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于是很自然的,一个接着一个德军倒在血泊中。
奇怪的是,这些德军相当一部分没有当场毙命,因为他们大多是腿、手,或是腹部中枪。
如果是保罗少校在这里或是鲍赫少尉没有被击毙的话,他们应该知道这其实是苏军有意为之,目的是让友军来救他们。
但其实目的不只是这个……
舒尔卡在开战前就交待过这些狙击手:“除了军官和重要目标之外,在能掌控形势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击伤目标而不是将其击毙,明白吗”
“是,上尉同志!”士兵们纷纷回答。
这其实不需要舒尔卡交待,因为瓦西里也是这样跟他们说的。
战场上往往一名伤员会比一具尸体更有价值。
这与地雷的装药量有些相似,但实际作战中又有所不同。
区别在于地雷是被动的“制造”伤员,而狙击手则有主动权。
简单的说,就是狙击手可以选择击毙或是击伤。
具体该怎么做就需要看情况。
同时,击伤目标往往比将其击毙要困难得多,因为当你手里拿着一把枪对准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人”是如此脆弱,身上每个部位几乎都是要害:头部、胸部、腹部等等。
尤其此时的步枪还普遍威力过剩,一发子弹过去动不动就是一个拳头大的洞……步枪子弹如果在人体内碰到骨头发生打滚,穿出人体时就会是拳头大的洞。
所以,如果真说不是要害的话,那就只有四肢了。
不过这对狙击手来说并不困难,毕竟他们是从部队中精选出来的士兵,枪法还是能保证的。
于是,仓库里就一大堆德军伤员挣扎着,这其中最痛苦的就是被击中腹部又没有马上死去的,嘴里不断的喷着鲜血,疼得整个脸都扭曲了,想叫又叫不出,因为轻轻一用力都会牵动腹部的伤口带来一阵剧痛。
舒尔卡的另一个命令就是:“注意不要打坏他们的步话机!”
这是在反其道而行之,因为通常的战斗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敌人通讯兵干掉或是将步话机打坏使其无法与上级联系,于是也就无法协同作战。
但在5号仓库里的战斗却并非如此。
因为舒尔卡就是要让外面的德军知道仓库里发生了什么,要让德军知道里面有他们的人活着。
果然,幸存的德军就通过步话机向保罗报告:
“我们死伤惨重,少校!”副官报告道:“请求增援,请求增援!”
“撤退!”保罗少校命令:“全部撤出来!”
只需要把人撤出来,德军就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火力准备,比如命令战机用航空炸弹轰炸,或是把坐标报告给炮兵……这些是保罗少校以少胜多为德军主力部队提供掩护的基础,他当然不会把这些忘了。
但副官的回答很快就让保罗失望了。
“我们无法撤退,少校!”副官报告道:“我们被困住了,所有试图冲出去的人都会被他们击毙,那无异于自杀!我们有很多伤员,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位置……”
副官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
身经百战的副官可能从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被关在仓库里任人宰割而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他甚至相信自己的生命只在敌人一令之间,只不过是敌人想不想而已。
冒着冷汗,副官看了看大腿上缠着的绷带,再望了望仓库,然后突然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但就在他要扣动扳机时,一发子弹却将他手中的枪打飞。
这一枪是瓦西里打的,他要留着这些伤员,要折磨他们,要让他们活着。
副官在那一刻就崩溃了,他从承重柱后站了起来,拖着伤腿,高声冲着仓库深处大骂:“你们这些混蛋,开枪,开枪啊!”
