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隋炀帝吩咐下王令之后,裴世矩、长孙晟、高熲等人都发愁了,时间短促,根本没有先锋趟路,如何能行

    杨义臣、周法尚、薛世雄、韦云起、陈稜等大将军也都参加了,这次虽然不算军事行动,但是大军前行,还是需要文武官员共同协商的。

    苏威问道:“这么办,现在陛下圣意已定,不容更改,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了。”

    高熲哼道:“祁连山没有大路,只有一些沟壑和峡谷,大军只能排成长蛇形,一字排开,五十多万人,估计前面通过,尾部才刚进入。”

    长孙晟轻叹:“陛下既然要走,肯定要走通,我们做臣子的,应该谋出对策,顺利度过雪山。”

    众人沉默,发牢骚没有用,而且极容易被参一本,不是丢官,就是丢命。

    裴世矩开口道:“陛下命某,要先一步去玉门关、敦煌地,设行辕,布置边城,接待西域使者,比如由我先行一步,带着三千人,作为先锋,找当地一些牧羊人、吐谷浑商旅做向导,闯一闯这祁连山,留下一些记号,大军在后面同行,这样把握会大一些。”

    “甚好,那就有劳裴大人了。”长孙晟、苏威等人闻言一喜,纷纷赞同。

    “都是为大隋效命,听命于君,何劳之有”裴世矩一拱手,十分谦逊,不便居功。

    商议好后,这些文武官员散开,各自忙着手头事去了。

    罗昭云回到自己的帐篷,开了一个临时小会,参加者有侯君集、晁威等人。

    “诸位,这次我不能继续留在边疆了,要跟随圣驾,穿过雪山,去往西域,然后回返京城,要离开河西之地,日后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你们虽然这次都提拔了爵位,但除了侯君集被破格提到督尉,其余人,仍是千夫长、百夫长,留下来,没有了战事,不易在提升了,所以,除了侯君集暂时驻守在边塞外,其余几个人,跟我一同回京。”

    “喏!”晁威、梅长峰等人全都抱拳施礼。

    侯君集抱拳道:“属下也想追随罗将军。”

    “君集,你的官职不低,先不必随我回京养闲,这里是我罗家军的一个驻地,我带不走十万大军,需要留下人管理,李靖、郭孝恪会留在赤水城那边,继续练兵,你们在这里,彼此有个照应,在边关磨砺!如今大隋达到了盛世,没有战事了,数年内,我可能都要在京师戍守,无法调兵,你跟着回去,有什么意思”

    侯君集听完,也觉得有道理,回到京城,就是一个站岗执勤的武官,没有兵马可以统领,处处受拘束,倒不如在边塞自由。

    “




第二百八十七章 过祁连雪山
    大军浩荡,旌旗飘展,锣鼓声声,兵甲雄壮,铁骑推过,大地在震动。

    沉重的号角划破天际,在高原上悲凉雄浑地响起,大隋数十万将士,迈着整齐的步法,拍着队伍想着青海高原的北部挺进。

    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和尚道士、百戏艺人全部在队伍之中,许多人还不知道未来的艰险,正坐在车内、骑在马背,欣赏着高原的豪迈风景,谈笑风生。

    罗昭云却上心一些,派了宁武飞、梅长峰、晁威等人,带足了足够的帐篷,棉被,厚衣等,另外,沿途经过一些部落,也在派斥候不断收购。

    长孙晟把他的叮嘱转告了大部分将军和大臣,但是有些人不以为然,有的人却觉得有备无患。

    数日后,大军接近了祁连山,巍峨挺拔,雄壮威武,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许多山峰似乎与天齐高,不断插入了云霄。

    这里根本就没有路,只有一些峡谷与河床,最后,队伍选择了裴世矩先锋部队经过的大斗拔谷来穿行。

    此谷南北长八十多里,路况复杂,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两个人,马匹勉强能过,但是辕车肯定过不去,必须在途中弃车做马,或是坐轿子了。

