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不敢当,这些都是臣将应该做的。臣深得陛下信任,如此年轻,被调到边塞指挥大军,若不干出一些成绩来,实在有愧皇恩。”
罗昭云组织语言,对答如流,不过心中对这种拍马之语,也有些抵触,不过没办法,谁让你是臣子!
萧皇后雍容华贵,说话语气平缓,却非常悦耳:“你有此等见识,真是难得。纵观大隋男儿,以你这般年纪,就取得如此功劳,少年扬名者,少之又少,当份外珍惜!”
“是是,臣将自当铭记陛下提携之恩,日后更加尽心,报效国家!”罗昭云回道。
萧皇后微微点头,对他不骄不躁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可是如意公主却在旁不甚满意了,三年离别,好不容聚首,一见面就是这些朝政官腔,太见外了。
所以,如意公主在旁娇声道:“母后,咱们不谈朝政的事了。”
萧皇后哑然失笑,对如意公主宠爱有加,点点头说:“好好,朝政让你父皇他们谈去,咱们今日,三人相聚,只谈一些家常,罗将军,你不必拘束,今日唤你过来,主要想看看你,变化大不大,想听一听,你这几年在边塞的生活。”
罗昭云听着萧皇后的温柔之语,如沐春风,那种成熟感,对他的诱力,可比少女大多了。
如果按年龄来说,罗昭云加上前一世宁泽宇的年龄,几乎跟萧皇后、杨广等人差不多,所以,同龄人之间,欣赏的韵味也接近。
如意公主含苞待放,暂时比起萧皇后这种风情万种,魅力还差上许多。
“我这几年,过的很充实,虽然边塞艰苦,经常带兵打仗,但是磨砺也多……”罗昭云讲解了一番在边塞的生活,如何养马、斗吐谷浑、练兵、当地风俗、高原气候等等,挑一些精彩有趣的事说了,让这对久闷皇宫的母女,听得津津有味。
话匣子一打开,不一会,如意公主就放下了矜持,主动插话相问,嬉皮啼笑,完全没有了往日端庄稳重的公主风范了。
这才是杨采玉真正的性格,也是少女的青春活力。
萧皇后在一旁看得真切,她心中清楚,如意这孩子,只有在罗昭云面前,才会如此率真,无拘无束,不用皇宫的那些繁琐礼仪,若是能促成二人婚事,自己也能安心,不必时刻担心陛下忽然心血来潮,把如意赐婚给别人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谈婚事
罗昭云被萧皇后如此发问,旁边又有如意公主在边上倾听,他说话便不能太随意了。
想否认是不行的,毕竟他的确跟如意走之前,说过类似的话,想不到三年这么快就过去了,他依然没有想好该如何抉择。
沉思了一下,罗昭云脑海中浮现他跟如意公主这些年来,从相识,到有好感,许下那个三年约定,如今重逢,他对如意公主倒是有些喜爱了。
毕竟小公主已经不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小萝莉,而是婷婷玉立,泽如明珠,有了女人的身材和魅力。
此外,罗昭云这些年一直戎马生涯,还没有遇到过真正让他深爱的女子,萧依依勉强算一个,但没有过多波折,不够刻骨铭心,只是相互赏识,爱情自然萌生而已,但是萧依依由于青楼身份,不可能娶为妻,所以正妻之位选谁,他暂时并没有什么人选。
以前他抵触娶大隋公主,就是担心日后一旦过几年大隋倾崩,天下大乱,自己因为隋炀帝女婿的身份,可能处处受制,将处于名声被动之下。
不造反,就是跟天下群雄为敌,要不断剿灭叛军,成为绑在亡隋上的战车!
如果也跟着趁机造反,又有些忘恩负义之嫌,名声也会受影响,所以他才犹豫不决!
