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戏说和珅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郭伟光

    吴卿怜这时也因为好奇而提起了兴趣,不过吴卿怜没有像长二姑一样咄咄逼人,只是弱弱的说道:

    “丧尸难道是鬼吗,一定很可怕的。”

    玛丽听见大家对自己说的丧尸这么感兴趣,一种普及知识的**一下子就激发了起来。

    “丧尸就是我们欧洲传说的一种,死去的人又复活了的东西,以吸人的血为生的怪物,魔鬼,有点像你们说的僵尸差不多,非常恐怖的东西。”

    “啊……不要讲了,人家一个人晚上怎么睡觉啊,不要讲了,玛丽你不怕吗”

    玛丽摇了摇头说道:“不怕,有什么可怕的,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

    吴卿怜柔柔瑟瑟的问道:“那什么最可怕,难道还有比鬼更可怕的东西吗,我没有听说过。”

    “有啊,神仙神通广大,应该是最可怕的,除了神仙估计没有再厉害的了。”

    长二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觉得神仙是最可怕的,可是神仙是救苦救难的,不是吓唬好人的,所以长二姑跑题了。

    听了大家的观点,玛丽认真的说道:“其实这个世界上,人才是最可怕的,争名夺利,自相残杀,我想连动物都没有大规模的厮杀自己同类的事情发生过,可是人有。”

    玛丽的一番话说得大家都沉默了,尤其是长二姑,她总觉得玛丽是在指桑骂槐,可是,玛丽是真的没有这么想,一切只是个巧合罢了。

    霁雯夫人一看冷场了,作为一家的女主人,自然就要把气氛搞起来。

    “大家跑题了啊,玛丽今天过来说的是她和老爷结婚的事情,怎么就扯到鬼身上了,大家也不用说同不同意,老爷已经同意了的事,说那些有什么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老爷尽快梦想成真,才是正事。”

    长二姑有点不耐烦的说道:“那我们应该做什么了,又不是我们和老爷入洞房。”

    吴卿怜倒是比较婉转的说道:“老爷的喜事我们自然是要做点什么的,不过,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霁雯夫人不是傻瓜,能够听得出




第二十章:大清第一捐汪如龙
    公元1785年,是乾隆爷在位五十年大庆,作为自称十全老人,功勋卓著以及喜爱浮华的乾隆爷,自然想举国同庆一下了,不过,皇帝也有难言之隐,那就是既要想有面子,又要想有里子,既要把庆典搞的风风光光,又要堵住众大臣和黎民百姓的悠悠之口,这种事情谁拿手,自然是和珅和大人莫属。

    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年过七十高龄的乾隆爷,变得越来越有点像小孩子,自己想好的事,尤其是关于开心的事,那是乐此不疲,再加上自和珅掌管内务府以来,内务府的银子年年大有结余,有钱不花的感觉太别扭了,眼一闭,钱没花完,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事情,于是,乾隆爷传和珅前来商量此事,皇上不想叫刘墉,纪晓岚他们商议这种事,因为他们太墨迹了,既想忠君之事,又想落个爱民之实,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那有这等好事。如果这样,那乾隆爷铺张浪费,浮华背后的锅谁来背,想的倒美。

    “奴才和珅,见过万岁爷,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快快过来,看看朕写的这个福字是不是别有一番味道”

    和珅弯着腰小心翼翼的走到书案的旁边,非常认真的看着乾隆爷写的福字,心里却揣摩着圣意,福字写的自然是龙飞凤舞,不过和珅却注意到了福字右上角的几句诗,具体是这么写的:“五十年春秋已逝,一十载时光荏苒。六十个祖宗年号,千万次思索慎行。”

    和珅一下就明白了,万岁爷这是左思右想,不愿意破了康熙爷六十一年在位的记录,可又感叹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自己已经只有十年当皇上的时间了,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到底要给自己的身后留下点什么呢。想到这里,和珅急忙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奴才和珅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乾隆爷笑着却纳闷的问和珅:“朕一个福字,爱卿怎么就看出有喜事啊,朕喜从何来呀。”

    “皇上今年在位第五十年,五十年来,皇上日以继夜,勤勉国事,整个人都瘦了,奴才想,天下黎民百姓,朝中文武百官,一定期盼着有一种方式和机会,可以名正言顺的恭祝皇上万寿无疆。”

    乾隆爷哈哈大笑后说道:“天下人真是这么认为朕的?”

