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四处溃逃的士兵,成了奔涌而来的东宫卫士骑兵的活靶子。
埋伏在丛林、山腰的精兵围堵上来,刀声响亮,血光冲天。短兵交际拼杀在一起。
“杀——”
夜色之下,密密麻麻的身影,带血的刀尖,数不清的战马,密集地交织在一起。
………
罗昭云带兵杀向了仁寿宫的山顶上,这里驻守的左右府侍卫、千牛备身等,誓死抵抗。
谁都明白,参与了这场叛乱,注定没有好结局,哪怕现在放弃反抗。回头也要被诛杀,不如临死前在搏一搏。
柳述和元岩、假杨勇此时正困在大宝殿,脸色都变白了,想不到杨广反应这么迅速,他们从哪里得到这些兵甲武士
“情况有变啊,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派出去那些那兵符的亲信,能够调动内城的禁卫军赶过来。”柳述叹道。
元岩情绪有些低沉,与半个时辰前的意气奋发,判若两人。他已经预感要失败了。
哪怕那些携带兵符的人调动了禁卫军,可是没有大人物坐镇,那些将军、统领,如何选择。很难说。
最后能指挥大军的,不是兵符信物,而是人!
元岩的猜测不错,事实上,那几个手持兵符的人,真的调动了禁卫军。但是那些武卫府、监门府的将军带人赶到了永光门外。
当他们看到太子杨广、大臣杨素、六部一些尚书、柱国之后,摄于那种文武大臣的官威,全都不敢异动,直接向杨广效忠了,甚至主动封上了兵符。
军队虽然是国家统治的机器,但这些将军不是机器,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利益选择,有忠义和畏惧,这个时候,看清了局势,都明白该向谁效忠。
杨广接过了兵符,长舒了一口气,感到胜券在握了。
“诸位将军,你们赶来及时,元岩、柳述叛变,行谋逆大罪,不可饶恕,目前正在负隅顽抗,现在孤王下令,查封柳述、元岩、元胄等人的行宫,关押家眷,听候发落!”
“遵命!”一些将军接到命令,开始行动。
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为帝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杨广在众多嫔妃和大臣的面前,听到皇帝驾崩的消息,顿时嚎啕大哭,几乎三叩九拜一般在杨坚的床榻前,毕恭毕敬,痛哭流涕。
众多大臣和宫内人,也都在他的感染之下,呜呜哭起来。
这里已经没有罗昭云他们武将的事了,于是退出大宝殿,在殿外庭院把守,同时派侍卫们清理院子,抬出尸体。
不一会,内侍省的内给事、内常侍,匆匆赶来,进入宫殿内听候旨意,很快,内侍省下的各令坊开始行动起来,准备内城的国丧事宜,整个仁寿殿都忙乱起来。
郭孝恪压低声音,对着罗昭云道:“你说柳述身为当朝驸马,权位红极一时,即便太子登基,他仍是皇亲国戚,为何要铤而走险,发动谋乱呢”
罗昭云对于古代宫廷之事,虽然有所研究,但毕竟都是史家之言,柳述在想什么,没有人能完全把握。
不过,在罗昭云看来,柳述这样做,一来因为他跟杨广、杨素等人关系不睦,私下有恩怨,一旦现任太子登基,他肯定会被疏远,离开朝廷中枢,不能在那么受宠当红了。
其次,杨广的性格,跟杨勇差别巨大,二人治国的理念,一个偏向法家,一个偏向儒家。
柳述乃是河东柳族,也算门阀大户,几代治儒学,杨勇的性格和治国理念,跟他们这群门阀高族有很多的契合性,深得朝廷大臣和世家名望之士的拥戴,所以,才有那么多旧势力,在背后支持杨勇。
可惜的是。杨勇这种宽仁随和,率意任情,并不适合隋代,如果他生活于汉唐宋明的中期。都将成为一代贤主,可惜生活在五胡乱华,南北朝动乱之后的大一统隋代,有太多的政局隐患,没有平稳。使大隋表面光鲜,实则根基不稳。
这大隋跟秦国很像,当年秦国统一六国之后,迅速灭亡,除了二世昏聩和赵高弄权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六国旧贵遗族不甘心就这样臣服强秦之下,还需要一次大乱战争,彻底摧毁那些旧贵根基,等到了汉代,六国的贵族子孙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亡国久远,百姓思定,才能平稳下来。
隋代也如此,将会有大型的农民战争,混乱厮杀,烽烟四起,门阀被动摇,贵族元气大伤,到了唐代,才能长治久安一些。
罗昭云想到这些之后。摇了摇头,根本就说不清楚,原因太复杂了。
“或许,柳述他们。已经不是夺权争宠那么简单,还涉及到,未来大隋的方向,如果他们真的成功,也许大隋的命运,会有些不同吧。”罗昭云轻轻一叹。他不知自己在这场宫变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在影响历史,还是促进的历史的进程。
后半夜,仁寿宫内传出了钟响,回荡山城,那是国丧之钟!
