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更俗

    当然,安丰寨作为巢西最为重要的水陆要冲之地,乡豪宗族势力规模较大,物资储备也足,仅仅是收缴十数乡豪宗族的粮仓,就征得粮谷两万余石。

    大量的粮食、物资以及投降的近两万军民要冒雪送往南面三十里外的沈家集,对淮阳山腹地的挺进就缓慢多了,目前只有孔熙荣率部往淮阳山东北坡深处挺进。

    现在寿州军因为大军,无法围攻过来,但对棠邑兵来说,却是难得的时间窗口,必须要争分夺秒的往淮阳山腹地推进。

    此时不克服困难,不争取这难得的空窗时间,多拿下三五十座山寨发动底层贫民,等到寿州军主力合围上来,大批兵马被牵制在外围用于防御,对淮阳山腹地的推进就更快不了。

    …………

    …………

    为争取大雪天气所创造的难得机会,加速往淮阳山腹地推




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
    从诸部抽调出来,随韩谦穿插进入淮阳山的兵马,可以说是棠邑兵精锐中的精锐;外界从追随韩谦出兵的棠邑诸将阵容,也能确认这点。

    难以想象这七八千精锐兵马要是在淮阳山中遭受到不可弥补的重创,会对江淮局势造成怎样的动荡。

    虽说韩谦在出征,签署军令,将上万精壮民勇征入军中,使得滁河及浮槎山防线上的将卒人数甚至有所增加,但统兵作战从来都不是点人头。

    贵在精,不贵在多。

    淮东局势已经万分艰难,要是淮西好不容易稳定住的局势再起变化,还让不让金陵城的王公大臣搂着姑娘睡个好觉了

    谁都知道李知诰不将兵力从防线收缩回来,就已经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他没有义务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为黔阳侯不打招呼的独断专行与剑走偏锋,不计伤亡的派出嫡系精锐去强攻敌军的防线。

    想要,就要拿出足够诱惑的条件来。

    也许是慈寿宫与韩家难得的再度站到一起,又或者是诸多王公大臣不想再玩心跳,加封李知诰以兵部侍郎兼领随、舒两州刺史,都督舒随郢邓襄均诸州军、左龙雀军都指挥使,节制左武卫军的圣旨,元月的最后一天就传到舒州。

    作为条件,不能等到随郢邓襄均诸州兵都集结到应山县、礼山县之后再有行动,需要周数接到圣旨后就率已经进驻应山县、礼山县的左武卫军数千精锐,立即从武胜关、平靖关往淮阳山西北麓挺进,尽可能第一时间将更多的寿州军精锐兵马,吸引霍州西部去。

    与此同时,内侍少监袁国维奉旨,与韩道昌从舒州境内翻越淮阳山南麓的崇山峻岭,赶往乌金岭慰劳突袭兵马。

    当然,名义上是慰劳,但朝堂诸公的意思还是要袁国维到淮阳山后,根据实际的形势,劝韩谦看形势不对,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避免主力精锐在淮阳山里受到不可弥补的重创。

    从舒州进入淮阳山,到乌金岭的直线距离可能仅有两百里,但袁国维、韩道昌在十数扈随的陪同下,二月初五才赶到沈家集跟韩谦会合。

    短短**天的路途,韩道昌都瘦脱了形,憔悴不堪,几次差不多从滑不溜渊的悬崖上摔下去;袁国维却是老当益壮,精力颇可。

    他们赶到沈家集时,刚好寿州军发动新的攻势,便直接到北面的鹰嘴崖跟韩谦会合。

    鹰嘴崖位沈家集寨的北侧,是一座从陡坡斜伸出来的褐色巨石,仿佛鹰嘴,距离最外侧的栅墙约三百余步,走上去看到残破不堪的栅墙前,丢失大量被砸碎的战车、战械以及数十具被刀剑弩|弓砍杀、射杀的尸体,也有数具尸体被旋风炮抛射出来的石弹砸中,更是惨不忍睹。