    “奴才和珅可拿性命担保,我大清之子民,何等的明白事理,对皇上的敬仰那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那和爱卿有什么好的想法来满足天下人的夙愿呢。”

    “天下人即五湖四海之天下人,不可能当面恭祝皇上金安,奴才觉得应该举国同庆,歌颂皇上在位五十年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功绩,还天下人之诉求。”

    乾隆爷开心的笑着,不过,不一会儿,表情又严肃起来。

    “朕的子民是明辨是非,可就是有那么一部分讨厌的言官,总觉得朕花钱太大手大脚了,真是不可理喻又无可奈何,哎,”

    和珅想了想说道:“这些言官朽木不可雕也,不过这些人也只是愚忠,倒是没有什么坏心眼儿。”

    乾隆爷突然大怒,拍着书案说道;“朕作为一国之君,花点钱怎么了,要不是这些言官没有不臣之心,朕早就要了他们的脑袋了。”

    和珅诚惶诚恐的说道:“皇上息怒,龙体要紧,奴才倒是有一个法子,



第二十一章:汪如龙下狱待审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由于临近大典,各方总督王爷的都回到了京城,今天的大殿里大官儿特别的多,以至于以前可以站班大殿的低级同僚,今天不得已必须站在大殿外面。

    “臣有本要奏。”

    “臣复奏。”

    大家举目一看,原来是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复奏的则是大学士王杰。乾隆爷也在看着二位,心里想,二位兄弟呀,有什么事大典之后说不行吗?

    “两位爱卿这是要和谁过不起呀,小郭子,将奏本呈上来,让朕开开眼界。”

    小郭子接过二位大人的奏折,顺口悄悄和阿桂和王杰说“一切缓缓。”,然后将奏折递给皇上。皇上看着奏本,脸色越来越差,不过乾隆爷并没有再对此事多说多问。

    “两位爱卿,这事能有两日后的大典重要吗,缓缓吧。”

    阿桂和王杰二位也是久经官场的老手,知道在这个时候,太过执着,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

    “皇上圣明,奴才遵命。”

    乾隆爷今天不想听什么国家大事,就想听听自己的大典准备的怎么样了。

    “和爱卿,后天的大典准备的怎么样了”

    和珅急忙走出班列回道:“托皇上的福,一切已经就绪,请皇上放心。”

    皇上哈哈大笑的说道:“和爱卿真是朕的得力之臣啊,各位臣工,一定要向和爱卿学习呀。”

    众官员回道:“皇上圣明,奴才遵命。”

    “和爱卿,这次大典调度内务府多少银两啊给朕如实报上来。”

    “启奏皇上,这次大典没有调度内务府半分银两,都是在各地府衙的配合下,以汪如龙,刘国泰为首的商贾之臣捐赠而来,银两绰绰有余,根本无需动用内务府的库银。”

    乾隆爷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汪如龙,刘国泰可在啊?”

    汪如龙,刘国泰是第一次站在这大殿之上,心里又是激动又是紧张。

    “汪如龙,刘国泰见过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位爱卿平身吧。待大典之后朕再好好封赏二位爱卿。”

    汪如龙,刘国泰哆哆嗦嗦的谢过皇上后,回到班列,自觉后背都被汗水打湿了。乾隆爷心里想,今天就让你们开心开心,如果你们太不干净,朕也就只能忘恩负义了。

    “今天没什么事就退朝吧,记得后天都要着新官服,不要邋里邋遢的,丢了我大清的脸面。”

    退朝之后,几乎所有官员都在议论阿桂和王杰的奏折究竟是在弹劾谁,毕竟,在当时,几乎每个人的屁股都不干净,谁也怕这样的事情落在自己的头上,尤其是官阶比较低的官员,那种恐惧更是愈加的强烈。

    在紫禁城通往外城的路上,阿桂和王杰今天特别的受欢迎,几乎所有官员都在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却也不明确的说点什么,好像只是想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能够看出点一二三来,可是,估计他们都要失望了,阿桂多年征战,老成持重,王杰状元出身,读的古典书籍可以拿卡车去拉啦,非常知道圣意不可违的道理,那会透漏半个字。这可苦坏了这帮平时养尊处优的老爷们啦,整



第二十二章:刘墉待欲擒故纵
    话说和珅安排好一切,自觉得意,然而,既然都是国之栋梁,都是苦读圣贤书数十载,都是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就都不是省油的灯。树欲静而风不止,和珅所做的一切,恰恰让刘墉感觉到阿桂和王杰的弹劾绝不是空穴来风。

    市井之事往往就藏在市井之中,刘墉来到两淮地界,一路易容算命打尖,民风之朴素,总是让他随处都可以发现感动,而不论小康人家,还是穷苦人家,赠予他的饭菜总是索然无味,打听后才知道,此处盐比粮贵,人比盐贱。

    一日,刘墉来到扬州地界,不论世事如何变迁,这里永远都是那么的繁华,唯一让人奇怪的是这里的饭菜依然是索然无味,就连酒家饭庄桌子上的油盐酱醋,也就像商量好的一样,唯独缺了盐的存在。

    刘墉坐在一家看似不错的小馆里,要了一碗米饭,两个小菜,米饭自然是没有盐味的,不想小菜虽然精致却也是没有盐味,刘墉多日不曾正常的吃过一口有盐味的饭菜,早就浑身无力,四肢浮肿,只想吃口正常的饭菜,平衡一下体内的微量电解质,要不自己就要废了。

    “小二,给拿点盐过来,我北方人,口重。”

    小二热情的跑到刘墉的面前,说道:“知道客官就觉得盐淡,其实,菜里根本就没有盐。”

    刘墉纳闷的说道:“为什么呢,知道你们南方人吃盐轻,不过也没有听说有根本不搁盐的习俗啊。”

