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巨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楼下赫本
“有马利世根本不是对手”
“差距很大啊,有马利世还需要多加磨练。”
“但即便如此,有马利世也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在大赛之前,即便是在日本,都鲜少有人知道她的存在。”
“廖远进入六强席位毫无悬念,甚至看起来要稳夺冠军了。”
“听说今年冠军由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亲自加冕王冠,这可是业内最高荣誉。”
“从来没有一个华夏钢琴家能够获此殊荣。”
一曲终了,现场观众掌声雷鸣,两名参赛者同时站在了舞台上。
评委们也很快给出了评定。
很快,获胜者的荣誉便落到了廖远的身上,理由是综合实力更加突出。
在乐坛,技艺精湛的演奏家有很多,音乐表现力强者也数不胜数,但能真正站在第一序列的,却往往是那些综合实力最强的选手。
综合实力包括了自身的天赋、勤奋、实力等等,而往外延伸的,还有经济资本、团队运作等等,这些对于成功的音乐家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甚至有些特点难以复制。
所以,成功没有偶然。
仅就演奏水准而言,国内外能够比肩廖远的也不是没有,但论影响力,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了,一个音乐家如果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那么他就算是坐在钢琴前弹奏小星星,许多人都会感觉宛若天籁。
廖远缺的仅仅只是音乐方面的成就,但这对他来说也并不是难事,只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罢了。
若干年后,在未来各个国家的中小学教科书上,廖远这个名字,未必就不能和李斯特、贝多芬等人位列一栏。
因此,在音乐界打拼,无论是国内国外,除了强大的专业实力外,最重要的还有个人的综合实力。
当然,除了手速和情感表现力外,廖远的个人技艺上,还有创作一栏,这是比他的演奏实力更加突出的技能。
而且这个技能,同样站在第一序列,他的作品传遍各国,这也为他的影响力夯实了强大的基础,添加了更多的光环。
在离开舞台之际,有马利世放下手中的话筒,用英文对廖远道“不好意思,廖先生,请问您看过夜枭,或者在此之前,有听过夜之歌吗”
“没有。”
廖远摇头,但看到有马利世错愕的表情,却又补充了一句“但有听说过这部动漫作品和这首曲子。”
有马利世似乎听出了廖远的敷衍,露出勉强的笑容,向廖远微微鞠躬,转身走下舞台。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第393章 辉煌的大波罗乃兹
伊丽莎白女王大赛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相关话题在推特和微博上的热度持续攀升。
廖远的一曲《穿越时空的思念》虽然在国际上没有获得太高的评价,但也让他顺利晋级到了前六强。
观看了这场比赛,对于很多人来说,廖远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他似乎——仅仅只是比有马利世的演奏强上那么一点点。
但,也正是这一点点,却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有马利世瞬间落败。
很多人都为有马利世不值,认为有马利世如果不走偏门,单单以实力论长短的话,结果可能会出现巨大的转机。
但业内资深人士却都知道,有马利世的做法并没有错。
因为单以实力而言,有马利世实在是差的太多。
有马利世也深深地明白这一点,她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如对方,所以才另辟奇径,只是棋走险招也未能改变战局。
但她也并没有气馁,因为她知道,单纯的论综合实力,廖远绝对碾压全球99所谓的天才钢琴家。
自己败在廖远君的手下,对她而言并不是太大的意外,这座巨大的山头,鲜少能有人翻过。
自己也一样。
只是,当结果出现后,在她的内心深处,仍旧是有那么一丝遗憾的。
在第六场的廖远vs有马利世的比赛结束后,第一阶段的比赛便暂时结束。
至此,伊丽莎白女王钢琴大赛的前六名名额也相继有了结果。
他们分别是廖远、林微音、左川太郎、吴迪、肖恩维尔德、刘宰赫。
当这个结果一出来,全球音乐评论节目、各大媒体都是一片哗然。
