    之后,随着郭全一声“解缨”,张富赶忙将双手伸进新娘盖头里,将糜贞头上的红色的“缨”解下,拿了出来,高举于空中,众宾客一阵赞叹。这一礼象征着新娘得到家族的认可,已经娶进门,从此糜贞便是张家中人了。

    婚礼进行到此时,已经过了大半,随着主礼的郭全老而弥坚的声音,下一礼缓缓到来。

    早有侍女端着盘上前来,盘中装着两把刀,张富两人各取一把,从头上割下一撮头发来。侍女接过头发,合于一处。用红丝带绑在一起,这就是“结发礼”,所谓“结发夫妻”就源于此,象征着将两人牢牢结在一起,一生一世一永不分离。

    这一礼毕,就是最后最重要最庄重的“拜堂礼”了。只见上首郭全高声叫道:

    “一拜天地君亲师!”

    两人赶忙转头对天而拜,大堂外的众宾客早就让开了道路。

    二人叩首之后,郭全又叫道:

    “二拜父母高堂!”

    张富两人转过身来,对着坐于高堂之上的张鲁和杨氏拜倒,两人脸上都是笑意盈盈。

    “夫妻对拜!”

    两人赶忙转头面对,各拜于地上。

    礼毕,婚事也就成了。

    众人连带着将张富一起送入了洞房,张富牵了糜贞的小手将其带到床上端坐好后,道:

    “娘子稍待,为夫去去就来。”

    红盖头之下,糜贞轻声“嗯”了一声,张富站起身来,出了洞房,这时候婚宴就算开始了。

    不过这些东西都不必张富来操心,连老大人郭全也不用管这些事情,全交给张卫来完成。

    至于张富则被引于内堂,张鲁和汉中一众文武以及数波前来贺喜的重要人物都居于此地。

    见张富进来,左侧一白衣公子起身道:

    “某袁熙代家父大将军袁绍贺汉中张家公子新婚之喜。”张富闻言赶忙道:

    “多谢大将军!”这才仔细打量着眼前之人,只见其莫约十九岁左右,长相普通,一看就是敦厚之人。在三国之中这位绝对是打酱油的人物,不过这也是一个幸运儿,出身于四世三公门第,又娶了“洛神”为妻,后世不知多少人羡慕妒忌,直道“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多少宅男老兄恨之入骨。

    史书记载,袁熙就该于建安年间嫁给袁熙,却不知此时两人婚事成了没有。此时正是建安元年,想来即便还未成婚,也多半在准备了。张富虽然不想洛神遭遇厄运,但也没什么办法,此时就更不好多说什么了。只得和眼前之人攀谈几句客气话。

    这边刚说完话,另一旁一位公子又起身道:

    “某曹昂代家父司空曹操贺汉中张公子新婚大喜。”

    张富赶忙拱手,道:

    “多谢曹司空。”看着眼前丰神俊朗的年轻人,张富颇有好感,据他所知,这个人不久之后就该死于宛城张绣之手了,不过这一世贾诩没有投于张绣手下,也不知这人还会不会死于宛城。不过在张富看来,多半历史还会照旧,因为曹操的癖好就那样。

    张富可不打算提醒他,这家伙可比他的弟弟难对付多了。若他活了下来,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来呢!

    这边说完,又闻另一侧一人出声道:

    “某孙权代大兄贺汉中张将军大婚之喜。”张富这时转过头来,先拱手道:

    “多谢孙将军。”这才仔细看着眼前的东吴大帝,只见他莫约十五六岁的样子,眼睛于常人不同,成青色。这位可就不简单了,东吴三世之基业,便成于他的手中,对峙曹操、刘备两大枭雄丝毫不落于下风,赤壁一战,打落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愿望,三足之势成于此战。

    不过这时候也不好张富也不好多说什么,寒暄几句,就不在多言了。众宾客皆上前贺喜,来人有:

    荆州此时刘表麾下重臣蒯越、袁术帐下大将桥蕤、吕布手下“健将”之一成廉、刘备手下幕僚简雍、刘璋麾下文士秦宓,连马腾和韩遂都派了人来,却不知汉中大军都快对他们动手了。

    马腾派来的是自己的侄儿马岱、而韩遂则是派出自己手下心腹谋士成公英。

    都是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后世耳熟能详。张富笑着和众人打招呼,心中却是在盘算着,西凉来的这两位就别想再回去了,老老实实呆在汉中等大战结束吧!