    在山谷外时,高熲、苏威等人商议,这种峡谷,裴世矩等人轻装快马,从拂晓出发,天黑之前,就能赶出去了。

    “只要加快行军速度,赶在天黑前出谷,问题不大。”

    “好在还没有飘雪,但是山里面有一块距离,常年有积雪,还是要小心为上。”

    众大臣商议后,向隋炀帝禀告,获得同意,大军在谷外好好休息一晚,翌日一早,天刚拂晓,大军就拔营出发,进入祁连山脉中。

    临行时候,罗昭云来到如意公主的车前,特意给她装备了一件皮毛夹袄,雪白如裘。

    “这是冬天才穿的呀”

    “带着吧,山里面气候多变,不要染了风寒。”罗昭云关心地说。

    如意公主闻言,顿觉浑身暖洋洋的,心中说不出的感动,脸颊一红,点头道:“谢谢你,我会一直带在身边的。”

    罗昭云淡淡一笑,转身回自己的管辖队伍中。

    数十万大军队伍,进入了山谷内,崎岖行走,排成蛇形阵,越往里,越崎岖难行,骑兵队的甲士要牵着马匹,只有一些大臣们,才能骑马,宫女太监们体力不支,苦不堪言。

    原本计划一个白昼就走出谷外,但途中路途艰险,又有积雪与沟壑,荆棘丛生,让皇亲国戚、后宫女眷、数十万大军来行走,只行走了五十里,就到黄昏了;被迫无奈下,只得在山谷内休息一晚了。

    祁连山内,天气变幻莫测,一到了夜里,没有了阳光照射,温度骤降,刮起了寒风,渐渐又飘起雨来。

    “把所有帐篷都支起来!”

    长长的队伍,顿时紊乱起来,因为许多军营,准备的帐篷有限,不可能全部都融入。

    宫廷帐篷,只留给皇亲国戚、贵妃公主们,宫女和太监们,只能自认倒霉了,数十人挤在一个帐篷里,不是为了睡觉,而是为取暖。

    寒雨夜来,峡谷内风声呼啸,雨水浸透了士兵的甲胄,还有那些文官、侍从们的衣衫,篝火全都被浇灭了,温度比白天下降了二十度不止。

    罗昭云的军营,全部撑起了帐篷,除了轮流执勤的卫士,其余将士都有帐篷取暖。

    “把多余的棉被和帐篷,给那



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来拜
    玉门关外,黄沙古道,夕阳照在沙丘上,泛着橙橙金光,戈壁苍凉,苦寒之地,自古已然。

    虽然玉门关在隋唐时期,沙漠化还没有那么严重,绿洲可见,但跟外围的荒漠、沙原比起来,还是太小了,无法阻挡沙漠化的步法。

    这次隋炀帝西巡,并非贪图享乐,恰恰相反,他是想要有所作为,才如此冒险,不畏险阻,长途跋涉,先去吐谷浑,是为了震慑青海高原的游牧部落残余势力,设置郡县,巩固开拓的新地盘。

    而这次,来到张掖郡,隋炀帝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召见西域诸国,还有附近的游牧部落首领,朝见中原天子,表示归附。

    在去年北巡中,隋炀帝已经召见了、契丹等部落可汗及分部酋长首领,除了高句丽外,北部的番邦,都表示臣服、归顺大隋,成为附属邦。

    但是高句丽不但没有派人过来参加朝会,还派人劫持了契丹本要送给隋炀帝的马匹队伍,这让杨广很不高兴,如鲠之刺卡于喉。

    不过西巡倒是让隋炀帝比较满意,因为最初的目的达到了,如今出了玉门关,来到了张掖郡的西北部的燕支山附近,由于裴世矩早一步到来,带来了玉门关的边戍将士,在这里修建帐篷、土城等,等隋炀帝的大部队到之后,组建观凤殿,百戏艺人全部就位,开始准备服装道具,确定演出节目,因为西域二三十国的使节团就要来到了。

    乌孙、龟兹、焉耆、若羌、高昌等二十七个西域国的国王或是使者团,陆陆续续赶到,轮流着拜见大隋天子。

    这种西域朝拜的盛况,风情各异,让隋炀帝兴奋起来,下令载歌载舞,军民共欢,就这临时土城内,举行了盛大的歌舞会。

    隋炀帝在观风行殿里大摆酒宴,款待各国使节,命人给他们表演鱼龙百戏,让这些西域小国的使节看得瞠目结舌,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天朝上国,不同凡响啊!”

