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准噶尔刀王
这场战斗很快演变成了一场海上的大混战,舰船的运动部分地被浓重烟雾所遮蔽。“布鲁克林”号铁甲舰两次试图撞击敌人的旗舰“弗吉尼亚”号而没能成功。“塞米诺尔”号一发炮弹击中“弗吉尼亚”号,但却被能穿透对方的装甲,而自己却在对方的炮火下起火燃烧起来,并最终被迫退出战斗。与此同时,南方联盟舰队的炮火使“蒂卡姆西”号又开始起火燃烧起来。
在战斗中,联邦舰队“蒂卡姆希”号不幸被“田纳西”号的主炮击中,猛烈的爆炸炸开了船底。瞬间,只见舰首迅速下沉,舰尾则高高地翘在水面上,随着舰艇沉向海底,螺旋桨在空中飞快地转动着。1
八二、买了一块冰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列舰队大对决宣告结束,令人意外的是双方互相命中的炮弹并不少,但谁也没能够击沉对方的那怕一艘受到厚重装甲保护的主力舰。在分析了这场海战的详细情报后得出在厚重的装甲保护下,小口径的速射炮已经不能够对敌方主力舰只构成致命的威胁,今后海战的优劣将取决于双方主力舰船的装甲防护和拥有的主炮数量。
不过昂斯洛湾海战的结果却让英国造船业的名声受损,南方联盟舰队显然是取得了这场海战的胜利,由于联盟舰队的主炮实际上并没有能有效击穿铁甲舰的装甲,于是各国海军中强调主炮火力和强调装甲防护的激烈辩论依然没有结果,南方舰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压倒优势的速射炮和装甲巡洋舰的速度优势。
奥地利海军所设计建造的新式装甲巡洋舰成了这场海战中最大的亮点,怎样对付这种高机动性又有装甲防护的新型舰种,成了皇家海军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研究课题。只不过皇家海军解决问题的办法倒也简单,就是凭借着工业和经济上的优势,建造出更多更大更快的装甲巡洋舰出来。
昂斯洛湾海战的结果还给奥地利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这场海战结束后不久,麦国联邦海军部不顾英国人的反对和阻扰,毅然向奥地利船厂订购了四艘8200吨和六艘5600吨的新式装甲巡洋舰。
超过三千万麦元的订单足以让奥地利的五家主要造船厂完成新一轮的改扩建工程。
萨尔布吕肯成了南德地区在慕尼黑、斯图加特和卡尔斯鲁厄之后第四个辅设了城市供电和电力照明系统的城市。
这得益于巴登大公国弗尔克林根女伯爵凯瑟琳与奥地利大公路德维希维克多之间良好的“私人友谊”。凯瑟琳的私人封地就在距离萨尔布吕肯郊外不远的弗尔克林根庄园,吴维牵头筹建的钢铁厂也在这座庄园附近。
吴维最近往萨尔布吕肯跑得有点勤快,名义上是考察和督促钢铁厂和铁矿、煤矿的建设和生产进度,实际上主要是为了与弗尔克林根女伯爵进行幽会。在品尝到人生的滋味之后,这位年青的奥地利大公似乎沉浸在了某项旨在促进人类繁衍的动运当中。
一番灵魂的交流之后。
吴维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有此羞愧,为了避免尴尬,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支雪茄,用打火机点燃了,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
“维克多,我说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凯瑟琳悄悄走到他的身后,轻声说道。她的肌肤在黯淡的电灯光下越发显得娇嫩。她把头部轻轻偎在他的肩上,仰起脸来,眨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吴维说道。
“呃,整个法国的电器销售代理权,这并不太容易。你知道,我们需要找一些有实力法国的合作者,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我们的产品销售。”吴维看向凯瑟琳略微摇了摇头,向法国推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遇到了一些专利上的麻烦。
“嗯,我也听到了一些,德西利亚克斯家族和罗什舒亚尔家族都对你的产品很感兴趣。他们是我原来的朋友,不用担心,也许可以让我在法国开办新的工厂为你生产代理商品。你为什么用这么奇怪的眼光看着我……”凯瑟琳骄嗔地对吴维说道,“我原来也做过生意,懂得一些如何去经商……”
“你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做生意……你现在有钢厂和煤矿、铁矿的生意就已经足够了。”吴维有些吃味地说道。一位嫁到法国去,富有而风流的贵族遗孀,总是难免会让人时不时地生出
八三、内燃机
二次工业革命就是围绕着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来进行的,既然已经整出了电力系统,内燃机自然就成了吴维的下一个主要目标。
最初的热机是火药内燃机,它由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在1673年提出的一种理论设想。这种发动机就是利用火药的爆燃来推动活塞做功的,但是,这种机械只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搞出来,但它却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
1794年,英国人斯特里特提出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取动力,并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念。1833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作功的设计。之后人们又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内燃机方案,但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均未付诸实用。
