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整个晋阳城,兵戈声止,变得宁静,各家各户的百姓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家的院门,看到外面横尸不少,正在带兵的士卒在推车拉送尸体,要统一送出城外,然后下葬掩埋。

    在掩埋前,会在城外分几个区域,让自家人去认领尸体。

    “李唐归降大华,百姓无辜,不必惊吓!”

    “大华优待俘虏和百姓,正午会有口粮下发给每家每户




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报
    长安城。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罗昭云近日陪着慕容紫嫣游览重峦叠翠的皇家园林,在园林内一倾湖水上,乘坐画舫船只,让这个西北高原上的公主,感受一下中原的湖光山色,诗情画意。

    西北游牧民族,很少见到中原画舫,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连慕容紫嫣也不能免俗,听到过一些中原评话、唱词等,提到画舫船,二人对饮,只留下少许宫女侍奉,在湖上荡漾,很有情调。

    为了弥补感情无法长久的遗憾,所以,罗昭云这些日子想多陪一陪佳人,免得等她受孕之后,就要返回吐谷浑安胎、产子,接受草原习俗的礼仪,日后一旦索哲发生了什么事,她的孩子就能够顶上。

    除了日夜笙歌,多做床榻运动外,罗昭云对她还是很上心的,细心呵护,温柔以对,让这个草原公主,真正的尝到了恋爱的滋味,这半个月,犹如新婚燕尔一般,如胶似漆。

    当二人吃饱喝足,欣赏完湖光景色,下了画舫,有侍卫统领手持一道密函上前呈递。

    “启禀陛下,有青影秘奏,是从晋阳传来的!”

    罗昭云哦了一下,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内心也在期待。

    晋阳是否告破,李唐究竟如何收场,李二殿下何在

    当他抽出密封的竹筒,这是由青影部门通过鹞鹰传递的特殊信函,比快马的奏报要快,但是,这种鹞鹰传递也有不确定性,会传丢的概率和隐患。

    事实上,在古代真正使用飞鸽、鹞鹰传递消息,是很少的,往往打仗的前线,便于快速传消息,或是一些门阀暗阁,传递情报使用,朝廷往往以快马、驿站这条线为主,奏折、密函都是走得正规途径。

    但青影卫本来就是不见过的组织,所以,利用特殊的传递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晋阳破,李唐降,秦王死,游侠散!”

    十二个字,把晋阳的局势全部概率其中,罗昭云瞬间就读懂了上面的信息。

    晋阳城破了,李唐投降,被自己心中最为忌惮的秦王二殿下,终于也除掉了,等若去了一个心病。

    虽说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依靠自己的奋斗和拼搏,接管大隋的烂摊子,消灭几大诸侯,建立大华朝廷,但是,前世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唐太宗的太多传奇,时刻给他增添不定因素和巨大心里压力。

    尽管他也清楚,历史上的唐太宗,之所以光辉无比,诸多光环加身,如同完美化身一般,这与史官润笔很大关系,以前的皇帝起居录被史官记载后,是不给皇帝看了,为了确保官方历史真实性。

    直到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他逼迫李渊退位,自己登基之后,他心中很清楚,自己在做皇帝之前,他做的许多事,并没有多大功绩,李唐之所以立国,建立大唐,平定天下,跟李渊、李建成等都有密切



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开恩
    午后,春风和煦,气温回暖,慕容紫嫣小饮几杯过后,回殿内午休小憩了。

    殿轩宽敞,四面有琉璃屏风,窗台排放一花枝样的灯架,造型优美,香炉染着熏香,慕容紫嫣在锦榻上躺下,很快入睡了。

    罗昭云等她睡熟才离开,走出宫殿,看着午后的阳光,微一沉吟,觉得有必要去跟李秀宁谈一谈了。

    如何处置李氏家族,以及李渊父子,他还没有那定主意,是秋后问斩,还是网开一面。

    唐王李渊,城府极深,那么多年隐忍不发,最后进入长安,迅速建立稳定的李唐王朝,跟他个人能力和影响力,都是有关系的,能够让关内门阀、大隋旧勋贵们都支持他,这本身就说明了李渊的驾驭才能。

    以罗昭云的想法,可以不杀,但是,要软禁起来,或是剥夺一切权利才行。

    这个李秀宁,则没有必要留在宫内了,可以放出去,让她与那一家人相见了,她的兄长在看押,她的父亲和继母等都在晋阳被软禁,等着一道圣旨过去,决定他们的命运。

    过不了两日,当晋阳捷报通过兵部、枢密院传入朝廷,那时满朝的文武大臣定会分成几派,讨论对李渊父子的处置,到时候主杀、主放、主用,肯定都有。

    作为君王,得提前有个主意,否则,到时候会被大臣们争来争去,各说各的道理,很容易没了主意。

    罗昭云只带着贴身内侍,来到了这座冷宫殿外,距离上一次看李秀宁,已经过去十多日,昔日的铁娘子,如今已经如囚笼内的金丝雀,磨掉了许多锐气和斗志。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一旦时机过去,时势不复存在,英雄也无用武之地,逐渐泯于众人,沦为平凡。

    “参见陛下”

    两个侍女在庭院内剪裁废旧的花圃,看到陛下进入,慌忙下跪。

    “平身,李姑娘呢!”

