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同样,没有人对这个标准有意见。
于是,“惩戒营”中很快就流传了克雷洛夫说的那句话:“要么用自己的鲜血,要么就用敌人的鲜血洗涮耻辱!”
其结果就是整个第62集团军就像打了一针强心剂似的,个个争先恐后的上战场,尤其是“惩戒营”。
第82步兵团这边,首先就是那些逃跑并来“投靠”的士兵一声欢呼……他们之前或多或少的都担心自己这样的行为会受到责罚,直到现在才彻底放心了。
接着很自然的,舒尔卡就将这些人编入了第五步兵连。
对于这一点米哈依尔维奇原本有不同意见。
“我认为第五步兵连人数太多不便指挥!”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将统计数字递到舒尔卡面前,说道:“他们还有172人,加上这一批又回到两百多人加强连的规模。我们为什么不将他们分成两个连”
“我们可以将他们分成两个连,但我认为不是现在,米哈依尔维奇同志!”舒尔卡回答。
“为什么你是说以后再分”米哈依尔维奇少校疑惑的问:“可是这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感受到了第五步兵连的那种氛围!”
舒尔卡这么一说,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就明白了。
要收服一支部队并彼此信任不容易,这也是其它部队空有制度却无法成功复制第五步兵连的主要原因。
现在,如果将新投靠来的“逃兵”编成一支新部队,那么这支新部队又需要舒尔卡去收服一次。
但如果将他们先编入第五步兵连,与第五步兵连一起训练,那么很快就会了解到第五步兵连的成长史以及每个人的感受。
尤其是第五步兵连不成文的规定:私刑。
时间一久,这些新兵很快就会被第五兵连的模式及风气同化……他们同属“逃兵”,同属行走在死亡边缘、被抛弃边缘的沦落者,所以肯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当然也有类似的人生感受,于是会互相影响是肯定的。
这其实就是一支部队的精神、信仰,或者也可以说是传承和军魂。
有一天,当他们已经被第五步兵连同化之后,那时再将他们分编成两个连队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新81更新最快手机端::
他们甚至还可以带着这种风格继续去影响其它人。
“所以!”舒尔卡说:“我们不但要将他们编在一起,还要让他们在战场上打几场仗!”
米哈依尔维奇赞同的点了点头。
训练是一回事,打仗又是另一回事。
训练有点像是只说不做,也就是随便将要求提高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有时还允许吹吹牛以激励士气。
而在战场上,那就是“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新兵们就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第五步兵连的战士们是在战场上怎样作战的,也知道他们之前所说的都是事实。
第五百五十四章 火炮
保卢斯在位于卡拉奇的指挥部里对着桌面的地图眉头紧锁。
虽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打得很英勇,但恰恰是这样才让保卢斯感到头疼……如果德军士兵打得不够英勇或是装备不够好等等,那么都是可以解决的。
保卢斯可以向身在狼穴的希特勒报告然后得到更多的兵力和装备。
问题就在于原因并不这些。
虽然德军总兵力肯定不如俄国人,但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却显然是德军占优:
步兵对比是12:1,空军对比是36:1,坦克对比是2:1,火炮对比是3:1……
尤其是德军的军事素质显然要比俄军好得多。
“我们从俘虏那知道一点!”保卢斯对副官抱怨道:“俄国人有许多都是新兵,相当一部份甚至是从没上过战场的工人,几天前审问的还有来自‘惩戒营’的士兵……也就是说,俄国人正在用qiang逼着他们的士兵走上战场。可就是这样,我们还是无法突破他们的防线,进攻线依旧是在以米为单位往前推移,有些部位甚至在倒退!”新81更新最快电脑端:
副官没有回答,因为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打仗无非就是看素质、看装备、看士气……德军在所有这些都拥有压倒性优势时却深陷泥潭无法动弹。
想了想,副官就说道:“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熟悉地形尤其是地下管道的原因!”
“我知道这个!”保卢斯站起身来在办公桌前走了几步,焦燥的点燃了一根烟后接着说道:“我们不可能占据所有的优势,我们是在他们的土地上作战,这是他们的城市,他们熟悉地形是应该的!他们也一直熟悉地形,但我们还是从波兰一直打到这里,我们从未遭受这样的阻碍,斯大林格勒到底有什么不同!”
