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男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路口
战场上已经没有退路可言,既然已经蹬上了战场,就等于踏上了修罗地再无回头之日,只有奋力厮杀拼死而为才说不定有可能活下去,在这样的地方只要亮出哪怕一点点的恐惧和退缩,就会被人轻易地吞噬掉,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来。
生死在这里什么都算不上,而此时双方也的确拼尽了全力,但是谁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退缩的情况。张顺这边是第一师第九团,这个已经被耻辱冲昏头脑点燃血液的疯狂部队,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他们拿起了可以拿起的所有武器,用上了自己能用的所有办法去杀死敌人,可以杀死就杀死吗,实在杀不死就同归于尽,用刀砍、用枪扎、用拳头砸甚至用牙咬,反正只要可以杀死敌人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像是疯子一样纠缠不休,誓死不退!
第九团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健字营出来的,也有一少部分是襄樊两城走出来的其他军队,最后也都加入了这个团,他们实际上是一直都是以正规军自居,虽然嘴上从来不说,但是心里却对张顺其他部队的看法很一般,在他们看来张顺的其他部队基本上都是依靠火器取胜的,要是说起肉搏他们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其实也就是属于二流,甚至是张顺这半年来一直都在大力推广的鸳鸯阵也都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认为那东西只是花架子而已,他们的长枪阵列才是最凶悍的,毕竟那些部队在江北打得不过就是一些地方部队而已,而自己可是曾经和鞑子的精锐在襄樊地区苦战过五年的,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而张顺其他部队在江北的一系列胜利很快让这些丘八有种酸溜溜的感觉,都恨不得自己也能上阵去拼杀一下,但是在金座城他们又被震天雷惊住了,那东西也远远的超越了这些人的想法和看法,让他们真的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也就是这些原因才造成了这一次防守房县出现了这么大的纰漏,而此时他们也终于爆发出了最近一段时间被压抑的东西,这东西可以被称为委屈,也可以称之为凶悍,反正这半年来一帮在别人眼中最看不上的老兵痞、老兵油子,终于在这个时候脱胎换骨了。
而另一边张弘范也是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他根本就没想到自己在这里遇到了这样一支队伍,要知道自己这支部队可是脱胎于金国的御林军金虎卫。张弘范的祖父张柔可是和耶律楚奇一起投降大元的,当年成吉思汗为了保证这支部队可以继续保持战斗力所以并
第120章 撤退
刀光闪动,血色飞舞,人变成尸体只需要眨眼之间,山谷已经成坟场,往后也不知道要过多少年,这些孤魂野鬼才会得到安息。
喊杀声依旧惊天动地,只是现在听着有点撕心裂肺的感觉而已,血色染红了峡谷,即便现在还是午夜,但已经能让人清楚地感觉这里充斥着鲜血。
严凤武已经战死多时了,他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字,一直到最后死去也是怒目圆睁钢刀紧紧握在手里,甚至于他的尸体就像是被钉在地上一样屹立不倒,有一段时间身后的战友和前面的敌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已经死去,一直到看到他迟迟没有再向前一步才知道,可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没人悲伤,因为这个时候根本就来不及悲伤,副团长牛奔就站在了他之前站的位置,眼神中没有悲伤,没有怯懦,没有任何一个人该有的情绪,他也没有半个字留下来,留下来的只有沉默。
一千人的第九团已经伤亡过半,剩下的不到三百人却依旧还在奋力向前。而金虎卫倒下去的人更多,他们的两个主将都已经战死,剩下的也不过只是凭着意志在做最后挣扎的一群人,数量不过三百多人而已。
这两支部队都在这个地方打残了,唯一的区别只是一支是之前的老兵油子和老兵痞子组成的,另外一支则是一个已经亡国的御林军,说起来他们之间的命运好像还有那么几分相似,而最后的结局却也是殊途同归,都死在了并非自己家乡的土地上,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张弘范下意识的伸手摸了一下,这才发觉自己的脸上竟然已经满是泪水,只不过他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而留下了的,他知道自己不会为这些人而哭,但这又是为谁的呢
