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于火红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新科奶爸

    不仅如此,华国这么做就是一个大广告,华国不仅帮着邱生出了气,找回了场子,还将这么一大块肥肉便宜交给了他。

    是的,确实十分便宜,当年丰汇几乎是将禾氏送给了利半城,孙祖杰背后的华国财力不够,没办法这么豪气。

    可是孙祖杰直接让会计师按照净资产计算,有了那么多债务,禾氏国际港口地产建筑板块根本没剩下多少,所以孙祖杰直接以五亿港币将这一块华投的股份打包卖给邱先生,至少打了个五折。

    邱先生坚决不同意,他怎么能占国家的便宜,孙祖杰安慰道,邱生您要不过意,日后多给国内投资就好。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告诉世人,华国不会亏待功臣,这是千金买马骨,请他务必配合。

    孙祖杰在向上级汇报时,明确的说道邱先生至少少花了五亿,但这是值得的,因为这样一来,邱生就有足够的资金去经营相关业务,可以迅速壮大。

    而邱先生的壮大也是华国的壮大,这笔钱说到底相当于华国借给邱先生的,他迟早会给予华国更大的回报。

    他的目的就是告诉海外的华商甚至于外商,华国是知道感恩的,只要真心愿意与华国交往,华国不会亏待他。这就是花钱做了一个广告,相比于未来有可能流入国内的数万亿资金,我们这个广告做的值。

    孙祖杰这是从郑先生身上学来的,做生意不能在乎眼前的一分一厘,要立足长远。眼前的赚钱很重要,但是长远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他记忆里丰汇对于利半城的扶持就是明证,作为华国在港岛经济利益的代表,他必须学会这么思考问题,因为华国再穷,那也是一个大国,比丰汇也要强大的多,考虑问题必须长远。

    上级听完之后,表示同意,让他放手去做,大胆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议论。挂断电话后,领导笑着说道,“孙祖杰这小子又长进了不少,可喜可贺!”

    事实上对于高层领导来说,他们当然看的明白孙祖杰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底下眼皮子浅的人很多,他们需要打这个电话,给孙祖杰鼓鼓气,我们是看好你的,好好干。

    孙祖杰贱卖华投股份的消息传到丰汇,正在与新朋友利半城加深了解的沈弼沉默了。他已经对孙祖杰高看了一眼,但是他发现还是低瞧了这个年轻人。

    华投贱卖股份,看起来少收入了好几亿港币,但是得到的更多。首先邱先生无形中相当于多了一大笔资金,这样一来他在港岛地产界的竞争力明显提高了不少,可以轻装上阵,一个华国有很大影响力的地产巨头很快就要诞生,这对于港英当局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土地流转资金是港英当局掠夺港岛最大的一块收入,有了邱先生这个不听招呼的,日后麻烦会不少。

    另外就是华投此举,必然会让很多华商对于华国心生兴趣,这样一来,华国的开放难度也减轻了不少,很有可能会开一个好头。

    沈弼不得不佩服,这个年轻人竟然有这样的大局观。当然了,对面的利半城也不差,此人足堪大用,也该下决心扶持一番了。

    沈弼心里叹息了一声,要是没有把禾氏国际卖给华裕就好了,只不过也不用担心,怡合那群蠢货,这一次栽了这么大跟头,听说纽璧坚现在在搞




第115章转型
    孙祖杰心中一一盘算禾氏国际旗下的业务。在他的思考中,禾氏国际未来的第一核心业务是投资部门,这是他最擅长的。他最大的依靠就是超越时代的眼光,必须充分利用好,为华国牟取利益。

    随着美帝从工业国往金融国的转型,国际间的金融震荡将会越来越激烈。凭借他的超前眼光,他可以率领禾氏国际获得超额的收益。

    所以现有的投资部门必须完善,除了传统的股市交易以外,孙祖杰决定增加外汇和商品期货交易部和风险投资部。

    而这一块可以与丰汇合作,也可以收购港岛的相关企业,他作为企业领导人,只需要把好关即可。

    至于风险投资部,主要是针对新兴电子行业和网络软件产业新兴企业的投资,他不想再看到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大股东都是外资的悲剧,当然他非常乐意成为思科微软这些未来超级巨头的大股东。

    当然,禾氏国际需要将大量的海外收益转移到华国,用于华国的改革开放,所以在合适的时机成立内地投资部就很有必要了。

    在禾氏国际投资的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往来,所以必须有自己的证券,银行和保险公司。而港岛大小银行多如牛毛,在未来他准备乘机收购几家,形成自己金融板块。

    尽管与丰汇要加强合作,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对这家银行掉以轻心,丰汇吃人不吐骨头,再没有比这几年的禾氏国际理解更为深刻的了。

