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副官听着这话,原本万念俱灰的他心里再次生出一丝希望其实副官心里是清楚的,他们活着回去的希望很渺茫,甚至如果理智的话,主力部队就不应该派人来援救他们。
因为副官很容易知道这是苏联人设下的“围点打援”的战术。
战术是老战术,但却很巧妙的被用在一幢建筑里,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所以,德军在这时候应该“止损”或者采用别的战术。
这也是副官之前想自杀的原因。
然而,谁又愿意放弃这唯一一点希望呢尤其这希望还是在绝望之中重新燃起的一点点火苗,没有几个人舍得马上就把它掐灭。
于是副官就应了声:“是,少校!不过我认为应该快一点,因为我们有许多伤员撑不下去了”
正说着只听“砰”的一声,副官一声惨叫,他的另一条腿又被一发子弹命中。
副官忍不住朝向仓库深处叫骂起来:“你们这些混蛋,为什么不杀了我!”
依旧没有人回答他,连声咳嗽都没有。
只有几名同样受伤的德军士兵爬上来艰难的为副官包扎。
这的确有点残忍,苏军狙击手就是拿这些德军士兵当靶子玩,如果不是因为弹药不允许的话,他们可能会玩得更“嗨”。
但这就是战场。
战场没有仁慈可言,尤其此时这些德军士兵还站在苏联的土地上。
仓库外,保罗少校已经开始组织起援救。
事实上,保罗少校犹豫了一会儿,因为他不知道战略目标应该定位在组织营救好还是占领建筑更好。
组织营救或许能成功,但这个像堡垒似的仓库却依旧挡在他们面前。
占领建筑则是一劳永逸,同时也能顺带完成营救这个任务,因为如果他们能做到这一步的话,营救出那些伤员就算不上什么事了。
想了想,保罗少校决定选择后者。
因为他认为自己有能力给这些可恶的俄国人一个突袭,一个让他们措手不及的突袭。
“首先我需要知道仓库里的大概情况!”保罗少校对参谋下令。
“是,少校!”参谋应了声,然后马上通过步话机与仓库内被困的副官联系。
这也说明了德军的素质,比如参谋第一时间就知道可以从副官那获得需要的情报。
“十点钟位置,一百米,有一辆坦克残骸!”副官一边观察一边报告道:“十一点位置”
“砰”的一声枪响,一发子弹将电台打坏。
这一枪同样是瓦西里打的。
虽然舒尔卡命令不许打坏敌人电台,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此时敌人显然是通过电台向外部传送情报,这对将来的战斗不利,于是瓦西里就当机立断打坏了电台。
然后瓦西里才让人通过电话向舒尔卡报告。
舒尔卡当然赞同瓦西里的做法,事实上像瓦西里这样不死守命令的人才是他需要的。
另外,舒尔卡也知道德国人是准备另一波进攻了。
“做好战斗准备!”舒尔卡说:“他们可能要强攻仓库!”
第611章 装甲连
保罗少校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向主力部队增调一个装甲连。
乔纳斯少将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这主要是因为正面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主力部队对付敌人溃军绰绰有余,同时装甲部队在河边泥泞的地形上已经形成拥堵有两个装甲连在后方动弹不得无事可做。
保罗少校的要求正好可以让其中一个装甲连找到“出路”。
德军动作很快,仅仅只过了十几分钟一个装甲连就被调到了仓库前归保罗少校指挥。
被调来的是第179团的第7轻装甲连。
德军编制一般是连部两辆装甲车,下面分四个排,每排四到五辆坦克或装甲车,也就是一个装甲连大概有20辆装甲车或坦克。
但仗打到现在德军的装甲部队通常都没有满编,有些装甲部队甚至用半履带车凑数。
第7轻装甲连就是这样,它一共只有3辆“二号”轻型坦克8辆222型、223型装甲车,另外还有7辆251半履带车。
这明显就是装甲侦察连的配置,装甲车和半履带车搭载士兵前出侦察,坦克负责提供火力援助。
保罗少校对这支装甲连的增援速度很满意,他赞赏的朝装连连长奥尔夫上尉点了点头,然后就摊开了地图:“情况是这样的,这幢建筑里布满了敌人的狙击手,我们有几十个人被困在仓库里!”
“您是希望我们把他们救出来吗”奥尔夫上尉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保罗少校回答:“我希望你们击溃他们,你知道的,对方是狙击手!”
奥尔夫上尉明白保罗少校这话的意思。
狙击手的天敌就是装甲车,因为装甲车行动迅速,其装甲又能让对方的步枪无能为力。
“至于被困在其中的士兵!”保罗少校说:“我只是让你和你的部下注意不要误伤自己人。如果你们击溃了敌人获得控制权,他们也就得救了,明白吗”
“明白,少校!”奥尔夫上尉回答。
奥尔夫上尉对这次任务很有信心,因为他在之前执行侦察任务时常常碰到像现在这样的情况,每一次他都能轻松应对,相信这一次也不例外。
奥尔夫上尉没想到的是,德军的调兵遣将其实都在苏军的眼里苏军在建筑中,居高临下很容易就能观察到下方德军的部署,甚至就连几辆装甲车分配到哪个出口都一清二楚。
“一号门一辆坦克,两辆装甲车,三辆半履带车!”
“三号门两辆装甲车”
通讯兵将一个个情报汇总然后再通过电话传达到各部份。
沉默了一会儿,舒尔卡就下令道:“动手!”
“动手!”
“动手!”
