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他摇头道:“暂时没有,我年纪尚轻。未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打算先为国效力,多锤炼一番,日后能文武双全。”
晋王在一旁微笑道:“你现在就已经文武双全了。这个年纪,有此等官爵、文采和武艺,在长安城内,都很少见了,反正我最近一些年。没听过京城内有这样的杰出儿郎,他们多在家族门阀的护翼之下,与你相比,缺少磨炼,差得远了。”
小公主杨采玉听完,则暗暗送了一口气,心下则想:罗成啊,你一定不要着急婚娶,等我长大哦!
………
杨坚的国丧大礼已经准备妥当,而杨广的各方面准备也完成了。所以,在那晚宫变后的第四日,终于起驾回京师了。
现在禁卫军、侍卫军等,都被他控制住了,身边的亲信都担任了要职,杨广的安全已经层层设了保护,千军万马也难以冲杀到他跟前,更何况一些低武刺客
杨广坐在黄金雕纹、珍珠镶嵌的车撵上,一切按古之天子礼仪佩戴和出行,头顶天子冠。龙袍加身,整个人的气质,格外厚重、深沉、内敛了不少。
他看着蔚蓝天空,壮丽山川。心中不禁涌起豪情万丈。
终于,他作为一国之君,坐在车撵之中,出驾回宫,虽然感觉不够想象中的气派,但还是令他激动不已。毕竟,这是他的第一次。
杨广心中波澜起伏,一会想到晋阳杨谅那边如何,一会想到回到京城,如何削弱旧阀势力,如何确立他的年号,如何开展他的宏图霸业
他不会忘记,其父杨坚跟他说过的那些话,大隋表明殷实和富裕,其实危机甚重,最大的隐患还在门阀,关陇贵族,天下豪强大族太多,哪怕是皇帝,也得搞平衡,来拉拢一部分大族,压制另一部分,否则就会受其干扰和胁迫。
&
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
杨谅拥兵二十万,镇戍一方,多是北方重地,民风彪悍,有北齐和六镇的军民,实力强大,加上马场也多,能迅速组成一支数万铁骑的队伍,南下横扫。
在杨谅的身边,也聚集了一些文臣武将,虽然没有朝廷那么多能人,可是兵强马壮,对杨广的登基同样造成了巨大的威慑和考验。
当晚,屈突通提前被汉王府的细作送了情报,得知汉王要起兵谋反的消息,不敢再逗留,连夜通过太原城的刺史皇甫诞的关系,打开城门,放走了屈突通等人,使杨谅的派去的人,扑了一个空。
因为这个原因,加上皇甫诞又去劝说杨谅不要起兵,分析这几十州的粮草无法与长安相比,君臣名分已定,即便兵强马壮也难以取胜,一旦战败,更是下场凄惨,不如归顺朝廷,气得杨谅把这皇甫诞关押狱中。
数日之后,杨谅在并州发布檄文,声称讨伐奸臣杨素,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南下伐长安。
此时,杨广正在长安城外,进行着祭天大典,渭水河岸,祷告上苍,进行着君王登基后,祈求天命,保佑社稷。
围观群众十万人,站在河岸两边,高呼着万岁,气势沸腾,场面宏大。
跟随的文武群臣不下千人,其中超过一大半都是关陇贵族的人,他们各自鬼胎,心中想的东西,多是利益取舍。
也有一些倒霉的门阀,比如元阀首当其冲,杨广虽然没有以谋反大罪公布,但下手绝不手软,把元岩、元虎、元雄等都抄家了,男子斩杀,女子放入教司坊内,世代为奴。
柳述虽然为公主驸马,杨广没有杀他,但也抄家没收,把柳述贬为庶民,发配龙川郡烟瘴之地,这一去,估计十死无生了,他的正妻虽是兰陵公主,但杨广丝毫不给情面,逼她改嫁,但兰陵公主不从,甚至以死相逼,不再朝觐,并上表请求去除封号请求与柳述同往流放地。
杨广大怒,断然拒绝了妹妹的请求,柳述被独自流放,不久就死在那里了。
那天夜里,但凡参与了宫变的武将全都被剔除来,全部斩杀,这些都是禁卫军人,原本是保护皇帝的,却被某一阀收买,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心中毫无王法,不敬畏皇权,统统该杀。
杨广回到京城三天,已经下令斩杀了不少文臣武将,罢黜的官员也不少,充分体现他的铁血手腕和魄力来。
大典过后,杨广回宫,接受群臣朝拜,自这日起,他就是大隋正式的皇帝了。
萧妃自然被册封了皇后,晋王杨昭被册立了太子,像杨素、宇文述等人自然都提升了官爵,以前在东宫六率府当过将军的亲信,也都被调离东宫,到京城十二府兵任将军、大将军了。
罗昭云很幸运,一年只打这一次血仗,竟然连跨两级,又升官了,郎将爵位,官职为直阁将军。
这也是
第一百五十一章 战略谋划
杨谅起兵谋反,招兵买马,磨刀霍霍,声势壮大,北方顿时调动兵马,一片紧张备战额度气氛。
这杨谅是杨坚的第五子,都说老幺吃香,果然不假,杨坚对这小儿子最宠爱,不但给他兵权,总领北齐旧境五十二州,还有法律权力,杨坚对他放松警惕,不顾开皇律约束,让他便宜从事。
在财政上,怕他缺钱,所以特许他造钱,享受特权,如同一个地方割据的藩王一般。
几年下来,杨谅图谋已久,身边也收拢了不少怀才不遇的人,比如王頍、萧摩诃等人,都是朝廷边缘人物,却有大才干,渴望从龙之功,纷纷拥护杨谅。
这五十二州城,至少有十九州的刺史和府兵将军,同时相应杨谅起兵。