半个时辰后,一些文武大臣开始陆续赶来仁寿殿,通过永光门,进入大宝殿外,听候宣召议事。
太监寺人们开始给大臣们发放黑纱,以君臣之力带着丧孝。
一些老臣们伏地痛哭流涕,喊着:陛下,陛下,您怎么就这么去了。
整个山顶宫殿群内,都是哭声悯动,愁云惨淡,给人一种低沉、压抑的感觉。
由于皇帝驾崩,需要一系列的仪式,还有给杨坚的尸体穿戴天子丧服,准备入殓。
这些事情,早就有所准备,所以开展起来,有条不紊,太监宫女,进进出出,忙里忙外。
当天色蒙蒙亮的时候,杨广在大宝殿前的仁寿正殿,召见了赶来发丧的文武大臣,足足数百人,能来的几乎都来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拂晓时刻,太子杨广在数百文武大臣的拥戴下,登基为帝,正式开启
第一百四十七章 诓骗之计
长安新城的战斗也已经结束了,刘居士率领一群剑手、武士、绿林匪徒,攻打东宫,恶战了一个时辰,也没有攻克,最后宇文述带禁军及时赶到,围剿这片乌合之众。
除少数人突围而走,大部分人都战死了。
杨勇并没有被救出去,他的命运,接下来只有死路一条了。
历史的规律比较奇怪,许多事会重演,很多王朝第二代指定继承人,提前被立为太子,往往最后都是一种悲剧结局,秦的扶苏,汉的刘盈、隋的杨勇、唐的建成、宋的德昭等。
身为开国之主的嫡长子,处于权力争斗的最漩涡之处,往往不具备想他们父亲那样的立国之雄才伟略,所以悲剧也就注定了。
………
雄关之外,周罗睺、吐万绪等人,也在清理战场,昨夜一番厮杀,斩杀禁军上千人,己方也损失了三四百人,好在他们是胜利的一方,没有被偷营得手。
接下来,通往仁寿宫的路畅通无阻了,二人率军进入的仁寿宫的外城,才得知老陛下已经驾崩,太子今早就已经登基为新陛下了。
周罗睺、吐万绪相视苦笑,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快朝廷要经过一些变动和清洗了。
………
清晨,阳光明媚洒在山麓上。
北斗殿内,萧妃跟自己的长子杨昭,小女儿杨采玉见面,听二人谈论着沿途的经历,尤其是如何在山谷遇袭,被罗昭云料敌先机,提前替换了,致使误中副车,否则,他们早就没命了。
雍容华贵的萧妃听完,对罗昭云的印象更增几分好感,倘若罗昭云没有能力和胆色,未雨绸缪。冒死相救,她的长子和小女儿,都将遭遇不测了。
“如此看来,那罗昭云还真是一个栋梁之材。如此年纪,带兵严禁,遇事不惊,料敌之所想,将来必是一位名帅!”
晋王杨昭、小公主杨采玉听到母亲如此高度评价罗昭云。出奇地都没有任何异议,纷纷点头。
萧妃微笑说:“不对劲呀,换做以前,我一提罗昭云少年成才,还有人跟哀家辩驳呢,怎么今会儿,也认同了。”
“此一时彼一时嘛!”杨采玉笑嘻嘻道:“以前我不了解他,现在,我也知道他有勇有谋了。”
萧妃抿嘴一笑,这个小妮子。似乎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不骄不躁了,举手投足,都稳重了不少。
“玉儿,这个罗昭云,你不讨厌他了呀”
“谁说我讨厌他了。”杨采玉大眼睛扑闪扑闪,一副很正经地道:“他可是我的救命恩人,以后谁也不准在我面前说他的坏话。”
晋王在旁笑道:“母妃,这点孩儿可以作证。那罗昭云把她护在怀里,用身体挡箭,不让她受半点损伤,的确有救命之恩。”
“是吗。那可要好好谢一谢人家了。”萧妃说道。
晋王杨昭一半试探,一半调侃地说:“反正小妹年纪也大了,不如撮合一下,我瞧那罗昭云人品不俗,武艺高强,文采出众。年纪比她大不了几岁,过几年成婚,挺般配的!”