但苏军却用沉默来回应他,没有人朝他开枪,只是隐隐传来几声刺耳的笑声,就像是电影里吸血鬼发出的尖笑。
副官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他知道这场戏不会这么快落幕了。
在仓库外的保罗少校此时就陷入了两难:
继续进攻仓库吧,派上去的部队很可能就会像之前一样,被一批批的分割歼灭,这让保罗感觉眼前这个仓库就像是个绞肉机,活生生的人进去,然后就变成了一堆堆没有生命气息的尸体。
放弃进攻肯定不行,因为这意味着德军主力的侧后会受到威胁。
让飞机、炮兵轰炸吧……保罗知道这不会有什么用。
这不仅是因为仓库庞大而且坚固,更因为躲藏在里头的敌人数量不多。
这道理很明显:数量不多意味着密度不大,密度不大意味着用飞机和炮火很难命中目标,除非它们能将这一整幢建筑炸平。
但这个对于德军此时的补给能力和时间来说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还是,仓库里还有许多德军伤员。
无差别轰炸的结果,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伤员。
如果只是一、两个伤员,保罗少校或许还可以无视。
但保罗少校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从步话机报告来的情况看,里面至少有三十几名德军士兵幸存,受伤的以及没受伤的。
如果把这些自己人炸死,同时又无法对敌人造成多大的伤害……这就不是德军所能承受同时也不是德军士兵所能理解的了。
这么做肯定会影响整支部队的士气,甚至让他们不愿意执行进攻的任务。
因为进攻的结果,就是困在里头然后被自己的炮弹、炸弹炸死。l0ns3v3
第607章 指挥权
不久,逃跑的苏军士兵很快就越来越多。
逃兵现像一旦发生没有被及时制止就很容易造成群体反应,步兵第42旅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德军将他们击溃使那些原本还在犹豫的人意识到再不逃跑就只有把命丢在这里了。
苏军大致分成两个方向逃跑。
一个方向是沿着察里察河逃命。
这部份是比较笨的,因为那就是德军的进攻方向,这不仅会使自己始终被德军追赶,还有可能冲散苏军下一道防线的防御。
另一个方向就是朝侧翼建筑也就是5号仓库方向跑。
这部份大多都成了舒尔卡学员团的预备部队。
后来舒尔卡才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逃到5号仓库后被瓦维诺维奇控制的逃兵中有一个营长,大尉营长部队的军衔通常都比战斗部队高,以至于这个营长的军衔都比舒尔卡副团长高。
这也是内务部队比战斗部队更有实权的表现之一,军衔高就给他们指挥战斗部队提供了正当的依据,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内务部小兵对着战斗部队基层指挥官指手划脚的怪事。
步兵第42旅的这个大尉营长也有这种坏毛病。
他被瓦维诺维奇等迫炮学员拦下后时还惊魂未定,过了一会儿等他强压下内心的恐惧后就动起了歪心思。
这名叫德特里耶维奇的大尉知道身为内务部成员的他们尤其自己是名军官成为逃兵的下场是什么战后追查起来,就算士兵没事他这个军官也会被枪毙。
于是,德特里耶维奇认为他应该从两方面入手改变这个命运。
一个是在战场上表现英勇,这样才能将功赎罪。
另一个则是越少知情者对自己越有利,尤其是那些端着莎冲锋枪的士兵他们不是自己的部下很难控制,同时他们还是阻止逃跑的人,留着他们只会让事情变糟。
比如德特里耶维奇可以跟部下一起串供把这次逃跑说成是撤退。但有这些外人在显然无法实现。
考虑了一番,德特里耶维奇大尉决定夺回指挥权,这样才可以不着痕迹的操作。
战场上类似这样的事很多,生死关头有太多人会不顾一切的运用手中的权力或是制度漏洞掩盖什么。
于是,德特里耶维奇大尉就对瓦维诺维奇叫道:“少尉,把你的部队集中起来!”
瓦维诺维奇不由一愣,他没想到刚刚还在逃跑被制止的军官,现在转过身就给自己下令。
“抱歉,大尉同志!”瓦维诺维奇回答:“我们不由你指挥!”
德特里耶维奇大尉听了这话就从地上跳了起来,愤怒的对瓦维诺维奇叫道:“我要提醒你,少尉!这里由我指挥,否则你应该看看自己的军衔”
“哦,是吗”瓦维诺维奇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大尉的话,不屑的反问:“你指挥我们逃跑吗”
迫炮排的士兵们不由笑了起来。
这让德特里耶维奇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他望了望四周自己的部下,刚要命令他们,却被瓦维诺维奇用冲锋枪顶住了脑袋。
“听着,大尉同志!”瓦维诺维奇说:“你最好老实点,否则你就是我处决的第一名逃兵,我可不会对你们手软的,同意吗”
德特里耶维奇愣了下,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瓦维诺维奇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然后对其它逃兵说道:“你们最好把军衔忘掉,如果再来一次这样的事,我就会用它来告诉你们答案了!”
