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丰玄机是本人在影视行业内,做编剧的艺名。)
…………
也许这里的读者朋友,有的听过这个笔名,大多则相对陌生。
龙竹以前的作品有《君临战国》、《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雄霸楚汉)、《游龙神雕》、《情剑倚红颜》、《九界武神》、《都市锦衣卫》、《护花邪君》、《盗灵空间:诡杀凶案》等等。
以前,我在翠薇居写书,后来网站被关闭了,本人四处游荡,始终没有安定下来,毕竟历史的作品,在很多网站,都难有阅读量。
&nb
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义不靠谱
秦琼听着鹰扬郎将邹泰的话,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他今日为何会找自己谈心自己这些日子,中规中矩,似乎没有得罪他吧
“邹将军,属下以为,一身本领,的确是该报效国家,然则这些年荒芜的岁月,叔宝一事无成,谈大理想,似乎过了热血的年纪。”
邹泰语重心长道:“叔宝啊,你这样就妄自菲薄了,当年来护儿将军可是很看好你的,后来大隋承平日久,山东一带没有了战事,这才闲置下来,放牧南山,搁下兵戈,如今不一样了,讨伐高句丽,是大隋最后一战,征服它之后,大隋才算真正的没有对手,四海安抚,进入太平盛世。”
秦琼心中冷笑,带着一种感叹,因为他亲眼目睹这几年大隋的条令,开凿运河,修洛阳,补长城,开御道,征辽东,滥用民力,山东一带正好是重灾区,壮丁大多被抽调出去劳役,庄家荒芜,黄河决堤,各种灾荒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凋敝,非常严重。
在齐郡时候,他看到许多灾民,无家可归,男子为了不被抽调出去,劳累死在他乡,纷纷砍掉自己的一条胳膊,躲避官府的征兵、徭役,称为福手、福脚,而且,长白一带,有王薄已经占山为王,起义对抗朝廷了,齐鲁之地,不少人响应,钻入山林成为匪寇。
这样的天下,如何四海升平,达到盛世
秦琼沉默下来,不再言语,因为实在不知今日的邹泰将军,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邹泰见他镇定,面无变化,干咳一声道:“秦叔宝,坦白告诉你吧,你的机遇来了。”
“什么机遇”
“罗成将军今日在殿前,向陛下再要一路军,补充伤亡的队伍,他点了咱们山东道的府兵,即日起,五万人都归他统领,要攻城略地,他向我询问军中有什么骁勇之人,又懂带兵,我一合计,把你也给报了上去,还真巧了,罗成似乎对你的名字,也有一点印象,可能是来护儿将军提过吧,就这样,一会本将军带兵过去后,你要跟我一起去见罗将军,他另有重用你!”
秦琼楞了一下,罗成将军要见自己对于这位年轻的少年冠武侯,他可是听闻过,天下盛名,他也有些钦佩,毕竟十四岁成名,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边疆创下威名,一步步依靠自己崛起,这等气魄和胆识,非凡人能比。
这时候,他的心思多少活跃几分,如果真的是罗成统帅要见自己,委以重任,自己的一身本领,终于有施展的空间了。
秦琼有些感叹,这些年不是他能力不济,而是地方府兵,民兵合一,缺少锻炼,已经不是以打仗为集结目的了,大多时候,开垦荒地,屯田耕作,还有就是修筑堤坝,凿运河等监工的任务。
他当了队头后,户籍入了府兵,不得擅自离开,困在地方,因为他不屑于贿赂长官,送礼怕马,所以一直没有得到较快提拔。
当初秦琼二十来岁时候,的确得到过来护儿的赏识,后来秦琼母亲去世,来护儿还派人去吊信,其它将领得知后,就询问来护儿,说军中你们多将士,低阶官职者,家里婚丧嫁娶,也没见来将军派人去参加啊