“啊——”小公主杨采玉惊呼一声,脸颊顿时腾地一下红彤彤起来,毕竟还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小丫头,谈婚乱嫁早一些,脸还嫩一些,吱吱唔唔地又摆手,又摇头的。
萧妃见状说道:“玉儿没有这层意思,还是免了吧,你们父王,已登基大宝,回长安祭天之后,就是新任国君了,堂堂公主,以后嫁娶,肯定要按照国制,选取文武重臣家里的公子,不可儿戏了。”
杨采玉听完,心里委屈,很不是滋味,也不知为何。
或许因为
第一百四十八章 低武层次
隋文帝杨坚的丧礼正在仁寿宫内城紧锣密鼓地操办,由于杨广有其它政治目的,并没有把消息散出,所以,长安新城和天下各郡的百姓们,都蒙在鼓里,并不知情。
杨广派出右武候车骑将军屈突通携带矫诏玺书,带着数百快骑,前往晋阳,要召杨谅回京师。
这屈突通祖上为库莫奚种人,后依附鲜卑慕容氏,十足的胡人血统,他自幼性格刚直、坚毅,擅长骑射,武功不俗,乃是大隋一员猛将。
杨广之所以派他去,原因简单,这屈突通耿直的秉性,在朝堂有名,一直以来,并非东宫的心腹,但是屈突通有个优势,就是效忠皇帝。谁做皇帝就效忠谁,以前是杨坚,现在是杨广,有一股忠君情结。
如果杨广派宇文述、司马德戡等人去,杨谅肯定会怀疑,只能派去一个看上去中立的人,实则眼下又对他忠心耿耿,才能实施他此次的诓骗谋计。
这件事安排完后,杨广又开始了其它布置,如何回长安举行祭天大典、祭祀祖庙等,如何把自己的心腹提拔起来,削弱老旧势力的影响。毕竟许多老臣,多是效忠杨坚的,对杨广未必那样支持,甚至有些人是支持杨勇一方,他不能坐视不理,不分远近亲疏。
………
罗昭云回到临时行宫驻所,辛苦了一天一夜,总算可以休息一番,不用执勤了。
这次他的功劳,不可谓不大,首先保护了太子和小公主安危,其次,及时通知城内的人早作准备,第三带兵杀向仁寿殿。
罗昭云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也不知未来的路在哪里,历史会如何发展
他身在历史之中,感到有些茫然,虽然知道总体的方向。但细节却完全不同,如果以为掌握的历史就能无所不能,那就是无知和找死了。
因为后世所知的历史,多数是官方史家有选择地记录。还有的是拼凑、臆测、美化、杜撰的,书本上的许多历史人物,也许跟真实存在过的那个古人,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好像后世社会中,官方公布了很多官员。如何的清正廉明,如何的刚正不阿,如何的为公为民,如何的大义凛然,如何有文化修养,呵呵,你真信啊
罗昭云现在一步步向前走,个人力量有限,只能随波逐流,根据新形势和发展。随机应变,等待机遇到来。
不论是现在任隋官,还是以后投唐,或是自己打江山,都需要根据形势待定。
他也不确定,自己来到这个空间历史,是否还有隋末的农民战争。
当务之急,罗昭云还是在不断地储备和积累,功夫也没有落下,这次经过一番厮杀。隐隐感觉自己马上就要突破化劲了。
化劲,是以武入道的一个过程关卡,突破过去,对内劲的把握。有了全新的体会,可以全身密布气劲,虽然还挡不住兵器刺、砍,但是钝器却能被气劲卸开力量,保护自身,还能对危险有所感应。身体的敏捷度、力量等等,都有一次突破。
他觉得始终差了一点窗户纸,无法捅破,思考半天没有想通,就去找周罗睺求教,在对方所在的行宫院子里,煮酒论武,一老一小,谈的很投机。
周罗睺叹道:“其实咱们军方的武,只是低武;江湖的武,才是高武。但朝堂和江湖,两个层面,相互并不牵扯,各有各的规矩,那些古武门派,禁止让宗派
第一百四十九章 汉王反
罗昭云被萧妃接见,当面把他褒扬一番,又赐予了一些珍珠玛瑙,黄金绸缎等,表示感激。
他自然要推脱一番,奈何萧妃和晋王盛情难却,罗昭云只得接受了赏赐。
萧妃忽然问道:“罗将军,今年你有多大年纪了”
“十五岁了。”罗昭云恭敬回答。
萧妃和蔼询问:“家里长辈,可曾为你在找婚配之事”
“这个,尚无!”罗昭云有些愕然,如实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他没有细想过,毕竟才十五岁,不着急成家,他想在二十多岁在谈婚论嫁不迟,不想过早就被绑在家里,妻妾成群,孩子成堆。
萧妃微笑点头,侧首看了杨采玉一眼,小公主顿时满脸通红,娇羞无比,手中捏着丝带,无比的紧张,虽然有些羞恼,但内心还是喜悦的,怦怦乱跳着。
“按我大隋律例,男子过十七岁,到弱冠年纪,就可成家。罗成,你已十五岁,离这个年岁也不远了,可曾有心仪对象”
萧妃问完话,杨采玉感激自己的小心脏儿都快蹦出嗓子了,非常关注,不知罗昭云如何回答
她担心对方说有心仪的女人,却不是她。
毕竟,她还小,对方的年级,不可能喜欢上她这个豆蔻小丫头。
罗昭云脑海中浮现出了萧依依的倩影,不过,他心中暗叹,对方身在青楼,背景复杂,跟他即便有情有义,但是最后,未必能成眷侣。
除此之外,他还没有什么中意的女人,或许来京城时间过短,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