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说意料之中,是因为舒尔卡知道,虽然表面上看其它部队的“惩戒营”表面也在实施第五步兵连相似的制度,但实质却并非如此。
而且不难想像,这就是其它“惩戒营”的士兵和逃兵前来投靠第82步兵团的原因。
果然,当舒尔卡和米哈依尔维奇赶往二线做为临时收容处的职工宿舍……“红色十月”新村本身就是冶金厂职工居住区,这里有一些是大宿舍,里头密集的摆满了上下层的床位,供给单身职工居住。
它因为空间开阔而且床位多,所以很适合作为收容所或是临时医院等。
一共有五十三名衣衫褴褛的苏军士兵聚集在其中,有些有枪有些没枪。
这说明警卫没有对他们实施缴械,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士兵……
说他们不是逃兵吧,事实是他们从原部队逃走了。
说他们是逃兵吧,他们又是逃到自己人的部队。
所以缴械也不是,不缴械也不是。
舒尔卡走进收容所,开始士兵们还没什么反应,不久其中有几个人认出舒尔卡并小声说:“那就是舒尔卡,‘突围英雄’!”
然后,原本像一潭死水的士兵们突然就热闹了起来,他们“呼啦”一下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说道:
“很高兴见到您,舒尔卡同志!”
“我们是来加入第五步兵连的!”
“我们有资格
格加入,不是吗”
……
他们的确有资格,因为如果在港口排查出来要被枪毙的的逃兵都有资格加入第五步兵连的话,他们这些人当然更有资格。
但这却让舒尔卡很为难。
因为他们隶属于其它部队的“惩戒营”,比如第7“惩戒营”就是步兵第十七军的部队。
如果第82步兵团将他们收编……这不仅不符合军规还直接得罪了友军。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米哈依尔维奇少校上前解围道:“我听说,你们的部队同样在实施与第五步兵连一样的政策。你们呆在原部队一样能得到重视……”
“算了吧,少校!”有人打断了米哈依尔维奇少校的话:
“那只是句谎言,在那之前我们已经死光了!”
“事实上,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但依旧看不到希望。我们还是分配到‘死亡任务’!”
“是的,没有任何希望!因为他们不准我们撤退,尽管阵地已没有防守的必要!”
……
舒尔卡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制度和政策是一回事,实施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以苏军指挥官的惯性思维,他们是不可能突然间就转变自己对逃兵的歧视,当然也不可能上级一声令下就做到像舒尔卡这样对“惩戒营”一视同仁。
他们甚至没有这样的基础,因为彼此之间不信任,依旧互相猜忌,信任的结果往往就是给“惩戒营”造反、投敌的机会。
舒尔卡说了几句安抚他们的话,然后就与米哈依尔维奇走到了一边。
第五百五十一章 左右为难
苏联1941正文卷第五百五十一章左右为难“自己人什么自己人”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奇怪的问。
“他们中大多是第七‘惩戒营’的,有几个是第九‘惩戒营’的!另外还有几个逃兵……他们说想见见您,舒尔卡同志!”安德里安卡回答。
米哈依尔维奇和舒尔卡对望了下,都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虽然是意料之外但却也在意料之中。
说意料之外是因为在自己部队中出现这种逃跑、投靠的情况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因为逃来逃去都是同一支部队同一个体系和制度,说起来应该是完全没必要才对。
说意料之中,是因为舒尔卡知道,虽然表面上看其它部队的“惩戒营”表面也在实施第五步兵连相似的制度,但实质却并非如此。
而且不难想像,这就是其它“惩戒营”的士兵和逃兵前来投靠第82步兵团的原因。
果然,当舒尔卡和米哈依尔维奇赶往二线做为临时收容处的职工宿舍……“红色十月”新村本身就是冶金厂职工居住区,这里有一些是大宿舍,里头密集的摆满了上下层的床位,供给单身职工居住。
它因为空间开阔而且床位多,所以很适合作为收容所或是临时医院等。
一共有五十三名衣衫褴褛的苏军士兵聚集在其中,有些有枪有些没枪。
这说明警卫没有对他们实施缴械,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士兵……
说他们不是逃兵吧,事实是他们从原部队逃走了。
说他们是逃兵吧,他们又是逃到自己人的部队。
所以缴械也不是,不缴械也不是。
舒尔卡走进收容所,开始士兵们还没什么反应,不久其中有几个人认出舒尔卡并小声说:“那就是舒尔卡,‘突围英雄’!”
