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
    隋军连夜撤退了,将领们不明所以,不知道眼看就要破城,为何会夜里加紧赶路,退出高句丽的境内,那两次伐辽东,岂不是白忙活一番

    一次北伐辽东,与高句丽征战,看似一百多万兵力,但是动用的民力,五百万都不止,各地运粮就有征用苦力三百万人,造船、造兵甲、造行辕布帐、修御道等,也需要两百万民众,还有从怀远镇,往辽东城、鸭绿江等地运送粮草的辎重队伍,也有百万人。

    劳役繁重,为赶进度,难免有不少劳工病死、累死在途中,给河北的原北齐地区、山东的齐鲁之地,还有涿郡、渔阳、北平三军,造成了很大的灾难,许多村子的男丁十不存三,严重失调,田地荒芜,许多百姓纷纷逃入山林避难,匪患众多,社会凋敝。

    这一夜,罗昭云只留下了两位将军,那就是麦铁杖和薛世雄,他们的儿子也都在,薛万仞、薛万均、麦孟才等年轻虎贲,岁数跟罗昭云差不多大,如今已经被破格提拔到俾将了。

    “目前只有我们两路军,不足十万人留下,骑兵有一万,其余八万多人,都是步兵,一旦被城内的守军得知消息,肯定会咬住我们的尾巴,一路掩杀,让我们疲于奔命,所以,这次断后,我们要走的从容,绝不能慌乱。”

    薛世雄和麦铁杖都是老将了,一个接近六十岁,一个即将四十,在军中练多年,经验丰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宣布撤退,背后有敌兵追杀,阵型肯定会大乱,顿时演变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了,下场一般都很惨。

    “罗将军有什么策略,尽管吩咐,我等定当遵守!”两大将军现在对这个年轻的少帅,已经心服口服了,不再因为对方年轻就轻视,因为罗昭云屡次立下战功,出其不意,用兵灵活,打破固定的兵法套路,这是让两位将军钦佩的地方。

    熟读兵法的将军固然有不少,但是能活学活用,并且自己总结,擅于根据形势,而出其不意,屡创新招的人,却是很少见。

    罗昭云道:“薛将军、卖将军、于将军,你三人各带一万步兵,去往其它三个营盘,外部防守兵力不变,造饭的铁锅数不变,还要虚张声势,把一万人装成十万大军的气势,威慑平壤城内的守军,让他们轻易不敢出来,只要拖住三日,我军就可以把一些兵甲和粮食运回辽东城内,在那里屯守!”

    “成,我等竭尽所能。”薛世雄等人抱拳领命。

    等这些将军走之后,罗昭云又派人招来长孙无忌、宁武飞、晁威、梅长峰等人,这些都是他的亲信,当初在吐谷浑时候,都跟他一起驻守边疆三年,早就烙上罗家军的印记。

    “深夜叫你们来,有重要任务交待。”

    诸将听完,全都一惊,感到立功机会来了,有一种备受重视的感觉。

    “罗大哥,罗将军,难道是让我们偷袭平壤城”长孙无忌有些兴奋,他已经十八岁了,孔武有力,文武双全,只可惜罗昭云为了保护他耳朵安全,没有给他上阵厮杀的机会,只是做一些文书、参军的职务。

    “想哪去了,那些冲锋陷阵的事,能让你们这些人去做吗,诸位可都是我罗昭云最信任的部下,肯定有更重要的任务。”

    “那是什么任务”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杨玄感起兵
    东都洛阳城外,旌旗飘展,行辕大营罗列,不少士卒正在挖掘战壕、堆土筑墙,安插鹿角拒马,打桩架起营帐。

    这支十万的大军,兵甲虽然不齐,但斗志却很昂扬,正是杨玄感率领的大军。

    此次起兵,杨玄感经过了深思熟虑,觉得时机成熟,可以一搏了,很早他就想对大隋下手,废掉隋炀帝,如今,趁着杨广御驾亲征,远在关外正跟高句丽人厮杀,所以,发动了起义。

    这个恩怨,结下已久,杨素功高震主,地位显赫,俨然成为大隋第一关陇贵族的门阀世家,权力之大,几乎权倾朝野,这使隋炀帝想灭掉杨素一家,尽管没有下死手,但杨素之死,的确跟隋炀帝有些关系,杨素家的族人,都对隋炀帝有了反心。

