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守城的军队有五万人左右,但是骁勇善战,还有北齐的将领投奔辽东,做了指挥使,他们也精通守城之道、用兵之法。
隋军犹如潮水一般逐波涌上,旋即被守军杀下城去,两军交锋死伤无数,悲声震天。
“杀杀杀!”隋军不断在攻城,但是辽大古城巍峨,早已经过加厚、加高,石弹砸上去,虽然略有损伤,但无法砸出洞来。
城头的守军更是不畏死地坚守着,东北地区游牧民族的彪悍,展现出了。
他们的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比隋军的身高要多出一些,加上常年在酷寒之地,体质过人,而隋军已经承平三十年,除了边疆镇戍的军队尚且跟突厥、吐谷浑作战外,其余中原内地的府兵,已经多年没有打过仗了,许多士兵都是苦役的农民,不愿意被抓去劳役修运河、长城等,纷纷加入鹰扬府做士卒,可以逃脱赋税和劳役,这些人的战斗力,明显较低,意志也不坚定。
太平盛世的百万雄师,战力已经大大打了折扣,跟开国时期的南征北战的将士比起来,缺少了一股狠劲、杀意、勇不畏死的精神。
城如孤岛,战阵如云,隋军在漫天箭羽的掩护下,早已跨过护城河,撞城门、爬云梯、登楼车,向城墙猛袭。最新最快更新
但是辽东城在鏖战中,依然屹立不动,一个上午下来,没有被隋军拿下。
这场战争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如火如荼,隋军固然兵多将广,但在地利的劣势下,死伤枕藉,远远望去交锋处,仿佛熟烂的葡萄从城墙上往下掉落,摔得脑浆崩裂,成了一滩淤肉。
只见隋兵的尸体在城下渐渐堆高,而后面的军队却如怒涛狂涌,丝毫没有仁慈之心,践踏着尸体攻城,夜幕苍苍之下,城内城外点起万千火把,如同白昼。
隋炀帝见辽东城就攻不下,脸色铁青,下令收兵,大军如潮水一般退却,留下遍地尸骸。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战争。
辽东城上,高句丽军在欢呼,大将军乙
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
二♂三÷文?学網,由于第一日的攻城失利,杨广自觉在西域、草原使节团面前有失威严,当天夜里,召见了各路军的大将军,商议进军破城之策。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李景、宇文述、于仲文、樊子盖、麦铁杖、鱼俱罗、荆元恒、辛世雄、史祥、张瑾、薛世雄、卫玄、杨义臣、赵才、罗艺等大将军都到了,几乎囊括了大隋七成以上的猛将、大将。
杨广表情严肃道:“今日伤亡多少”
李景回道:“启禀陛下,阵亡四万六千人,轻伤三万多人,重伤七千人。”
隋炀帝杨广问:“能否估算到高句丽的伤亡情况”
李景答道:“粗布估计,阵亡也有一万,伤者也差不多一万左右。”
隋炀帝拍了一下桌案,喝斥道:“差距怎么会这么大”
樊子盖稀释道:“回陛下,对方有地利优势,居高临下,人身躲在城墙后,历来战争,攻城与守城一方的鏖战,如果两军战斗力相近,那么伤亡也就是这个比例。”
隋炀帝有些愤愤不平:“我堂堂大隋将士,难道战力不会高于高句丽这些蛮化关外之人”
众人哑口无言,不敢说大隋各地鹰扬府士兵,已经很久不作战,血性被磨掉了,这等硬仗,单兵个人勇武,未必及得上高句丽的士兵。
当然,除非大隋军中一些从一些边疆沿线调来的镇戍兵,他们的战力和勇武还是很强的,曾经参加过对突厥、对吐谷浑的禁军,也是很强悍,但大部分鹰扬府的战士,往往都是贫困百姓,为躲避劳役加入,平时训练也不严格,甚至入伍不长时间,作战起来,就出现了大破绽。
盛世之兵,没有战争磨练,多是花拳绣腿,实战时候肯定要吃大亏,浴血磨练过后,剩下的战士,才是精锐之师。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于仲文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将以为,这样打下去,并非上策,应该讲究策略,才能胜敌。”
“你有什么办法”隋炀帝脸色微动,出言询问。
于仲文道:“派兵偷袭辽东一带周围的小城,全部拿下,然后绕过辽东城,直逼下一个要塞,这样使辽东城变为无根之源,困也能困死他,我军再拍出一股精锐,直捣各地要塞、粮仓地,不必跟高句丽军进行地毯式推进,这样其它大军无法用上,都在这干耗着,空吃粮草等也是大数目,如果攻克其它小城,可以以战养战,利用高句丽的人力、物资来养我大隋将士,还能进一步削弱高句丽的国力,这样的胜算会更高!”