来护儿当时回答,秦琼这个青年,有真本事,相貌非凡,日后必成大事,有很大前途,怎么能跟其它人相同呢
只是后来齐郡一带由于没有战事,来护儿被调走了,还没有来得及提拔秦琼,就这样,他的前程变得迷茫,始终没有大起色。
第二次征辽东,秦琼跟随齐鲁之地的府兵,汇合整编后,来到了前线,他觉得,自己的机会,也许真的来了。
只是,机遇来的有些晚了,如今朝廷,风雨飘摇,报效国家的心情,早已没有当初年轻时候那么激动
第三百九十三章 值得拉拢
罗昭云吩咐侍卫为秦琼搬来一个座位,让后者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两者官衔相差太多,一个王侯,实权大将军,另一个则是校尉,始终没有派上战场的预备队员。
秦琼来到这,其实有些感到不真实,不知道罗将军为何请他过来,此时在受到如此待遇,更加不知所措,好在秦琼经过这些年的历练,见过了风霜,世情冷暖,早已不是当初年轻气盛,满腔热血,舍我其谁的时候了。
岁月总是会改变一个人身上许多特征和习惯,秦琼坐下来,对着罗昭云道:“不知罗将军唤秦琼来,有什么吩咐”
罗昭云打量着秦琼,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双眸有神,不卑不亢,表情质朴,没有虚浮之气,反而内敛稳重,就好像玉石被打磨到一定程度,可堪大用了。
“秦校尉,实不相瞒,本人曾跟几位将军探讨过,需要一些武艺高强,又精通一些兵法,有人向我举荐过一些名单,里面就有你的名字,我觉得眼熟,就挑出来了,想跟你谈一谈。”罗昭云找一个比较妥当的借口,秦琼官职还低,他不可能去询问那些将军,谁举荐的他。
甚至,秦琼对于那些将军,似乎只认识来护儿,如果被人谈及,估计也就是来将军了,所以,两人心照不宣,没有在这个问题是过多停留。
“不知罗将军想要谈什么,秦琼但凡知晓,必言无不尽。”
罗昭云微微点头,询问:“你最擅长什么武器”
“长枪!”秦琼被询问武艺,顿时来了几分精神。
“不是用双锏吗”
“锏”秦琼愣了一下,摇了摇头,略显尴尬道:“从没用过,也不太懂锏法,最主要,它不是军中常规的制式武器,无处学起。”
罗昭云明白他的意思,军队中只配备刀枪剑戟,矛斧弓弩等最常用的武器,民间武师教授的功夫,也大多是这些常规的武技,秦琼祖上都是北齐文官,根本没有祖传锏法之说。
演义杜撰害死人,都是虚假的文化传承,跟真实的历史原型相差甚远,往往经过了艺术加工,就像历史上的关羽明明善于用长枪,却被渲染成手持青龙偃月刀一样,古代的民间好像很喜欢给英雄好汉安排个性突出的武器,这样好辨识。
隋唐十八好汉,各个使得武器不同,编造的非常离谱,但艺术渲染性却很强。
“你读过兵书没有”
“嗯,在来护儿将军帐下时候,曾经被赐了两部兵法册子,是来将军亲手抄写,后来一些年,没事我就翻看它。最新最快更新”秦琼家境一般,十多岁时候,不喜读书,好舞枪弄棒,从军之后,逐渐成熟,接触了几册兵法,懂了不少。
“你对攻城战,熟不熟悉”
“打过几次,但没有太多经验。”秦琼实话实话,不想虚构。
罗昭云通过几句交流,他体会到秦琼的忠厚淳朴,光明磊落,非常值得深交的一位硬汉子。
“这样,由于军中这大半个月来,不断征战,伤亡很大,俾将、都尉出现了空缺,本将军先提拔你为都尉,明日就安插在麦铁杖将军的麾下,若是立功,便提升为俾将,你能否胜任”
秦琼一听自己要被送往最前线参与攻城,有机会直接冲锋陷阵,带兵杀敌,顿时脸上露出了喜色,这样一来,自己的本领就可以施展,有了立功的好机会。
如此知遇之恩,令秦琼感激,他不禁站起身,抱拳道:“多谢罗将军破格提拔,秦琼
第三百九十四章 血战平壤城
翌日,平壤城外,大军罗列,步兵方阵一个接连一个,密密麻麻,旌旗飘展,铁甲生辉。
天穹铅云低垂,风云变动,下方数十万甲士,齐声喊着大隋!大隋!大隋!
