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更俗




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应
    在正室王氏好不容易刚有了生养,韩谦却马不停蹄的上书请立庶子韩文信为黔阳侯世子,这事仿佛一颗石子突然间砸破平静的湖面,在金陵所掀起虽然谈不上惊涛骇浪,也是层层涟漪,令朝野议论纷纷不休。

    虽然说前朝中前期就有家族财产诸子均分的新律,甚至还允许私通生子从父入籍,但宗族祭祀以及恩荫等政治权力,还是严格由嫡长子继承;而到前朝后期由于藩镇割据、战乱频生,为保证宗族势力的传续与强大,不会被诸子均分家产而削弱,嫡长制甚至一度出现退后。

    而王侯之家,倘若嫡妻所生之子实在不肖,也不是没有请废改立的前例,但也没有嫡子刚刚出生没几天,就迫不及待请立庶子的道理。

    当然,韩谦冒天下之大不韪请立庶长子,也没有引起特别大的争议。

    或许在棠邑之外,更多人的心态,还是想着看黔阳侯府的后宅,什么时候会闹出嫡庶相争的闹剧出来,大家都有好戏可看,而大家也都很清楚,韩谦这些年一直都胡作非为,他想在棠邑做什么,外界似乎都怎么能成功阻止过。

    朝野也不乏有人猜测韩谦选择这个时机上请立折子的动机是什么。

    要说韩谦对当年的兰亭巷之祸耿耿于怀,迎娶王文谦之女也仅仅是出于对棠邑有利的政治联姻目的,与王文谦之女并没有什么感情,也许从心里早就将王氏女所生养子嗣排除在继承人之外——这个当然是一个原因,要不然韩谦也不需要这么高调的请立庶子了,但这显然又不是在这个时机请立庶子的主要原因。

    御史台、礼部的官员,自然是情绪强烈的上书弹劾黔阳侯此举荒唐,政事堂却沉默下来,似乎短时间内并不想对韩谦的这封折子作出什么反应。

    当然朝堂没有什么反应,但并不妨碍韩谦在棠邑内部采取一些措施确定长子韩文信的继承人地位。

    或者说韩谦压根就没有要等朝堂给予什么反应,而是通过上奏折这一举动,对内部宣布他立长子韩文信为继承人的事实。

    在上奏折请立的同时,韩谦不仅指定冯缭、郭荣这两个棠邑文吏领袖教授长子韩文信蒙学,还在孔熙荣在霍邱率先遣营战力先行沿颍水北上增援陈州的同时,下令将第三镇军调到棠邑目前最为核心的东湖、历阳、武陵、石泉一线驻防,由赵无忌兼领第三镇军都指挥使。

    赵无忌作为韩赵氏的亲弟、韩谦长子韩文信的亲舅舅,虽然从天佑十二年间就最早追随在韩谦的身边,可以说是韩谦最为信任的嫡系,但他此时以侍卫骑兵司都虞侯、巢州刺史两职,再兼领第三镇军都指挥使,兵权之重已在田城、林海峥、杨钦、孔熙荣等嫡系将领之上……

    …………

    …………

    进入六月,金陵城里便骄阳如火,炙烤大地,坐在凉亭旁的树荫下,同样都六十好几的杨恩,精神气却是要比沈漾好上许多,也丝毫不为园子里刺耳的蝉鸣声心烦意乱,手里持着棋子,思考棋路……

    秦问、薛若谷与崇文殿内常侍陈如意坐在一旁观棋兼伺茶;其他随侍都远远的站在池塘对面。

    水师主力覆灭于洪泽浦,杨恩曾携太后手诏赶到巢州大营,与李知诰一起劝诸将奉太后手诏行事,但杨恩当年之举,也只是想挽大楚之狂澜,并无意投向慈寿宫,也无意跟棠邑勾结到一起,事成之后,他回到金陵后只能留在宅子里“养病”。

    他这病一养就是三四年,还是近两年在沈漾的劝说下,每有朝议难决之事,延佑帝都会派使者过来询问杨恩的意见,杨恩才算是恢复参政大臣的地位,但他绝大多数时间还是留在宅中。

    除了大典之日,他都极少上朝。

    当然,杨恩对这几年崛起的襄北、棠邑两大藩镇势力同样是警惕为主,对侍卫亲军进行扩张、新编左右武骧军,启用李长风、李秀等浙东郡王府一系以及周炳武、杜崇韬等将臣,他都选择跟沈漾站在一起。