不出七日,大军已经凑足了三十万众,其中五万的骑兵,声威强大。
晋阳宫,杨谅把它作为了自己的行宫,暂时号令群雄,接受朝拜拥护之地。
早在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权臣高欢开始在晋阳县修筑晋阳宫,并在天龙山开凿石窟,建避暑宫。
隋文帝开皇九年,还是晋王的杨广,来此扩建晋阳宫,并在晋阳宫外筑周七里、高四丈的宫墙,初名“宫城”,隋文帝更名为“新城”,以区别于原有的大明城。开皇十六年,杨广又下令建筑仓城,城周八里、高四丈,东城墙与新城西城墙相连。
如今杨谅起兵之后,俨然把晋阳宫当成了自己的宫城。
宫苑内,竹木葱郁,生机勃勃,碧波荡漾,涟漪阵阵,小桥流水,假山飞瀑,花圃中点缀着藤萝、月季、蔷薇、牡丹花。
夜幕降临,无数的红色纱灯随风摇摆。给宫苑染上一层橘红色的光泽,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在晋阳大殿内,灯火通明。二十二岁的杨谅,与一些心腹,文臣武将,正在商议南下出兵的事宜。
这里除了有萧摩诃,王頍外。还有总管府兵曹裴文安,柱国乔钟葵,大将军綦良、余公理、刘建、纥单贵、王聃、茹茹天保等人,同样人才济济,虎将如云。
“诸位,各路军马已经聚集在晋阳一带,随时能够南下,但是如何出兵布局,孤王尚无定论,不知将军们可有高见”
裴文安先说道:“汉王。井陉以西之地,完全在大王控制之下,太行以东,各路军马,也归大王指挥,当全部动员,派老弱残兵驻守险要,但仍命他们随时扩充土地。然后率领精锐,直入黄河渡口的蒲津关,某愿充当前锋。汉王可率主力继进,闪电攻击,挺进霸上、咸阳以东地区,可以从容不迫的把它平定。此时。京师震动骚扰,军队不能马上集结,上下互相猜疑,人心离散。我们立即发号施令,谁敢不听。用不了十天,大事可定。“
众人闻言点头。都觉得他说的甚有道理。
老成稳健的萧摩诃也点头赞同,觉得裴文安提议不错,说道:“末将也赞同这个观点。”
萧摩诃可是南陈第一猛将,只不过,现在已经七十三岁,老当益壮,仍神采奕奕,说话声音洪亮。
王頍在一旁道:“如果汉王要进攻长安,就要多用关中、秦川一带的府兵;倘若汉王要守住北方,扩展地盘,当用北齐的遗民兵将,尽量发挥地域军种的优势,事半则功倍。”
&n
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劲
大隋皇帝杨广为了稳定局势,开始对朝堂进行洗牌,大力提拔他所信任的贵族,三省六部的人员很快就确立了,
杨素为尚书令,苏威被封为左仆射,高颎也被重新任用成为右仆射,牛弘为吏部尚书,梁毗任刑部尚书,长孙炽为工部尚书,樊子盖为民部尚书,段文振为礼部尚书、卫文升为兵部尚书,按照大隋规制,这些人都是宰相班子的重臣。
杨广麾下的一些东宫亲信将领也都被册封为京城卫府大将军,如宇文述提升为左卫大将军,于仲文提为右卫大将军,郭衍为左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右武卫大将军等等……
还有一些人,如裴蕴为御史大夫,裴矩为黄门侍郎,虞世基、薛道衡为内史侍郎,郑善果为大理卿,封德彝为内史舍人等,都是早先就站在杨广一边的文臣,此时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杨广坐在金銮殿上,颁布诏书,册封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三军统帅,率十万禁军北上,平定杨谅之患。
同时被点名出征的武将还有周罗睺、鱼俱罗、陈稜、杨子崇、张寿等人,都是大将军、将军的官爵,而罗昭云名为直殿将军,官爵还是郎将级别,尚无每日上朝的资格。
“三日后,举行誓师大会,登台封将,出师北伐!”杨广一言九鼎,充满了威严。
“陛下英明!”文武群臣数百人,一起高呼着,激昂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令人。
杨广微微点头,看着群臣跪拜,高呼万岁,已经习惯成自然,没有了刚开始几日的激动和兴奋,现在他如一潭深水,古井不波,喜怒不形于色,短须胡子也留下来,越发具有君王的威势了。
………
永宁坊罗府内。
罗昭云正在院子里舞着长枪,枪锋寒尖利闪,令人不敢逼视,在他的手中,这杆长枪腾跃如飞,宛若蛟龙,人影快速腾挪出枪,残影斑斑,四周尽是枪芒烁动。
长枪乃百兵之王,越来火候越深,如果能持续苦练,成就会越来越高,最适合在疆场上驰骋,建功立业,杀伐天下。
这杆长枪在罗昭云的手中舞动,枪锋的红缨突突乱颤,更是慑人心魄。
枪纂上束以红缨,倒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枪锋刺入人体后,血液外涌,尖纂上束有红缨,就能把血液引落下去,若是流到枪杆上手滑,就不好把握了,所以实战中少有不束红缨的。
“嗨!嗨嗨——”
罗昭云一边吼着,一边练着五虎断魂枪法,还有罗家祖传枪技、李靖枪术,结合在一起,他对长枪的领悟更深一些。
正所谓,一年刀,十年剑,百年练就一杆枪!
