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这还不算,在这些青菜刚刚齐苗的时候,正是青菜价格一路上涨的时候,有时候一天之内就出现了几次上涨,曾经有过一天一夜涨价两块钱的历史记录。

    受到价格飙升的刺激,一些原本计划补种其他蔬菜的农户,也转而选择了种植青菜。因为人们觉得,既然青菜能在短时间内涨到了七八块一斤,那么即使到时候市场上的青菜供应量大一些,起码也能值两三块一斤吧。

    因为即使往年没有水灾,市场上的青菜价格一般都稳定在一两块左右,加之生长周期短,还是可以考虑博一下的。

    正是几种原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在短时间内,整个地区的青菜种植面积达到了历史的极值,所以当青菜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农户都是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降价,想利用价格优势把自家的青菜都卖出去。

    可是降价这个举动,一旦有人开了头,就像是潘多拉盒子被揭开了,一发不可收拾。青菜价格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从七八块直接跌到了两三块,然后继续下滑,直到一块钱二斤都卖不出去。

    这虽然有农户在选择上的失误,可是也不得不说,官方在信息的披露上也存在重大失误,没有及时发布各地种植数据,没有及时的引导。

    从这个方面来说,各地的农业部门是严重失误的,只是因为涉及面太广,也没有人追责,所以到最后,吃亏的还是农民。

    余见海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市场的波动,也对这一轮的行情感到震惊。所幸的是,余湾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在青菜刚刚出现降价的征兆的时候,余湾最后一棚青菜已经摘取完毕。

    在这一波历史上罕见的大牛市中,余湾蔬菜合作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毛收入就达到了二百多万元,一举收回了大棚的所有成本,还略有盈余。

    这个数据一出来的时候,就连余见海本人都没有想到。

    因为在他最初的想法就是,能够保证原计划的盈利就可以了,压根就没敢多想。因为即使他使用了丹药来拯救瓜菜,他也没法预判蔬菜行情会突然上涨得那么离谱啊!

    总的来说,这次余湾蔬菜合作社是走运了!还是特别大的运气!

    说句不客气的话,估计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种行情了。

    因为在临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在六月份就发生这么大水灾的记录。换句话说,以后几乎不太有可能出现在六月蔬菜大面积绝收的可能了。

    当然余湾的蔬菜之所




第338章:村长,好样的!
    第338章:村长,好样的!

    “合作社从第一天有蔬菜上市开始,截止到今天,一共的毛收入是二百零九万四千三百五十四元!”高同山的声音都有点发颤,拿着账本的手在发抖。

    二百多万,他从当村会计开始,从来没有弄过这么大的账目。实际上余湾每年的那点账目,连十万都很少超过,因为余湾村里压根就没有什么收入。最近的一笔大收入就是余见海承包石塘的款子,那也是他当会计经手的最大一笔收入。

    “多少”有人张大了嘴巴,像是没有听清楚一样。

    “高会计说,我们合作社截止目前的收入一共是,二百零九万四千三百五十四元!”易娟这时候一字一句地说道,清脆的声音特别的清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因为高同山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只是傻傻地笑着,他已经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实际上高同山为了核对账目,已经忙了整整半天的功夫。数目太大,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深怕出错,一遍又一遍的核对。

    “多少”余见刚大声又问了一句。

    “二百零九万!”余见海大声道,“零头我记不得了!整数不会错的!”

    二百零九万!

    余见明的脖子都红了,使劲地鼓起掌来。

    哗啦啦……

    掌声雷动,人们大声地欢呼起来。这场面,在余湾有记忆的历史上,只是在那个对伟人无比崇拜的年代才出现过的。从那以后,余湾再也没有响起过如此统一如此振奋人心的掌声。

    有人手都拍红了,还在使劲地鼓掌!

    高兴啊!

    能不高兴嘛!

    即使有些精明的人每天记下了收入的大概数目,也没有想到合作社的收入居然会超过二百万。他们认为会是一百多万,估计是不到二百万。

    太意外了!

    太惊人了!

    余见海看着人们兴奋得通红的脸,也不阻止他们鼓掌,直到人们都喊累了手疼了,他才笑着向大家摆了摆手。原本还在互相祝贺的人们顿时鸦雀无声,都把眼睛盯向了余见海的脸上,等着他说话。

    “大家高不高兴啊”余见海突然问道。

    “高兴!”齐刷刷的一片喊声。

    “意外不意外呀”余见海又问道。

    “意外!”人们又喊道。

    “我们以后会收入更多,你们信不信啊”

    “信!”