保卢斯说的没错,如果说德军在此之前有遭到什么挫败的话,那就是莫斯科战役。
但莫斯科战役没有发展到城市巷战,同时莫斯科战役的失败是因为寒流,而不是德军打不过敌人。
现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却是德军和苏军在废墟中面对面的作战,在建筑中争抢,在残砖碎瓦中搏斗。
没有人会相信在这样的战斗中德军会对俄军无可奈何,因为在此之前……德军总是以少胜多并将对方打得溃不成军。首发
“也许……”迟疑了好一会儿,副官才说道:“也许是因为‘突围英雄’,将军!”
“去他妈的‘突围英雄’!”保卢斯想也不想就回答:“就算他是个英雄,他也不过是一个人,一名上尉,一个低级军官,这样的人又能在这样的战役中起什么作用”
要知道这个战场每天都有几千人死亡,所以一名英雄或是一个低级军官能起到的作用的确十分有限。
“但是……”副官知道保卢斯不喜欢听这种涨他人志气的话,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我们从俘虏那知道这个‘突围英雄’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包括利用下水道进攻,另外还有马马耶夫岗的防御战术,都是他的杰作!”
保卢斯默不作声,因为他知道这两项的确给德军造成很大的困扰。
“最近听说他在改造‘惩戒营’!”副官接着说道:“我们很多士兵和军官都害怕他……”
“害怕他为什么害怕他”保卢斯愤怒的问。
“因为有他出现的地方,我们通常都无法取得胜利!”副官回答:“莫斯科、克里木半岛,还有之前的敖德萨……”
“闭嘴,格策!”保卢斯打断了副官的话:“这里是他神话结束之地,我们会打败他们的!”
“是的,将军!”副官回答,他当然不敢否认这一点。
然后保卢斯就明白了,这个“突围英雄”甚至都影响到了德军胜利的信心。
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保卢斯就说道:“如果,我们在城市里很难与这些老鼠周旋的话,我们就应该彻底让他们得不到食物!”
“补给线”
“是的,补给线!”保卢斯点了点头。
“可是将军……”副官说:“我们的空军已经尽力了,他们昼夜不停的对伏尔加河实施轰炸,但这依旧无法切断他们的运输。您知道的,他们总能从河上运点什么东西过来!”
“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靠空军!”
“不能依靠空军……我们还能依靠什么”
“炮兵,格策!”保卢斯指着地图说:“在空军的掩护下,我们的炮兵已全面压制敌人的炮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将炮兵调到前沿,然后用炮兵在空军的协同下用炮火封锁伏尔加河!”
“这太危险了,将军!”副官瞪大了眼睛:“我们并没有夺取前沿的控制权!”
德军其实一直都在努力这么做,进攻马马耶夫岗也是为了这个。
但马马耶夫岗并没有完全在德军的控制下,那么将火炮调往前线就可能成为敌人的目标。
“为火炮构筑阵地!”保卢斯下令道:“我们可以利用建筑,将火炮布署在建筑后。据我所知俄国人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可以,我们也一样可以!另外,首相会给我们增援一批飞机……我相信,只要再加一把力,我们就能勒住俄国人的脖子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保卢斯的这种做法的确有些冒险。
将炮兵布署在前沿对伏尔加河实施封锁,这会将自己的火炮置于敌人的视线甚至是迫击炮的射程内。
更有甚者,苏军白天后退夜晚fangong,所以每逢夜晚苏军fangong时,德军这些炮火就有可能被苏军缴获或是摧毁。
而对于德军来说,炮火同样也是宝贵的战争资源容不得肆意糟塌。
问题在于,如果冒险将火炮布署在前沿能控制住斯大林格勒的补给线的话,就有可能导致斯大林格勒的俄军连反击的炮弹和danyao都没有,并最终会因此崩溃。
也就是说,就算损失一些火炮也可能是值得的,甚至还可能换来比火炮大得多的战果。
第五百五十五章 蟒蛇计划
保卢斯当晚就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
保卢斯将这个计划称之为“蟒蛇计划”。
这个计划名的意思,就是将斯大林格勒当作一个目标,然后通过一些手段比如炮兵、步兵和空军的协同,像蟒蛇绞杀目标一样将斯大林格勒缠住、勒紧,最后将其每根骨头都辗碎最后勒死。
两个炮兵团一百多门火炮当晚就悄悄的布署到了防线前沿。
这个前沿主要是马马耶夫岗方向。
之所以将火炮布署在马马耶夫岗方向,是因为此时德军在马马耶夫岗一带的进攻线最深入,另一方面马马耶夫岗后方就是苏军伏尔加河的主要河上运输线,火炮布署在这里可以有力的封锁苏军运输。