    袁国维与韩道昌赶过来见韩谦,经过寨子里的伤兵营,看到里面断肢残臂的伤兵比比皆是,也知道棠邑兵支撑这一刻也是伤亡惨重。

    而登上鹰嘴崖,往北面眺望过去,能看到在外侧栅墙北面五百余步开外,寿州军的前哨阵地,已占满两三里宽的河滩地。

    数以千计的将卒以及一架架的旋风炮矗立在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壕沟、护墙之后——棠邑兵精锐想出栅墙打反攻也极难。

    而从前沿阵地往北,险峻山坡之下的敌营,沿河滩地绵延数里。

    敌军一波攻势刚刚被击退,但新的人马已经组织起来,很快簇拥着盾车、蝎子炮等战械进逼过来,摆明了要用车轮战术,将守住隘口寸步不退的棠邑兵一点点的消耗掉,继而将棠邑兵的士气彻底的压垮掉。

    袁国维、韩道昌站在韩谦身侧,观战一个多时辰,看到寿州军前后共发动五次大小规模不等的冲锋,甚至还有一次成功从旋风炮撕开的栅墙缺口杀进来。

    最后还是悍将韩东虎率披甲精锐上前拼杀,才将这一波敌军杀退。

    短短一个多时辰,棠邑兵就有近百人死亡,看得袁国维眉头直皱。

    这一个多时辰里,韩道昌陆陆续续说及金陵最近十数日的形势变化以及李知诰前往随州督军之事。

    当个袁国维的面,韩道昌不会明说这幕后涉及到韩家与晚红楼的一次交易,但相信韩谦能够听明白。

    韩谦袖手而立,对李知诰之事不置可否,又或者说不想当着袁国维的面说太深,眺望北面的晴空,说道:“昨天便刮起东南风了,这天似乎变了……”

    袁国维心想即便是东南风渐起,山里山外的天气温润起来、河冰融化,但棠邑水军想要从巢湖给寿州军造成致命的威胁,迫使北面的寿州军撤走,也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够成势的,压低声音说道:

    “侯爷,新津侯或许会遵照陛下的旨意,使左武卫军以最快的速度先杀入霍州,但左武卫军在西翼孤掌难鸣,数千精锐兵马对寿州军的威胁不大。徐明珍应该能够容忍左武卫军杀入霍州西翼腹地,即便丢失一两座城池都不在话下,但侯爷这边的战事似乎并不能拖太久的时间吧”

    他与韩道昌翻山越岭,先与驻守龙潭河上游隘口的孔熙荣会合,再由孔熙荣派人护送他们穿过淮阳山东北坡腹,赶到沈家集来。

    他们途中有两天的行程,是经过

    棠邑兵控制的山寨,也了解到淮阳山的最新形势。

    除了早期趁寿州军不提防,棠邑兵快速占领、攻陷四十余寨外,后续因为乌金岭这边战事激烈起来,韩谦必须要将主要精锐都集中到北线,往淮阳山深处的扩张就停止下来。

    最近二三十天过去,新占控制的山寨不过七八座而已。

    新兵征募的速度更是大幅放缓下来,远远抵不过消耗。

    这除了山寨势力抵抗变得更坚决、底层贫民及奴婢贪生畏死更难发动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徐明珍除从河谷正面的攻势一日紧过一日外,同时还派出多支小股精锐兵马,从外围的山岭翻越过来,进入淮阳山的腹地四处袭扰。

    袁国维不能说韩谦的策略有错,但徐明珍乃是当世名将,如此坚决的猛攻猛攻,说白了就是要不计一切代价的坚决不给韩谦深耕经营淮阳山腹地的时间。

    当然,韩道昌与韩谦当着他的面,没有将一些话说透,但袁国维这大半辈子也是经历丰富、见识不凡,有些事他都能猜测到。

    韩家多半更想李知诰能率左龙雀军直接从庐江县北上,对巢湖西岸的寿州军防寨展开攻势,这样的话,除了棠邑水军能从巢湖西岸登陆,韩谦也能调一部分精锐兵马,沿龙潭河从西往东进攻巢湖西岸的敌寨,形成三面夹攻之势。

    这么一来,韩谦即便放弃乌金岭,但只能将寿州军从巢湖西岸逼退,也就打开巢湖经龙潭河进入淮阳山东坡的通道,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淮阳山东坡的峰岭。