然后,原本像一潭死水的士兵们突然就热闹了起来,他们“呼啦”一下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说道:
“很高兴见到您,舒尔卡同志!”
“我们是来加入第五步兵连的!”
“我们有资格
格加入,不是吗”
……
他们的确有资格,因为如果在港口排查出来要被枪毙的的逃兵都有资格加入第五步兵连的话,他们这些人当然更有资格。
但这却让舒尔卡很为难。
因为他们隶属于其它部队的“惩戒营”,比如第7“惩戒营”就是步兵第十七军的部队。
如果第82步兵团将他们收编……这不仅不符合军规还直接得罪了友军。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米哈依尔维奇少校上前解围道:“我听说,你们的部队同样在实施与第五步兵连一样的政策。你们呆在原部队一样能得到重视……”
“算了吧,少校!”有人打断了米哈依尔维奇少校的话:
“那只是句谎言,在那之前我们已经死光了!”
“事实上,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但依旧看不到希望。我们还是分配到‘死亡任务’!”
“是的,没有任何希望!因为他们不准我们撤退,尽管阵地已没有防守的必要!”
……
舒尔卡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制度和政策是一回事,实施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以苏军指挥官的惯性思维,他们是不可能突然间就转变自己对逃兵的歧视,当然也不可能上级一声令下就做到像舒尔卡这样对“惩戒营”一视同仁。
他们甚至没有这样的基础,因为彼此之间不信任,依旧互相猜忌,信任的结果往往就是给“惩戒营”造反、投敌的机会。
舒尔卡说了几句安抚他们的话,然后就与米哈依尔维奇走到了一边。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两全齐美
戈利科夫和克雷洛夫两人商量了好久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最后还是阿基莫维奇建议道:“我们为什么不问问舒尔卡,他希望怎么处理这件事!”
戈利科夫对此没有异议,因为在他看来,舒尔卡是当事人而且对斯大林格勒的防御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应该听听他的想法和意见。
于是这个皮球又被踢到舒尔卡这里。
“舒尔卡同志!”戈利科夫把话说得很好听:“你的成绩让我们很惊讶,我们相信这些士兵会逃到第82步兵团都是因为第五步兵连的成功转型。但同时,这又给我们制造了一个难题,我们需要为整支部队的利益考虑……”
“是,戈利科夫同志!”舒尔卡回答:“如果指挥部决定将这些士兵遣返至原部队的话,我们没有意见!”
虽然舒尔卡不愿意这么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舒尔卡之所以不愿意,是因为这些士兵之所以会不顾一切的逃到第82步兵团,其实是出于对舒尔卡的信任对第82步兵团的信任,他们甚至是把生命和希望交给了舒尔卡。
但是现在,舒尔卡却把他们赶回去……这不管怎么样都是辜负这些士兵的信任,而且这还会在全军范围对第82步兵团、第五步兵连的榜样形像乃至舒尔卡的个人形像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也是对斯大林格勒的防御不利的,因为他进而就会影响所有“惩戒营”的士气。
不过当然,它其实是个双面剑,把这些逃兵编入第82步兵团同样也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不,舒尔卡同志!”戈利科夫说:“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想知道你的想法,你认为怎么解决这件事才能在保持现有制度稳定的情况下又不影响‘惩戒营’的士气……各部队‘惩戒营’的总兵力已经达到数万人,而且都分布在最危险的地区,他们的士气可能会直接给斯大林格勒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慎重考虑!”