相比较以往的伊丽莎白女王达赛,这一次,亚洲人可以说是横扫比赛前六名,除了美国黑人钢琴家肖恩之外,其余晋级的选手都是亚洲人。
其中,廖远、林微音、吴迪三人,都是华夏人,而左川太郎为日本人,刘宰赫则是韩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推特上可谓是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
欧美大陆的人们,在为各自国家的青年钢琴家怒其不争时,各色人种也都把希望寄存在了黑人钢琴家肖恩的身上,开始为肖恩怒喊加油。
在这一刻,肖恩仿佛成为了站在最后一道防御线上的英雄。
甚至在结果出现当天,美国总统肯尼迪都在推特上位肖恩晋级点赞。
要知道,肖恩可是肯尼迪总统亲自推出的钢琴家。
曾邀请其在白宫演奏,这才让肖恩之名,在世界真正的唱响。
有了肯尼迪的点赞,各大新闻媒体也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开始炒作这场音乐大赛,也让伊丽莎白女王大赛的热点推向了最高。
在最近几天,关于大赛的短视频、消息报道时常登顶各大平台热搜榜。
在比赛结束后,前六强的对决名单也经过抽签决定而出。
分别是林微音vs肖恩维尔德,廖远vs刘宰赫,吴迪vs左川太郎。
而与此同时,晋级失败的选手也开始了抽签对决,他们将决定第七名到第十二名的名单,只不过,相比较前六名,这些晋级失败的选手仅仅只是获得荣誉证书,并没有后续的物质奖励可以获得。
在万众瞩目中,没有丝毫的停滞,第二天,前六强比赛正式开始。
第一场,林微音vs肖恩维尔德。
肖恩是一个身高足足有一米九五的黑人钢琴家,但他的身材并没有其他黑人那样壮硕,看起来很是纤瘦,甚至五官都非常清秀,廖远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觉得肖恩有点像是电影《绿皮书》里的黑人钢琴家。
类似的古典钢琴比赛并没有太过花哨的其它节目单元表演,甚至在此之前,赛事方都是拒绝了许多赞助商的资助,官方仿佛是要把这场比赛与外界的妖艳贱货划分区别。
整体而言,对于观众和选手来说,比赛时的观感显得更加干净利落。
选手们也仅仅只是在开场前,稍微露面,接受一下媒体记者们的拍照,但拒绝采访。
因此,经过短暂的调整,比赛便正式开始。
首先上场的是林微音。
今天的林微音一缕黑色长裙,她的腰肢看起来盈盈可握,白皙的肌肤在灯光下显得异常耀眼,回首间,朱唇轻抿,风情万种。
没有丝毫意外,林微音弹奏的依然是肖邦系列。
曲名为《自然的行板与辉煌大波罗乃兹舞曲》,该曲是肖邦波洛奈兹系列舞曲中最难的一曲,同时又是最具光辉的一曲,此曲共分两部,林微音现下弹奏的是第二首。
同时,该曲也是世界许多音乐学院的本科考研专用曲,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是非常记忆犹深的曲子,因此,当目睹林微音弹奏这首乐曲的时候,台下许多音乐系学生都感觉到了手指的颤栗,记忆起了那些年被辉煌的“大菠萝女乃子”支配的恐惧。
该曲强调的是情绪的掌控,许多考生虽然靠死记硬背乃至练就了肌肉记忆,但若没有情绪表达,得到的分数依然会很低。
但毫无疑问,作为当代女版肖邦,林微音带来的绝对是一场大师级的演奏,她的肢体、手指的每一次舞动,都带给现场所有人极高的享受。
那是来自灵魂上的呻吟,宛如听到当代肖邦的十指挥舞。
甚至有肖邦的崇拜者,在听到词曲时,会忍不住伴随着琴音翩翩起舞。
“到了总决赛,明显会感觉到演奏者们的状态更加紧绷……”
“演奏实力也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越是到紧要关头,大家越是要把压箱底的作品给拿出来。”
“林微音无愧于肖邦大赛金奖获得者。”
“肖恩的表情很凝重啊,看来他没有太大的把握。”
“他被寄予了整个美国钢琴界的厚望,甚至是整个欧美大陆,他若失败,回国会被骂死。”
“肯尼迪总统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不过,面对这首辉煌的大波罗乃兹舞曲,他恐怕真的要止步前六名打道回府了。”
“肖恩先生的实力很恐怖的,或许会有反转。”
“话说回来,林小姐的实力和状态依旧不减当年啊,这首曲子带给我的惊艳程度,丝毫不亚于2020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时的那段演奏……”
第394章 肖恩
林微音的一曲《大波罗乃兹舞曲》,让全场沸腾,许多肖邦爱好者更是如痴如醉,都觉得不负此行。
和许多人猜想的一样,越是到了关键时刻,选手们压箱底的绝活便会倾囊而出。
且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个人技艺,选手们的表现,都是比前几场比赛更加突出。