    在杨素死后,杨玄感承袭楚国公爵位,与长安、洛阳名士多有交往,绿林好汉也结识不少,而且满朝文武多半是杨素的老部下,因此,杨玄感在朝野内外都有不小号召力。第二次北伐辽东,全国怨声载道,杨玄感觉得有机可乘,就利用百姓的不满情绪,借势推翻隋炀帝的统治。

    此次北伐中,杨玄感身为礼部尚书,分配的任务是驻守黎阳仓,负责督粮,大军的后勤保障,几乎都要依靠他在后运筹,权力很大,拥有足够的粮食后,立即将周围郡县的青年和壮丁组织起来,府兵也召集过来,发布隋炀帝的罪名,正式起兵。【】

    黎阳仓在黄河北岸,夹在永济渠与黄河之间,比邻武阳城,是隋朝八大粮仓中最东边的仓城,粮草通过黄河,可以运输至渤海湾,给北海郡、东莱郡的隋兵使用,出海攻打高句丽;往北可以通过永济渠,往涿郡运送粮草,这里一断,等于掐住了前线的粮草命脉。

    占据黎阳仓城之后,杨玄感做军事部署,充当军师的李密给他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是进攻蓟县,控制涿郡幽州一带,夺取炀帝回国的咽喉临榆关,断其粮草,同时联络高丽夹击之,中策轻装急进,西取关中,然后扼潼关天险,长久对抗,守时待变,徐图天下;下策则以精兵猛将大举东进,强攻东都洛阳。

    杨玄感考虑一番之后,选择了李密的下策,为此,还跟李密做了一番争辩。

    因为杨玄感身为起义主帅,他入职很早,对朝廷局势了解清楚,有自己的考量,他觉得那个下策,才是他最需要的,真正上策,因为朝廷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洛阳,也是目前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不攻下它,却舍近求远,进攻幽州或是进攻长安,都是本末倒置了。

    按照他的意思,洛阳是政治象征,得洛阳,便是得了天下核心,掌控了社稷根本,所以,马不停蹄,挥师奔袭洛阳而来。

    在河内郡、修武、临清关等地,义军都遭到顽强抵抗,无奈,杨玄感只好绕过诸城,从汲县渡黄河向洛阳进发,沿途起兵响应者甚重,从最初几万人,发展到了十万大军,兵甲一时都未凑齐,粮草也只携带了一个月的口粮,就是为了速战速决,尽快拿下洛阳城。

    兵抵洛阳之后,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杨玄感亲自率领,从白马寺以西翻越邙山南攻洛阳,一路由其弟杨积善从偃师沿洛河西攻洛阳。

    夜色下,两道身影走出帅帐,回到自己的营盘帐内。

    &nbs



第三百九十八章 战火蔓延
    罗昭云这一夜如常入睡,并不担心夜袭,因为城内的高句丽军,获得情况消息,肯定要比他们晚几天,哪怕飞鸽传书,具体情报也不详细,守军不足六七万人,绝不敢贸然出城。

    现在他已经不在乎大隋是死是活,也不关心自己什么战功了,这些年,自己在大隋鞠躬尽瘁,打造了一个少帅的形象,锻炼了自己果敢勇勐知人善用带兵才能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对以后争天下大有好处。

    现在他在辽东与大隋边境,开始布置兵源,天高皇帝远,随时可以后撤,控制燕郡渔阳郡北平郡等,加上其父罗艺所在的涿郡,大隋东北方位,都会被他罗家割据。

    此外,吐谷浑一带有李靖郭孝恪侯君集等人,也是自己的安插的人选,到时候,可以相互照应,如果换成别人,或许会拥兵自重,但是李靖却不会,罗昭云对他的人品非常看重。

    罗昭云未雨绸缪,已经占了一定先机,不过,暂时大隋虽然出现衰败迹象,却没有衰败到底,基础还在,杨玄感起兵,没有自己的根基,很难成功,大隋的官员大部分还在效忠朝廷,难以动摇其根本,所以,起义失败,那是注定的事。

    只有等天下各地都在割据谋反,使得朝廷四顾无暇,彻底分裂的时候,才是各地诸侯霸主站出来争雄的时候。

    与罗昭云的心情不同,杨广此时忧心如焚,火急火燎,星夜驰路,恨不得带着大军插上翅膀飞过辽东,直接回到东都去,他们杨家都是逼宫夺权,才得到江山,自然对门阀权贵的谋反和篡权,感到很大的威胁。

