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尤其是兴化坊内,都是青楼场所,晚间通宵达旦地欢愉,进进出出,管得松散一些。

    罗昭云单独来了,与萧依依坐在画舫内,门舱打




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点将
    三日期限,转眼即到,出征北伐的日子到临了。

    天微微亮,罗昭云就起身了,今日是他出征的日子,等到辰时一刻,城外将是三军点将祭旗的时刻,由隋炀帝杨广亲自喝令,犒赏大军,所以比较隆重。

    罗昭云要穿上一身戎装,从甲胄、披膊、盆领、手甲、武士服、腰间装备,都是崭新的,因为提拔为将军之后,盔甲的规格发生了变化。

    宁沐荷一件件为他穿戴起来,温柔体贴,如同一个小媳妇吧,精细服侍,为他披甲着衣,送他奔赴战场,虽然这不是她第一次这么做,但是心中的感觉,仍感到一种异样和玄妙。

    宁沐荷为他把束带系紧,轻拂他英气蓬勃的额头几绺黑发,然后踮起脚尖为他系好后面的逍遥巾,有些担忧道:“这次出征,多加小心,愿阿郎马到成功,横扫叛军,早日凯旋归来。”

    罗昭云看着越来越清丽的宁沐荷,一头如墨的青丝,得体的鹅黄色罗衫褶裙,掩映住她娇好的身材,当年的贴身侍女,如今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

    “放心,等我归来!”罗昭云言语坚定,对这次出征,还是有把握的。

    因为历史上记载很清楚,汉王杨谅起兵,不足三个月就被剿灭了,几次正面交锋,都有大战绩。

    而这次,自己作为先锋军将领,那历史的痕迹,是否就在自己身上来实现呢

    ………

    红彤彤的日头,自地平线喷勃而出,晨曦照射下来,一片金光。

    长安南城外三里处,临时搭建了演兵场,正北面筑起了一座高三丈、长宽各约十丈的巨大点将台,巨大的圆木,在点将台上搭起一座高高的凉棚,金黄王旗飞舞,帅字旗飘扬,晨阳初照,气氛萧杀。

    在点将台两侧,各矗立着有一米多高地牛皮鼓,前方树立着一百个木桩,绑着无数的牛祟,专做祭旗之用。

    很快,时辰来到,城外旌旗飞舞,百姓人山人海,杨广站在点将台上,满脸的威严。

    “此次汉王叛乱,倒行逆施,不得人心,朕亲自点将,激励三军,英勇杀敌,平定祸乱——”杨广慷慨激昂地讲话一番,倒是挺有煽动性的。

    等他亲自点了杨素、周罗睺等将领,递出兵符,任命为帅为将。

    “击鼓,祭旗——”杨素接过兵符和令旗后,轻车熟路,站在大军面前,朗声喝令。

    &nbs



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
    大军出征了,浩浩荡荡,气势雄浑,兵甲锵锵,先锋队伍有两万人,率先出行,与中军相隔了十多里,旌旗飘展着。

    大队伍呈长蛇阵型向前进发,一排六人,两万多人排开,加上辎重车、铁骑、弩车等等,队伍如同一条长龙在盘旋前行。

    哐哐哐!

    整齐的步伐,劲壮有力,甲叶摩擦,发出相同的律动,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

    罗昭云一身戎装,将军级别的铠甲铁盔,披着白袍,手中提着一把虎头湛金枪,枪身乃精钢打造而成,长近一丈,枪头为镏金虎头形,虎口吞刃,乃白金铸就,锋锐无比。

    这是他步入化劲之后,第一次出征,整个人的气质和体能,都比过去强大很多,自信满满,神采飞扬。

    他身边是三百铁骑护卫,连马身和马首都有铁皮包裹,战马壮硕,骑士魁梧,彪悍十足,扬尘在黄土古道上,滚滚尘土,席卷烟尘冲天。

    大军离开京城后,先向东,过函谷,然后一路向北,要经风陵渡口,运过大军到达黄河北岸,才能开赴晋阳。

    而叛军很可能就会在河东绛州一带,与先锋军交战。

    虽然汉王等人也知道堵住黄河对岸,占据有利地形伏击,就能使京城大军陷入被动,可是河岸驻扎的府兵不少,而且周围郡县的城池并没有投靠汉王,所以叛军要打到黄河口,还需要一些时间,费些周章。

    这一日黄昏,赶路整日,人困马乏,三军停顿,安营扎寨。

    罗昭云第一次带领这么多的大军,多少有些兴奋,但是他极力保持镇定,否则会让郎将、都尉、校尉、百夫长、队头们看轻。

    “派出去的斥候,可查探好了扎营位置”

    一位负责斥候的校尉回道:“禀将军,已经查探完毕,潜伏三里的山坡下空地,正符合将军的扎营要求。”

    罗昭云点头,他就是从斥候做起,深知这里面的门道,还有斥候的作用,可以说,斥候利用好了,就像未来的雷电一般,能提前发现敌军的位置、兵力、伏击情况,这些情报,对于军事作战非常重要。

    “传令下去,在前方三里安营扎寨,派人向后方的中军送去行军汇报!”

