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于火红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新科奶爸

    郑先生也哈哈大笑起来,“果然不出所料,那么大班阁下,您是什么想法”

    “邱退出置地,华裕退出九龙仓,这是底线,不列第亚人在港岛的统治不能因此被动摇。其他的都可以谈,所以只能麻烦郑先生跑一趟了。”

    郑先生沉默了一会,“这个条件虽然十分苛刻,但我愿意试一试。但是华裕目前的优势太过明显,恐怕怡合需要付出的代价一定会不菲。”

    沈弼微微一笑,“那是怡合为自己的愚蠢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郑先生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我愿意出面说和,只是大班阁下,怡合那边可能需要您多费一些心思。”

    沈弼摇摇头,有些无奈的说道,“纽璧坚是明白人,他会知道如何选择的。”

    郑先生点点头,就先是找到了邱先生,然后又叫来了孙祖杰,他笑着说道,“恭喜两位,沈弼让我过来说和,底线与当年孙生所说的完全一致。”

    说完这一句话,郑先生终于有些着急的说道,“不知道当年孙生的承诺是否还有效”

    孙祖杰毫不犹豫的点点头,“当然有效,郑老请不必担心。华裕会派出专门的谈判组与您的下属谈判,不会让您吃亏的。”

    郑先生此时也是吃了一颗定心丸,“那就好,请孙生放心,我也是华国人,我不会让国家吃亏的。”

    孙祖杰笑了笑,游走于两边,这样的人物来接盘九龙仓再合适不过了,只不过也需要约束一番,未来港岛的地产商尾大不掉,现在就必须有所准备,未雨绸缪,他选定的人就是邱先生。

    一个在未来被国葬的人是可以被充分信任的,所以孙祖杰笑着说道,“邱生光光拿回星光行还远远不够,他必须得到补偿,我看丰汇手里的禾氏国际就比较合适!”

    郑先生听完,不由得有些大吃一惊,“孙生,你的胃口真是不小呀!”

    在港岛股灾之前,禾氏国际是当时港岛发展最快的公司,也是因此,根基不稳的禾氏国际在股灾之中,受创最为严重。惨到什么程度呢,股灾之前禾氏国际每股最高值四十元,市值直逼怡合。可是股灾最惨烈时,禾氏国际股价只有一块多钱,总市值不过三点四亿港币。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禾氏国际股灾之后一直挣扎在生死边缘,连续三年巨亏。




第111章 豪气
    “这个古老的大国果然是能人辈出!”这是沈弼听完郑先生回复的第一反应。

    郑先生带过来华裕的条件,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和港岛的稳定发展,华裕可以退出九龙仓,也可以帮助说服邱先生退出置地,但是华裕也有条件,而且这个条件有些出乎意料:

    华裕用手中的九龙仓股份换取丰汇手中的禾氏国际所有股份,交易不等价部分由现金补偿;

    邱先生获得星光行,不足部分由邱先生与怡合谈判自行决定;

    丰汇和港府解除对邱先生从事港岛产业的种种限制,一视同仁。

    除此之外,郑先生也表达了对于九龙仓浓厚的兴趣,丰汇毕竟是银行,不方便经营实业,所以他愿意接手九龙仓华裕的股份。

    沈弼一听就明白了,说和的郑先生也起了乘火打劫的心思,也许华裕方面极可能与郑先生早就有默契,当然这种几十年不遇的机会错过了可能就再也不会遇到,所以航运业已经到了顶峰,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转型的郑先生才会如此急不可耐,这当然可以理解,而且他也乐意支持。

    华裕的条件事实上并不苛刻,他们筹划这么久,在胜利在望之际,还能如此清晰的判断形势,果断割舍获得置地和九龙仓的巨大名声,转而以影响力更小,相对更容易得到的禾氏国际为目标,光凭这种眼力,就不可小瞧。