刚阳之气,冲天而起,将士们的血气方刚,杀气凝重,声威浩荡,远远传开,比擂鼓声还要震撼。
平壤城又高又厚,早就经过几轮维修加固,以备遭到隋军的围城攻击
城内守军十万,已经是倾国主力了,面对七八十万的隋军将士,人数的确不占优势,特别是分开四个城面同时抵挡,每个城门只要两万多人,要对抗城下近二十万人马,差距巨大。
“将士听令,全力进攻!”杨广下令了,传令官快速骑马传出号令。
随后,长角争鸣,战鼓在后方如惊雷敲动,四面军阵的大隋兵,奔腾着直朝平壤城池进兵。
“杀啊”喊声震天响地,兵甲锵锵,铁蹄节奏的践踏声使人听了热血沸腾,在这一刻,隋军犹如潮水一般逐波涌上。
城头的高句丽军,听见城外千军万马的呼啸嘶杀声传来,硬着头皮反击,因为牵扯到生死存亡,没有了退路,全都豁出去了在反击。
嗖嗖嗖!
双方弓箭手不断拉弓射箭,先是远攻武器的交锋,这方面,隋军的弩车、弓箭手多,城投的守兵占据地利优势,所以,各有伤亡,都给对方造成了很大困扰和麻烦。
城头和城池内,被密密麻麻的箭雨倾泻射去,如黑云般笼罩。
刚露头的高句丽士卒,很容易被流失扫中,非死即伤,而下方的秦兵靠近,也在被守军的弓箭手收割,倒在血泊之中。
麦铁杖父子统兵打头阵,秦琼就在其中,提拔为都尉之后,带了上前人马,向城头猛攻。
不一会,平壤城上、城下已经杀得血流成河,堆尸如山。
战争就是厮杀、厮杀,多少活鲜鲜的生命成了无头尸体,军人的荣耀只在将士胜利高呼的刹那间,可曾看到城外无数的白骨成堆,血流成河!
“杀”
双方的将士全都高呼着,被血腥之气刺激,看到袍泽战死,怒愤填膺,杀红了眼,已经失去了理智。
战鼓不断,号角长鸣,城外马蹄声来回打转,尘土飞扬,以声威来鼓舞士气,蹄声轰隆隆,地动城晃。
隋军不断杀到城上,利用云梯、楼车,翻越城头,短兵交接,旋即被守军杀下城去,两军交锋死伤无数,悲声震天。最新最快更新
因为高句丽军队的主力尚在,誓死抵抗,短期内,隋军难以破城。
当日暮来临,鸣锣收兵的时候,城下一片死尸,残肢断腿,首级到处都是,还有一部分被射成刺猬,钉死在地上。
第一天死伤了五六万人,一部分伤员被送往后方包扎、养伤,伤势太重的,只能任其硬挺,没有消炎药,没有特效药,没有开刀手术、输液等,依靠军医的普通草药,见效慢,很多挺不住两天,发烧都死了,能挺过来的不多。
各军主帅都会去伤兵营抚慰一番,鼓励士气,第二日,换了另一路军,继续攻城。
就这样,双方在比拼士气,血性,胆色,完全是硬仗,依靠将士们的血肉之躯来堆积,万千将士,半个时辰,就会阵亡。
数日大战下来,有几次差点破城,但最后被高句丽军反扑,都无功而返。
甚至有时候,隋军已经压制了守军,占据了城头和城门,但是高句丽将领忽然喊着投降,使得隋军停止了攻击,放松了警惕,派人去禀告陛下,因为隋炀帝曾下过旨意,一旦有人投诚纳降,不得再动物,不可斩杀降兵,但高句丽人利用隋炀帝这种心态,每到城
第三百九十五章 惊变
隋炀帝已经无心督战了,愤怒过后,忧急如焚,因为攻克平壤城,征服高句丽,只是给他的帝业锦上添花,而后方杨玄感的起义,却是动摇他帝业的根本,影响巨大。
就好像芝麻与西瓜的对比,这一刻,平壤城的得失,已经变得不重要,杨家的江山岌岌可危,杨广立即下令,让几名心腹和重臣,全部到他行宫秘密议事。
其余将领继续留守督战,杨广不敢过于声张,担心引起军中哗变,万一有将领心怀鬼胎,响应杨玄感的叛乱,那就麻烦大了。