不过,话又说回来,走一步看一步,历史究竟如何,罗昭云并不完全相信史书,而且,李渊还是杨广表兄呢,李世民也娶了杨妃,还纳了萧皇后,理直气壮。
总体来说,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后,真正的中原望族都南迁了,中原文化也移到南朝,北方的政权,大多有着胡族血统,逐渐汉化,甚至北周时期还一度胡化,直到杨坚建立大隋,再次推行北方汉化,但是贵族骨子里还有着胡族习俗,对儒家文化,中原传统习俗,遵循的并不全。
皇室无亲情,争天下时候,罗昭云也不能再考虑那些虚名了,以实际利益为主!
“回皇后,罗成的确与公主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那时罗成年少轻狂,有些不自量力,私下与公主订约谈心,似乎有些不妥,有伤朝廷威严和宫廷教化,更对公主名声不利,罗成罪过!”
如意公主闻言,脸色焦急,忍不住开口道:“罗将军,这里没有人怪你,母后也不没有问责你的意思,当初,是我逼得你紧了,这件事,我也有责任。”
萧皇后含笑点头,大有深意地看着二人,轻叹一声:“真是女大不中留啊,我这小女儿,五年前,自从你入京后,对你就有了好感,我这做母亲的,岂能不知罗将军,你不必担心,没有人会责怪你这件事,只是,如今你和她的事,当有个明确说法,不能这么稀里糊涂拖下去,如今宇文家、裴家、李阀、杨阀都有人开始向陛下求情,打算与皇室联姻,迎娶如意了。你若不能表态,如意她可能会被作为朝廷内部联姻的对象
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胧总是诗
萧皇后问完话后,起驾要去面圣,去隋炀帝的观风殿侍奉,给罗昭云和如意创造了难得的二人空间。
华丽的闱帐内,珠光宝气,琳琅生辉,许多宫内的饰物也被携带着,点缀帐室内。
如意公主脸上的羞涩还没有完全褪去,少去娇羞的神态,是那样的清美、可爱。
“这些年,在边疆之地戍守,与吐谷浑厮杀,真是苦了你。”
“好男儿志在四方,辛苦一点,但是收获更多。”罗昭云对答。
如意公主轻声赞道:“京城内的富家子弟,王侯公子们,能有你这样想法的人,不多了,他们大多自甘堕落,以庇荫而立命,跟昭云你,没有可比性。”
没有了外人在,她放开公主身份,不再使用宫称,也不呼对方为罗将军了,而是直接叫他的字,这样亲切不少。
“公主这些年,在京城过得好吗”
如意公主眸子一闪一闪,睫毛弯弯,眉目如画,盯着他道:“没人的时候,不用称呼我公主了,叫我如意,或是采玉都可以。”
“好!”罗昭云点头,也不拘这些小节。
如意公主脸色一喜,接着说道:“我过多还可以,就是在你走后,变得空荡荡的,后来,王兄意外病逝,我就没有了出宫的机会了,少了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偶尔去姐姐府上,但是不喜宇文家的人,所以也不常去,有一段时间,觉得生活真的很没意思,整日憋在宫内,学习诗书和礼仪,每天都在读你以前写的诗文,还有……挂念你的安危,不知道,你在边疆刀光剑影,冲锋陷阵,是否平安…….”
说着说着,如意公主脸色有些悲戚,泫然欲泪,大概这种郁闷的情绪憋住很久了,好不容易见到可以倾诉的心上人,完全不管不顾了。
罗昭云轻轻一叹,自古无情帝王家,生长在皇室内的女人,有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苦楚。
“对了,昭云,这些年,你肯定有创作了不少诗文吧,能否抄写给我呢,我要做它的听众。”
罗昭云心想,我又不是大诗人,怎么可能没事就写诗呢,只是偶然环境影响,情绪到了,背诵一下古人的诗歌,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而已。
此时,他看着如意那种期待的深情,忍不住把前几日背写的王昌龄诗,挑几首念出来。
如意公主认真仔细地聆听,神采奕奕,非常的开心,听完之后,不住感慨:好悲壮苍凉的边塞诗啊!
