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等将在大营中接见了从都城赶来的完颜宗磐,从他那里得到了皇帝完颜吴乞买的圣旨和密旨。

    尽管宋朝君臣对金人俯首帖耳,但皇帝完颜吴乞买还是决意废黜宋朝皇帝。

    所以,完颜吴乞买让完颜宗磐带来了废黜宋朝皇帝的明旨。

    但是,为了表示对前线将帅,特别是大金国二号人物完颜宗翰的尊敬,皇帝完颜吴乞买还是把最终决断权交给了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密旨中让他二人便宜行事,自主决定是否废黜宋朝皇帝。

    原本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还是有一些分歧的,但是与西门庆密商后,二人都一致决定废黜赵氏,让南朝另立新皇帝。

    二月五日,为了庆祝金国使臣完颜宗磐等人的到来,金军在军营里举行了盛大的马毬比赛。

    身处金军营寨中的赵桓应邀观看比赛。

    此时,赵桓还不知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竟然还向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求情,希望他们二位元帅能够放自己回城。

    完颜宗磐看见了,对赵桓呵斥道:“你这降虏!既已向我大金投降,自当乖乖地呆在军中听候发落,怎敢图谋离营回城!”

    &




第九百五十五章 举贤任能
    太上皇和皇室宫眷被送到金军大营后,完颜宗翰立即派人将慕容贵妃送往了雍丘县西门庆的大营。

    西门庆接到慕容贵妃后,又派人护送着她去往青州投靠慕容彦达。

    在营救回来的四千多女子中,西门庆还找到了童贯、蔡京等人府上的女眷,也安排手下特地保护了起来。

    西门庆实实在在地保护被朝廷出卖的京师女子时,东京汴梁城中,前宋朝大臣孙傅等人却开始了他们的又一轮政治表演。

    二月七日,孙傅以文武百寮、军民、僧道、耆老的名义向金军元帅完颜宗翰上呈了《乞复立废主状》,乞求完颜宗翰在得到太上皇之后,能够复立废帝赵桓为大金藩属国的皇帝。

    完颜宗翰对此没有理会。

    孙傅等人见复立赵桓无望,当日又呈上了《状乞立赵氏第二状》。

    在这个状子里,孙傅等人提出若是金国不愿复立赵桓为帝,请求在赵氏宗族中选一人立为新皇帝。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已经与西门庆议定大事,如何会再立赵氏为皇

    完颜宗翰又派遣翰林承旨吴开入城,督促孙傅等人选立他姓贤人。

    孙傅等人时隔一日后,又于二月八日写了《孙傅以下告立赵氏状第三状》。

    在这封书状里,孙傅向金国解释说宋国前日将相多是太上皇时用事误国之人,自赵桓即位以来所任的几任宰相,亦继以罪窜,无人可担当大任。

    剩下的将帅都是叛亡之余,其他臣寮更是碌碌无闻,实在是选不出贤能之人。

    若是从民间选拔,则威望不足,难以收服人心,受人推戴。

    说了这么多理由,孙傅等人还是希望金军元帅府的二位元帅能够从赵氏宗族中选一人册封。

    如果金军不同意,则希望金军元帅府能够指定一个人选。

    与此同时,孙傅等人还上了一封《乞留皇太子监国状》,希望能够暂时留下赵桓的皇太子在东京汴梁城中监国。

    这一次,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给予了孙傅等人一个答复,派人送去《帅府再下举人》令。

    该令指出,孙傅等人要金军元帅府推择,可是在金军中的都是河北汉儿,现在已经属于大金国的子民。

    如果推举一个河北之人当南朝皇帝,则与大金国统一了疆土无异,实违大金国保存南朝的圣旨之意。

    因此,元帅府要求孙傅等前宋大臣继续推荐贤人。

    如果当真选不出人来,就命前宋朝廷诸官各叙名衔,报到金军元帅府定夺。

    孙傅等大臣收到金军元帅府的命令后,依然拖延时日,从二月八日到二月十日再次连上三道乞立赵氏的状子。

    这些状子无非就是老调重弹,先吹捧金军元帅仁慈爱民,给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戴高帽子。

    接着,就说赵桓皇帝还是好的,所有的错事都是身边奸佞大臣干的。赵氏还是很得民心,实在找不出可以替代他们的贤人。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见宋朝大臣推三阻四,心中大怒,于二月十一日连下两道札子,命孙傅等大臣当日必须推荐一人,并将太子等赵氏宗族滞留在京之人送到金军大营,否则后果自负。