1860年,法国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机的结构,制造了第一台实用的煤气内燃机。这是一种无压缩、电点火、使用照明煤气的内燃机,只不过这台煤气机的热效率为4%左右,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英国的巴尼特曾提倡将可燃混合气在点火之前进行压缩,随后又有人著文论述对可燃混合气进行压缩的重要作用,并且指出压缩可以大大提高勒努瓦内燃机的效率。
1862年,法国科学家罗夏对内燃机热力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提出四冲程工作循环的理论。1863年德国发明家尼古拉斯奥托创制了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单缸、卧式、3.2千瓦的四冲程内燃机,它以煤气为燃料,采用火焰点火。差不多与此同时法国人雷诺制造出第一台可以实用的二冲程、无压缩、电点火的煤气内燃机。
至于汽油发动机么——现在尼古拉斯奥托和戈特里布戴姆勒先生正领着一些助手在萨尔茨堡的内燃机实验室里,研究着两台汽油机和两台柴油机的运行原理。至于狄塞尔先生——吴维只能是对不起他了,这位柴油机的发明者希望能在这个世界里交上好运。
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冶金和机械加工水平想要仿制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的成熟内燃机出来绝非易事。好在由于碱性平炉和碱性转炉的出现,奥地利的钢铁冶炼水平已经达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的水平,而且萨尔茨堡的工厂还有更为高级的电弧炉——虽然它们在每次损坏维修过后,生产技术水平都在下降。
内燃机的缸筒和活塞需要使用高碳钢,而密封用的活塞环却是低碳钢。其时更难加工的是汽油雾化、喷嘴和点火装置,幸好萨尔茨堡的工厂里有很多超出这个时代的精密机床。尼古拉斯奥托和戈特里布戴姆勒当然搞不清楚这些高精密机床是从哪里来的,但却不妨碍他们让工人使用这些设备加工出他们需要的零件出来。
即使这样,仿制内燃机的进程也是进行得非常缓慢,好在吴维也没有准备马上就将它们推向市场——他得等到自己取得买下足够的油田和建立一批先进的炼油厂出来。
目前石油开采业刚刚从麦国兴起,他们就又遇上了内战。
吴维计划重走一遍洛克菲勒先生的发家史,至于洛克菲勒——由于前面的道路已经被一个庞然大物堵死了,基本上已经无路可走,最好的选择是能改行干些别的。
1865年5月,已经过了另一时空麦国内战结束的日期,但是南北双方的战争还在继续进行
一、战争前夜
“北方、西方、南方在分崩离析,
帝座破碎,邦国在震动,
逃吧,逃到纯洁的东方,
去领略族长国家的风光……”
1648年,在进行了争夺德意志地区霸权的“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各国签署了《威斯特法利亚和约》,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这一年,这片土地上分裂出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虽然这些德意志各邦国还共同拥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这样一个名称,但邦国各自为政,统一的中央权力几乎不复存在。
法兰西拿破仑率领强大的法**队飓风般地席卷了欧洲,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这片纵贯欧洲中部的土地。1806年拿破仑率法军入侵时,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拿破仑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维也纳和柏林,屈辱再一次降临,它唤醒了深藏在德意志人心灵中的沉痛记忆。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称号,仅保留奥地利皇帝称号,延续了九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彻底烟消云散。
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个地方。”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里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击败,在英国和俄国主导下,《维也纳会议》上由38个德意志邦国所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了,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因为,欧洲列强们始终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在欧洲的中部崛起。
《维也纳会议》确立了德意志国家分裂的现实,但是谋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下来。德意志联邦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一直在为掌握德意志联邦的主导权而进行着激烈的争夺。
曾经有数次,两国之间距离一场全面战争就只差一声枪响。
奥、普两国都在谋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实际上实现统一最大的阻碍却是德意志老三——巴伐利亚。
1865年,有关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的讨论热潮在德意志地区的报纸上持续升温,很快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次讨论是由俾斯麦一手推动起来的
二、战前准备
罗恩和毛奇在柏林的火车站迎接从法国回来的俾斯麦。
“法国人同意保持中立了吗”罗恩问道。
“哦,我给你带回了一份玫瑰果冻,另外皮埃蒙特人希望我们能够支援他们一些奶酪。”俾斯麦回答说。意大利人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只不过谁也没能指望他们能干成什么事情,只需要能够牵扯住奥地利的一部分精力就可。