    然而这显然不是李知诰、吕轻侠那边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韩家最终与那边形成的协议,仅仅是左武卫军从淮阳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武胜关、平靖关北上,从霍州西翼牵制一部分寿州军。

    只是这对淮阳山里的形势,帮助并不大。

    换作他是徐明珍,也是宁可暂时放弃掉霍州西翼的城池,也要将韩谦及棠邑兵从淮阳山里驱赶出去。

    目前巢湖西岸的寿州军,并没有集结兵马,沿龙潭河往上游进攻,除了防备左龙雀军外,大概也是行围三缺一之策,避免韩谦有死守淮阳山腹地的决心吧

    袁国维将这些意思点出来,也是希望韩谦能明白,不仅仅李知诰、吕轻侠,陛下、太后以及朝中大多数大臣的心思也多半是这样的。

    绝大多数人这时候是不希望棠邑兵精锐在淮阳山受到不可弥补的重创,以免棠邑防线不稳,但大多数人则也多半不希望看到棠邑兵真能在淮阳山站稳脚。

    也就是说,即便这边的战事有所改观,但朝堂之上乃至淮东、寿王府的态度,都极可能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

    br />

    不管怎么说,袁国维都觉得韩谦这时候有所决断取舍了。

    袁国维的这番话,却是韩道昌不辞辛苦进淮阳山来要跟韩谦说的,却没有想到袁国维先说了,暗感韩谦在朝野树敌无数,却也不乏真心相待之人。

    韩道昌这时候也不再多说,就看着韩谦,希望他能早有决断。

    棠邑形势极好,韩谦又是这么年轻,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后有的是机会,完全没有拼耗棠邑兵的精锐。

    韩谦微微蹙着眉头,眺望远空,似胸臆间太多的心思在翻腾,过了良久,才幽幽一叹,说道:

    “是啊,这场战事不能再耗下去了。”

    袁国维、韩道昌心里一宽,以为韩谦被他们说动了。

    韩谦俄而侧过身,跟田城等人说道:“袁大人与我二伯跋涉山岭而来,辛苦之极,我与王珺先陪他们回大营,你等依计行事便是……”

    袁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
    “传令韩东虎、苏烈,不得太急切!”

    韩谦站在鹰嘴崖前,盯着前方战局的变化。

    如此痛快淋漓的大胜,使得韩东虎、苏烈二人将韩谦战前的告诫抛之脑后,身先士卒的亲自带着数百精锐甲卒从东西两翼往前突杀。

    乌金岭北面的河谷地里大水漫灌,沿坡脚地形崎岖,甲卒难以结阵而战,韩东虎、苏烈便一马当先,往前猛冲猛打。

    沿途溃兵是没有什么抵挡边,但将要接近梅塘山时,有三四百敌卒在密林前结阵抵抗极为顽强,韩东虎、苏烈率队冲了两次,都被挡了回来。

    韩谦担心韩东虎、苏烈求胜心切,导致不必要的伤亡,那就太令人扼腕了,难得直接下令干扰前营的指挥。

    铜望镜的好处,不仅使韩谦能清晰掌握战局的动态,而在前阵率部作战的韩东虎、苏烈等武将,即便远在四五里外,也能清晰无误的看清楚这边的旗语指令。

    这就是使得上下军令之传达以及战术调整变得极为迅速而有效。

    传统的击鼓而进、鸣金而退,是极难适合复杂战场的,对基层武官的要求极高,但这方面也是棠邑兵更占优势。

    看到韩东虎、苏烈在前侧放缓下节奏,稳固阵脚等后方的支援,韩谦将铜望镜递给迫不及待的袁国维。

    韩道昌也想着抢过铜望镜,但想到他肚子里那点货,就算铜望镜能清楚十倍的将战局拉近到他眼前,他也未必能看到微妙的变化来,觉得自己这时候还是不添乱为好。

    袁国维早就知道叙州能造这样的铜望镜,视远物如在眼前,但数量相当有限,目前除了都虞侯级的将领有配给外,军情参谋司为侦察敌情地形所用有一些;当世还没有哪家能成功仿制,他也没有好意思跟韩谦讨要一只。