于仲文素有智谋,他说出了一番想法,让不少将领都觉得有道理。
但这个方案,跟隋炀帝大相径庭,差距很大,隋炀帝要光明正大,一步步推进,势如破竹,彰显大
第三百六十五 举步维艰
接下来数日,辽东城继续大战,有数次已经攻上城头,但是又被反攻下来,依旧没有破城,两军伤亡都很大,只不过,守城一方占据地利优势,在全军上下,斗志不减情况下,攻城一方伤亡无疑会多处几倍来。?
隋朝属于完全的冷兵器时代,黑火药还没有研制出来,所以战争中,都是刀枪剑戟的厮杀。
罗昭云暗中已经开始让人收集各种原材料,甚至进行矿山物质的勘探了,但是,他都是分开派人寻找,没有说出自己的意图,配方更不可能泄露,甚至,他并不止详细的黑火药配方,只是粗略从网络看到的,什么一硝二炭三硫磺,到时候需要具体研制。
他没有把火药说出来,也算自己的私心吧,那东西可是杀人利器,如果制造了火炮出来,隋炀帝有了它,信心爆棚,估计要干出更狂妄的事来。
那种火器技术一旦扩散,日后天下大乱,各异军都有炸药了,岂不是增加自己的敌对实力,失去了奇效作用。
辽东城坚固无比,加上隋炀帝的策略僵固,隋军在这里停滞不前,耽误了战机。
十日期已到,仍然没有破城,伤亡巨大,有些动摇了军心。
隋炀帝大雷霆,命令四面大军,不分昼夜,全面狂攻,最后,城内的高句丽军因寡不敌众,疲于鏖战,终于坚守不住,夜里选择突围,乙支文德带着一拨人马,冲杀而出,卷着参军逃往鸭绿江东岸的大营。
隋军终于攻克了辽东城,但是进入之后,却现里面千疮百孔,不少靠近城池的房舍都被投石机砸塌,木椽等被高句丽士兵拆掉,用于守城用了,街道不少难民,哀鸿遍地,深受战争苦果。
乙支文德逃走前,派人还烧毁了仅存的粮仓、武器库,没有给隋军留下什么可用的装备,未有几万户的贫困百姓。
隋炀帝分出一些粮草给这里的百姓,以展示自己吊民伐罪,要帮助辽东人脱离苦难的正面形象,这样一来,军中的粮草,就愈显得紧凑了。
隋军驻扎三日,派出一部分人马攻战附近一些简略县邑,主力大军继续向东推进,要攻打下一个要塞渡口。
这片地域山恋起伏,丛林茂密,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比较多,原生态很浓。
一条扩宽湍急的鸭绿江,比辽水地形还有险峻,对岸的防御工事却比辽东北岸更加复杂,土堡也换成了石头墙堡,坚厚又宽阔,横在鸭绿江的对岸,雄关隘口,城墙蜿蜒,连接崇山叠嶂,直接堵住了隋军东进的路线。
石头堡后面,就是乙支文德大营,屯军十万,高句丽的主力军居多,比辽东城的混杂守军,素质还有强悍一些。
“过了鸭绿江,就是高句丽本土地盘了,离着平壤城,不过五百里之遥,”
&n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阴影
罗昭云接受了新的委派,替代了段文振的将职,负责保护怀远镇到辽东城之间,上百里路的粮草通道安全,这个任务,责任重大,关乎着生死隋军的存亡,不容有差。