    这不仅仅是给了丰汇很大的面子,更是典型的舍弃虚名,追逐实利,应该是那位围棋冠军的杰作,跟他的棋风一模一样,看来还真是小瞧他了。

    禾氏国际虽然也是四大洋行之一,但因为现在刚刚扭亏为盈,市值并不大,可是潜力十分巨大,甚至不亚于九龙仓和置业,更关键的是禾氏国际的商业贸易板块可以很好的补充华裕的不足,这一点是九龙仓和置地所不具备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禾氏国际无疑是华裕最好的选择。

    更不要说禾氏国际还是黄埔船坞最大的股东,黄埔船坞拥有的土地储备人人都羡慕,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沈弼是绝不乐意白白丢掉禾氏国际的。

    问题在于华裕的条件对于丰汇来说,好处太多了,让他没有办法割舍。丰汇一出马就保住了置业和九龙仓,这份赫赫威名对于丰汇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银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名声,所以丰汇舍不得这份虚名。

    就算是实利方面,丰汇也收获颇丰,首先就是前年花小钱获得的禾氏国际的股份可以卖出一个大价钱,收益绝对会让董事会满意。

    其次就是与丰汇利益交缠在一起的郑先生可以顺利的减船登陆,有了郑先生出色的经营,丰汇的利益可以获得最大的保证;

    再次就是郑先生为了九龙仓,怡合为了置地,必然需要再次向丰汇大量借款,这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随着怡合对丰汇的依赖性增强,在港岛怡合的地位必然被削弱,实际上这也就意味着丰汇地位的独一无二。

    所以华裕的条件本质上就是华裕联合丰汇一起打压怡合,华裕得实,丰汇名实兼得,而可怜的怡合则是丢名又丢利,损失惨重。

    所以沈弼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接受华裕的条件,当然他也加了一些小条件,比如华裕需要在丰汇开设账号,未来禾氏国际必须保持和加强与丰汇的密切合作等等。

    沈弼的目的就是加大与华国的合作,这是他最大的目的,为此牺牲怡合和禾氏国际的利益都是值得的。当然最重要的条件他要见一见这一次华裕行动的策划者。

    孙祖杰得到回复后立刻就同意了,加强与丰汇的合作是上级很早就有交代的,现在这样加深接触当然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他还有一些特别的想法,需要和沈弼当面沟通一番,有些东西私底下交流比较合适。

    沈弼的作风一向雷厉风行,与孙祖杰见了一面之后,他立刻就有了决断,决定召开董事会敲定与华裕的协议。怡合大班纽璧坚也是丰汇的董事,所以沈弼故意挑选了一个纽璧坚无法出席的时间点召开会议。

    董事们一看还有这么好的机会,得到九龙仓挽回面子不说,还可以处理掉禾氏国际,将收益落袋。

    华裕现在三千多万股九龙仓股票,现在的市值就接近二十亿港币,而丰汇名下一亿两千万股禾氏国际股票总市值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到,这样的交换,当然是丰汇占便宜。

    当然华裕也不是傻子,丰汇必须用现金来补偿华裕,这就有些舍不得了。

    这个时候郑先生站出来了,钱我出,九龙仓的股票我接盘了,不用丰汇伤脑筋。

    有了郑先生的接盘,丰汇董事会立刻同意了沈弼与华裕互相交换的协议。所以两方谈判立刻变成了三国大战,三方都有达成协议的想法,为了怕走漏风声,谈判高度保密。

    &n



第112章 庆功
    三方达成秘密协议的次日,按照协议,郑先生就将第一笔三亿港币的巨资汇到了华行,与此同时三方公开了协议内容。

    整个港岛立刻就炸锅了,这是一个涉及到三位巨头的超级协议,竟然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达成了一致,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谁也没有想到,炒作时间最长的置地没有动静,反而是九龙仓首先得到了解决。真是让人万万想不到。

    想不到的地方很多,第一个想不到的就是,私底下埋伏九龙仓的竟然是华裕,大陆什么时候这么会做生意了,华裕这一次真的是赚大发了,得到禾氏国际不说,还赚了好大一笔钱;