说着就拍了拍手中的冲锋枪。
应该说,瓦维诺维奇不愧是一个靠直觉打仗的人,他的直觉告诉他在这非常时刻必须用这种非常手段才能将这些人压下去。
否则,如果跟他们扯军衔、扯命令的话,根本就斗不过这些人多势众的逃兵,尤其他们还有一个心术不正而且擅长权术的军官,更重要的还是他们有一个共同利益掩盖逃跑行为。
有共同利益就更容易使他们团结,这就是人性。
但这个危机却被瓦维诺维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除了,在此之后步兵第42旅的逃兵就再也没人敢挑战瓦维诺维奇的指挥权,德特里耶维奇也果然像他自己估计的那样被上级追责当天晚上巴特拉科夫少将就派了几个人赶到5号仓库,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德特里耶维奇大尉押到路边,跪在地上,然后掏出手枪对准他的后脑勺扣动了扳机。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德特里耶维奇大尉的尸体在路边保持了两天,直到一枚炮弹将它炸上天。
这些都不需要舒尔卡操心。
此时的他正在5号仓库上指挥着狙击手。
战场上的滚滚浓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见度,这对狙击手来说是把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狙击手更容易隐藏自己,尤其狙击手还是藏身建筑中,而德军则暴露在建筑外的旷野里。
坏处则是狙击手忌讳与敌人近战,能见度就意味着近战的可能性更大。
但这个坏处对5号仓库的狙击战却并不成立,因为舒尔卡带领的这支狙击排更倾向于将敌人引入仓库作战一楼是个十分空旷的粮仓,除了几十根粗大的承重柱和四处堆叠起的沙袋、坦克残骸及其它杂物外没有多少遮挡物,可以说是一个小型训练场甚至可以说是战场。
当然,这都是后话。
此时舒尔卡发现了在烟雾中跟着苏军一起朝5号仓库冲击的德军,他们甚至还骑着边三轮
边三轮虽说防御力不强,但却是一个移动的机枪火力点,不仅携弹量高而且随时可以提供火力支援,所以德军习惯在战场上用它跟随步兵前进。
不过当然,它们不会像电影作品一样加足马力狂飙,而是与步兵一起缓缓往前推进。
“自由射击!”舒尔卡下令:“注意自己人!”
“自由射击!”通讯员马上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然后“砰砰”几声枪响,马上就有几个边三轮机枪手倒在血泊中。
他们是狙击手最好的目标。
第608章 封锁
追击苏军逃兵的是德第60摩步师第179团2营。
其实它并没有一个营,因为2营的任务是占领沿岸建筑掩护主力部队进攻。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其实却困难且危险。
首先是因为它进攻的目标是建筑,众所周知要夺取建筑是最困难的,它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无法预估的突发情况。
其次是要守住这些建筑。
在这方面营长保罗少校主要是依靠炮兵和空军。否则一个营的士兵无论如何也守不住沿岸数十幢建筑,其中还有些是大型建筑。
因此,在打到粮仓时,2营就只有两个连一个连的兵力已经分散到之前的建筑中并与苏军展开争夺。
粮仓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因为它盘据着察里察河的弯曲部,就像是一枚钉在德军进攻线上的钉子,必先除之而后快。
不过保罗少校在发现几个边三轮机枪手被敌人击毙之后反而放下了心。
苏联人没有做好驻守粮仓的准备,这可以从刚才遭到的抵抗可以看得出来。
枪声并不密集说明敌人兵力不多,几声枪响后就有五名机枪手被击毙,这么精准的射击只有狙击手才能做到。
所以保罗第一时间就做出判断,驻守粮仓的敌人只有数量不多的狙击手。
然后,保罗少校就下令:“火力压制,快速占领!”
副官会意,马上就将命令分步骤传达下去。
火力压制是由机枪和迫击炮组成的,其中大多是机枪,因为迫击炮是曲射炮,很难将炮弹打进建筑内,同时迫击炮炮弹打在粮仓楼顶就像是挠痒似的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打几发之后副官就让迫击炮停了下来。
快速占领是由七连负责主攻,八连做为预备队。
七连第一时间就将部队分成三个部份:一排从正面进攻,二排、三排分两翼包抄。
这是德军进攻某幢建筑时的标准程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