    “回陛下,她正在里面看书”侍女紧张回答。

    “你们在外面候着,朕进去看看。”

    “是,陛下。”

    罗昭云走进轩内,里面传来脚步声,李秀宁似乎听到外面的对话声,放下了手里的书卷,绕过了书桌,盈盈走了过来,见到罗昭云的刹那,给他一福身施礼。

    “秀宁见过陛下!”

    罗昭云瞥向李秀宁,见她脸颊如蛋清一般洁白,五官精致,虽然没有施粉,却如同洗尽铅华一般,浓睫如扇,鼻如腻脂,反而清秀可人。

    “近日可好”

    李秀宁道:“回陛下,妾身一切安好,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安静生活,也看了许多书,以前舞刀弄枪,骑马射箭,倒是顽劣一些,忽略了不少书籍,感激陛下派人送来这多文集和书卷,让秀宁打发了时间。”

    罗昭云略带苦笑,说道:“是我囚禁你在此,已经亏欠了你,这些书籍,也是怕你闷出病来。”

    李秀宁摇头道:“陛下没



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诚交流
    罗昭云经过跟李秀宁聊一些事,心中有了定数,站起身要离开,临行前道:“李姑娘,我们相识在十多年前,那时候你还不足十岁,一晃这过多年过去,若不是因为天下大乱,彼此争夺社稷,朕觉得,或许与李家,还能成为不错的朋友。”

    他顿了顿,怅然道:“对于你两位兄长的死,朕也没有办法,虽不是我亲手伤害,但也是我的亲信将领,至于你,软禁到此结束,或些日子,等你父亲、兄长到了京城,就可以放你出宫,跟他们团聚了。”

    李秀宁闻言一愣,露出一些不解之色,犹豫道:“陛下,打算放了我”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留你在宫内软禁,也是为了不让你泄露这里的秘密,如今李唐覆灭,软禁你还没有用处了,是该出去跟家人团聚了,皇图霸业,终究一场梦,能够坚持到最后的,终究是少数。”

    李秀宁得知自己可以离开皇宫了,先是一喜,但转即心情有些复杂,毕竟出去之后,恐怕入宫就难了,跟罗昭云可能没什么机会再相见了。

    回想当初的相见,一个**岁,一个十五六岁,那时候小妮子还没怎么将罗昭云放在眼内,毕竟他年纪不大,论官爵和家世,跟她李家是没得比的。

    等她逐渐长大,豆蔻年华,尽管听到一些罗昭云的事迹,但是也很难相见,后来她跟随父亲去了晋阳,怀春的年纪,认识了柴绍,花前月下,对罗昭云的印象就越来越淡了。

    直到李唐与西北军的冲突,越来越直接,她才真正把罗昭云放在正面的敌对方去看待,那时候,李秀宁才意识到,罗昭云的勇猛与才能,最大地威胁了李唐,那时候,李秀宁开始派人搜罗他的消息和身世等等,试图研究出他的破绽和致命缺点。

    可惜,越研究越让她怀疑,这个少年从边陲入伍发迹,一路走来,几乎一路强势成长,如同人生开挂了一样。

    后来,柴绍见她整日关注罗昭云的过去信息和诗集等,心生妒意,倒是好几次跟她闹别扭,出言诋毁罗昭云,甚至把他一些资料都给烧掉了,不准她看那些浪漫没用的诗文。

    这些事情,逐一闪过脑海,李秀宁此时的心境,的确有些复杂。

    “秀宁明白,虽然有些难过,但是,对你的恨意,并不多,如果战败的是你,或许李家人,还做不到这一点,能够放过你。”李秀宁说的直接,也是心里话,易地而处,倘若李唐胜了,罗昭云哪怕投降了,也不会有好下场,主要是因为他的传奇色彩,能力突出,实在让统治者放心不下,必须除掉后患。

    历史上,王世充、窦建德、李密等,哪怕投降了,但是最后没有人能够活命。

    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那天,也没有放过亲兄弟和他们的家人,把李建



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报
    兵部尚书来护儿今日前来宫城上早朝,以他的习惯,一般都是入皇城内的兵部办公官署院子转悠一下,看看最近有什么要紧的事。

    刘禹辰定下的朝会,三天一次,而且并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要求天未亮就上朝,而是改在辰时。议论内容,则主要是三日内各地的奏折,三省六部九卿寺,以及御史台、枢密院等,有哪些紧急的事,悬而未决,需要讨论。

    其实这是一个形式,往往以公布、宣布为主,毕竟人多口杂,各说各的理儿,加上扯皮的,人与多往往很难把事情决断好。

    所以刘禹辰平时研究国家军机要事,都将一些重要大臣请入御书房内,类似明朝的内阁存在,一撮肱骨之臣,小范围的讨论,枢密院、政事堂的几位长官,都挂了同平章事的官衔,参与一些军国大事研讨。