要把枪法练得出神入化,没有十年以上的苦功,难以进入高深之境,绝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突破的。
罗昭云现在练枪,实在凝聚一股气势,确切来说,是
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
汉王在晋王起兵谋反,朝廷要派十万雄师出征北伐的消息,迅速在京城内传开了。
长安新城大街小巷,以及豪门贵族,坊市驿馆,青楼曲艺等场所,全都在议论纷纷。
有些势力的人,面露冷笑,等着看大隋皇室骨肉相残的场景。
铜雀楼内。
乔倾月穿着一身月白色长裙,站在倚红阁楼的窗前,纤细曼妙,长丝如瀑,墨黑发亮,容色倾城,在月光洒射之下,显得有几分出尘的气质,跟青楼歌姬的身份,似乎有些不符,更像一个月下仙子。
“小娘子,这是北方萧将军派人送来的情报。”一位婢女送上了信函。
乔倾月看过之后,微微点头,原来萧摩诃要她们在京城散播一些不利于北伐的消息,让京城人心惶惶,方便汉王的大军气势。
“即便大隋内乱,难道我陈朝还有复辟的机会吗”她露出一丝苦笑,觉得不可能了。
大势如江水,一去不复返。
任何人想要逆转大势,让水倒流,根本不可能实现。
她这几年接触过一些京城才子、贵族等,听到了一些有学问、见识者,说出来对大隋崛起,灭到南陈的事情,使乔倾月认识到,什么是大势,那就是大隋富强,南陈腐朽,中原统一势在必行,任何阻挡的势力,都是不识时务的,这就是历史趋势。
如今,乔倾月对复辟陈朝的事,已经没什么信心,只是要遵从组织安排的任务,要在隋朝制造内乱,也算为南陈死去的那么多将士、家族人,复仇吧!
“听说罗昭云这次在宫变中出力很多,破格提升为直阁将军了,连跳两级,如今正值用人之际。他也会出征吧。”
双胞胎的其一婢女道:“回小娘子,这罗昭云最近很受器重,出征北伐,定能有他。”
乔倾月轻轻一叹:“杨素领兵出征。众多武将随同,朝廷的兵马虽然只有十万,但都是精兵,汉王三十万大军,未必上下同心。这一场战,朝廷恐怕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要不要刺杀杨素”一名婢女道。
“等宫内的消息吧,咱们切不可擅自做主,再说,那杨素身边有侍卫高手保护,小觑不得,除非她出手!”乔倾月似有所指。
“红拂女答应只再办一件大事,就要跟随李药师离开京师了,到时候,我江东盟是否真的放手”
“相信她不会乱说。她爱那李药师,自然会保守秘密,否则就不是害死她自己那么简单的,希望盟主那边能够体谅,不要跟她一般计较,否则,容易寒了许多人的心。”乔倾月何尝不想早日获得自由呢
两个贴身婢女都不言语了,静静站在乔倾月的身边。
………
罗昭云得知了即将出征的任务,并没有感到多意外,似乎早就有所预料了。
他也很想通过这次出征。真正单独带兵,熟悉阵法和战术,磨炼自己的带兵能力。
出征之前,他亲自拜访了李靖。跟他又推敲了一些兵法和阵法方面的知识,还有安营扎寨,指挥行军的见解,心中越来越笃定了。
萧依依听闻罗昭云要出征,也特意邀请他,来画舫上饮酒一叙。为他壮行。
最近她不大想去罗府了,因为罗府有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清丽女子,虽然名义上是他的贴身侍女,但是看宁沐荷的神色和地位,完全如同半个女主人了,而且二女一见面,总是略有一点敌意,毕竟女孩子心思多,都明白对方喜欢着罗昭云,难免会斗几下嘴。
夜色下的河渠水街,是长安城夜里的一条风景线,河面宽阔,水流轻缓,水街的两旁阁楼耸立,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妩媚多娇,不少画舫和船艘游戈其中,不时传来琴声箫音,欢笑阵阵。
长安城虽然有宵禁,但是关闭坊门之后,在自己的坊内,管束就轻许多,毕竟大街上是左右武侯府、左右卫府的兵士巡逻,而坊间内,则是坊丁象征地管理一下,并不严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