    “中原风俗文化,真的是包罗万象,大赞!”

    “果真不是我们西域小邦能比的,如果能住入中原,经常多看一些这些表演,也值得了。”

    这些小邦国王们,纷纷赞叹不已,听得隋炀帝满脸风光,傲然无比,他索性下令,让武威、张掖两个郡的年轻男女,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停下手头的活儿,一起来参加这的盛世欢歌,哪个地区若是不积极参与,穿戴不体面,就要治郡县长官的罪。

    如此一来,地方的人群不断涌来,到山下土城内游玩作乐,吃住多是不花费金钱的,使得这里盛会,变得非常成功,当然,消耗国库的钱财等,也是非常巨大的。

    私下里,贺若弼、高熲、宇文弼等凑在一起,饮酒交谈,借着酒劲,大发牢骚,觉得隋炀帝如此,实在太过铺张浪费了。

    高熲叹道:“陛下虽然想要一心想要做个好皇帝,千古君王,可是,太过于急功近利,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复长城,北巡、西巡,每一次都是大手笔,国库这几年,消耗很厉害,即便库存粮食仓禀仍充裕,但是库存的钱币和珠宝已经削弱的厉害,朝廷只得继续铸造钱币,这样会使钱币贬值,加大百姓的负担,长此下去,大隋经济堪忧啊!”

    宇文弼也说道:“何止如此,几次大工程,劳役苦不堪言,百姓流离失所,许多农庄已经荒废,收成减半,但是朝廷继续按原赋税收取,甚至还要多交,除缴纳粮食外,还有一些苛捐杂税,要交纳钱币,百姓压力甚大,看似国库粮仓充足,就以为国力强盛,百姓充裕,哼,这只不过是表象而已,百姓的压力已经很大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后余生
    观风殿外,临时刑场上,高颎、贺若弼、宇文弼三人全部绑着,眼看要动刑了。

    三人百感交集,竟然无一人求情,但也没有破口大骂,因为害怕担心再次惹怒隋炀帝,会满门抄斩。

    他们年纪都过花甲,六十多岁了,即使不被杀头,能活到七十岁也是尽头,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他们也不怕事,只是觉得这样死,太憋屈了,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开国功勋,竟然在二世的时候,不得善终。

    “老高啊,你有什么想说的没”

    “没了,摊上这样的陛下,还能说什么,就这样吧,死了,也是一种解脱。”高颎唏嘘,老泪转动强忍着不流下来,心彻底寒了。

    宇文弼在隋炀帝登基之后,先担任刑部尚书,现在是礼部尚书,年轻时期随平北齐、击厥败陈,也算劳苦功高,加上他身上还有宇文皇室的旁系血脉,隋炀帝竟然丝毫不理,一点没顾忌宇文阀,我行我素,对重臣生杀大权都如此轻易,岂会在乎其它臣子

    “我三位老臣,虽然死不足惜,但是,光从这一点看,大隋要危矣!”

    贺若弼冷哼道:“还管它什么大隋,临时之前,我算明白了,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盛世了,我们这些立功的老臣都没用处了,圈养了多年,如今早也不必顾忌,杀掉一了百了!”

    高颎提醒道:“行了,当心这些话传入御史耳中,禀告陛下,祸及家族。”

    贺若弼愤愤不平道:“我那些兔崽子,平时在京城惹是生非,每个成材的,几十年后,哪还有贺家早死晚死,差不了多少,苟活几十年,也是败坏老子威名!”