    “今天有什么要紧的军情事务吗南面、北面的战事,是否有情报送回”来护儿询问一名兵部的员外郎。

    员外郎赵阔拱手道:“回尚书大人,突厥的兵马已经进入朔方郡,以他们的行军速度,再有六七日就能进入上郡,到伏击圈内了。”

    “恩,这件事本官已知晓,陛下也清楚,还没有其它消息,比如萧梁,还有晋阳......”他的话未落,就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

    “尚书大人,有紧急文牒从晋阳传来。”一位门口衙役带着文牒,呈递过去。

    来护儿拿过来一看,眼珠子瞪得老大,先后扫了两遍,忽然放声大笑。

    “哈哈哈,大捷,这是晋阳大捷,李唐完蛋了。”来护儿在这里一喊,兵部侍郎诸遂良正好走入官署大门,得知事情原委,也跟着拍手大笑。

    “真是天佑我的大华朝,尚书大人,咱们要赶快入宫,向陛下报捷,向文武百官报捷,毕竟这是我们兵部的荣耀。”

    来护儿捋须点头,寻常他一个尚书,要经常看着户部尚书的脸色,为何因为需要大量的粮草、军饷等,需要户部调度,各地都有战线,所以粮草供给让来护儿操碎了心,如今晋阳城被拿下了,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它娘的,看谁敢再给老子脸色看

    “走,进宫,速速早去,让三省六部九卿的人,知道咱们兵部立大功了。”

    来护儿和诸遂良快步出了兵部官署司衙,走上皇城主干路,直接朝着宫城的昭阳门走去。

    与此同时,枢密院的陈祾已经接到从晋阳传来的情报,毕竟兵部、枢密院都有各自渠道,虽然都跟调兵、国防有关系,但是职责却各有不同。

    兵部只处理国家军队的日常事务,军队费用的调拨,人员的安置,兵员的征召等,也处理一些战争计划的制定。

    枢密院则是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军队的调防,战争的动员,战争的指挥等都是枢密院的职责,同时也领导兵部的工作,所以,徐世绩在晋阳前线,写了不同的奏折,分别呈递给两个官署衙门的长官。

    “大捷啊,晋阳终于破城了,这个徐世绩,有些能力,刚开春不久,就攻入晋阳城,迫使李唐投降了!”陈祾感慨几句后,觉得应该立即入宫,禀奏大捷,否则,报头功可能被兵部的人都抢走了。

     



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议
    来护儿、陈祾、诸遂良、温博彦等人带着捷报进入了宫城大殿前,知道这个时辰,陛下还没有临朝,所以没有进入大殿,而是沿着殿前汉白玉石铺砌的路,绕过大殿,来到后宫墙门处。

    通过这道大门,里面就是陛下的寝宫,以及后宫居所了,外官不得召见,是不能进入的。

    “诸位大人,早朝时间未到,你们来此,有何贵干”一位执勤的大内统领,拦住了这些重臣。

    “在下兵部尚书来护儿,这是枢密院副使陈祾,我等拿到晋阳捷报,要立即面见陛下,向陛下禀告,还请这位统领进去通传一声。”

    大内统领一身甲胄,威武凛然,目光扫过这些人,像来护儿、陈祾等人,他倒是认识,以前当班,也见过这些大臣进入宫内面圣,都是陛下信得过的大臣,所以,他也不敢多刁难,抱拳道:“诸位大人稍候,林某这就去禀告陛下。”

    “林统领请!”

    林庆拱手之后,转身进入宫内禀告,没有陛下口谕,谁也不能放外臣入宫。

    此时的罗昭云正在长孙皇后宫内,由皇后亲手为他穿戴龙袍,得到大内统领林庆的通传诸位大臣的请奏,对着长孙笑道:“从晋阳传来的捷报到了,今日上朝,估计要热闹了。”

    “陛下的功绩越来越大,他们忠君之心,也势必更牢靠。”长孙皇后温柔轻笑。

    罗昭云点了点头,想到一事,说道:“软禁了李家的秀宁姑娘一年多,朕已经答应赦免了她及其家人性命和自由,这些日子,你抽空见一见她,安抚一下。”

    “要收入宫内吗”长孙莞尔笑问一句。

    罗昭云摇了摇头,苦笑道:“算了,她两位哥哥、一位未婚夫,都因我而死,国破家亡,看到她,多少还是有些亏欠,放任其自由,到时候让她出宫去吧,一切随缘。”

    “明白了。”

    “另外,朕打算明日便带军北上,御驾亲征了,那个窦妃,也常走动下,让她融入进来,别生份了。”

    长孙皇后温柔道:“陛下尽管安心出征,宫内的事,妾身会处理妥当的。”

    “恩,有你打理,朕也安心。”罗昭云点头,穿戴完毕,走出凤鸾宫,前往两仪门,出了宫门,就能在长墙甬道那里,看到前殿宫门处,站着一排大臣正翘首以盼。

    当罗昭云走近,一排大臣拱手跪拜,高呼:“参见陛下,大喜降临。”
1...198199200201202...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