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更俗
    “侯爷是觉得这事还有什么异于寻常之处”温暮桥蹙着眉头,开口问道。

    “侯爷担心魏州叛军的用心,不简单是掘堤溃冲荥阳附近的地区,只是工造司、工师院有关禹河的水文资源太有限,有些事情还不能说死,”温博说道,“不过,侯爷已经先派霍肖骑快马赶往寿春见郭端铎,要郭端铎即刻派人去联络梁帝。倘若梁国工部主管河务的郎中官没有禹河荥州河段及鸿沟西侧具体的水文地理资料,则要两家立即派人潜入敌境进行实地测绘……”

    “没有这么严重吧”听温博说及众人新年后第一天在未雨阁议事的推测,曹霸都有些被吓到了,咂着嘴说道。

    “现在必需要有第一手禹河荥阳段的水文数据才能做后续的判断,”温博说道,“倘若荥阳段的河床,已经悬出南岸,大堤一旦掘开,意味着禹河将彻底变道!而倘若蒙兀人或梁师雄最初的算计是迫使禹河改善,那即便河床没有悬出南岸,但只要积淤足够严重,他们也能在决口下方征用数以万计的民夫,堆土塞河,强迫禹河改道!”

    “侯爷是猜测蒙兀人要搞浮山堰!”温渊惊问道。

    “浮山堰是什么东西”曹霸问道。

    “你这个不学无术的蠢货,整天在课堂上都只知道睡觉,要是在侯爷面前,你问出这样的蠢话,侯爷直接将你的都虞侯将衔给捋掉,我都没脸替你求情。”温博哭笑不得说道。

    “你知道浮山堰到底是什么东西”曹霸扯着温渊的衣襟问道。

    “年前侯爷亲自到军学院授课,提及几个大型土木工程在战事中的应用例子,浮山堰一事重点讲解过来,你当时可能躲在薛川身后睡着了。”温渊小声的说道。

    “温渊,你快去拿讲义给这憨货看,省得到寿春后给我丢人现眼。”温博气愤说道。

    “侯爷也都说过那是旅及镇军主将必需要学的科目,我只想着要能率领一两千兵马冲锋陷阵就满足了,需要学哪些作甚”曹霸说道,“你们都这么严肃,不会是这鬼捞子浮土堰真的很厉害”

    除了稍作收拾外,温博也要等第一批侍卫武官先进行集结,最快最快也要到天黑后才有可能出城赶往寿春,跟先行的韩谦等人会合。

    他暂时也没有事情做,便耐着性子跟曹霸讲解浮山堰是怎么回事。

    浮山堰的建造要追溯到四百多年前,当时的南朝梁武帝萧衍为了从北魏手里夺下战略要地寿阳,派人在寿阳下游临淮县境内的浮山筑拦河大坝,意图堵塞淮河,使淮河水倒灌寿阳城,迫使魏军撤出淮河南岸。

    当时南梁军征用军民二十万人,南起浮山北抵潼河山,从两端填筑土方,历时两年建成。

    浮山堰建成之初,对魏军的威胁确实是极大,蓄水不久,寿阳城就被大水围困,迫使魏军弃城退入北面的八公山,上游数百里内更是一片汪洋,但很可惜浮山堰仅存在四个月,就被大小冲毁。

    最终的结果并没能对魏军造成致命的威胁,反倒使当时的南梁军控制区域,受到大水溃冲之灾,军民死伤无数。

    “浮山堰不是没成吗”曹霸说道。

    “浮山堰未成,但不意味着梁师雄在荥阳图谋不成,一切还是要具体的水文资料,这也是要你们这些高级将官到军学院受训的关键原因。”温博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们还不是开始都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




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棠邑废除徭役旧制,将丁赋、折役钱都摊入田税之中,这注定棠邑额外征用六七万人规模的青壮民夫,成本不比禁军或侍卫亲军征集同等规模的人马低多少。

    除了大量的挖河修堤工具外,六万青壮民夫一个月的口粮就高达六万石糙米。

    当世饭菜油脂极少,挖河修堤又都是重体力活,上堤军民一天三斤口粮只能算基本保障,此外还要提供大量的酱菜;当然,奢侈的肉食是不可能提供的;为预防脓血症,有司会千方百计的多提供新鲜蔬菜供应,数量还是极有限。