宇文述等人没有反对,也是考虑到一旦出现大的差错,他们上奏一番,就能借刀杀人,让罗昭云和罗艺全部完蛋。
但宇文、独孤等旧阀他们决计想不到,罗昭云在幽州、渔阳,乃至辽西一带,已经经营数载,消息比他们灵通多了,算是地头蛇,散开暗中力量,同时派出斥候营的骑兵,反复侦查一些主要干道,能够藏下伏兵的位置,重点盘查。
罗昭云离开了前线大营,往大隋的方向返回,他对于这个差事,倒是不反感,欣然接受,因为前线太郁闷了,他已经察觉到失败的征兆,可惜,他劝不动杨广,事实上,谁也劝不了隋炀帝了。
偏执又自大,性格容易走极端的人,是听不进劝的,不撞倒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
与其看着大军将士不断折戟惨死,还不如眼不见为净,躲开远远!
罗昭云想到高雨菲临走前跟他说过的话,许多古武势力都在观望中杨广,已经推测出他的性格变化,甚至有阴阳师、堪舆师,已经预测到大隋的劫难要来临了,就在辽东。
所以,不少势力会派人暗中帮助高句丽,让它拖垮大隋主力军。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世家开始招兵买马,杨玄感、李密,西北薛举,江陵萧铣,楚地林士弘,江左陈兴业等,都在蠢蠢欲动了。
罗昭云暂时不想参
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军之乱
“咚—咚—咚——”沉闷而又巨大的鼓声,划破长空的寂静,惊起浿水河滩山崖林中沉睡的飞鸟,沿河大营立时响成一片,号角声、马蹄声、脚步声、兵甲摩擦声、刀枪撞击声,仿佛颗颗重木,撞击着大地,声势浩大无比。
大隋雄狮已经抵达了平壤城外的最后一条河流防线,浿水的西岸,只要攻克浿水天险,撕破河水东岸的堤坝土堡,就能够杀到了平壤城下,摧毁巨城,擒拿高句丽王。
整个大军齐齐开动了,千军万马喊杀之声,顿时撕裂虚空,掀起了惊天动地的风浪。
隋军各营的大将、统领、指挥使、校尉、千夫长,各领其兵,整齐有素,盔甲铮亮,面色肃穆,刀枪剑戟,寒光烁烁。
“杀过江去,擒拿高丽王!”
所有将士高声呼喊,杀意凌冽,声威浩浩荡荡,战意和气血勇不可挡
接下来,无数大弩,猛烈地倾泻了出来,铺天盖地全部都是密集的箭雨,弥漫了天际。
随后,数十万将士开始乘着战舰、大船渡江,横流溯上,顿时间,两军正面交锋,弩箭乱射,石弹连天,血威浓烈,给残酷的战场之上更增添了一份沉重,周围世界蒙上了一层浓浓的血腥气。
“杀啊——”
无数的军人生命在这一刻,微不足道,如同草芥一般,纷纷中间掉入江内,被滔滔江水卷走,还有被石弹轰得稀巴烂,抢滩登陆的先锋勇士,刚一着陆,前几排的士卒就被射成了刺猬。
片刻后,河滩之上,两军短兵交接,犹如洪流冲击在堤坝上,人仰马翻,血雨飞分,哗啦啦冲倒一片,死伤无数。
“锵锵锵——”
吼吼吼吼!