    不过蒙兀人与魏州叛军掘开禹河大堤,使禹河夺淮入海,在河淮、淮东、淮西制造滔天泛滥的洪水,杨恩跟沈漾的立场又有所分歧。

    而事实上在河朔惊变之后,对韩谦与梁军的勾结,甚至去年公然助关中梁军返回河淮,杨恩便没有再表明过反对的立场,甚至极主张朝堂诸公应更关注蒙兀人的威胁。

    当然,杨恩与沈漾在这些主张上的分歧,并不妨碍遇到什么事情,沈漾都会先来找杨恩商议。

    今天也是赶着巧了,陈如意奉延佑帝的旨意,就韩谦的请立侯世子折,过来单独询问杨恩的意见,赶着沈漾也在溧阳侯府上下棋,便一起坐在亭下说话。

    “黔阳侯上折子请立妾生子韩文信为侯世子,此举还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呢!”陈如意感慨的说道。

    陈如意是张平带出来的徒弟,原本也是晚红楼一脉的弟子,但在金陵事变之后与其师兄安吉祥一起为延佑帝所倚重。

    陈如意、安吉祥早年或许显然有些势单力薄,毕竟没有什么威望,手下也没有几个真正能用、能信任的嫡系,缙云司被解散时,甚至都没有说一声的余地,但又是四五年过去,内侍监的事务已然没有张平、姜获两人开声的余地了。

    陈如意还没有满三十岁,但出入禁中,已颇有内侍大臣的威严了。

    杨恩却是眼帘子抬起瞥了陈如意一眼,问道:

    “何为大不韪”

    陈如意一怔,但杨恩当年连天佑帝的面子都不给,即便听得出杨恩话里的轻蔑之意,他也只能心里暗恨,说道:“大楚律尊奉前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黔阳侯这么搞,天下不都乱套了”

    “要是‘立长立贵’这一套有用的话,那梁帝之位就不应该是朱裕在坐、蜀主之位就不应该是王邕在坐,而我们大楚天子之位,也不应该是当今陛下在坐。”杨恩哂然一笑,说道。

    陈如意愣怔在那里,杨恩说话肆意妄为,他还真不敢乱接这话,瞥眼看沈漾下低头摆弄手里的棋子,似乎也完全



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应
    在正室王氏好不容易刚有了生养,韩谦却马不停蹄的上书请立庶子韩文信为黔阳侯世子,这事仿佛一颗石子突然间砸破平静的湖面,在金陵所掀起虽然谈不上惊涛骇浪,也是层层涟漪,令朝野议论纷纷不休。

    虽然说前朝中前期就有家族财产诸子均分的新律,甚至还允许私通生子从父入籍,但宗族祭祀以及恩荫等政治权力,还是严格由嫡长子继承;而到前朝后期由于藩镇割据、战乱频生,为保证宗族势力的传续与强大,不会被诸子均分家产而削弱,嫡长制甚至一度出现退后。

    而王侯之家,倘若嫡妻所生之子实在不肖,也不是没有请废改立的前例,但也没有嫡子刚刚出生没几天,就迫不及待请立庶子的道理。

    当然,韩谦冒天下之大不韪请立庶长子,也没有引起特别大的争议。

    或许在棠邑之外,更多人的心态,还是想着看黔阳侯府的后宅,什么时候会闹出嫡庶相争的闹剧出来,大家都有好戏可看,而大家也都很清楚,韩谦这些年一直都胡作非为,他想在棠邑做什么,外界似乎都怎么能成功阻止过。

    朝野也不乏有人猜测韩谦选择这个时机上请立折子的动机是什么。

    要说韩谦对当年的兰亭巷之祸耿耿于怀,迎娶王文谦之女也仅仅是出于对棠邑有利的政治联姻目的,与王文谦之女并没有什么感情,也许从心里早就将王氏女所生养子嗣排除在继承人之外——这个当然是一个原因,要不然韩谦也不需要这么高调的请立庶子了,但这显然又不是在这个时机请立庶子的主要原因。

