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罗昭云目标远大,对历史许多事都清楚,所以,不会犯这些低级错误。

    这天夜里,罗昭云在营地跟侯君集、长孙无忌、宁武飞、晁威、梅长峰、拓跋翼等人账内饮酒,畅谈这些日子以来的大小胜利,算是自己人的小型庆功宴。

    这些人,对罗成统兵能力,都肺腑至极,言语神态之间,甚为恭敬。

    特别是长孙无忌,十五六岁了,以前长得文质彬彬,跟个儒生一般,如今经过两年多的边塞生活,风吹日晒,狂沙吹打,站岗执勤,冲锋陷阵,身子变得壮实许多,个子也高了。

    &




第二百七十七章 没人想你
    散席之后,罗昭云独自坐在帅帐内,借着酒劲,豪情万丈,摊开了笔墨纸砚,挥笔写下了几首诗词,排遣心中的酒气。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罗昭云顿了一顿,写了两遍,然后又换了诗文: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随后,他接着又写:“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一连几首边塞诗,都是唐代王昌龄的作品,直抒胸臆,苍凉雄壮,带着一股寒月照铁衣的感觉。

    练一番毛笔字下来,酒劲儿散发不少,他走出帅帐,望着月光,感受边塞的夜色。

    忽然间,他仿佛听到埙乐声悠然响起,幽幽的埙音随着月色轻轻漫延开来,细细的一缕,却有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

    埙的音色本就低沉浑厚,透着些许苍凉。

    在这万籁俱静的秋夜,这细细幽幽的一缕埙音,道尽了伤心人别有怀抱,透着几许思念,还有几许少女情怀,仿佛这片天地都被这缕埙音充塞得满满地。

    乐有八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在这八音之中,埙独占土音,正五声,调六律,刚柔必中,轻夺迷失;早在殷商时期就是一种主要乐器,它的声音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哀婉。

    不过中原已经很少吹奏它了,倒是在胡族中有所继承和发展。

    罗昭云走进了埙声的源地,果然不出所料,是从紫嫣的帐篷内传出的,埙声吹得并不有力,却哀婉动听,似乎带着淡淡哀伤的曲调,那哽咽的声音好似有着说不尽的思念,道不尽的柔情,却也让听者感受到那份凄凉无助的心情。

    须臾,埙声停下了,里面传来轻微的酣睡声,索哲睡着了。

    紫嫣停止了吹埙,给弟弟盖上了被子,转身的时候,发现账外站着一道身影。

    “是谁”她走进到帅帐门口,试探问。

    “我,罗成!”账外的人影轻声回答。

    “不睡觉,跑我们帐前做什么”紫嫣压也低了声音。

    “出来说话。”罗昭云道。

    慕容紫嫣犹豫了一下,不知是好奇心驱使,还是对他数日前概不扰民的消息所感动,并没有如当初那样憎恨他了。

    “嗯!”她竟同意了,连自己都不知为何答应下来。

    慕容紫嫣穿着一身侍卫服饰,掀开帐篷走出来,外面的月光很清澈,洒在她的肌白脸颊上,明艳绝伦,清水芙蓉般,浑身上下有一种空谷幽兰的神韵。

    “陪我走走吧。”罗昭云转身离开,留下一连错愕发懵的慕容紫嫣。

    “他让走,我就走,哼!”慕容紫嫣心中有些不情愿,但鬼使神差下,很想知道要去做什么,所以脚下不受控制般,徐徐跟上去。

    二人穿过了营地,有侍卫行礼放行,来到营地后方的林荫地。

    月光柔和,夜风清冷,两道身影一前一后,跟散步差不多。

    慕容紫嫣心中好奇,却并没有紧张,通过接触几天,他发现这个罗昭云为人正派,倒不会故意把她骗到某个地方进行龌龊的事,否则,在就在营地干了。

    罗昭



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军齐至
    吐谷浑南部被李靖、郭孝恪、张峻带军,先克曼头城,再攻下了赤水城,横扫南部地域。

    而东北一面,被罗昭云带军沿着青海湖西案,推出了上百里,攻陷了王都伏俟城,俘虏其王公、尚书、将军共二百人,城内归降者有接近二十余万口。

    可以说,吐谷浑的有生力量和部落人口,被隋军不是消灭,就是控制了。

    这次进攻吐谷浑,是一次完胜,并没有折损太多兵马。

    罗昭云再次一战成名,奠定了自己在隋军中的武将地位,声名几乎一路高涨,直追李璟、张须陀、鱼俱罗、杨义臣等老将、大将。

    这一日,各路兵马先后抵达,内史元寿带军从金山至,兵部尚书段文振带兵从祁连山来,太仆卿杨义臣统军西出张掖琵琶峡,将军张寿从西域泥岭围过来。

    四路人马加起来,足有二十万众了,可惜吐谷浑可汗早已跑脱,他们兴师动众而来,却没有经过激战,伏俟城早已被控制了。

    罗昭云先后把几位将军迎入了帅帐内,虽然内史元寿兵部、尚书段文振、太仆卿杨义臣等人,官职都是二品或从二品,比罗昭云的正四品大一些,但是没有人对这年轻人轻视。

    毕竟他们心中清楚,罗昭云是杨广的宠信之臣,而且身挂御赐的金麟剑,当时有圣上口谕,如朕亲临,他们不好强坐主位,让挂御赐宝剑的统帅坐下面,这样被奏上一本,无视圣上,可大可小。而且他们都听到风声,如意公主跟他关系亲密,恐怕以后他就是驸马了,不好得罪。