    第二个想不到的是,一直经营航运业的郑首富竟然突然间登陆了,而且一出手就是这样的大手笔,二十多亿港币收购九龙仓,豪气,真是豪气;

    第三个想不到的是,丰汇竟然会把手里的禾氏国际卖给华裕,当然分析家认为这也是丰汇的不得已所为,既能够拿回九龙仓,然后再将元气大伤的禾氏国际高价卖给华裕,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分析家很快就给出了结论,三方都是胜利者,这是一次天作之合,同时也代表了港岛势力的重大转移。

    华裕入主禾氏国际,代表着大陆对港岛的渗透更进了一层;而郑氏家族入主九龙仓,表明华商的实力已经可以与英商抗衡,所以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事件。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三方都是赚的,那亏得又是谁呢,除了便宜变卖股票的港岛各界,恐怕也就只有悲惨的怡合了。

    纽璧坚是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的,他立刻暴怒起来,沈弼这简直是叛国,他怎么可以这么做,拿不列第亚人的利益去喂北方大国。所以他愤怒的拿起电话找到了沈弼,询问他为什么要背叛怡合

    沈弼冷冰冰的回道,“丰汇恰恰不是背叛怡合,而是在帮助怡合解决问题。怡合准备还要贷款多少,才能拿回九龙仓纽璧坚,你不要忘记了,你拿了丰汇十亿港币,到现在你都没有将邱从置地赶走。丰汇开的是银行,不是善堂!”

    说到这里,沈弼语气稍微缓和了点,“丰汇已经与华裕达成了协议,你现在可以与邱谈判了,多准备点东西,既然认输就要大气点,邱就要回到港岛,你们两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没有必要闹得太僵。你放心,华裕很赞赏你对华国的态度,邱不会为难你的。”

    这简直是教训小孩子的语气,纽璧坚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忍住没有甩电话,但是他也听出了沈弼背后的意思。

    那就是华国开放在即,华裕还是乐意拉拢他这样有心与华国交好的人士,即使他是最的怡合大班,也不例外。

    事实上这一次商战,沈弼之所以愿意做出让步,接受华国的条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卖好华国,为日后进入华国打下基础。

    而华裕在这一次过程中也同样相当克制,也同样做出了妥协,而且过程中完全是按照港岛商战的模式进行,没有动用一点外力,这一点沈弼相当认可。

    在划定的游戏规则范围内角力,对双方事实上都是一种保护,谁也不乐意与动不动就掀桌子的对手合作。

    这事实上也是一种暗示,华裕和背后的华国在港岛愿意遵守港英的规则,华国的收益丰汇承认和保护;那么同样的只要丰汇在华国遵守华国的规则,投桃报李,他们的利益也会得到华国的承认和保护。

    相比于得到这个承诺和未来可以预见的巨大收益,眼前的小小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当然这种默契只存在于孙祖杰与沈弼的私下沟通中,但是谁都清楚对方身份的不简单,这种沟通事实上比明面上无数的协议都更有效力。

    虽然沈弼说的大方,但是纽璧坚与邱先生的谈判就不如原来三方谈判那样迅速了,尽管纽璧坚有心让步,但是他奈何不了背后极端的董事会。

    所以谈判过程中,双方可以说锱铢必争,只不过邱先生大的框架早就被制定好了,他也懒得与纽璧坚扯皮,还是让手下的人慢慢磨吧。

    这一次邱先生同样也是获益颇丰,拿回了耻辱的标志星光行已经让他心满意足,在置地身上赚到的钱除了归还其他好友的支援之外,邱



第113章 上任
    孙祖杰回到家中,当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妻子杨希感觉到他内心的不安,就从背后抱住了他,“祖杰,你怎么了,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烦躁”

    孙祖杰一边感受妻子的温柔,一边长叹了一声,“我有几斤几两自己知道,让我搞搞投资,发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价值,还算干得不错。可是现在上面把禾氏国际这么大的盘子交给我,我真的是心里没底呀!”