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和大宋不共戴天,正是这个该死的两面三刀的国家使得自己的国家轰然灭亡,要知道大金曾经是多么强大的存在,可是现在留下来的只剩下这么一只小小的部队和他这样的孽臣。而大宋偏偏还在,这是不可想象的。
当年大宋先是和大金联手灭掉了大辽,然后又在最后一刻包庇大辽的末代皇帝使得金宋反目,最终被金人来了一个灭国之战,两代皇帝同时被抓,皇族几乎被一网打尽,甚至还来了一个搜山检海抓赵构,虽说金人最后没有趁机灭掉大宋,但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始终占据上风。
但是这件事也成了宋人留在心中永远的刺,所以当蒙古人崛起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再次来了一个背信弃义,南北夹击,于是乎大金轰然倒地,一个曾经无比强大的国家成了过眼云烟。
张弘范对于这件事一直都耿耿于怀,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灭掉宋国的作战中,甚至不惜屡次率兵身犯险境,他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在某处刻上一个张弘范灭送与此的字样,用这个来告慰大金的在天之灵。
但是这一次他知道自己的想法距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因为他们连这么一个小小的峡谷都过不去,那么接下来的路该有多么难走呢要知道到目前为止,敌人只是在用人跟自己拼命,甚至都没有使用火器,要是现在就开始利用火器对攻,他甚至不敢想象
第121章 反差(上)
“老牛,我的牛大哥,你不是在和我开玩笑吧我们在江北打了将近半年,损失才不过一千多人,可是你一晚上就折损了将近两千人,你是怎么指挥的”当张顺看到了这一次的战报的时候,立刻就愤怒了,不过他还是让手下人先都离开才开始责问牛富。
此时的牛富面如死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了,只是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张顺此时心中的愤怒已经无可附加,骂人的话全都集中在了嗓子眼里面,可半天却还是没有说出来,牛富毕竟是牛富,他不同与其他人,有些话还是不能像对自己人那样肆无忌惮,所以一时间张顺也顿住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交谈下去。
牛富也感觉到了张顺的为难,终于开口了“大将军,我知道这一次我的指挥太差,我的部下也都没有良好的表现,这个责任在于我,我愿意辞去师长的职务,但是有两件事还请您看在范大将军的面子上答应我。”他没有等张顺开口就直接说了出来“第一个事是关于九团的,这个团已经打残了,连长都死绝了,全团上千人现在只剩下不到两百个还能上阵的了,军官也就只有一个副营长回来了,但我还是想要重建这个团,不是因为他们在这一战中表现得好,而是因为他们表现得太差,要是这么散了,我没有脸去见那些死去的弟兄啊。第二件事就是关于我的,您要是想杀我,我没有意见,但要是不杀我,我想去第九团做个小兵,我也要死在和鞑子交锋的战场上,这才是我们这样人的归宿。”
张顺听着这话眼睛不由瞪了起来“牛富你想干什么咱们自从在樊城相遇之后到现在,我自问从未轻慢与你吧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军改已经进行了半年有余,武器装备也都推陈出新了吧,我可是有一次没有把东西交给你们震天雷那种秘密武器都是在你们面前第一展示的,这是为了什么”
“那是因为,那是因为我们都是大宋的军队。”牛富猜测着张顺的意思,他也不知道张顺到底是为了什么忽然变得生气了。
“放屁!那是因为我信任你老牛!我知道你是条铁打的汉子,你是绝对不会和鞑子有一丝一毫交集的可能!对你的信任才让我对你的手下也是信任有加,难道这么长时间你还不明白我的心思么你现在倒好,打了一场败仗,就马上要撂挑子,这是给谁看呢难道没有人敢说你了你把这么一场战斗打成这个样子,我连说一句都不行”
“啊”牛富有点懵了,脑子也瞬间短路,他没想到张顺竟然一直都是这个意思,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张顺是因为自己和朝廷有关系所以才对自己礼让三分,哪知道压根就不是,所以一时间有点乱,不过这一番话却让他的心头有些滚烫,那是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张顺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说起那个第九团我也想多说两句,别人都换了武器,他们为什么不换