    “末将得令!”

    罗昭云策马向前,不一会,两万大军抵达了扎营地点,开始分营盘位置。

    外围是左前军、右前军、左虞侯军、后虞侯军、左后军、右后军,每军各设两营,这样成梯度扇形向外扩,一圆套一圆的连接,每一个圈都是一个大营,中军营帐以车布在外围,然后步甲一千八百人在外围,骑兵一千人,辎重兵也在内,侍卫军营等,层层环绕帅帐

    每营大约一千四百人,一共一百四十幕帐,营街宽十五步,荆条有序,人道马道清晰区分,各营有偏将、校尉率军巡逻,两班轮换,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两万人马基本分完,这是他出行之前,跟李靖反复商讨的驻扎阵图,罗



第一百五十六章 帐内议事
    大军行军有速,纪律严明,数日后,已经开赴到了黄河岸边。

    滚滚长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否成败转头空!

    罗昭云率大军在古渡口渡过河面,进入河东蒲州地带,这里已经有了叛军斥候出没,但是大军还没有完全打过来,中间卡住了几座城邑,犹如洪流中的礁石,还在屹立着,随时可能覆灭。

    先锋军派出了一些斥候火队,大半日过后,回来只有一半,多数都遇到伏击,与叛军的斥候交锋,互有死伤。

    但是,斥候营也传回了一些有用信息,那就是三十万叛军,已经占据了河东、河南二十多个州,如晋州、汾州、云州、代州、朔州、相州等等,铺开的地盘越来越大,许多北齐旧地的遗民,纷纷加入叛军的队伍,凑热闹、搞破坏的意味更浓。

    “看来北齐的旧贵和遗民,还没有完全死心,不甘心就这样被亡国了,明着是参与汉王的军队,其实想趁乱造反,使大隋越乱越好。”罗昭云叹息。

    这不难推测,因为汉王杨谅,年轻气盛,没有什么大魄力和政治智慧,虽然十三岁时候就被封亲王,委任到地方做总管,但是他没有去上任过,只在几年前,十岁的时候,才真正出京。

    但不论是抗击高句丽的高元进犯,还是北击突厥,他这统帅都是挂名的,根本没有去过前线,也没有培养出什么军事才能、杀伐气魄来,威望也不足。

    就是这样一个眼高手低的汉王杨谅,他在太原起兵,北齐之地的军民全部依附,很多人明显就动机不纯,根本不是看到杨谅有天子之运,旷世之才,而是别有目的,跟着作乱而已。

    先锋帅帐内。罗昭云一身铠甲,与众亚将、偏将、都尉,围绕着地图,议论纷纷。商讨进攻对策。

    “诸位将军,大敌当前,可有良策”罗昭云并不着急自己表态,而是想通过询问的方式,知道一下这些将领的见识、谋略等。能说的不如会听的,有几斤几两,一听便知。

    四亚将之一的周伯涛拱手道:“将军,末将以为,我军只有两万,而敌军在蒲州与晋州的接壤处,快接近十万兵力,我等不该冒进,当尽快派人联系联系蒲州及周围几座小邑的守军,能包成一团。扎稳脚跟,同时,等候杨帅的大军主力到来。”

    “末将附议周将军的高见!”亚将宁武飞直接说到。

    罗昭云点头,询问侯莫陈婴,这人出身侯莫陈氏,祖上可是北魏皇室宗族之一,北周六镇起义的时候,侯莫陈顺是十二大将军之一,绝对的关陇贵族的显赫一员。

    “我没意见,你是这次先锋主帅将军。一切听你的!”侯莫陈婴面带冷笑,不以为然。

    事实上,帅帐之内,许多人并不服气。因为罗昭云的年纪不大,这些人大多听闻过了。

    关于罗昭云提升速度,让这些军中的老油子武将们,都有些不服气,觉得他走了的运,每个时机都能把握住。直接提拔上去,不像他们这些人,厮杀了数年,十年,还是亚将,不是真正的将军官爵。

    罗昭云心知肚明,眼神轻眯,倒是没有发作,目光专项第四位亚将,也是最后一个,长孙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练兵
    罗昭云综合了这些人的意见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封住了众人的口,让这些武将很难再反驳。m精彩东方文学

    如果罗昭云率先说出自己的主张,很可能遭到不同的抵制,非常的被动,而且这些人知道他的心思后,肯定各有准备。

    聪明的领导者,往往都是先不开口,听属下的人把意见说完,然后做个总结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几乎一锤定音。

    “原地修整两日,然后继续北上,与叛军交战,扬我大隋先锋军的威武!”

    “末将遵命!”有人主动迎合,也有人被动跟着遵从。

    “好了,今日的军议会就到此,都回去休息吧,各营保持警戒,不得松懈!”