设在柏林的普鲁士陆军总参谋部象台机器一般运转了起来,毛奇没日没夜地在制订着战争计划,作为一个严谨的军人,他不允许自己的计划中出现任何的疏漏。战争大臣罗恩则随意得多,依然遵循着自己的生活习惯:独自思考、参加宫廷舞会和在西里西亚的克雷扎乌进行打猎活动。
普鲁士的战争机器已经发动了起来……
……
奥地利人也不是无动于衷,他们看到了与普鲁士之间的战争已经临近,但却陷入到犹豫之中。不少的内阁成员像害怕失败一样害怕胜利,不愿去承担起领导和保护德意志诸邦的责任,这让奥地利在制订相应的措施时不有少显得自相矛盾的地方。
与奥地利方面被动地去适应形势的改变不同,俾斯麦却在积极为战争展开着外交方面的活动。在得到法国中立的保证后,他又得到了俄国方面的暗中支持,另外就是把皮埃蒙特-撒丁王国拉入到了自己的阵营里来。
皮埃蒙特人是奥地利的宿敌,虽然他们已经两次被奥地利打败,依然在努力寻找着收回北意大利,统一王国的机会。1866年初,俾斯麦与皮埃蒙特人达成同盟协议:普鲁士人确认在战后意大利能够得到伦巴第-威尼西亚和托斯塔纳地区,而意大利人则保证,如果普奥之间发生战争,皮埃蒙特王国将在第一时间对奥地利宣战。
在另一个历史中,普奥战争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战前被普遍看好的奥地利帝国根本没有表现出它应当拥有的实力,仅仅在两周内就被原来认为比它弱小的普鲁士打败了,其后被迫退出了德意志联邦,为普鲁士最终一统德意志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拥有3600万人口的奥地利和1800万人口的南德意志盟友被仅拥有1400万人口的普鲁士及盟友打败了,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作为奥地利最大盟友巴伐利亚根本没出力气,只是在自己边境上与普鲁士军队打了一仗,符腾堡和巴登的军队过于孱弱,和汉诺威一样,根本无法抵挡住普鲁士西线军团的进攻。
另外就是武器,普鲁士陆军早在1852年就已经全部换装成了德雷泽后膛针发枪,而奥地利陆军及其盟友们依然装备着老旧的前膛步枪。德雷泽后膛针发枪是前膛步枪射速的三倍,而且士兵能够进行隐蔽的射击和装弹,这相当于是一名普鲁士士兵输出的火力相当于三名奥地利士兵才能达到的效果。
在这个世界,吴维已经基本上修正了这些错误,伊斯莱亚后膛步枪的性能甚至比德雷泽步枪还要优秀——这得益于发射药中掺有少量的硝化纤维颗粒,能够打得更远。而且奥地利陆军已经开始普遍装备横闩式小口径后膛速射炮,刚开始后膛炮研制的克虏伯工厂只为普鲁士人提供了很少一部分这种后膛速射炮。
另外就是在吴维的全力支持下,更为强势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出任了战争大臣,在他的主导下,在
三、奥普开战
在积极通过“多面外交”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后,俾斯麦即着手抓住着这个战机,很果断地选择了对奥地利开战。
1866年2月2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举行御前会议,俾斯麦首相、威廉王太子、战争大臣罗恩和主要官府成员、国王的军事顾问、陆军总参谋长毛奇、驻法大使等出席。俾斯麦就1815年以来的普奥关系作了分析和总结,并得出结论说:“对普鲁士来说,当前德意志和欧洲的形势还从来没有这么有利过,战争的时间不能再往后拖延。”除皇太子外,与会成员大都同意俾斯麦的分析和决定。
3月29日,威廉一世下令增强普鲁士边防部队,表示不能容忍奥地利“伪善的假面具”,决心要与奥地利在战场上一决高下。
1866年6月10日,在俾斯麦的策动下,普鲁士外交部有意挑衅,其驻法兰克福的代表在德意志邦联议会上提出普鲁士接管荷尔斯坦因-石勒苏益格地区的主权,另外建立一个把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德意志邦联国家的改革计划,以达到与奥地利决裂的目的。
奥地利果然表示激烈反对,两国在会议上发生冲突,到6月15日最终演变为普鲁士与奥地利这两个德意志国家之间的阋墙之战。整个德意志邦联一分为二,13个“忠于邦联的”邦国同18个“脱离主义的”邦国相对峙,后者除普鲁士外大多是北德的中小邦。
但事实上只有普、奥两个大国才是起决定作用的敌手,军事方面也是在它们之间决定胜负。毛奇对此直言不讳,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祸害,并不是因为普鲁士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开始的……这场斗争不是为了争夺领土,而是为了统治德意志”。
6月11日,驻扎在石勒苏益格的普鲁士军队占领了荷尔斯坦因,6月15日,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奥地利向普鲁士宣战!
奥地利与普鲁士之间的兄弟战争开始了!
这场战争的爆发,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意外,而且阵线早已分明。
站在普鲁士方面的,有梅伦堡、奥尔登堡和北德意志的其他各邦国,以及汉堡、不来梅和吕贝克3个自由市,虽然数量众多,但却都是些小邦,加起来人口也只有四百多万。站在奥地利方面的,有萨克森、汉诺威、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黑森一加塞尔、黑森一达姆施塔德和德意志邦联的其他主要邦国。从大邦国的数量和人口、面积来说,奥地利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从军事实力来说,普鲁士并不弱于其主要的对手。
在战前,普鲁士方面的总兵力已多达63万人,而奥地利方面的陆军实力,总共大约有62万余人,另外还有海军。不过,奥地利处于内线作战,而且其骑兵和炮兵都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便于机动作战。
从人口和动员能力上来说,如果是战争演变成持久战的话,对于普鲁士来说无疑就是场灾难,因此俾斯麦和毛奇所制订的策略就是速战速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