杨广的行宫是御用木城,高大雄伟,壮阔无比,他急匆匆回到行辕木殿内,苏威、裴蕴、虞世基、裴矩、鱼成都等人全都到了,他们之中,未有苏威看到了信函,其余人都还蒙在鼓里。
“苏仆射,你把密函内容,跟大家讲一下。”
“遵命!”苏威转过身,对着几位重臣、近臣说道:“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谋反,身边有蒲山公李密,以及大将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萼、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大理卿郑善果的儿子郑俨等,多是一些国之重臣的后代相随,此事紧急,请陛下早日定夺。”
众人一听,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起兵,那可是关陇最大的门阀贵族,又集结了不少长安、洛阳城重臣的子弟,影响力巨大,这类似宫变类的夺权,已经不是简单的起兵作乱了,都脸色大骇。最新最快更新
因为自从东晋南北朝之后,北魏分东西魏,然后北周北齐取代,又被隋朝杨坚篡权,这百年内,王朝更迭,都不长寿,就是因为门阀贵族势力庞大,动辄凝成一团,势力强大,可以改朝换代,废掉当朝君主。
这也是杨坚立国后,一直担心的,极力在稳住贵族,并且想要分化、打压关陇贵族和各地门阀等,只是手段有些缓慢,效果一般,当杨广登记后,迁都洛阳,就是为了切断关陇贵族的根基,不断在打压各大门阀势力。
杨广没想到,最终还是爆发了这种当朝贵族反叛的变故,整个后方,都在乱了。
根据密函上的消息,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占据附近粮仓,抓捕壮丁,扩充队伍,然后攻打洛阳城,东都内有不少朝廷大员的家眷、官吏,和王室人员、传国玉玺等,一旦失陷,杨玄感就可以在洛阳称帝,然后昭告天下,废掉隋朝皇帝了。
故此,杨广非常的担忧,十分害怕洛阳失陷,同时也担心叛军,若是北据幽州地带,断他们大军的后路,粮草只够半个月使用,到时候,前有高句丽军,后有杨玄感叛军,那就离着灭亡不远矣。
“寡人决定,今晚就撤军,诸卿觉得如何”
裴矩、苏威、虞世基等人,全都赞同,形势危急,这个时候留在高句丽,一点意义都没有,这里毕竟是外夷番邦之地,不是大隋疆域,他们等若无根之水,难以存留,一旦被三军将士知道消息,肯定会军心大乱,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关内,能誓死效忠者,会非常少。
万一被高句丽得知消息,加紧反攻,也够他们的受的。
裴矩素来足智多谋,擅用离间计等,说道:“陛下,这件事必须高度保密,不能外泄,我们可以将主力军前行撤走,不告知原因,只说大隋有事,陛下暂时要幽州,我们先一步撤走骁果卫和禁卫六军,最好黄昏时候就撤。然后命诸将军们半夜撤走各路大军,只留下一支人马断后,以防高句丽追击,使我军被动,遭到掩杀而大乱。”
杨广听完之后,觉得大有道理,现在已经过了正午,白天撤军,的确影响太大,只有晚上撤军,所有人不知道缘由,好控制一些。
“留下那一支将领断后合适”
虞世基道:“启禀陛下,自然是罗成将军,他数次充当先锋和断后任务,跟高句丽打的交道最多,足以胜任,即便途中三军将士得知情况有变,也不会过于惊慌逃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