    面对金军的威胁,孙傅等大臣不敢再一起上书为赵氏求情。但签书枢密院事张叔夜还是以个人名义连夜上书状,继续乞立赵氏。

    当日是金军的最后时限,从金军使者口中得知金军有立前宋宰相张邦昌为帝的心意后,孙傅等人不敢不从,上《乞命张邦昌治国状》,向金军推荐了尚在金军大营的张邦昌。

    张邦昌这个人选推荐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朝中大臣们表态,是否支持张邦昌为帝。

    迫于形势,孙傅、王时雍等七十多个大臣都表态支持张邦昌,此时御史中丞秦桧这个强硬的保皇党却跳出来表示反对。

    如秦桧一般持反对意见的有三十多个大臣,在朝臣中不足半数,新立张邦昌为帝之事在朝堂上得以通过。



第九百五十六章 楚国初创
    ntent

    张邦昌得知自己被推举为替代赵氏的新皇帝后,吓得面如土色,百般推脱,不敢从命。

    张邦昌能够做到宰相的位置上,自然也不是傻子。他明白自己手中无兵,威望也不够,根本坐不稳皇帝之位。

    赵氏与士大夫共天下,虽然对黎民百姓盘剥得厉害,但是在士大夫群体中还是很受拥戴。

    张邦昌知道,自己在金人的安排下代赵氏称帝,天下的士大夫只怕会将自己视作叛徒汉奸,对自己唾弃不止。

    没有天下士大夫的支持,这江山坐得稳么

    显而易见,赵氏被废后,这皇帝宝座可是一个随时爆发的火山口,凶险无比。

    一介书生出身的张邦昌当然镇不住天下群雄,只会成为众矢之的。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张邦昌心头苦呀!

    面对张邦昌的婉拒,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可没有耐心安抚激励他。二人直接派人警告他和东京汴梁城中的群臣,张邦昌再不登基,金军就杀掉这些大臣,并纵兵血洗汴京城。

    在金军的武力恫吓威逼之下,张邦昌为了群臣和百姓的性命,只得违心的接受了金军的安排。

    对于张邦昌称帝,城中的宋臣也有反对者。

    宣赞舍人吴革、宗室赵子昉等人秘密联络军民,计划招募勇士夺下万胜门,夜袭金军大营,营救回二帝。

    此时东京汴梁城中缺粮,吴革以赈济为名,吸引了许多青壮,数日间聚众数万,准备利用这些人攻打金军。

    吏部尚书王时雍、开封府尹徐秉哲等主和派大臣察觉了吴革等人的异动。

    由于担心吴革等人破坏他们的和议计划,给京师百姓带来灭顶之灾,主和派就指使京城弹压使范琼故意把吴革等人的密谋泄露给了金军统帅完颜宗望,让吴革等人的救驾计划难产。

    吴革想要带兵袭击伪帝张邦昌,主和派大臣和帮凶范琼等人,却被范琼先下手为强,派兵将其擒杀。

    实际上,如吴革这样的所谓忠臣,都是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实干能力的迂腐之辈。

    这种人明为忠君爱国,实为害民邀功。

    东京汴梁城外有十几万金军,外城的城墙也全部被金军占据,此时外城中居住生活的数十上百万百姓就是金军案板上的肉,生死只在金军将帅一念之间。

    数十万宋军精锐都打不过这十几万金军,甚至七万多宋军连城墙都守不住,就凭吴革用粮食临时招募的数万乌合之众怎么可能击败金军,救回二帝

    这种用粮食收买的乌合之众,人心不齐,战斗力还不如相信神棍郭京的那些神兵。

    如果王时雍、徐秉哲、范琼等人纵容吴革领兵袭击金军,其结局必定是吴革和他的数万乌合之众被金军歼灭,并且触怒金军,让满城百姓跟着吴革一起殉葬。

    害死百万京城百姓,为自己搏一个忠君爱国的名声,吴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冷血无情之人。

    吴革等人被诛杀后,京中大臣再无反对张邦昌称帝之人。

    在主和派大臣们的配合操持下,张邦昌的册封大典很快举行。

    大典上,金国对张邦昌行册命礼,定新国号为楚,以江宁建康府为国都。

    册封张邦昌为帝后,金军元帅府又以宗主国的身份连发三份诏书,分别是《行府告谕亡宋诸路立楚文字》,《与楚计会陕西地书》和《与楚减免银绢钱书》。

    《行府告谕亡宋诸路立楚文字》是告谕已经灭亡的宋朝天下各路、州、县官员,宋朝已灭,楚国已立。并且说明张邦昌是最合适立为新君的人选,要求各路官员向楚国、向新皇帝张邦昌效忠。

    亡宋各路官员是否相信张邦昌值得效忠,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可不想管。

    此时册封胆小怕事的张邦昌,不过是为了方便西门庆兄弟将来对他取而代之而已。

     