    因为魏晋南北朝之后,是门阀政治,几代朝代的更迭,都是权臣夺位,通过政变,取代皇室,文帝杨坚亦是如此,所以,杨广始终把门阀贵族当成心腹大患,反而对百姓武装地方起义不屑一顾。

    他始终认为,下品寒士,那些贫民武装,都是盗匪而已,成不了气候,没有门阀的势力和威望,难以服众,不会对大隋造成根本性伤害,都是小打小闹。

    这是杨广固定思维,所以,当他得知地方王薄翟让等起义的时候,根本没有重视,但是,一接到杨玄感起兵的消息,却是忧心如焚,他担心杨玄感集结了众多权贵,能造成很大的霍乱,甚至夺权成功,赶他下台。

    一天一夜的赶路,大军疲惫不堪,甚至丢掉了许多随身携带的少量粮草和行囊,全速前进,重武器等全部丢弃,甚至到了最后,杨广只带着骑兵在前,让步兵在后跟随,能跟上多少算多少,他首要任务是赶回涿郡,不能被堵在辽东,否则腹背受敌,自己真有可能饮恨在关外。

    传令三军,不得停歇,禁卫军与骁果卫,全速前进,其余府兵,在后尾随隋炀帝下了死命令,一直在前面赶路,后方不少的府兵,人心惶惶,掉队的兵马,夜里慌张之下,担心违反军令遭到处罚,直接途中逃散,冲入荒林内,变成逃兵了。

    当杨广大军抵达辽东城下时候,跟随的兵马不足五万,在这里整修,等待后方



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阳
    杨玄感的部下有不少贵族子弟,将门虎子,扼守洛阳城的四方,让附近郡县的府兵、世族兵等,难以援救,这样可以给他更多的时间,攻克洛阳城。

    他谋算着,一旦城破,自己要控制杨侗,可以学着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继续维持隋朝廷,扶持杨侗做傀儡,因为自己也姓杨,等除掉杨广,安抚天下,顺利过渡一段时间,自己可以学着杨坚那样,逼着杨侗禅让,继承皇位。

    其实,大隋自杨坚建立后,南征北战,统一中原,结束了南北格局,使天下二十多年内,没有大规模的国战,除了对抗突厥,也是为了保护边疆和自身利益,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

    所以说,在民间,许多百姓、寒门士子、绿林好汉对大隋还是有感情的,甚至曾经引以为傲自己身为隋人,门阀士族也都希望保住隋朝,但因为杨广的穷奢极欲,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惜民力等,导致朝廷山下,还有民间百姓、寒士们,都反感这位皇帝。

    各地的义军打出的旗号,也都是反杨广,不反隋朝,内心中还是对隋有一定感情的,毕竟它刚从盛世走过,极尽辉煌,的确让四海升平,安居乐业,只是文帝晚期,就出现了复杂矛盾,到了杨广登基,把矛盾激化,推向高峰,逼得百姓不得不造反了,否则同样没有活路。

    这一日,杨玄感身穿精致的亮银铠,手持一根寒铁长矛,气宇轩昂,身材挺拔,孔武有力,因为家族关系,他自幼拜一些武师学艺,后来还得到一些古武门派外出高人的指点,虽然迟迟没有练出先天罡气,但是也懂吐纳,精通古武的呼吸法。

    历史时代,包罗万象,它不是武侠世界,而是各种势力的包容,有庙堂也有绿林,有古武剑者,也有诸子百家的后裔,形形色色,三百六十行之上,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

    隋唐时代的人,其实并不称呼什么内功,什么武功心法,往往称之呼吸法,吐纳术。

    自从战国时期,老庄主导的道家炼气,还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言练气养神之法,华佗五禽戏的模仿五种动物的形与神,都跟特殊的呼吸法有关系,讲究身体协和统一,运气的途径不同,效果就不一样。

    这种呼吸法,往往在世俗中失传,武师、将领们很少懂得,只有那些古武门派,还继续在传承,但也是不外传之秘。

    杨玄感在军中也算一员武艺高强的猛将了,不差于鱼俱罗、张须陀、罗昭云等人多少,只不过,他父亲是杨素,所以他根本不用自己冲锋陷阵,就已经受到庇荫,官至二品了,而且一直从事文官,以至于,不少人都不知道杨玄感的实力深浅。