厮杀声、怒吼声,兵器交打声,交汇在一起,这就是战争的旋律。
这一幕,十分的血腥与残酷,却不知上演了多少次了。
两三个月下来,双方将士已经麻木。
“下雪了。”不少大隋将领抬头,看着飘雪降落,寒冷异常,心中都生出一种无力感。
战线过长,物资肯定贫瘠,哪怕罗昭云不断护送,保护粮道,但是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士兵,都有棉衣棉被,因为隋炀帝根本没有考虑过,大战会打三个月,进入寒冬,还不能攻克平壤。
所以,后方储备的棉衣物资是不足的,粮食勉强够用,但将士们在寒冷的长白山两侧下,边塞的寒风,吹得中原士兵瑟瑟发抖,不少染风寒,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加上水土不服,受伤难以及时治愈,伤亡变得更大了。
大战了七八日,仍没有攻克登陆,不少将士已经灰心。
这一日,诸多将领凑在一起,联合请愿,不得不退军了。
隋炀帝虽然万分恼火,但是看到将士们久攻不下,他也知道寒冬作战,兵家大忌,因为太冷了,战斗力下降,大雪纷飞,掩盖道路,使城池上挂满了冰溜子,很难攀岩。
隋唐时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寒冰纪,气温比后世要低一些,加上生态没有破坏,没有全球变暖,在东北地区,寒冷更强烈一些。
隋军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大战数月的疲倦,伤亡的恐惧,弥漫在全军上下。
隋炀帝丢了颜面,没有在西域、草原番邦面前扬眉吐气,也没有实现最初的战略构想,心中有一股怨气,和深深的遗憾。
不过,他还年轻,并不老迈,今年没有实现,就放在明年,二征高句丽上。
“传令下去,徐徐退军,不可莽撞乱了阵型!”
&nb
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
罗昭云利用铁弓,一箭射断了高句丽军先锋大旗,那些冲锋的甲士们,看到大旗倒了,许多人不知发生了何事,下意识勒住马缰,止住步伐,大军速度减缓下来,甚至停滞不前。
发生了什么事
大旗断了。
有人一箭射断了它,我看到了,从对面的隘出的。
这些先锋士官骑兵们,议论纷纷,显然这么远的距离,软弓七八十步,长弓一百多步,复合硬弓也就一百五十步,现在他们根本没有进入隘口雄关的射程,却被人射断了大旗杆子,有些匪夷所思。
是大隋军中的一位神箭手一些契丹族游牧部落的能箭手,目测过距离之后,都感到吃惊。
一位高句丽的将军拔古贺,手持一口宽背长刀,策骑冲出来,询问先锋军几名校尉百夫长后,冷哼道:隋军正在撤退,我们一路追杀,能够斩杀数倍于敌,如何在这耽误时机乙支大帅正在后方赶来,我们要始终咬住隋军的尾巴,来人,攻打城关,路上捡到不少隋军军械云梯等,正好投用,一个时辰内,必须拿下。
得令一些高句丽的徒步士兵,开始准备云梯。
骑兵们则佩带弓箭,朝着关口冲去,快速接近,然后释放箭羽,再快速掉头,这样,既可以射击隋军,又能躲避对方的箭羽,分散守军的目光。
罗昭云准备妥当,所以在关口两侧的城墙上,布置了不少远弩,连环弩,嗖嗖嗖一阵射击,射程超过了高句丽长弓手,逼得高句丽骑兵队不得不继续靠前,这样伤亡在增多,留下不少骑士和战马的尸体。
冲杀拔古贺挥刀大喝,已经准备了一些云梯和绳索的士兵,开始朝着关口杀去。
罗昭云下令军队,严密防御,跟高句丽军鏖战隘口峡关,阻挡了追兵的步伐。
如今地利优势在隋军手上,高句丽的先锋军攻打一个时辰下来,死伤枕藉,远远望去交锋处,士卒从城墙上往下掉落,摔得脑浆崩裂,血红染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