    好在于农闲之余,能吃饱饭上堤劳作,每天还有十数、二十钱的工薪,对光寿濠霍四州的新附之民,却是没有丝毫的怨言。

    真正有疑虑的,还是制置府内部的一些将吏,这主要一次集结六七万辎重人马,哪怕是集结期仅有半年,开销预计也将超过上百万缗,而最终的目标也仅仅是保寿春城不受水淹,是不是有必要。

    在得知韩谦的决定之后,韩道昌也特意秘密赶到寿春来见韩谦,讨论后续局势可能会有的发展,他对寿春这边搞这么大的动作,也心存疑虑。

    韩谦对内部还是会尽可能解释清楚,以便上下能统一思想,提高各方面的执行力。

    禹河夺淮入海,他已经顾不上河淮大地所面临的困局,那是朱裕要考虑的事情,但就是在淮西,不仅仅是寿春城这座重镇有被大水淹没的可能,更令韩谦在意的,或者令韩谦丝毫不敢马虎大意的,还是寿春外城郭内外以及及霍邱东部约五六十万亩的灌溉区安全。

    这灌溉区要是被淹,将直接使淮西境内的粮食供应,直接从好不容易才有的宽松局面转为紧缺。

    寿春城附近的耕地,看似仅占淮西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六,但主要是丰产水田。

    而淮西其他区域目前还是以旱地居多,特别是霍州、寿州、光州中南部的浅丘、低岭带,平均亩产量较低。

    东湖、历阳、武寿等地又有大量田地用来种植棉花、药材等经济作物。

    这诸多因素,就使得寿春及霍邱东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大约直接占到整个淮西粮草产量的百分之十左右。

    一旦这个地区都沦为汪洋水泽,夏秋都颗粒无收不说,还需要制置府额外拿出大量的粮食,对寿春、霍邱七八万民众进行赈济。

    这里里外外核算下来,最严重的情况,会使淮西的粮食总供应,直接偏紧百分之十五左右。

    以淮西的粮产规模,即便今年直接收缩百分之十五,也不会造成严重的缺粮问题,但还要继续履行对河淮梁军的粮食援借承诺呢

    而一旦叫蒙兀人毒计得售,那在贾鲁河、沙颍河两岸就极可能会形成一到两百里纵深、**百里延长的黄泛区,到时候会产生多少饿殍于野的饥民,到时候又需要拿出多少粮食进行赈济,才不至于叫河淮之间千里皆是累累白骨

    只有死保住寿春灌溉区,才能在满足援借河淮梁军钱粮基础上,再额筹集一到两百万石粮谷,对入夏后就会大规模产生的河淮饥民进行必要的赈济。

    要不然,这一切都要制置府在火烧眉头之时,重新启动在江东等地大规模购粮的计划,需要耗费多少钱物

    目前棠邑在淮西统购一百二十万石粮谷,仅需要八十万缗,但要是从江东等地大宗采购,少说需要再增加上百万缗钱。

    更关键的是禹河夺淮入海一旦成为事实,就不是一两年就会停止的事情。

    此时不死保寿春灌溉区,那河淮梁军一天不能夺下荥阳城、一天不能恢复禹河故道,那这件事对贾鲁河、沙颍河以及淮河中下游及洪泽浦沿岸地区的负面影响,就一天不会消除……

    几种不利因素叠加下来,韩谦也难以预料棠邑军后续的形势会往什么方向扭转。

    不管怎么说,韩谦怎么都要尽一切可能死守寿春灌溉区,同时还要韩道昌回到金陵后,赤山会就直接在各地启动粮食采购计划,以应对淮西可能会出现的粮食紧张局面。

    当然,韩谦在寿春这么大规模的人马集结及调动,却是叫不明真相的金陵及淮东、襄北寝食难安、惊扰不休。

    也的确,在年前棠邑包括水军、步营及骑兵在内,一直保持五万人左右的常备兵马,新年没过几天,韩谦突然间从历阳出发,赶到寿春进行前所未有的军事动员集结,仅仅新编的第四镇军总人马规模就高达七万余人。