第122章 反差(下)
张顺点点头“这个徐宁你别看只是个连长,还岁数不大,但是很多人都跟我说前途无量,我就把这个已经打残的第九团给他,让他好好练一下,看看究竟是不是个可造之材。”
对于这样的安排牛富高兴都来不及,他也不是个傻子,当然早就听说过徐宁的名字,自然也知道这个小家伙的能力,当即心里非常高兴,第九团的未来可期呀。
张顺顿了一下又说道“至于你说要辞职的事情,我不允许!现在这个时候你要是都不支持我,那我还能指望谁呢但是我也准备给你拍个副师长,这个人选,你自己也看看到底谁合适,我也想一下,一切都是为了第一师,别忘了,这可是我们的第一支部队,这个名声这个担子可都不轻啊。”
“大将军,您放心,属下一定全力支持大将军,就算我们再也无法重塑大宋辉煌,也总不能就这么投降了鞑子,一定要和他们决出一个高下来。”这是牛富第一次自称属下,从这一刻起,牛富也算是真正的归心了。
张顺听着这话,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损失两千人换回来这样的结局总算是换回一点收获了。
而几乎与此同时,元军的主营中伯颜和阿术也在满意地微笑着,他们也是刚刚收到了来自于张弘范的战报,这已经让他们非常开心了。
这份战报自然是精心炮制出来的,对于前面抢占房县提的非常仔细,而后面则言之不详,这当然不能骗过同是老行伍出身的这两个人,但是这两个人却都很默契的没有提及,毕竟他们都清楚按照张弘范的劲头,只要有机会他就一定会突袭张顺的老巢,现在根本就不提那一定是受到了损失。但不管如何,他们拿下了房县就已经足够让人欢欣鼓舞了,毕竟上一次阿术在那里折戟沉沙,输得干干净净,这一次也算是挽回了一些面子,而拿下房县之后整个森林就摆在他们面前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随时出兵,不管用什么法子总能寻找到一点张顺的漏洞了。
“这个哈里台还是那个样子。”伯颜看着张弘范战报上面对哈里台的指责不禁笑了起来“他竟然在谷口建立了一个军寨,然后不管谁从哪里过他们都要告诫人家进去之后有去无回,这也真是古今奇闻了。”
阿术对于哈里台一直都没有好感,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翻脸而已,要是在以前他一定会反唇相讥,但是此时却轻叹了一声“看来这一次张弘范吃亏很大呀,而且还被哈里台笑话了,要不然按照他的脾性是绝对不会得罪这个人的。”
他这么一说伯颜也大笑起来,他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看来是了,这一次哈里台的反应是对的,要是他真的直接派人进攻恐怕也是一样铩羽而归,现在这个样子反而是步步蚕食,也极大的牵制了张贼,这样很好。不过阿里海牙也送来一份情况说明,你也看看吧。”说完他拿出了另外一份东西交给了阿术。
阿术接过去仔细的看着,很快他的眉头就皱在了一起“的确是我猜想的那个样子,他的金虎卫几乎全部阵亡了。”
第123章 临安(上)
临安,便是后世的杭州附近,这个地方张顺可是经常来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临安和自己曾经见过的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也许这么说有点问题,毕竟西湖还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还是安安静静的伫立于那个地方,就好像是个绝美的少妇,一直都在静静地凝望着人间的变换,让张顺不禁湿了眼眶。
一直站在他身边的郭芙忽然伸出手轻轻握住了他的手,当两只手紧紧相握的时候张顺的心瞬间感到了温暖。
“走到这里并不容易,但我会陪着你一直走下去,不管前方是万丈深渊还是登天坦途,我都会站在你的身边。”自从张顺向郭靖提亲之后,郭芙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瞬间就收起了自己的坏脾气,温柔的就像是此时的西湖。
不过她还是误会了张顺的意思,以为张顺是对于这一路走来的不容易感慨万分,其实张顺只是忽然感到了一点恍惚,那是一千年之间的重合,就像是一个火苗一般点燃了张顺埋藏在心中的乡愁而已。
这一路走来其实也真的不算艰难,张顺带着两千多人化妆成了商人,他们坐船直接在金陵附近下船,然后由陆路向临安出发,这一路上其实一直都有很多土匪和溃兵,这些人也都不是善良之辈,但面对这么一支足足有两千多人的队伍,那些人还是不敢出手,只能看着张顺他们大摇大摆的走了过去。