    三人还在这谈论着,有的赌气,有的感慨,有的绝望,都在等待圣旨一到,就被行刑了。

    谁知半个时辰后,有太监总管过来宣读圣上口谕,念三人为大隋立下功勋,妄议朝政,诋毁圣上的死罪可免,但是,罢官为民,削掉俸禄,没收财产,永不录用,回京后,举家搬迁,不得住两京,各有迁徙之地。

    高颎等人得知不用死了,自然有些意外,心中对隋炀帝又产生几分好感,觉得这个帝王,还没有完全绝情,最后竟然念三人往日功劳,免了一死,保住了颜面。

    这时候,一些跟三人关系近的大臣和族亲官僚,纷纷赶过来,看望三人,不少人落泪了。

    当贺若弼等人得知这次是因为罗成求情,三人才免遭一死之后,全都惊呆了。

    貌似他们三个人,跟罗成并没有什么深交,甚至不冷不热,只是表面的一种寒暄客套,没有任何的交集。

    “他竟然冒着被责罚的风险,为我们三人老家伙求情,真是怪哉!”宇文弼有些不理解。

    贺若弼也点头说:“这小子,平时我看他风头满满,年轻气盛的样子,没什么好感,没想到,他会这样做”

    高颎一叹:“也许,我们以前都错怪他了,他跟那个势力的人,不大一样,也许,真的是国之栋梁大才。”

    ………

    罗昭云回到了帐篷内,今日为三位老臣请求,有些冒险,弄不好,自己也要吃瓜捞,收到处分和反感,但是,他依然决定,避免这次历史上的一次冤杀大臣的戏码。另一个原因,他想试试稳住大隋,改变历史方向。

    蝴蝶效应,往往就是一些关键的事,偏离了方向,就可能造成很大的波



第二百九十章 李渊城府
    李渊跟罗昭云说了一些肺腑之言,掏心窝子的话,让罗昭云感到一阵心暖,虽然这里面有李渊的计谋,故意拉近关系,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

    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利益交接,没有一定价值,谁会降低身价来拉拢你

    只要不是恶意地算计和坑害,正常的套近乎,攀交情,如果性情对了,品格有底线,还是可以深交的。

    罗昭云目前对前途还不明确,在力保大隋,追随李渊,自己打天下三方面,有些举棋不定,还需要走一步看一步,时机到了,逼到某一条路,才能抉择。

    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君子当借势而行,而不是盲目去逆着形势,闯一条死路!

    “实不相瞒,老夫见罗贤侄的本领和人品外,实在欣喜不已,比我那几个不争气的儿郎,强多了,真的是难得才俊。不过,我李家倒是有一个闺女,名叫秀宁,天生丽质,才华与容貌都是上上之选,如果罗贤侄有机会,回到京城,你们可以交往一下,她对你的英雄事迹和诗文才华,也非常爱慕。”

    罗昭云尴尬一笑,这个话题,真不知如何接了,李渊出牌不安常理,没有找媒人上门提,反倒是自己推荐起女儿来。

    他以前去李府,曾见过那个李秀宁,比李世民还有小一岁,现在才十一岁,这不是开玩笑嘛!

    “这个,秀宁还小,不宜过早谈论这些,而且,我现在被如意公主看的紧,实在不好再去看其它姑娘了。”罗昭云搬出了如意公主,这样却能挡住不少大臣。

    李渊似乎也早听说过内部消息,知道如意公主对他情根深种,而且萧皇后似乎也力推,只差罗家提亲,或是隋炀帝赐婚了。

    他暗叫可惜,一旦如意公主加入罗家,罗昭云就成了驸马爷,其它大臣再嫁女,可要想清楚了,跟公主夺情争夫家地位,整不好,醋坛子一爆发,到皇帝面前告一状,就让其家族跟着出大事。

    古代讲究三妻四妾,一些有了身份的门阀贵族和大臣,除了一个发妻之外,还能再设两个平妻,然后才是妾,这是开皇律中对于家庭纠纷和妻儿合法地位的一种界定,牵扯到以后官爵庇荫和财产继承、社会地位等,都非常重视。
1...6364656667...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