    诸将称喏,抱拳一礼,然后徐徐退出。

    这些武将出了帅帐,有些主战者,或是站在罗昭云一边的将领,自然有些兴奋。

    而大部分将领,本来以为能在这次会上,反驳一下,给这个年轻气盛的罗成主将一个集体下马威,震慑一下出口气。没想到罗将军,竟然如此沉稳老练,把他们都给绕进去,堵得哑口无言。

    “这个少年罗成将军,不简单啊!”许多将领吃了瘪,才觉得这个少年似乎有些能力和头脑。

    罗昭云派人向黄河南岸的大军主力送去了消息,杨素并不急着渡河,免得在不了解敌情形势下,贸然把兵力都置于危险之境,古往今来,渡河遭遇伏击而大败的战役,太多了。

    远的不说,当年前秦苻坚的军队以弱胜强、屡战屡胜,最后却在淝水之战时百万秦军一败涂地。

    原因不外乎就是渡河之战期间,刚过河的士兵军心不稳,一旦出现什么波动,很容易草木皆兵,后面又是绝路。所以无心恋战,四处逃命。

    杨素打算派罗昭云带军北进,推出几十里的距离,探一探敌军的虚实。然后主力大军再渡江作战,非常稳妥。

    罗昭云接到军令之后,脸上露出狐疑之色,觉得杨素有试探他能力的成分掺杂其中,不过。这也没什么,罗昭云早想真正指挥一次大军,驰骋沙场。

    在后方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这非常锻炼主将的统兵能力,是否能震慑全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罗昭云很清楚,现在军中一些将领对他还有些偏见和不信任,因为他年纪尚浅,资历不够。没有大规模指挥作战的经验,而且他的提升速度过快,有诸多巧合的成分,当不得真实力。

    这一次的先锋之战,也许就是罗昭云证明自己的机会。

    月色之下,罗昭云带着校尉郭孝恪,还有亲卫,巡视一番军营,关心基层士兵的吃住情况,询问一下辎重和兵器等的补给是否充足。这些事情忙完,已经接近午夜了。

    “将军,这些事情,末将就能办理。不必如此事事躬亲。”郭孝恪说道。

    罗昭云轻叹:“现在资历不够,还不到统御全局的时候!古往今来的名将,白起,李牧等人,哪个不是与士兵同甘苦,走入士兵当中去。让他们真心拥戴你,尊敬你,才能上下一心,打仗的时候,只要这些士兵舍生忘死,就能决定战局。至于那几名将领,若有不尽忠之心,我一枪挑了都行,但是众士人心,却杀不过来!”

    郭孝恪听完,若有所思,点头受教,心中对他



第一百五十八章 阵前搦战
    两日弹指即过,罗昭云率军继续北上,将要迎战汉王叛军的先锋大军。

    一日后,两军在一片开阔的原野上相遇了,彼此都摆开了阵势。

    不过,叛军的先锋队伍有五万人,而罗昭云的麾下,却只有两万人马,敌我力量相差悬殊。

    铁甲生辉,寒光冷烁,锋芒透发,大军阵列相隔了一百五十步,正是长弓的有效射程之外,谁也不想突然受到袭击。

    罗昭云麾下的将士,前排为弓箭方阵,然后是长枪方阵,盾牌阵,长矛阵,刀斧阵,阵型有序,可以有效的进攻和撤退,不会发生拥挤与踩踏,马匹也能飞奔而过,及时传令挥旗。

    三千铁骑在队伍的两翼,这是机动部队,用得好,可以出奇制胜。

    两千近卫军,固定在中央区域,保护主将,其中有三百精锐骑兵。

    罗昭云骑着的卢马,手持虎头湛金枪,一身厚重精致的明光铠,披着白色的战袍,在绣着‘罗’字的大旗下,份外精神,人如虎马如龙,彰显少年英雄之本色!

    这是他第一次统军,坐镇指挥,没有后援,只能胜,不能败,否则兵败如山倒,会被五万大军掩杀,最后被黄河堵住去路,下场只有死!

    “嗵嗵嗵!”

    两军对垒,战鼓擂动,威震四野,所有的将士都被鼓声振奋,杀气凝重。

    如果按古代阵法来看,叛军大将纥单贵将数万大军,布成了鱼鳞阵,主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其余军种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

    此种阵法最适合兵力占据优势,以排山倒海之势,对敌军进行猛攻。

    罗昭云将兵力排成鹤翼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非常精妙,但此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严密,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会同样猛烈。

    在古代战场,这种阵法操练,是古代治军的重要方法,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他们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能够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合力,阵法操练是将乌合之众训练成军队的有效途径,发挥的战力也大。

    说白了,这种集团军作战,除了人海战术,就是各军种配合妥当,保持阵型不散,否则数万人、十万人一旦同时投入战斗,马上就会变成一场毫无秩序的混战,根本无从调度指挥发挥威力了。

    就在这时,从叛军方阵内冲出了一个魁梧大汉,手持一条铁杆长矛,满脸的大胡子,气势凶猛,大吼一声:“须拔拓儿在此搦战,尔等可有人敢与本校尉,阵前单独厮杀,生死较量”
1...3536373839...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