二人谈论了一会,感觉三年前那种熟悉的感觉,一点点涌上心头,多年分别的一点生疏和隔阂,还有随着年纪成长的变化,在一点点消退,两人都感觉,对方更成熟了,而且感情也更近一些。
现在的感情,不像以前,一个把她当小妹妹,一个把他朦胧化的喜欢。
如意公主十六岁,少女玲珑心,渐渐懂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喜欢,什么是婚姻,女人味也就多了。
“昭云,这几年,你,想过我吗”如意走近跟前,站在他的面前,轻轻地问。
罗昭云心中一动,说道:“想过,不止一次!”
&n
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
隋炀帝在伏俟城待了数日,得到了各路大军派出去的斥候汇报消息,吐谷浑虽然被打败了,还是去了国度,整个青海高原的东部和东南部被隋军控制,但是吐谷浑并没有完全被打垮。
在伏俟城向西的百里外,至千里间,还存在一些大小不等的部落,这里的酋长、部落首领依然对隋军敌视,残余势力还相当强大,隋炀帝想要顺利占据这里的底盘,发展成大隋的郡县,不是那么容易。
这一日,隋炀帝与一些大臣在观风殿内商议对策。
高颎、长孙晟、宇文述、苏威、牛弘、来护儿、杨义臣、裴蕴、罗昭云、段文振等大臣纷纷献策讨论,大致分两派,主战派提议,五十万大军,可派出二十万四处出击,彻底消灭这些部落,另一派主张震慑为主,不宜再起兵戈,过度压制,总会有反弹,应该拉拢为主。
隋炀帝眼神凝练,眯成了一条线,透着冷光,手不时地捋着他的下颌短须,沉默时候,谁也猜不透他的心思是什么。
伴君如伴虎,一些聪明的官员,自然懂得察言观色,即便猜不透隋炀帝想法,但是恭维拍马,说一些盛世明君的宣扬口号,也能获得圣上欢心,成为宠信之臣。
“罗成,你在吐谷浑边界生活三年,对吐谷浑应该更了解,你觉得,那一条计策对我大隋有利”
罗昭云错愕了一下,想不到隋炀帝会咨询他的意见,看来这个杨广,暂时还没有傲慢自大得不听任何劝谏的地步,还有得救。
他抱拳道:“臣觉得,吐谷浑部落深入腹地,大漠、高原错综复杂,部落相隔甚远,我军骑兵有限,如果逐一去攻破,并不现实,如果分兵之后,敌军以逸待劳,我军反而不占优势,不如以震慑为主!
隋炀帝冷冷问:“那如果震慑不住呢”
罗昭云对答如流道:“如果到时候,发现吐谷浑的一些部落还是不驯服,依旧敌视,到那时杀鸡儆猴,挑几个大部落,最激进反抗的吐谷浑王侯,进行围剿镇杀,这样先礼后兵,先展现实力,再进行兵戈,效果会更好!”
长孙晟在旁边拱手道:“陛下,罗将军这个策略不错,先礼后兵,也符合我大隋中原正统的外交礼仪。”
苏威也道:“臣也觉得,罗将军说得有道理”
隋炀帝轻轻点头,眼神平和几分,转而兴致勃勃起来,微笑道:“朕决定了,搞一次围猎,圈起百里,兵马全部投入进来,算是一次军事预演,给那些部落派来的斥候,远远观望一下我大隋部队的战力,同时,邀请一些伏俟城内的王族和贵族,让他们也参加,见识一下大隋的雄兵!”