    想好了投资板块,孙祖杰规划中的禾氏国际第二块业务就是商贸板块。

    原来的进出口贸易,孙祖杰没有太多关注,只要稳健发展就可以。在未来恰当的时机,这一块业务他准备整体出售给华裕,以补充华裕的不足。

    他目前的关注点在商业零售这一块,他有一个打算就是曲臣氏需要往沃尔玛模式的方向发展。在电子商务没有崛起前,孙祖杰认为连锁大卖场是零售商业最佳的经营方式。

    曲臣氏从一个医药小店发展到今天,已经成功上市,曲臣氏的业绩十分稳定,利润也十分可观,但是曲臣氏相比于沃尔玛模式,还是相当落后。

    一个个小药店虽然赢得了非常不错的毛利润,但是规模太小,并不符合孙祖杰的想法,曲臣氏必须往综合超市这一块转型。

    当然转型需要人才,孙祖杰的想法是去美帝的沃尔玛直接挖人过来,学习沃尔玛的管理模式。

    在这个时代,沃尔玛虽然已经崛起,但还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力,孙祖杰必须抢先布局港岛。

    通过大卖场不断吸入资金,然后用大量资金投资物业,不断的建设大卖场,滚雪球的发展,只要抗过华英谈判期间的那段苦日子,未来十分可期。

    孙祖杰规划中的第三块核心业务就是制药业,孙祖杰在前世从事的是医药产品的进出口业务,虽然做的一般,但是对于制药业,孙祖杰还是比较了解的。

    即将到来的十年代正是医药生物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第一个生物工程公司已经诞生,未来各种各样神奇的药物即将出现。

    而医药产业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正好适合禾氏国际,只要有钱,不断的追踪,三哥可以做到的,他相信禾氏国际也可以做到。

    再依靠曲臣氏出色的销售网,未来搞出一个医药巨头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这是孙祖杰为禾氏国际规划的三大核心业务。一边想,孙祖杰一边用纸笔记录下来,开始整理修改。

    七天之后,孙祖杰向禾氏国际董事局汇报了他的转型方案,对于



第 116章 豪赌
    随着九龙仓置地商战的结束,港岛似乎慢慢恢复了宁静,只剩下华投手里的禾氏国际不断的传出新闻,既卖卖卖之后,手里有了大量资金之后,孙祖杰又开始了买买买。

    这一年港岛开始开展期货贸易,孙祖杰在丰汇的帮助下购买几家小公司,获得相关了执照,从而建立期货分公司,同时引入相关人才,健全组织机构。

    只不过他对于此时港岛交易所的棉花和原糖期货并不感兴趣,甚至于对于外汇交易也同样不感兴趣。

    他严厉禁止禾氏国际自己账上的资金用于期货交易,说白了这个期货分公司只是忽悠别人炒作,赚点服务费而已。

    他这一行为,让禾氏国际的董事局莫名其妙,还以为你急哄哄的弄期货公司想着搞一票大的呢,怎么没有动静了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根据孙祖杰的要求,国内已经从各个顶尖大学数学系挑选人才,他们将赶赴港岛,从事期货交易员的相关学习。培养自己的期货交易人员才是王道,依靠丰汇,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

    孙祖杰的买买买真正的第一炮就是买入老牌英资青洲英坭的股份,还是老办法,多个账号偷偷吸收。

    收购这种有大量土地储备的公司,好处太多了,被收购公司即可提供合理的经常性利润,这样不会只出不进;

    而且,被收购公司拥有的大量廉价地皮为禾氏国际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他不需要辛辛苦苦的盖房子,等地价上来了,别人一定会找上门来开发,坐在家中就可以享受相应的收益;

    如果运气好,被收购公司的物业地皮作资产重估或出售,即可获大量利润。最重要的是,他做的是投资,卖出股票总比卖出土地要容易的多。

    这段时间他乘着外界对他不甚了解之际,禾氏国际继青洲英坭之后,不断的花费巨资买入类似于青洲英坭这样的企业。说到底,孙祖杰这么做就是赌博港岛地产上涨。

    到了年底,他发现买入的股份还不够多,索性就将这些公司的股票抵押给丰汇,又获得了一大笔资金,继续投入买买买。

    所以到了78年禾氏国际公布当年的年报时,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投资,整个港岛经济界就炸了锅,虽然如同孙祖杰这么赌博地价大涨的大商人很多,比如利半城就是同样的操作模式,可是孙祖杰投入之大,下手之狠,手段之极端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这个大陆仔难道就不怕港岛经济出现波折吗孙祖杰非常清楚,他不需要害怕,内地马上就要改革开放,港岛的地产和股票市场会连续上涨,他这么做根本就不会亏钱。

    孙祖杰不知道,他这么做等于点燃了未来几年港岛地产和股票大涨的序幕。孙祖杰是内资,连他都这么激进,这么有信心,我们还要担心什么

    所以有了孙祖杰点火,港岛英资华资一起开始疯狂的投资,发力最猛的就是怡合。原来极端保守的怡合,在损失惨重,几乎丢失了九龙仓之后,痛定思痛,决定改变经营风格,他们开始不断贷款,加大投资的力度。