    如此一来,罗昭云推三人任何一个坐主位,都无人答应,最后只好撤掉主帅位置,五人环形设下坐案,围聚相谈。

    元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罗将军年纪轻轻,却立下如此功劳,真是可喜可贺,吐谷浑已经名存实亡,步萨陀可汗投奔弃城逃奔党项吐蕃,已不足为惧了。”

    杨义臣轻叹:“只是可惜,没有堵到伏允这个可汗,否则,吐谷浑就真的灭亡了。”

    兵部尚书段文振点头,也感到有些惋惜,就差一点,没有完全堵住,如果二十万大军一到,把可汗堵在城内,直接一窝端掉了。

    “眼下留着可汗不死,日后终究还是一个隐患,以防其东山再起。”

    元寿有意拉拢罗昭云,可不像这两位武官那样直接,笑眯眯道:“哪有那样完美之事,不但势如破竹,一连攻克城池和王都,还有俘虏可汗和所有王臣,一起消灭,这种事,也太难了,罗将军能做到这一步,竟然算是得胜将军了。”

    杨义臣和段文振性格耿直一些,有一说一,不擅长恭维,话被元寿这样一说,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再懊恼、追究下去,怕是让罗成脸色不好看。

    不过,他们也只是就事论事,换做他们带兵杀来,未必这样迅猛攻克城池,取得如此胜



第二百七十九章 炀帝西巡
    隋炀帝西巡了,此次目的,主要就是了解西北高原之地的自然状况和政治动向,向当地政权还有西域诸国,展示国力,以图使他们归附大隋。

    这并非杨广登基之后第一次出巡,因为在大业二年,他就率领文武百官,后宫佳丽出游了江都,当时大运河刚开始建不久,所以河道只走了一半,剩下一半则是陆路,舟车劳顿,沿途游山玩水,去了他的青年时,苦心经营的扬州。

    历史上对隋炀帝三游江都众说纷纭,大多采取贬斥,民间演义评书,更是把隋炀帝下江都,说成看琼花、看美女、贪图游乐等,多是故意抹黑,流于表面的肤浅批评而已。

    其实杨广对扬州,有着很强烈的情结。早年杨广还是晋王时候,开皇八年十月,于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二十岁的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为伐陈隋军统帅。隋出动了九十个总管府,合计五十万大军,皆受晋王节度。

    其实杨广只是名义统帅,实际统帅是文帝派来的宰相高熲,冲锋陷阵的则是贺若弼、韩擒虎、虞庆则等大将军。

    六朝在江南割据近四百年,这使得大江南北各方面的差异很大。隋朝必须在消弥政治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统一。隋文帝灭陈后推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对江南人士采取了排斥鄙视态度。

    隋文帝先把陈地瓜分,派了三个儿子坐镇,同时,又在江南置吴州、洪州、广州、桂州等八个州,任命关陇人士为总管。这又使江南经过多方钻营而获得官位的庶族地主感到十分失落,犹如丧家之犬。

    因此,南方一直很不稳定,在开皇十年,也就是陈亡后不足两年时间,一场规模巨大的反隋叛乱在旧陈境内全面爆发,反叛者表现了对隋歧视性高压政策的极端仇恨。隋文帝一边派杨素镇压,一边派杨广去扬州地带治理。

    与杨素血腥镇压不同,杨广更注重招抚。与前年灭陈之役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抚并重,攻心为上。他坐镇江都,招抚叛者,如吴郡世族名士陆知命,在三吴地方很有名望。杨广延请他,在他游说下,有十七城叛者纳城迎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功劳甚大。

    二十二岁的杨广,广泛收纳江南人士,大大缓和了南人的敌对情绪。他对自视正统的江南文人优礼有加,尊崇宽大。为更好地拉拢,他竟效法东晋着名宰相王导,“言习吴语”,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吴方言。他令潘徽领衔,集江南诸儒编撰《江都集礼》一部。

    杨广从开皇十年出任杨州总管,镇守江都,到开皇十九年离开江都入朝,整整十年光阴,都留在了江都,焉能没有感情

    一个人,如果成功了,站在了人生的高峰,很自然对过去一段特殊经历,留下特殊记忆的地方,特别的留恋,扬州是杨广从青年时候,度过最逍遥,最有意义的十年,难免会格外留恋,想要衣锦还乡,回去炫耀,回去留恋,追忆往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次出巡,是大业三年,隋炀帝心血来潮,决定北巡,去了突厥与隋的接壤地带,榆林郡,要浏览草原风光,为方便旅行,他征集数十万壮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十余万壮丁凿开太行山,开辟通往并州的驰道。