    杨希娇笑着说道,“一向成竹在胸,从不畏惧的孙大圣没想到也有今天。”

    孙祖杰有些不高兴了,“难不成我应该开怀大笑不成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我要是再没心没肝,估计国家就要蒙受重大损失了。”

    杨希听完,将脑袋靠在了孙祖杰的背上,“祖杰,你知道我想起了什么吗”

    孙祖杰,“嗯,你想起了什么”

    杨希娓娓道来,她说起了一个故事,“当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曹丕兴奋至极,突然一把抱住身边的辛毗脖子说,你可知道我心里有多高兴!

    回到家里,辛毗把这事和自己的女儿辛宪英叙述了一遍,辛宪英很有见识,她说曹丕身为太子,是这个国家未来的领导人,可是现在国家的形势并不好,他应该觉得责任重大,感到忧虑才对。

    可是现在他却得意忘形,高兴得像个小孩子,表现这么浅薄。看起来魏国的国运也不会长久。”

    说完了这些,伏在孙祖杰背上的杨希感慨的说道,“祖杰,今天我看你这么忧虑,我心里却觉得十分高兴,我相信,这一次组织用对了人。”

    孙祖杰听完,心里十分感慨,这是妻子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他抱住妻子伸过来的双手,开心的说道,“能够娶到你,真是我不知道几世修来的福分!”

    孙祖杰回到港岛,正式上任禾氏国际的执行董事,这一年他才26岁,是港岛最年轻的大企业领导人。

    禾氏国际是港岛四大洋行之一,具纯正英资背景,尽管目前还没有与黄埔船坞合并,尽管目前刚刚扭亏为盈,但是禾氏国际仍然在四大洋行中排名第二位,具有极高的地位。

    禾氏国际的规模空前,用一组数据就可以形容,控股的上市公司9家,包括禾氏国际、黄埔船坞、和保、曲臣氏、禾记地产、都臣地产、君益仓、安达臣达亚以及海港工程。

    下属子公司总共180家,业务遍及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商业、商务、货柜运输、船坞、货仓和交通运输、地产、矿产业、建筑业,制药业以及投资业务。

    可以这么说,如果孙祖杰如果能够管好了禾氏国际,那么他也就具备了管理任何一家大型企业的能力。

    所以当华国让这么年轻的孙祖杰担任禾氏国际的执行董事时,整个港岛如同十一级台风刮过一般,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华国没人了吗

    还是不知道禾氏国际的地位,怎么能挑这么一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年轻人来担任如此重大的职务

    这与华裕投资部经理的职责完全不一样,华裕投资部关键是看眼光,怎么花钱,现在禾氏国际看的不仅仅是眼光,还有如何赚钱,如何管好那么多人,所以港岛各界对于孙祖杰的上任都非常不看好。

    事实上华国赶鸭子上架把孙祖杰放在这个位置还真是没有办法。能够得到信任,有能力,熟悉港岛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而且每一个人都有重要任命。

    对于禾氏国际这个意外之喜,一时之间,华国还真是挑不出来一个足够担当重任的管理者,毕竟这样的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稀少的。

    既然孙祖杰能够在几年前力主收购亏损的禾氏国际股份,现在又力主控股禾氏国际,既然目前根本找不到比他更熟悉禾氏国际的人,那就是他了,反正用谁都不放心。与此赌别人,还不如赌这个在不断创造奇迹的年轻人。

    这也是从战火中走过来的老一辈才可能具有的魄力,换了其他任何一个时代,孙祖杰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重用。



第114章 败家子
    类似于禾氏国际这样的大企业,要想拆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里面的将近两百家公司,要一一理清楚,需要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参与,耗时良久,所以必然对禾氏国际的业务有所影响。

    孙祖杰知道,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他没有那么多精力,也没有那么强的能力东跑西跑去搞这么多公司,港口船坞和建筑相关产业交给邱先生,他放心,上级放心,英资股东也放心。
1...2526272829...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