    除了这些诸侯之外,汉中各部都派有人来,甚至巴郡之中阎圃派了法正前来,斜谷大营,甘宁也派了新得大将姜叙前来贺喜。

    张富一一拜见道谢之后,张卫派人来通传道:

    “婚宴已成,请诸位大人入宴。”众人方才簇拥着一起朝外面而去。



一百二十三章 大婚(下)
    一行人簇拥着出了内堂,外面早已经人声鼎沸了。张富也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人,但据他所知,整个汉中城里怕是也来了许多的百姓来凑热闹。因为太守府虽没有下发请柬,却是发了文,让愿意参加婚宴的百姓都可以前来。

    不过如今南郑的百姓早已经超过了三十万,若是尽数前来,太守府再大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张卫便想了方法,领了大军,一家一户的送上饭食,虽然东西不多,但好歹能让一家人饱餐一顿,甚至还有平常见不到的各种肉食。

    张富大婚,对汉中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如今张富在汉中威望不小,在南郑城中更是妇孺皆知,交口称赞,百姓人人都说好,当然了世家大族除外。

    除了南郑的百姓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各县赶来的百姓,但不多,这时节本就临近秋收了,这可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不过太守府也安置不下这些人,张卫将他们安排在了南郑大营校场上,与大军一起饮宴。

    至于太守府中,倒是尽数剩下了些颇有些地位的人。席面数十桌,席地而坐,一直绵延出了太守府,安置妥当。至于喜堂中也早已收拾了出来,各方来使、重臣皆安置于此。

    一人一席,身后还有一名侍女随时候命。张鲁和杨氏高坐于上首位。左侧第一位则是老大人郭全,身后却侍立这一个年轻人,正是其孙郭配。

    右下首第一位却是大舅子糜芳,虽然他的地位不高,但这是喜宴,他作为娘家人也有资格坐在这里。接下来就是各方使者,汉中各族族长、南郑城里的大小官吏,这些人安排下来,太守府里就满了。

    出了太守府,宴席一直绵延了数百米,却是随行的家眷、随从、护卫等人。至于张富和张卫就没有席位了,他俩得招呼客人,估计这席面上的东西除了酒水之外是真的没他们的分了。

    众人落座之后,张卫大叫一声“开宴”,众人就开始拿起了筷子,开动了。

    席面很丰盛,张富觉得这是自己吃过最丰盛的一餐了。无论前世今生,婚宴都如出一辙,以肉食为主。每一席面上都摆的满满当当,羊肉杂烩、猪肉骨汤、整只鸡、整只鸭,全炖得透了,用半尺方圆的木盆装了,摆在席面之上。

    又有一条蒸熟的汉水大鲤鱼,散了些盐巴、花椒之类的东西在上面,一看就让人食欲颇振。一碗豆腐脑、几样绿色的蔬菜更让张富颇为欣喜。不过这些东西他可没他的份。

    众人坐下,张鲁就起身端起酒杯道:

    “今日小儿大喜,张某在此敬诸位一杯酒。”手速快的,刚刚夹了一口菜放到了嘴里,手速慢的,敢将筷子放到了菜盆里,只得快速收了回来,端起酒杯。

    众人齐齐起身,端着酒,道:

    “恭贺主公,恭贺公子。”

    说完,全都将杯子放到嘴边,一饮而尽。张鲁示意众人坐下,宴会方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

    张富则在张卫的带领之下,一桌子一桌子的敬酒,先从父母大人开始。尽管酒杯很小,就装得下三钱的样子,但这一圈下来,也是两三斤酒入腹了,虽然这时候的酒度数不高,但张富还是感觉有些头昏脑涨。

    看着众人大吃大喝,心中不由一阵欣喜,不过与常人家办喜事不同,在场的又都是些见过世面的人,连小孩子也有良好的教养,规规矩矩的坐于地上,吃着东西。虽然还是有些嘈杂的高谈阔论,但好在没什么乱子。

    张富好不容易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刚往自己的肚子里送进了一块羊肉,就被赶来的张卫抓了出来,道:

    “富儿,收拾一下,你我到城外军营之中去一趟。”

    张富只得七手脚的往自己嘴里塞了些东西,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席面,咬咬牙随着张卫朝着城外而去。
1...4546474849...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