“圣上英明,这个计策一语中的,相信吐谷浑的人都会畏惧我大隋数十万雄兵,敬畏大隋天子的威严!”宇文述第一个站出来赞同。
其它大臣也纷纷附和,这两三年,但凡隋炀帝拍板的事情,已经很少有人敢反对的,因为隋炀帝先后诛杀、免职了一些不怎么听话的大臣,而且他不喜纳谏,去年在朝堂上,对御史台大肆削减,同时对大臣上奏纳谏,也进行约束。
&nbs
第二百八十五章 设西海郡
隋炀帝要举行一次大型围猎,王账设在拔延山,跟随的大臣、王侯都要参加,跟随皇帝去打猎。
这一日,风和日丽,万里晴空,蓝天白云,高原的秋季,更显得碧青如洗。
禁卫军浩浩荡荡,开始围地、跟随,队伍排开,分成了不同场区狩猎。
皇帝一个人要占据最大的区域,同时让一些重臣和文臣跟随他,其它大臣,被分成几个组,进行狩猎,最后看哪一种的大臣狩猎较多,会有封赏。
隋炀帝马上功夫不错,年轻时候练过骑射之术,所以狩猎一开始,就频频得手,羚羊、麋鹿、野兔、山猪等,打到不少猎物。
由于布置了百里的狩猎区,所以打猎途中,要在中途驻营休息,次日继续开猎。
但是第二日的时候,隋炀帝发现自己猎区内的野兽明显变少了,感到狐疑,派人去调查,结果得到了情报是,次子齐王杨暕动用一千骑兵进行围猎,把本该向隋炀帝这边冲来的野兽,堵截住了。
听闻到这个消息之后,隋炀帝脸色铁青,怒气冲冲,冷哼一声:“这个逆子!”
杨广身边的侍卫和太监们,听到这个称呼,都吓得大气不敢喘,纷纷跪地低头,沉默无声。
因为隋炀帝大发雷霆时候,往往就有不少倒霉蛋,人头落地了,何况他们深居宫内服侍,多少懂一些禁忌,有些话,不该听的听到了,那么很容易被灭口。
隋炀帝一时间,兴趣索然,坐在马背上,看着远处的山峦起伏的高原,心中有了一些感慨。
自己的嫡长子早丧,太子之位一直悬着,隋炀帝杨广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另立太子,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愿意,有时候,想把太子之位立成次子杨暕,有时候,想立皇长孙,举棋不定。
还有时候,杨广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急着选太子,因为一旦选后,太子娇纵惯养,骄傲起来,反而不利于成长,跟皇帝的利益冲突也大,容易意见不合,所以,杨广打算过个几年,再立不迟。
其实杨暕长相俊美,英武挺拔,颇酷似杨广的外型,平时读了不少经史之书,尤其善长骑马射箭,应该说,光看外表和阅历,似乎样样都说得过去,
但是这个人,性格很骄纵,亲近小人,做的事大多不合法规,常派手下寻求声色狗马,齐王府的下人,往往狐假虎威,更加放纵。
有几名亲信,如乔令则、刘虔安、裴该,在京城到处访得人家有美女的,就假传杨暕的命令叫来,送到杨暕府内,隐藏起来,恣意,然后抛弃,有的事杨暕知道,有的时候,一些有家室的美人都被让这些亲信小人给糟蹋了,但是恶名都让齐王来背了。
因此,在京城内,尤其是民坊之间,齐王的名声已经很差了。
这两年,让杨广不悦的事,是齐王觉得自己成为太子已成定局,所以嚣张无比,公开请许多大臣入府宴请作乐,以太子的身份自居,接受钱财贿赂等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托孤之意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
祁连山脉出于青海与甘陕接壤之地,从西向东,连绵上千里。巍峨挺拔,连绵不绝,祁连一词源于匈奴语的音译,按匈奴人的意思,他们称呼天为祁连,因此祁连山,也有天山之称。
吐谷浑与张掖郡,被祁连山隔开,隋炀帝不想再绕过关内变道,而是直接一鼓作气,穿过雪山,直接抵达张掖郡,连通丝绸之路,继续向西,那里有草原和西域诸国的国主,等着他前去,朝拜大隋天子。
在杨广眼中,这是重大的外交事件,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被一座山就阻碍了。
人定胜天,牛人总是有这样的想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