    “那我们不分钱了好不好”

    “好!”

    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余见海自己已经笑喷了。大家都太兴奋了,居然想都没想就喊了出来。

    噗嗤……大家都笑了,有人眼泪都笑出来了。也有人暗暗担心,余见海是不是真的不打算分钱了啊

    “开玩笑开玩笑,”余见海示意大家不要说话,现场又安静下来了。“肯定要分钱啊!怎么可能不分钱呢!”

    听了余见海的话,有些紧张的人这才松懈下来。要是真的不分钱的话,那他们真的要借钱过日子了。

    “是这样的,”余见海正色说道,“我们虽然账上有这么多的钱,实际上也剩下不多了!欠着人家的材料款,还有一些人的工钱,我已经支付给他们了。这是他们出具的收条。还有欠着银行的贷款,我也答应要先归还,这部分钱是用村委的名义担保的,也要先预留出来。”

    “再加上我个人垫付的一些款项,全部扣除后,我们的账上还有二十多万。当然这不是利润啊,我们现在的利润还不到三万,有点惨!”余见海补充道。

    有会算账的人



第339章:胆子太大了
    第339章:胆子太大了

    啥成立专业的蔬菜公司

    人们都惊讶了!就算是有人知道余见海打算让田凯他们加入合作社的事情有所耳闻,可是对于成立公司的事情那是一点都不知道啊!

    胆子太大了!

    余见海的胆子太大了啊!

    这合作社才刚刚盈利,他就要成立蔬菜公司,这也太急促了吧

    说句实话,很多人压根就不明白合作社和公司有什么区别,总之都是种菜卖钱,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另外,成立公司的股权怎么分配工人的招聘,工资什么的,分红这些,没几个人知道怎么弄啊!

    不要说成立公司,就是余湾合作社现在的管理模式,都是不太规范的。除了易娟这个负责人是请来的,其他人都是余湾的百姓,按照大家自愿的原则在一起干活的。

    要是成立了公司,那以后是不是什么都要上规矩了大家干活的时候不能再嘻嘻哈哈的说笑了也不能再迟到了不能偷偷摸摸的上厕所了不能趁着人不注意偷偷的吃上一根黄瓜了

    据村里那些在外打工的人说,那些公司的规矩挺多的,打工的人每天累死累活的,还要看主管的脸色,怕人家给小鞋穿。哎,打工的人不容易,说多了都是泪!

    现在余湾也要成立公司,余见海他想要干嘛他想要当老板,让全村人都给他打工

    由于对于成立公司的不了解,人们乱糟糟的,想什么的都有。

    没办法,对于长期习惯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人来说,参加合作社已经是一种突破了,仿佛又回到了合作化的年代。现在又要鼓捣什么公司,人们完全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啊!

    其实人们最关心的是,成立公司以后,能赚到多少钱。这个才是最主要的!

    现在合作社刚刚有起色,前景一片光明,成立公司会比合作社还好吗

    人们不知道!

    在大多数人都沉默的时候,以田凯为代表的一些年轻人,却是对于余见海的这个提议表示了支持!他们大多文化水平稍微高一些,有的是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回家务农的,有的是初中毕业后就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总之多少都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对于新事物的接纳程度要比普通的农户要容易。

    这也是农村的实际情况,就在余湾,没有上过学的中老年人,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有很多人到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虽然前些年村里办过扫盲班,教大家识字。可是用刘翠花她们的话来说,认得的那两个字,回家吃饭咽到肚子里去了,早就忘记了。

    而年轻人大多会玩手机,会上网,对于一些先进的思维和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只不过他们心里也有点怀疑,在余湾成立蔬菜公司,真的可行吗

    毕竟,余湾的基础太薄弱了,人均收入一年才一万多,远远低于官方公布的数字。村里有楼房的人家屈指可数,大多数人家住的还是十几年前盖的老房子。有私家车的人更少,因为有几家买车的人,早就搬到镇上和县城里去了。严格地说,他们已经不是真真正正的余湾人了。

    村里更惨,到现在村里还有欠账。只不过这些账务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估计永远都不会兑现的。村里为数不多的资产,就是还剩下几十亩承包出去的土地,还有身后的荒山,还有已经荒废的学校,还有几座电灌站。当然还有村部,别的什么都没有!