林微音的精彩演绎,让对手肖恩面色凝重。
如今走到前六强赛事的选手,每一个几乎都是冠军种子,都有着不亚于冠军的实力。
最关键还是要看临场发挥能力。
毫无疑问,这一次林微音的表现,绝对是巅峰状态。
作为美国几乎首屈一指的钢琴家,肖恩的一生应该是跌宕起伏的,他出身于非洲贫民窟,自小就饱受饥饿,骨瘦如柴,出生以来都不曾见过亲生父母,在一次因深度饥饿、营养不良而陷入晕厥过后,他被一家福利院所领养,并开始了文化学习。
那一年,他五岁。
不久后,在福利院老师的带领下,肖恩开始了兴趣爱好的培养。
当时,年仅六岁的肖恩在音乐一道上表现出了绝佳的天赋,特别是在钢琴技艺上,更是超过乃至碾压同龄人,更加让人欣慰的是,肖恩对音乐的痴迷也超过普通人。
兴趣爱好决定往后的人生。
从那时候起,福利院便决定,把肖恩的这一兴趣爱好发扬光大。
一年后,表现优异的肖恩,被非洲大陆毛里求斯的一对音乐教师夫妇领养。
毛里求斯是非洲少有的发达富国,拥有相对富裕的生活和较为发达的经济,被称为“非洲瑞士”,而养父母的家庭在整个毛里求斯而言都是标准的中产阶级,绝对拥有领养肖恩的经济实力。
自此,在养父母的教育下,肖恩开始在各种音乐比赛中披荆斩棘,并且所向披靡。
在整个欧美大陆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钢琴赛事中,肖恩的表现引起了多个音乐院校的瞩目,年仅十三岁的肖恩,便是被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提前录取。
这家汉诺威音乐学院,是德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公立音乐学院之一。
它在欧美音乐界的知名度相当于哈佛大学在世界学林的地位,而它的钢琴专业,更是被誉为钢琴界的牛津,院系里有四五位世界著名的大师执教,在世界上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
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肖恩被邀请到白宫进行演奏,不仅获得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亲自招待,还被发送了绿卡。
在去年,他制作的乐曲更是获得了格莱美音乐大奖。
而在此之前,肖恩亦是获得了多次德国古典回声等多个大奖。
如今,年仅二十七岁的肖恩,在这一届的伊丽莎白女王钢琴大赛上,可以说是肩负着整个欧美大陆的希望。
因为除了肖恩之外,其余五名选手全部都来自亚洲。
这在往届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事实正是如此,亚洲音乐家的崛起让世人震惊。
单单是林微音,就已经让肖恩压力倍增,更别提在台下虎视眈眈的那个男人。
“廖远……”
肖恩深吸一口气,默默等待林微音演奏完毕,而后在一片掌声中,他站起身来,向舞台上走去。
这一刻,全世界都在瞩目,即便经历过数不清的赛事,但从选手席到舞台的这段路程,永远是肖恩觉得最艰难的时刻。
不过,这一切的不适感,在他坐在钢琴凳上,双手触摸到黑白键盘的时候,全都消散不见。
面对钢琴,他有着强大的自信。
林微音演奏的《大波罗乃兹舞曲》已经称得上是肖邦系列的巅峰,论情感表达力,林微音已经算是举世无双,毕竟是肖邦钢琴大赛的金奖获得者。
所以,肖恩清楚的知道,就算是自己,在情感表现上,也没有太大把握与林微音抗衡,所以,他和昨天的有马利世在面对廖远时一样,选择了另辟奇径。
他想起了钢琴演奏家巴拉基耶夫的《伊斯拉美》。
巴拉基耶夫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弹琴都是凭记忆,从不看谱。他创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钢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这首《伊斯拉美》。
论难度,虽然比不上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但也与李斯特的《鬼火》处于同一序列,甚至犹有过之。
这是一首极难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区采风的产物,这部作品的副标题为“东方幻想曲”。
这首作品分为三段体:先是主奏,表达主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小行板;最后是结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