另一方面,是因为马马耶夫岗处在苏军占据反斜面而德军占据正斜面的情况,这一带的防线更稳定,不像其它位置动不动就会被苏军从地下或是废墟中渗透进而在黑夜中打成一场混战。
而这显然是有利于德军炮兵生存并发挥作用的。
实际上,德军一直希望能抢占并控制马马耶夫岗为的就是这个,只是因为马马耶夫岗没能彻底攻下不敢这么做。
“不敢”的原因,是马马耶夫岗的苏军用迫击炮都能威胁德军布署在前沿的远程火炮。
这显然是苏军以小搏大而且以机动打不动的好机会……远程火炮对迫击炮的优势就在于其射程远威力大,迫击炮通常情况都没有打远程榴弹炮的机会。
一旦远程火炮前置进入了迫击炮的射程范围,那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原因很简单,远程火炮炮身巨大很难隐藏,同时机动速度慢往往还需要汽车拖挂,而迫击炮只需要几个人分拆了一背就可以满山跑,能短时间架炮朝目标发射炮弹然后迅速转移。
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人笨到将远程火炮置于敌方迫击炮打击范围内的。
而保卢斯却不按常理出牌大胆的将远程榴弹炮布署在前线。
当然,保卢斯大胆却不莽撞。
首先是马马耶夫岗两翼已经在德军步炮协同的攻势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这也是保卢斯敢将火炮前置的原因之一,否则德军炮兵往马马耶夫岗方向一摆,就是天然的被苏军炮兵包围的趋势,任保卢斯有天大的胆也不敢这么干。
其次是保卢斯增加了马马耶夫岗正斜面德军步兵的迫击炮。
用迫击炮压制敌人迫击炮,再加上战机的协同,保卢斯相信敌人迫击炮很难腾出手来对付德军远程火炮。
事实证明保卢斯的想法是正确的,尤其是德军迫炮手的素质要比苏军好得多。
素质这东西,越是技术兵种越重要。
比如步兵,就算没有作战经验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扣动扳机说不定也能打死几个人,或者凭着点力气和运气也能在肉搏战中占据上风……而对方的战术和经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能完全无法发挥就被一群新兵给乱拳打死了。
但技术兵种炮兵玩的就不是这个。
炮兵观察占据有利的观察位置,几秒钟的时间就能计算出敌人的方位,然后通过电话将方位报告给炮兵……敌人才刚刚架好炮,炮弹都没来得及打一发,这边炮弹就已经过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素质就是速度,而速度快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都是生与死的差别。
驻守在马马耶夫岗上的苏军是近卫步兵第39团。
这个团虽说有“近卫”称号战斗力不俗,但这也只能说作战坚决、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真要说素质,其迫炮手有相当一部份甚至没受过任何训练。
这是由苏军伤亡率高决定的,尤其敢打敢冲的近卫部队,训练有素的迫炮手上阵没几天就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现学现打。
于是,在马马耶夫岗上,德军迫炮手毫无疑问的压制着苏军迫炮手。
再加上德空军的掩护,保卢斯前置的远程火炮就发挥了作用。
天色刚亮,德军布置的远程火炮就打出成片成片的炮弹。
它们的目标首先是伏尔加河中央的沙洲。
就像之前所说的,苏军在那里布署着大量的防空火力,高射机qiang和高射炮,甚至还有些防空碉堡。
所谓的防空碉堡就是在周围设置一定的厚度的防护,只露出顶部一块空间以供高射机qiang和高射炮射击。
这样的防空碉堡对轰炸机尤其是像“斯图卡”一样的俯冲轰炸机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俯冲轰炸机可以自上而下的将航空zhadan从顶部投入碉堡内部。
但空军针对地面防空火力的压制更有效的其实是机qiang和机炮。
航空zhadan成本不菲,这成本包括zhadan的成本、战机成本、运输成本等……战争中运输成本绝不能忽略不计,极端情况下运输成本往往会超过zhadan成本甚至是其数倍。
而这样的一枚zhadan一次只能针对敌方一个防空火力点,同时还有一定概率偏离目标,也就是说效费比很低。
反而是机qiang和机炮,一个俯冲下来对准目标“哗哗哗”的一梭子弹,有很大概率将敌人打死并将装备打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