    就这样穷齁齁(hou,余湾一带方言)的地方,也能成立公司因为在人们眼中



第341章:未知数
    第341章:未知数

    倒是镇政府的孟宪平知道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余见海确认这个消息的真假,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孟宪平忍不住赞叹道,“余见海,你是我见过的最有魄力的年轻人。光是敢于创新模式,敢于不走寻常路的胆量,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别别,”余见海笑道,“镇长,您还是不要给我戴高帽子了!我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呢!”

    “哈哈,年轻人敢想敢做就是好事。”孟宪平笑道,“不过,做事情你可不能凭着一时的兴趣,要做就要做好了,做出成绩来让别人看看!”

    “那是,”余见海有点慵懒地笑了笑,“没有金刚钻,咱也不敢随便揽瓷器活。我既然想试试,肯定有几分把握的!”

    “好好,”孟宪平嘴角微微上翘,“余村长,这个模式要是成功了,你可就火了!”

    “火不火咱不在乎,咱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余见海有点虚伪的说道,“咱就是想带着大家赚钱,好好地过自己的小日子。镇长,您可是不知道,我是穷怕了……”

    挂了电话,孟宪平是又好气又好笑。你妹的小崽子,人们都说你这家伙身家至少几十万了,在农村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富裕人家,你还在哭穷,哪个信哪

    不过说笑归说笑,孟宪平对于余见海这个大胆的想法,心底里是真心的佩服的。农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习惯了一家一户的耕作习惯。现在把大家重新组织起来成立公司,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真的是创新啊!

    只不过这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孟宪平也不敢说。因为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啊!

    孟宪平从当副镇长的时候就一直负责余湾这一片的工作,现在虽然不再具体分管各村,可是已经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余湾。如果余湾成功了,这个经验可以在镇上试着推广,也许南城就可以一跃成为农村改革的先锋!

    而这些,他这个镇长几乎不用负什么责任,因为这是余湾村里自发性的组织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紧盯着余湾,不让这个过程中出现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农村有很多东西涉及面太大,总有解决不好的地方。

    出乎孟宪平意料的是,余湾一直都没有闹出什么动静。村干部一直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种统计,将小山一样的数据堆积到了村部的办公桌上。

    吴菲和余见海整天泡在这些数据里,一直整理了好几天,才把余湾土地经营的实际情况摸了个透,也可以放心的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按照余见海的设想,余湾现在全村一共有登记的土地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另外还有不在统计数据内的边角地一百三十多亩,边角地小部分被农户私自占据了,一部分被承包出去了,另外一些没有什么耕种价值的,一直荒废着。

    总体算起来,余湾村里还有的在集体名下的土地,差不多占到了总数的十分之一。

    除了这些边角土地,村里名下还有一座荒废的学校,其实也算不上废了,因为围墙还在,里面的几排房子还在。只不过确实是荒了,因为除了个别顽皮的孩子偷偷翻进围墙搬一两个凳子回家之外,这里几乎没有人进来。

    草场上杂草丛生,等到秋季的时候都有半人多高。老羊倌不止一次的想把羊群赶进去吃草,最后因为弄不开生锈的大



第342章:跨越式发展
    第342章:跨越式发展

    外界对于余湾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事情,大多是嗤之以鼻的。这都什么年代了,大集体的道路经过实践被证明是有很多缺陷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不会有皖省小岗村农民含泪写下的军令状。

    余见海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以为自己种了点菜发了点财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在这个大家都一心挣钱基本不问别人事情的社会,居然想走什么共同富裕的路子,真是太想当然了!

    甚至有人说,余见海这小子就是脑子有毛病,你小子发财了完全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盖大棚啊,只要你出的承包金够吸引人,那些农民还不巴不得能够把土地承包出去啊!辛辛苦苦忙碌一年才能净赚几个钱啊,只要觉得划算了,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把土地流转出去的。

    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一些种粮大户出高价把周围的土地流转到自己名下,通过规模化机械化降低种田成本,从而赚取一定的利润。余见海种大棚产生的利润率远超种粮食,这小子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得意忘形了,居然非要搞什么全村人参与的蔬菜公司。

    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私下里觉得余见海是不是中邪了,要不然怎么会做出这种没脑子的事情

    要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是很自私不知道感恩的,余见海搞好了他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万一搞砸了,他们会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余见海身上,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总的说起来,余见海这是在玩火,万一出现什么纰漏,恐怕会吃不了兜着走。

    实际上就连这个消息被县长唐永飞无意中知道的的时候,唐永飞也是被余见海大胆的举动折服了。不过唐永飞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吩咐马天水注意留心余湾这边的动静,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说。
1...6162636465...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