    他手持数十斤重的铁矛,有一丈多长,颜色有些乌黑,但是锋芒却是闪着水银般的寒光,矛锋是寒铁打造,削铁如泥,杆身也是用含有的钨铁等混合材质打造,根本砍不断。

    杨玄感站在点将台上,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义军方朕,气沉丹田后发出来,喝声如雷:“我杨玄感,身为朝廷上柱国,家里黄金巨万,到了既富且贵的地步,满门忠烈,可以说,我对世俗之物,已经一无所求。而今,我却不顾破家灭族,起兵誓灭昏君,只是为了为天下人解倒悬之急,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罢了。”

    他侃侃而谈,字句铿锵有力,颇有几分渲染性。

    “那昏君



第四百章 虚张声势
    平壤城下,开始休战,没有了隋军大举攻城,一下子变得很安宁,与往日厮杀震天,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场景大相径庭。

    城头上的高句丽军卒,全都愣住了,一排排地探出头,向外张望,如果是过去的几日,只要一冒头,很容易被射中,洞穿头颅、咽喉、胸口,死于非命,如今却一点事都没有,格外平静。

    守军们观望着城外的四方大营,炊烟升起,马蹄声来回振动,出营的、进营的不断,训练声、列阵声不绝,似乎在休整。

    乙支文德、高氏郡王高宏、渊盖野等人带着诸将聚集城楼上,看到隋军的状况,心生疑虑。

    高宏道:“已经三日了,隋军一直没有攻城,也不知在做什么”

    乙支文德分析道:“看样子在休整,准备酝酿更大的攻势!”

    渊盖野说道:“对,这些日子隋军伤亡也很大,休整一段日子,也是有可能的,说不定要困城,跟我们比粮草物资,若是围城两三年,我们都要饿死城里了!”

    “隋军人多势众,轮流猛攻,我军也抵挡不住多久,难道他们想要打心理战,故意不攻,让我们胆怯”

    “不是没有道理,也可能诱咱们出城偷袭!”

    乙支文德对着身边一位副将道:“隋军大营的炊烟数有没有统计完整”

    副将胡冬海答道:“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还是那么多锅灶的炊烟数,似乎没有明显的减少。”

    乙支文德点点头,说道:“这说明隋军的数目没有多大变化,不会轻易退军了。”

    渊盖野叹道:“隋军如此大动干戈,怎么会退军呢,不可能,上一次隋军准备不足,太过轻敌,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咱们这一边,冬季来临,隋军没有足够的棉衣棉被等物资,才会被迫撤军,这一次,开春之后,就开始征辽东了,可见隋军准备充裕,不破城,不会善摆甘休啊!”

    一位名为高布衣的谋士道:“我北齐高氏后人在辽西、燕郡北部,召集了一些人马,培养不少武士,准备起义,必要时刻,可以去烧隋军粮草,能给隋军后方制造一些麻烦,但终究不能解决大问题。”

    就在这时,一只鹞鹰飞入城内,很快,有训鹰斥候奔跑过来,喊道:“报,有紧急秘信,要呈给乙支将军。”

    一名侍卫走上前,接过一张纸条的密函,转交给了乙支文德,后者接过后,先是一愣,接着大喜,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隋国后方已大乱了,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谋反,朝着不少权贵子弟依附,还有沿途百姓参军,迅速发展十万多人,正在围攻东都洛阳城,信函上还说,隋军主力已经撤回辽东城了,只留下罗昭云带兵断后。”

    高宏毕竟王室成员,利益影响最大,闻言后,顿时激动道:“什么,隋国后方竟然发生了如此变故太好了,真是上苍庇佑我高句丽,不敢如此亡国。”

    “是啊,这可是天大喜讯,我高句丽又保住了。”

    渊盖野忽然意识到不对劲,道:“咦,不对啊,隋军主力已经撤走,但是城外的营地,看样子不像啊,跟往常一样,连锅灶和练兵气势都不减,完全不像,会不会有诈”

    “难道情报有假,被截取了情报,然后替换了新的密函”有人怀疑,觉得可能鹞鹰有问题,不能光信一头牲畜,而忽视自己眼前所见,毕竟眼见
1...8687888990...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