    也就是说,棠邑五万现役常备兵马,一下子暴增到十二万之多。

    换作谁在棠邑侧榻,能安枕入眠

    金陵、楚州以及襄城,隔三岔五便派使者赶到寿春来见韩谦,询问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韩谦也没有隐瞒的意图,将魏州叛军与蒙兀人意图迫使禹河改道之事据实相告,也提醒淮东要加强洪泽浦东岸及淮河南岸的堤坝、沟渠等水利设施的修缮。

    楚梁和议之后,金陵、襄北、淮东都得以派遣



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
    淮河下游的南岸地区,地形要比北岸的泗州、海州低陷,这也注定淮河下游每有大水,楚州受灾要比泗州更为严重。当然,泗州靠近洪泽浦的区域,地势还要低一些,由于前朝修造的大堤完全荒废掉,早都变成一片汪洋。

    王文谦、殷鹏、王远等人次日还是乘小舟撤到金湖城东的山阳渎大堤,这时候大堤挤满逃难的民户,满地的狼籍、悲怆,任谁在这一刻都深感束手无策,王文谦也只能将组织舟船,将这些灾民尽可能快的疏散到山阳渎东岸,使得他们暂时能到东边受灾较轻的县逃荒。

    这时候一艘官船从南往北驶来,王文谦凝眸看了半晌,才恍然想起这应该是织造局的官船,也不知道慈寿宫的人这时候跑去楚州见信王杨元演,是有什么算计。

    或许这边横渡的上百艘大小舟船极为混杂,又或许是停靠过来的看山阳渎西岸的受灾情况,官船在五六百步靠西岸停泊下来。

    又或者是停下来后,才发现王文谦等人混杂在灾民之中,过了片晌便看到姚惜水、周元等人硬着头皮朝他们这边走过来。

    “王大人,多年不见。”周元乃是工部侍郎,论品秩已不在王文谦之下,但还是极客气的与姚惜水上前给王文谦揖手施礼。

    “周大人、姚织造使客气了。”王文谦还礼道。

    王文谦知道这些人多半是停船靠岸时没有注意他们在岸上,但停船靠上西岸后看到他们,又不便不来相见,他这时候也只想尴尬的应付一下,然后送这些人去楚州见信王。

    果如王文谦所料,说了几句话没营养的话,周元、姚惜水便告辞离开,也没有说他们这次到底是为何事去楚州,好似他王文谦在楚州已经变成无关紧要的人物了。

    王文谦也不介意,只是要正疏散灾民的舟船让到一旁,让周元、姚惜水乘坐的官船先通过去。

    “他们这时候去楚州,要搞什么鬼”殷鹏警惕的盯着沿山阳渎往北面驶去的官船,忍不住开口问王文谦。

    周元身为工部侍郎,名义上是奉旨到楚州视察水情,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周元、姚惜水出现在这里,绝不是表面上视察水情这么简单。

    王文谦也是摇了摇头。

    他这段时间差不多在宅子里病养,有意不接触淮东的军政之事,信息也变得闭塞,他都不知道晚红楼与灌江楼的勾结到底有深,也不清楚吕轻侠、周元、李长风等人对禹河夺淮入海之事到底怎么看,也就无法准确揣姚惜水、周元此时去见信王到底想要实现怎样的意图。

    过了片晌,王文谦才说道:“姚惜水、周元看到我后守口如瓶,一点口风都不漏,又一脸后悔靠岸撞到鬼的样子,想来他们此行的意图对棠邑应该不是什么好事吧”

    殷鹏蹙起眉头。

    不提禹河夺淮入海对河淮局势的深刻影响,殷鹏知道提前四个月就进行防灾、治灾淮备的淮西,这次受灾影响要远远小于淮东,仅仅是一个方面。

    光寿霍濠四州,作为棠邑的新收复地区,通常说来想要消化、整固对地方的统治,需要四五年才有可能初见成效。

    然而韩谦这次主要就是从这四州征募六万多青壮劳力,却极有成效的推进防灾、治灾等工作的开展,这说明即便才短短两年,但棠邑对新收复州县的掌握程度之深,远超他人想象。

    也说明韩道铭年前在崇文殿上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棠邑军在淮西拥有动员十万兵马的能力,没有半点的虚夸,这次防灾、治灾,甚至可以说是棠邑军大规模集结的一次预动员。