    御史台、礼部的官员,自然是情绪强烈的上书弹劾黔阳侯此举荒唐,政事堂却沉默下来,似乎短时间内并不想对韩谦的这封折子作出什么反应。

    当然朝堂没有什么反应,但并不妨碍韩谦在棠邑内部采取一些措施确定长子韩文信的继承人地位。

    或者说韩谦压根就没有要等朝堂给予什么反应,而是通过上奏折这一举动,对内部宣布他立长子韩文信为继承人的事实。

    在上奏折请立的同时,韩谦不仅指定冯缭、郭荣这两个棠邑文吏领袖教授长子韩文信蒙学,还在孔熙荣在霍邱率先遣营战力先行沿颍水北上增援陈州的同时,下令将第三镇军调到棠邑目前最为核心的东湖、历阳、武陵、石泉一线驻防,由赵无忌兼领第三镇军都指挥使。

    赵无忌作为韩赵氏的亲弟、韩谦长子韩文信的亲舅舅,虽然从天佑十二年间就最早追随在韩谦的身边,可以说是韩谦最为信任的嫡系,但他此时以侍卫骑兵司都虞侯、巢州刺史两职,再兼领第三镇军都指挥使,兵权之重已在田城、林海峥、杨钦、孔熙荣等嫡系将领之上……

    …………

    …………

    进入六月,金陵城里便骄阳如火,炙烤大地,坐在凉亭旁的树荫下,同样都六十好几的杨恩,精神气却是要比沈漾好上许多,也丝毫不为园子里刺耳的蝉鸣声心烦意乱,手里持着棋子,思考棋路……

    秦问、薛若谷与崇文殿内常侍陈如意坐在一旁观棋兼伺茶;其他随侍都远远的站在池塘对面。

    水师主力覆灭于洪泽浦,杨恩曾携太后手诏赶到巢州大营,与李知诰一起劝诸将奉太后手诏行事,但杨恩当年之举,也只是想挽大楚之狂澜,并无意投向慈寿宫,也无意跟棠邑勾结到一起,事成之后,他回到金陵后只能留在宅子里“养病”。

    他这病一养就是三四年,还是近两年在沈漾的劝说下,每有朝议难决之事,延佑帝都会派使者过来询问杨恩的意见,杨恩才算是恢复参政大臣的地位,但他绝大多数时间还是留在宅中。

    除了大典之日,他都极少上朝。

    当然,杨恩对这几年崛起的襄北、棠邑两大藩镇势力同样是警惕为主,对侍卫亲军进行扩张、新编左右武骧军,启用李长风、李秀等浙东郡王府一系以及周炳武、杜崇韬等将臣,他都选择跟沈漾站在一起。

    不过蒙兀人与魏州叛军掘开禹河大堤,使禹河夺淮入海,在河淮、淮东、淮西制造滔天泛滥的洪水,杨恩跟沈漾的立场又有所分歧。

    而事实上在河朔惊变之后,对韩谦与梁军的勾结,甚至去年公然助关中梁军返回河淮,杨恩便没有再表明过反对的立场,甚至极主张朝堂诸公应更关注蒙兀人的威胁。

    当然,杨恩与沈漾在这些主张上的分歧,并不妨碍遇到什么事情,沈漾都会先来找杨恩商议。

    今天也是赶着巧了,陈如意奉延佑帝的旨意,就韩谦的请立侯世子折,过来单独询问杨恩的意见,赶着沈漾也在溧阳侯府上下棋,便一起坐在亭下说话。

    “黔阳侯上折子请立妾生子韩文信为侯世子,此举还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呢!”陈如意感慨的说道。

    陈如意是张平带出来的徒弟,原本也是晚红楼一脉的弟子,但在金陵事变之后与其师兄安吉祥一起为延佑帝所倚重。

    陈如意、安吉祥早年或许显然有些势单力薄,毕竟没有什么威望,手下也没有几个真正能用、能信任的嫡系,缙云司被解散时,甚至都没有说一声的余地,但又是四五年过去,内侍监的事务已然没有张平、姜获两人开声的余地了。

    陈如意还没有满三十岁,但出入禁中,已颇有内侍大臣的威严了。

    杨恩却是眼帘子抬起瞥了陈如意一眼,问道

    “何为大不韪”

    陈如意一怔,但杨恩当年连天佑帝的面子都不给,即便听得出杨恩话里的轻蔑之意,他也只能心里暗恨,说道“大楚律尊奉前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黔阳侯这么搞,天下不都乱套了”

    “要是‘立长立贵’这一套有用的话,那梁帝之位就不应该是朱裕在坐、蜀主之位就不应该是王邕在坐,而我们大楚天子之位,也不应该是当今陛下在坐。”杨恩哂然一笑,说道。

    陈如意愣怔在那里,杨恩说话肆意妄为,他还真不敢乱接这话,瞥眼看沈漾下低头摆弄手里的棋子,似乎



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为期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昌国公府繁华不再。