舒尔卡明白戈利科夫这话的意思。
“惩戒营”因为其特殊性总会被派上最危险的地区同时也是战场最前沿。
这些地区往往也意味着是重要地区,一个、两个“惩戒营”出问题、出状况或许没什么,但如果大面积的“惩戒营”集体哗变……这对斯大林格勒肯定不是好事,尤其是在战局如此紧张敌我进入力量相差不大的拉锯战的时候,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斯大林格勒整个防御体系的崩溃。
想了想,舒尔卡就提了个建议:“我们也许可以留下这批逃到第82步兵团的士兵……因为如果把他们遣返的话,很可能会造成恐慌接着采取极端的做法,进而使形势恶化!”
“说得对!”戈利科夫表示同意。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人在生死关头很容易会有豁出去什么都不管的极端想法。
这些逃到第82步兵团的士兵不可能有回头路,从他们决定逃出原部队起就决定了这一点……如果返回的话,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会受到责罚甚至“杀鸡骇猴”制止逃跑事件进一步扩大。
“留下这些人问题不大!”戈利科夫想了想,就说道:“我可以用集团军指挥部对相应部队下达命令。问题在于……如果其它人知道这件事,我是说‘惩戒营’的士兵,他们很可能会跟着这么做!”
&nbs
第五百五十三章 标准
这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首先是第82步兵团确切的说是第五步兵连的样榜作用依旧存在,甚至不仅存在还被进一步巩固。
其次,就是各部队的“惩戒营”士气的提升……原本没有任何希望,就算在战场上立功也只能算是“用鲜血洗涮耻辱”,别说得到什么奖励了,没有被继续当作祖国的叛徒就算好了。
但是现在,他们立功后至少还有一条路,也就是有进入第82步兵团成为正常部队的机会。
这一条有些讽刺,因为名义上其实部队也有类似第五步兵连这样的一支“正常部队”,但只有第82步兵团的这支“正常部队”才被“惩戒营”相信和接受。
虽然这很难做到,但至少有一丝希望。
完全没有希望、看不到希望,与尚存一丝希望相比,就是从无到有的差别。
于是可以想像这个政策肯定能得到“惩戒营”的欢迎。
最后,就是各部队也拥护这种政策。
因为在之前的情况下,各部队需要耗更多的精力去控制、去压制“惩戒营”执行高危任务,甚至还要时刻提防着“惩戒营”zaofan。
在执行这个政策后,不说完全杜绝了这种现像,至少这方面的压力不会像之前一样重,因为“惩戒营”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主观能动性。
果然,戈利科夫将命令面向全军一公布,马上就得到全军的拥护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
如果说有疑议的话,那就是对“功劳”的凭价。
也就是多大的“功劳”才够一名“惩戒营”士兵被认定为“受信任”进而可以进入第82步兵团。
“这标准不能太高!”克雷洛夫说:“因为如果太高的话,惩戒营的士兵会直接放弃,甚至以为这是我们愚弄、欺骗他们,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
戈利科夫点了点头:“当然也不能太低,否则就意味着没有门槛,他们全都可以轻松的进入第82步兵团!”
想了想,克雷洛夫就说道:“要不,我们就以至少杀死一名敌人为限!”
“杀死一名敌人”
“是的!”克雷洛夫说:“要么用自己的鲜血,要么就用敌人的鲜血洗涮耻辱……他们至少在参加一次完整的战斗并成功击毙一名敌人,就可以成为受信任士兵并进入第82步兵团!”
克雷洛夫不愧是老奸巨滑的参谋长,“杀死一名敌人”看似简单,但其实这就决定了必须走上战场最前线也就是最危险的地方,否则根本看不到敌人又怎么杀死敌人。
而如果“惩戒营”士兵能主动的走上战场并致力于“杀死一名敌人”,这其实已经基本达到苏军对“惩戒营”的要求了。
克雷洛夫没有强调的是,走上战场正常参加一场战斗后,就没有多少人还能活着回来。
另一方面,如果“惩戒营”每人都能杀死一名敌人,那对苏军来说当然是稳赚不赔……苏军对德军的伤亡比往往能达到三比一甚至更高,一个“惩戒营”士兵如果能杀死一名敌人,就算让他成为正常士兵又何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