    与禾氏国际在港岛股市不断加大投入不同,华投香港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模式。

    去年,华投香港通过九龙仓置地商战,收入了十几亿港币,除了上交上级的,还剩下几亿资金,孙祖杰决定重点放在电子产业,因为他发现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77年,天翼电脑根据低价的z80芯片,推出了自己低端版本的个人电脑,售价仅仅只有700美元,从而覆盖了新兴的个人电脑产业各层次需求。

    与此同时,天翼研发的新型软驱开始上市,加上内存的价格开始下降,天翼各个系列的电脑开始降价。

    所以当年的天翼电脑收入暴增,一口气卖出了十万多台电脑,



第117章 春天
    1978年的春天,孙祖杰回到京师,他受邀请参加国家科技大会。孙祖杰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哥德巴赫猜想,1+2,身体十分糟糕的数学家花费了一生和所有的心血,才完成的成果。他的成就确实是世界级的,但还是没有可能得到菲尔兹奖。即便如此,这也是华国三十年来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之一。

    事实上在孙祖杰看来,华国的科学家们完全不需要自卑,以他们的科研条件,他们已经做的非常非常出色了,这三十年华国的进步完全是爆炸性的。

    华国用了三十年时间基本吃透了西方三百年的科技积累,进步之快,即使是美帝也是惊叹不已。相比于同样获得苏俄大量支援的印度,华国的进步超出太多了。

    除此之外,华国用了30年时间培养出了上千万产业工人,数百万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这是华国即将改革开放最大的资本,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又谈何接收西方的产业转移。

    即使目前在顶尖科研领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那也十分正常,现代科研没有钱谈什么都是白谈。华国有限的资源基本都投入到国家安全的相关行业,华国的核武器成就足以证明华国科学家的出类拔萃。

    但是即使如此,华国还是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成就,比如无论怎么吹捧都不为过的杂交水稻,理论确实很简单,但是没有科学家的执着,人类又还需要等待多少年呢。

    当然还有一些小领域也有了一些世界级的成就,比如青蒿素类药物,比如两步发酵法。这也是孙祖杰这一次回京的重要目的之一。禾氏国际下属的的制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与内地在这两个项目上的合作。

    “港华合资企业”接见他的领导有些疑惑的问道。

    孙祖杰对此考虑的已经非常成熟,“是的,我的想法是,利用海外港台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组建一家合资企业,充分发掘这两项技术的潜在价值,目标是发展出一家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这样做好处很多,首先,这两个项目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国内目前难以发掘出最大的价值,所以交由禾氏国际来开发我觉得十分合适;

    其次,通过这次合作,可以打造出一个样板企业,国内可以从中了解如何与海外合作,港台国外也可以看到我国开放的态度和决心;

    另外,通过这次合作,国内可以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的再多不如尝试做一做。这个项目由禾氏国际来做,我相信组织能够放心,毕竟禾氏国际说到底也是自己人。”

    领导听完之后,沉思了一会,“小孙,你的思路很超前,此事关系重大,我一时之间不可能做出定夺。这样吧,你写一份报告,把事情说清楚,我会组织有关方面的同志们讨论。”

    孙祖杰从随身带来的公文包中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报告,递交到领导手中。他当然明白这么大的事情嘴上说当然没用,他已经准备这份报告很久了。

    领导满意的接了过来,这是一本厚厚的报告,看起来孙祖杰准备很久了,这样的做事态度领导很满意。

    看着领导拿起了老花眼镜,认真的看了起来,孙祖杰不便打扰,又见约见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所以就主动告辞离开了。

    领导想了想,告诉他,他在京期间若是有事出门,需要跟有关部门汇报,随时保持联系。

    说到这里,领导笑着说道,“我看你最应该先弄回来



第118章 中山狼
    孙祖杰很佩服的点点头,然后问道,“营长,您以后有什么打算,一直待在科大吗”

    李胜利想了想,“科大现在已经走上正轨,现在省里怕他们回京,连空调都给装上了。既然省里这么重视科大,我觉得吧,再待在那里也没多大意思,可是真要走,又有些舍不得。”

    孙祖杰知道李胜利说的很对,他当初去科大事实上是当保镖去的,现在知识分子头上的枷锁被拿掉了,他再待在那里确实意义不大。

    他既然会搞后勤,还能搞企业,哪里去不得他突然有个想法,自己未来要在内地办一些合资企业,何不让李胜利过来试一试,当这个中方总经理。

    别看李胜利知识水平不高,又是军人出身,表面上有些粗鲁,可是李胜利是个明白人,做事果断干练,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适合合资企业老总的要求,既有开拓精神,又有震慑牛鬼蛇神的能力。

    最关键是后面一条,孙祖杰明白现在的国企内部管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而李胜利对付有些人还是很有些手段的。

    想到这里,孙祖杰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样的合资企业,属于实验田性质,李胜利过来属于高配,但是只要做好了,五十不到的李胜利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李胜利听完,不由得睁大了牛眼,他老毛病又犯了,“老子算是听明白了,你这个臭小子是把老子当成挡箭牌当习惯了吧。

1...2627282930...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