    李普被贬为民后,并没有直接被从昌国公府驱逐出去,只是府里如云的奴婢早就解散掉,身边一度就剩两个老仆伺候,李普本人也被限制随意出没金陵城,但好歹郡王府一脉没有受到牵制,李长风、李秀等人相继获得重用后,之后陆续送来十数家兵、奴婢伺候、护随,园子却也没有十分的荒破。

    回到府中,李普在后宅木亭里坐了良久,都不吭一声,仿佛一日之间,已然老去二十年,成了耄耋之者的沧桑老者。

    只是不管李普怎么掩饰、压抑,他神色的复杂变化,都还落在周元的眼里。

    周元也是完全没有料到会有今天这一出,他此时想置身事外也没有可能,但看李普的神色,对此事已深信无疑,暗感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倘若这时候李长风或李秀来访,看出异常,那才糟糕透顶,周元当即硬着头皮说道:“夫人向来是这种风格,凡事都会留上一手,我乍听此事或比国公爷您还要震惊,但此事应是确凿无疑了。不过,要说夫人的居心,则未必真如蒙兀人说的那么险恶,蒙兀人还是想着搅浑水,想着吸引棠邑军渡江南下,以便他们能尽收河淮。而既然新津侯的身世真相大白,不管蒙兀人揭开此事有什么居心,我这去见夫人,定叫夫人给国公爷您一个交待。”

    不管怎么说,现在都不是他们一拍两散的时候,周元担心李普做出什么极端的行径来,只能是硬着头皮劝说他,先将他稳住再说其他。

    “你拿这画像去见吕轻侠,叫吕轻侠、姚惜水今夜过来见我,过了今夜不见人来,我豁出老命,也会进奏陛下,揭穿你们的图谋,”李普指着石桌上的画轴跟周元说道,“当然,周元,你也不要以为跟着吕轻侠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也不要以为这副画像是我手里唯一的证物,我想我要是声称李知诰乃逆朝遗子,大概没有人会怀疑……”

    周元心里苦笑,心想蒙兀人倘若直接抛出鲁王画像,李知诰还能自辩画像乃是伪造,意在污蔑、在大楚制造混乱,但李普站出来指证,真真切切是要比这幅鲁王画像还要能取信于人。

    他再看李普回宅子后,唤到这边园子里的十多仆佣,皆是出身郡王府的家兵,也是暗感头痛,知道李普此时连他都不再信任,无奈的说道:“我这就去见夫人,但此事或许还不宜先叫临晋侯知晓,国公爷……”

    “这事我自有分寸,但你也要警告吕轻侠,我年纪虽然大了,筋骨也老了,但三五个刺客想要到我府里闹事,恐怕只会叫大家更不愉快。”李普说道。

    听得出李普满用的怨恨,周元也不敢多废什么话,拿起



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为期
    昌国公府繁华不再。

    李普被贬为民后,并没有直接被从昌国公府驱逐出去,只是府里如云的奴婢早就解散掉,身边一度就剩两个老仆伺候,李普本人也被限制随意出没金陵城,但好歹郡王府一脉没有受到牵制,李长风、李秀等人相继获得重用后,之后陆续送来十数家兵、奴婢伺候、护随,园子却也没有十分的荒破。

    回到府中,李普在后宅木亭里坐了良久,都不吭一声,仿佛一日之间,已然老去二十年,成了耄耋之者的沧桑老者。

    只是不管李普怎么掩饰、压抑,他神se的复杂变化,都还落在周元的眼里。

    周元也是完全没有料到会有今天这一出,他此时想置身事外也没有可能,但看李普的神se,对此事已深信无疑,暗感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倘若这时候李长风或李秀来访,看出异常,那才糟糕透顶,周元当即硬着头皮说道:“夫人向来是这种风格,凡事都会留上一手,我乍听此事或比国公爷您还要震惊,但此事应是确凿无疑了。不过,要说夫人的居心,则未必真如蒙兀人说的那么险恶,蒙兀人还是想着搅浑水,想着吸引棠邑军渡江南下,以便他们能尽收河淮。而既然新津侯的身世真相大白,不管蒙兀人揭开此事有什么居心,我这去见夫人,定叫夫人给国公爷您一个交待。”
1...349350351352353...4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