    只是这时候万里无云,晴空万里,他借助铜望镜眺望战场,也是狠狠的过足了一把瘾。

    “梅塘山口的淤堵被水冲下去了,田城正下令赵无忌、何柳锋乘轻舟杀入战场——徐明珍这厮还在梅塘山顶没逃,要将徐明珍逮住,咱们这把就发大了!”冯翊没有铜望镜,但还是能勉强看得见梅塘山口淤堵被冲开的情形,兴奋的大叫起来,恨不能赶到前阵代替田城、冯宣当战场指挥,享受一番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

    山里当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战船,但南淝水河上游在山里干支流水系较为发达,也有不少占地数十亩到数十亩不等的山湖,有山民渔猎为生,战前也是征集到不少艘渔舟,改造成小型排桨战船,以便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之前梅塘山口产生淤堵,水势蓄积不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水势会发生大的变化,而三丈长不到的梭形桨船,稳定性很差,抵不住大的浪头冲击,八百精锐战卒、四百桨水都在后方待命。

    在梅塘山口的淤堵被冲开后,从梅塘山到乌金岭这一段的水势稳定下来,田城便叫赵无忌、何柳锋率部乘轻舟往前方直插过去,以便能在水中,利用战械、弓弩掩射敌后,进一步搅乱敌军,扩大战果。

    这便是大水冲溃敌营之后所形成的优势,不要看敌卒还黑压压一层,但其指挥体系彻底混乱掉,棠邑兵任何一支投到前阵的小股精锐,都给敌军制造极大的混乱及伤亡。

    “徐明珍见大势已去,终于逃了……”袁国维将铜望镜还给韩谦,说道。

    韩谦拉过铜望镜,从梅塘山的山头已经看不到徐明珍等人的身影,梅塘山南坡的寿州军群龙无首,这时候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赵无忌、何柳锋也是随即调整计划,没有在梅塘山南坡停下来,而是率领精锐轻舟,直接从梅塘山口穿过去,应该是想着绕到梅塘山的北侧建立阵地拦截溃兵。

    韩谦再冷静,这时候也禁不住激动的抓紧王珺的手。

    寿州军主营有两三万兵马,此时正混乱一团的堆挤在梅塘山南北山坡上,要是赵无忌、何柳锋能成功的在梅塘山北侧建立拦截阵地,则意味着他们这一仗的收获将远超预期。

    突袭兵马在沈家集坚守了这么久,承受住极大的伤亡之后才守住这一线,同时受限于兵力,追亡逐败的持续作战能力大为减弱。

    韩谦再大胆,这时候也不敢奢望仅用三四千体力透支严重的甲卒,趁胜去急攻敌军已经有所防备的安丰寨。

    这也意味着乌金岭大捷能收获多少战果,关键看这时能将梅塘山的敌军拦截下来多少,这也直接决定着这一仗对寿州军的削弱能达到什么程度。

    在赵无忌传回消息,确认在梅塘山北侧站稳脚,敌军无力组织像样的突围及反击之后,田城则下令待命的小股精锐分批从乌金岭两翼出发,追击逃往丘山密林之间的溃敌,进一步扩大战果。

    这时候敌军前营被驱赶下水的兵卒、民夫,被驱赶到栅墙前,守军让开缺口,让他们攀登过来,集中到栅墙后指定的营地里接受看管。

    栅墙内则以及在鹰嘴崖下方待命的预备队,两千多将卒朝鹰嘴崖这边振臂狂欢,发起惊天动地的呐喊。

    “终于可以睡几天安稳觉了,”韩谦握着王珺的手,努力摆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说道,“接下来事情都交给田城、冯宣他们处置,在这里站了半天,腿也乏了。”

    看韩谦与王珺并肩离去,冯翊觉得他要作为一个合格的跟班,得跟着韩谦,但又觉得就算是站在鹰嘴崖上看棠邑兵追亡逐败也十分的爽利,一时间犹豫起来,再看韩道昌、袁国维都没有动弹,拍着脑门心想,韩谦搂着王珺睡大觉,他去凑什么热闹啊
1...323324325326327...4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