第九百五十七章 金军北撤
    册封张邦昌为楚国皇帝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无心久留,决定引军北归。

    金军北归时,将亡宋太上皇赵佶、废帝赵桓二人,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统统随军押送北方,大宋宣告灭亡。

    金军灭宋发生在宋靖康年间,因此被宋朝的遗民们称为“靖康之变”。

    太上皇赵佶这个亡国之君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合格的艺术家。据说,当他听到京中财宝等被金军掳掠时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金军抢去时,才仰天长叹几声,深感痛惜。

    只是,赵佶未免还是目光短浅了。

    如辽、金这种北方的异族强国,很难用武力征服。只有用中原的文化去同化契丹人、女真人,才能真正的解决北方的问题。

    因此,西门庆一直不遗余力地向金国输出汉文典籍,就是要将女真贵族彻底汉化。

    正因为对汉人文化有仰慕之情,金军才从东京汴梁城中带走那么多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和皇家藏书。

    对于想汉化金国女真人的西门庆来说,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太上皇赵佶可没有这样的眼界和胸襟。

    至于赵桓,比赵佶都不如,此时已经浑浑噩噩,但知听命于金军而已。

    在金军废掉赵桓帝位,立张邦昌为楚帝时,宰相何?为了表示对赵宋皇室的忠诚,在家中自尽身亡,不做楚臣。

    另一个宰相孙傅身为太子太傅,在亲手将太子送入金军大营后,为了向赵氏尽忠,也跟随到金军大营中,情愿随同废帝赵桓和太子北上。

    楚国皇帝张邦昌想要救出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忠臣,写信向金军元帅完颜宗翰讨要孙傅等人。

    完颜宗翰回复张邦昌,由于孙傅、张叔夜、秦桧三人死忠于赵氏,因此金军必须将他们带走。至于其他一些对宋室没有效死之心的大臣,可以放归楚国。

    张邦昌已经尽力而为,此时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张邦昌哪里知道,金军准备撤离时,完颜昌就将秦桧夫妇秘密押送到了雍丘县,将他交到了西门庆的手中。

    孙傅、张叔夜这种要死忠于赵宋皇室的,与西门庆没有甚么交情,西门庆大官人对他们不感兴趣,更不想留下来给自己当绊脚石,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当然要将他们带走。

    张邦昌救不出孙傅等人,只得出城送他们北上。

    继承皇位,并非张邦昌的心愿。当初是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下才接受金国册封,登上了楚国皇位。

    但是,张邦昌登基后仍只称“予”而不称“朕”,公文称“手书”而不称“圣旨”,将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文德殿,而不是皇帝专用的紫辰殿或垂拱殿,对于金人安排的后宫嫔妃,他更是避之如瘟疫,万万不敢亲近。

    当被废的太上皇赵佶和皇帝赵桓被金军押解去往北国时,已经身为楚国皇帝的张邦昌却特地身着缟素,率领文武百官前去送行。

    看着二帝的惨状,张邦昌跪地痛哭不止,完全遵循了人臣之礼。

    这些举动,也体现了张邦昌的无奈。

    金军从东京汴梁城撤离时,依旧兵分两路。

    完颜宗翰的西路军押解废帝赵桓走河东路到代州,再北上返回完颜宗翰的大本营,金朝西京大同府。

    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则将太上皇赵佶一行押解北上,经过河北路返回燕京析津府。

    宋俘被夹在金军大队中,以“亡宋太上皇”的旗帜为导,一路北行,招摇过市。

    金军西路军中,废帝赵桓出发时,被迫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骑着黑马,由金人随押,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赵桓不但受尽旅途风霜之苦,还备受金军的侮辱。

    &nb



第九百五十八章 西门庆兵临东京城
    鄜延经略使张深驻军在颖昌府,观望天下形势。

    如果各地都听命于张邦昌的楚国,那么张深也准备向楚国效忠,若是天下反对者众,他就选择杀到京城,诛杀逆贼张邦昌。

    这一次,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刘光世却与他意见不合。

    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和大哥刘光国都阵亡于东京汴梁城外的龟儿寺,与金军有杀父杀兄之仇。

    因此,刘光世如今是坚决的反金拥宋派将领,要求立即出兵东京汴梁城,推翻金国册封的伪帝张邦昌,恢复赵氏对天下的统治。

    然而,东京汴梁城中的赵氏宗族都被金军一网打尽,太上皇的儿孙全部被金军掳走,张深认为没有众望所归之宗室可以依附,不知该拥戴谁。

    在天下形势不明朗时,张深反对孤军进攻东京汴梁城。
1...213214215216217...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