当然也有不开眼的人打这支队伍的注意,但结果毫无意外的是老窝都被人连根拔起,所以张顺他们从出发的时候带了三百辆大车,一直到了这里已经足足有了将近五百辆大车,车上装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这个举动很快就让很多人更加望而却步了,所以张顺他们在后来走得更是顺畅,这一路甚至连正规的宋军都没有遇到就到了临安城下,不过张顺对此也真的有点奇怪,最后还是在江铸的解释下才明白,由于元军的日益临近,这边的官员基本上也都开始了为自己的后路着想,有关系有门路的想要逃跑,什么也没有的则也已经不管事了,只有那些想要赚几个零花钱的杂碎才会趁机收税什么的,可面对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也真的不敢张嘴找麻烦,因为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么多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郭靖和黄蓉也都在,他们对于这一路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这一次他们的使命也不单单是要跟着张顺去临安做事情,也是希望可以趁机去临安的丐帮总坛交接一些事情,毕竟现在的丐帮帮主还是由郭芙暂时代管的,要是郭芙嫁人了,那么张顺就该顺理成章的成为新得丐帮帮主,而这一切都必须有个交代才行。
他们的心情也是非常之好,毕竟一直都是心病的郭芙终于找到了心上人,所以一路上一直都在给张顺介绍各种故事,张顺也听得很入迷。
张顺也在这一次的介绍中才知道,其实一直到今天为止临安都不是一个真正的首都,这里的名义一直都只是行在而已,至少朝
第124章 临安(下)
虽然有这么多古里古怪的故事,但张顺却还是对于临安有着自己的认识,因为这段历史他还是有过研究的。
临安的南宋宫廷遗址已经毁坏在在战火之中,毕竟在后面一千年的时间里面中华大地之上又发生了无数次各种战争,想要在这样的地方保留一个那样的宫殿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在后世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遗址而已。
当年拍摄文天祥的时候,那个导演曾经想要在原址搭建出一个一比一的原景宫殿,甚至于当地的主管部门都已经先后同意了,但最终还是被杭州市和江苏省同时枪毙,毕竟那是一个人造景观,会影响西湖这个天然的好风景,为了一个人造的而放弃天然的,最终还是有明白人做出了明白的决定。
可是当时那个导演已经做了一整套微缩景观,他找了大量的专家和书籍还原了这座南宋的都城,所以张顺虽然还没有进城,却已经对于这座城有了很多了解。
其实宋朝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老百姓的口袋里面是装着大量金钱的,但问题也还是鲜明的,当老百姓有了钱之后物价也随之上涨,特别是向临安这样的大都市,很多东西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南宋的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十分神奇,皇宫在临安南郊的凤凰山上,山势风水上呈现龙翔凤舞之势,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心理寓意非常重要;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南宋皇室把皇宫建在临安城的南部,也是为了拿临安城当作抵挡北方势力的一道屏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安形成了南宫北城,后朝前市这样的布局。南部是皇宫,三省六部中央官署在北面,再往北是商业设施、居民的住宅等,这种布局叫作倒骑龙。
整个临安城的中部和北部都是商业区和居民区,贯穿临安南北的河道以及同河道并列的大街成为临安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则是繁华的街道,昼夜不休,颇有后世上海纽约的风范,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看着繁华景象的描述,估计如今的南京路、春熙路才能同南宋首都的这条商业街相提并论吧。这当然也要归功于大宋没有宵禁的制度,当年据说甚至还有人在夜晚跑到宋高宗睡觉的宫殿附近卖东西呢,所以一直到大宋灭国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宵禁过。
有着这么繁华的经济,可想而知宋朝的城市化也非常令人惊喜,宋朝时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纷纷涌向繁华的大都市。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据说整个临安居民大约一百二十多万余人,临安下辖的九县中,钱塘、仁和两县的人口也达四十多万人之多。
这人一多,住房需求自然就大了,于是整个临安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崛起,房价嗖嗖嗖地就上来了。
房地产活跃到什么程度呢历史记载:“贫富无定势,田
第125章 规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