    只见小二无奈的说:“客官不要介意,我们这里加一勺盐是需要再加十文钱的。”

    刘墉诧异的的说道:“天下奇闻啊,我刘某人行走江湖十几年还第一次听说,在饭馆里吃饭,菜是不加盐的,加盐是需要再交银子的,真是欺负我们外地人啊,不像话。”

    小二非常诚恳的说道:“客官,您一定是误会了,我们店里这样的规矩也是这几年才有的,实在是盐比粮贵,人比盐贱啊。”

    刘墉已经是好多次听到“盐比粮贵,人比盐贱”这八个字了,看来在两淮地界,盐这个生活必需品真的是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呐。

    “小二,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

    小二面带难色,摇了摇头,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问你话呢,你这小二,怎么这么无视客家的需求,这简直是黑店嘛。”

    说着站起来就要摔盘子碗,附近的食客急忙过来劝。

    “这位北方来的兄弟消消气,其实这个地方饭菜和服务都是不错的,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就不要难为这位小二兄弟了,我这里还有一点盐,交个朋友,我请您吃了。”

    “不要,我来这酒家吃饭,为什么要委屈了自己,还要别人施舍给我盐吃,成何体统。”

    小二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子,应该是天天都要受这样的委屈,今天终于忍不住了,便不由分说的嚎啕大哭起来。掌柜的一看场面要失控了,急忙跑过来说道:“客官,客官,今天饭菜免单,盐不要钱,您消消气,消消气。”

    刘墉好像疯了一样,就是不妥协,掌柜的也是没法子了,只能说道:“客官您说,小人应该怎么做您就满意”

    刘墉想了想说道:“告诉我盐的事究竟怎么回事,我就不闹了。”

    “客官还是饶了小人吧,您说,您要多少银子这事就了啦”

    刘墉表现得特横的大声说道:“不要银子,你们的盐道衙门汪老爷都在京城下狱快砍头了,你们还这么横,太不像话了。”

    刘墉的一番话就像是一声惊雷一般,酒肆里所有的人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全部站起来,兴奋又胆怯的看着刘墉,想问什么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一言不发。刘墉看到这一



第二十三章:二刘封锁汪公馆
    刘墉微微一笑说道;“小刘大人,不必赴汤蹈火,你和你的官差即刻将汪家府邸全部围起来,任何人不得出入,生活必需品都由你指定专人采购,也不要打搅汪家人在里面的正常生活。”

    “卑职遵命。”

    刘墉继续说道:“小刘大人,给本官留下几名兵士,和一名书吏,你带你的人马赶快去吧。”

    刘麟安排好刘墉这边的事情,就带着手下一干人跑步前往汪府的事暂且不提,咱继续说刘墉刘大人,刘墉让兵士将所有商户的采购单收集,并让书吏将提供采购单的商户,一一口述提供采购的经过和涉案官员的名字并签字画押备案,办完这些事情,刘墉打发走兵士和书吏,自己又回去将剩下的饭菜吃了个精光,才离开酒家,回到驿馆。

    虽然今天是小有收获,不过,这些证据在公堂上是没有说服力的,但是,阿桂和王杰的证据里最关键的是账本,那么这个账本究竟怎么证实是汪如龙的贼赃证据呢,那就一定要有这个记账人的指证。就在刘墉苦思冥想的时候,副钦差刘麟来到驿馆,求见刘墉,一番客气之后,二人便聊到了正事,原来,刘麟就是那个举报汪如龙的人,只是苦于自己官微言清,才委托曾经的好友王杰代劳,而王杰又为了增加弹劾的分量,说服阿桂参与其中,其实,这两位大员能够同仇敌忾,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政敌,那就是和珅。

    刘麟对刘墉说道:“本案最关键的证人是汪如龙三代共用的账房先生史克蓝,可惜,就在三天前,这史克蓝突然因病去世了。”

    刘墉狠狠地在地上蹬了一脚说道:“死的太蹊跷了,一定有问题。”

    刘麟又对刘墉说道:“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查一下这史克蓝的真实死因呢”

    “应该,一定要查,史克蓝现在安葬在哪里。”

    刘麟说道:“应该还没有下葬,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头七下葬,现在才三天,尸体应该就停在史克蓝的家中,供亲朋好友祭奠。”

    刘墉细细的想了一会儿,突然站起身说道:“现在就去史克蓝家,先把尸体封存起来,免得夜长梦多。”

    刘麟听得刘墉的所言,也觉得在理,二人就急忙向史克蓝家中赶去。也就是一刻钟的功夫,他们已经到达了史克蓝家,可是,在史家的院子里,根本没设有灵堂,只是在他家的正堂有祭奠史克蓝的灵位。史克蓝的家人是这么说的,“史克蓝得了一种罕见的传染病,所以,就在他刚刚去世不久,盐道的差役就让人将史克蓝给火化了。”

    刘墉想,如果真的是传染病,为什么他的家人没有一个被感染,即使是他们全家都免疫力特别的强,没有被感染,为什么史克蓝死后,这一家人还在这个院子居住,这不合常理。于是,刘墉就让刘麟将史克蓝一家都带回知府衙门,连夜突审。
1...45678...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