    隋炀帝率数十万大军,十万匹战马,结成方阵,自己携后妃躲藏在方阵中间,领略突厥游牧风光,威慑铁勒、突厥、契丹等游牧部落。

     



第二百八十章冠武侯
    人山人海的场面,威武雄浑的军阵,九五之尊的威严,奢华铺张的贵族队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西巡画面,注定要被史者记录下来。

    隋炀帝杨广从自满中恢复了神态,低喝一声:“罗将军何在”

    在炀帝身旁侧立的老太监高声唱喊:“罗成听旨——”

    “臣将在!”罗昭云从武将前列走出,一身戎装,铁甲锵锵,上前十步,靠近了观风行殿,单独抱拳,单膝跪地,大声回应。

    此时此刻,可谓万众瞩目,随行的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后宫佳丽,目光全都注视了过去,因为接近三年未见,许久没有看到这个昔日名声鹊起,少年成名的罗成罗昭云了。

    三年的磨练和沉淀,罗昭云身材高大,挺拔伟岸,年轻气盛,却带着一脸的成熟和睿智,不疾不徐,不紧不慢,一举一动,既符合礼仪,又带着他独特的阳刚魅力。

    不少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看到罗昭云的身形和面孔,都微微diǎn头,露出赞许之色。

    当初那个少年,终于成材,可以独当一面了,大隋又多了一位年轻帅才。

    不过,也有一些人看着罗昭云,露出着敌意,强烈的嫉妒等,比如宇文化及、独孤锋等人。

    “他更成熟了。”在观风行殿上,坐在女眷群中的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女,容貌娇美,冰肌雪骨,穿着极其华丽的宫裳裙,气质端庄秀丽,她看到罗昭云的刹那间,惊喜、心动、酸楚……各种情绪交织,一时间,热泪盈眶。

    终于见到他了,三年的苦恋和相似,就像一把火,一直在灼烤着少女的心房,太过煎熬了。

    此女正是如意公主,杨采玉,隋炀帝最宠爱的嫡系小女儿,如今已经是十六岁的姑娘了,亭亭玉立,明艳绝伦,不再是当初十三四的稚嫩的青涩少女。

    没有这三年的分别,一个少女的感情,虽然喜欢,却达不到这样的浓烈思念。

    越是分别了,没有得到,反而在内心中铭记,在睡梦中,不止一次做着团聚的梦。

    少女总是奇怪的,好奇心大,思念也深,容易幻想,如果整天相见,或许还不能体会什么是爱情,只是朦胧的喜欢。三年的分别,让如意公主心意更坚定,她不是喜欢罗成,而是爱他,那样的强烈!

    这个时候,隋炀帝微笑道:“罗卿,你这次出兵迅速,统军有方,连告大捷,多少年的边疆隐患,却被你一举平定了,实乃我大隋福将,虽然册封嘉奖已经宣读,这次,朕当着众人的面,再封你号为平西大将军,冠武侯,俸禄两千石,另外赐东都豪宅三座,宫女三百,回京后,任命为左屯卫大将军,黄金千两,钱币十万贯,彩帛三千……”

    隋炀帝当着众人的面褒奖罗昭云,一来为了拉拢军心,展现他对立功武将的重视,二来表达自己目前器重罗昭云,日后还有重用,三来表现大隋的国库富裕,财力雄厚。

    封候了!

    许多人惊讶了,如此年轻的外姓小侯爷,实在不可多得!

    顿时许多官员羡慕,也有人嫉妒生恨!

    “谢陛下!”罗昭云叩谢皇恩后,起身回到军阵之列。

    隋炀帝对着其它将士道:“所有立功将士,朝廷都会按功行赏。同时,赦免吐谷浑的权贵之罪,免去子民刑苦,大赦草原,天下普庆。”

    那些吐谷浑的人,听到大隋皇帝亲口赦免他们,全都跪地谢恩,算是松了一口气。

    随后,隋炀帝宣布现在城外设立行宫营帐,然后亲自入城去巡视一番,看看吐谷浑的王城如何修建,民俗生活如何;各军将领,按事先分配的方位,安营扎寨。

    &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约
    罗昭云刚坐下,就觉得两股灼热的目光盯着他打量,其中来自如意公主的眸光,更是一瞬不瞬,直勾勾的,包涵了浓烈的关心、思念和柔情。

    他终究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男人,所以经不住抬头望去,跟如意公主的眼神,瞬间交汇,那一刻,他看到了神采奕奕、婉转柔情的一双眼眸,里面似乎含有着水雾,还有一种虽千死而吾不悔的决心。

    罗昭云心中一颤,他似乎明白了,自己无论如何躲避,这一桃花劫,似乎难以躲开。

    一来因为对方情根深种,不肯能会轻易死心,而来,他似乎对如意公主,也是有好感的。

    郎有情,妾有意,这种姻缘,除非有外界巨大因素阻隔,否则,往往会水到渠成地结合在一起。

    “罗将军,本宫要恭贺你,再立新功,这三年,你捷报不断,扬我大隋国风,给陛下也长足龙颜,朝中文武大臣,对你的边塞表现,都非常赞赏。”
1...6162636465...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