    而淮西此时哪怕是仅仅依赖内部所能产生的供给,动员十万兵力进行一场持续半年时间左右的战事,也应该完全没有什么问题了。

    也就是说,淮东已无法独力抵挡棠邑军从西翼发动的攻势了。

    即便蒙兀人与魏州叛军这时候掘开禹河大堤,是这次禹河夺淮入海、在淮河中下游造成大规模洪涝灾的罪魁祸首,但考虑到河淮局势后续还有极复杂的变化,殷鹏心里还是以为此时的朝堂诸公及淮东都会更加忌惮棠邑吧

    姚惜水、周元选择在这一刻前往楚州见信王及阮延他们,掰着脚趾头,都能猜到她们是有心对棠邑不利,但她们具体想着搞怎么事,对棠邑不利

    “我之前隐约听到消息,也不知道是哪方故意放出来的风声,说是李知诰与赵孟吉、王孝先暗中有勾结,不知道这是不是跟他们此行有关”殷鹏忧虑的说道。

    “心思应该都会有吧,但棠邑令太多人投鼠忌器,不是连徐明珍、司马潭到这时都没有正式叛投朱让”王文谦说道,“且看吧……”

    …………

    …………

    叶非影站在船舷甲板之上,神情麻木而冷漠的看着山阳渎西侧大堤上衣衫褴褛、满脸悲切暂时还没有彻底麻木下来的灾民,看着大堤以西的洪水滔天,浑浊的大水之中飘荡着杂木枯草以及人畜的尸体。

    谁能想象年前荒宅之中一句“春暖花开”,竟然会印证在此时此刻的情形上

    叶非影她对军略之事知晓不多,但守在姚惜水的身边,听周元以及年初调归金陵的李长风、李秀等人议论,也知道蒙兀人这次用计甚为毒辣。

    即便梁帝朱裕此时从险僻山道,对河洛地区发动殊死一搏的攻势,但即便能成功攻陷河洛,河淮梁军重整河淮地区的战略意图,也将彻底落空。

    李长风他们很早就预测,只要有一部蒙兀兵马,配合魏州叛军在东线用兵,青密等州乃至占据徐泗地区的司马氏,都会选择向梁贺王朱让投降,继而令汴京兵马再次沦成孤军。

    梁帝朱裕去年借道棠邑重返蔡州,在荥州南部重振声势,在那种情形下,以及司马氏的家主司马涎本人还在汴京,司马氏都还继续选择在徐泗居中观望,都没有表明重新效力梁帝麾下的立场。

    现在河淮形势再度陡转直下,梁帝朱裕即便在许汝等地重新聚集起来的四五万精锐,但被泛滥的洪水隔绝沙颍河以西,司马氏投附魏州叛军,实在是不难想象的事情。

    而这两年来退到淮河北岸之后,以汝阴县为府治、主要经营颍、谯两地的徐明珍,由于颍州位于沙颍河的下游,受灾最为严重,汝阴县近乎全境被淹没,四万多寿州军被迫往东撤到蒙城、亳州城驻守,在东侧的司马氏投降魏州叛军之后,李长风他们预测徐明珍必然也附从之。

    之前,韩元齐、陈昆、雷九渊、荆浩等人守御汴京,支撑近两年之久,已经是殊为难得,但倘

    若再次被围困,他们还有可能在汴京城,再守上一年半载吗

    当然了,司马氏及徐明珍拖到现在,都还没有正式投降魏州叛军,叶非影多少是看不明白,李长风、李秀则猜测这两家可能是顾忌韩谦会率部直接介入河淮战事。

    年初之时,看似梁帝对蒙兀的决堤夺淮之策没有做太多的应对,但还在地势较高的陈州宛丘县境内,对衔接汴京城与陈州州治宛丘城的陈汴驿道进行加固加高。
1...347348349350351...4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