命令一声声传了下来。
下一秒枪声就响了起来,这针对的主要是被困在仓库里的德军部队。
此时德军的进攻计划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就是说苏军围点打援的策略已经成功,于是德军受困部队也就失去了价值。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名一直想要寻死的副官,瓦西里给了十分干脆的一枪,副官脑袋一歪就瘫倒在地上这或许也可以说是瓦西里对他的仁慈,这名副官已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现在终于解脱了。
德军受困部队很快就乱了起来。
如果在此之前他们还被苏军狙击手压制着或者说希望不久后援兵会冲进来救自己所以不敢轻举妄动,那么现在他们已经意识到敌人要对他们痛下杀手了,于是纷纷举枪还击。
但毫无疑问,他们这种还击只是胡乱射击,根本无法对苏军狙击手构成威胁。
几名伤势不重的德军士兵见状不妙,乘这时候转身就全力朝大门方向逃跑
然而随着“砰砰”几声枪响,他们很快就倒在地上。
其中一名德军士兵还没死透,在地上一路拖着血迹朝门外爬去,似乎是想临死前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
这种可怕是外人无法体会的。
当兵的都见过死亡,也感受过死亡,所以死亡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
但偏偏就是这种被敌人锁定行走在死亡边缘的感觉却让人感到阵阵发自内心的寒意。
这也是几名德军士兵像副官那样承受不住自我了解的原因。
仓库里的枪声很快就引起了保罗少校的注意。
保罗举起望远镜朝仓库方向望了望,接着就对奥尔夫下令道:“上尉,该是你们进攻的时候了!把那些狗娘养的都干掉!全部!”
“是,少校!”奥尔夫应了声,然后抓起步话机叫道:“各单位注意,按计划行动!干掉他们,为我们的人报仇!”
保罗和奥尔夫不知道的,这正是舒尔卡希望的。
舒尔卡选择在这时对被围的德军动手,除了他们没有利用价值外,另一个意思就是迫使德军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攻。
除此之外,苏军的迫炮手和布设在楼上的狙击手也行动起来,子弹一发又一发精准的将没有隐藏好的德军士兵打倒,炮弹则有一发没一发的冲着德军聚集处乱炸一气,有发炮弹甚至还直接命中一辆半履带车并将其上准备进攻的一群德军士兵全都炸上了天。
“出发!”奥尔夫在半履带车上对着步话机大声下令。
显然迫击炮也给了他一定的压力,因为只有半履带车动起来才更安全,包括装甲车也是否则停在原地的它们更容易被迫炮炮弹命中,而它们薄弱的顶部装甲还不足以挡住这种攻击。
“隆”的一声,十几辆坦克、装甲车和半履带车就在一片马达声朝仓库驶去。
德军的主攻方向显然是正面,因为他们把两辆轻型坦克安排在正面的两个仓库门,其它方向的只有装甲车。
紧随这些坦克和装甲车之后的,就是满载着士兵的半履带车。
再往后,就是保罗少校组织的一队队士兵。
很明显,当这群钢铁怪兽冲进仓库后,就会凭借着其装甲防护及火力与苏军狙击手近距离作战。
那时苏军狙击手将优势全无,似乎只有举手投降一个选择。
第612章 进攻
德军各部队配合得很好。
比如火力掩护部队,就使用轻重机枪对建筑高层有可能藏有狙击手的位置疯狂的扫射,同时还有狙击手举着狙击步枪隐藏在暗处像个猎人似的等待自己的猎物。
但这并没有什么效果。
这一方面是因为苏军在此之前做足了准备。
也就是将建筑的隔间之间打穿,再加上仓库的墙壁又厚又坚固,同时又是居高临下,于是对德军的轻、重机枪基本可以免疫任凭子弹在外面呼啸,苏军只需要一缩脑袋就安全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的德军缺乏像火箭筒之类的单兵直射火炮。
这其实是德军火力的一个空档。
很明显,迫击炮弹道弯曲无法打进建筑,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无法发挥作用。
轻、重机枪虽然是直射武器,但子弹对坚固的墙壁无可奈何,即便是从门、窗打进建筑,因为子弹不会爆炸所以也无法对建筑内的目标构成威胁。
此时应该要有一种装备能把炮弹或是炸弹打进建筑内,这才能对建筑内的狙击手构成威胁。
德军不是没有这种装备,比如有坦克、有突击炮,问题是有时坦克和突击炮很难迅速提供增援,所以德军需要火箭筒。
幸运的是此时的德军没有。
于是苏军狙击手就能轻松应对德军的火力。
狙击手们时不时的探出头然后将德军机枪手等击毙,能对他们构成威胁的,就是德军藏在暗处的狙击手。
但这也正好是他们训练的机会。
而德军装甲连,则分成四个部份分别从两个正门及两个侧门发起进攻。
他们之间的协同也很到位,正门的坦克速度较慢其实不是坦克速度较慢,而是德军有意放慢速度,以便让攻击侧门的装甲部队先一步进入仓库。
这可以说是德军的一种策略。
非主攻方向的部队先进入目标进行一波打击并吸引大部份敌人火力,主攻方向就能发挥更大的战斗力,尤其奥尔夫上尉知道敌人很可能有火箭筒他可不希望敌人的火箭筒一上来就将装甲连仅有的两辆坦克干掉。
“三排,四排!”奥尔夫通过对讲机下令:“注意敌人的火箭筒,不要担心弹药,进入目标后压制住敌人!”
“是,上尉!”
奥尔夫这里所说的“注意敌人火箭筒”,不是让三排、四排小心敌人火箭筒的意思,而是要尽量把敌人火箭筒的目标吸引在自己身上,并从侧翼打击任何有可能对正面主攻位置构成威胁的敌人火箭筒射手。
这也就是奥尔夫所说的“压制住敌人”。
这听起来有些残忍,要求部下牺牲自己保存别人。
但战场有时就是这么现实,如果敌人有火箭筒,如果一定要损失几辆装甲车,那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用装甲车换坦克会划算得多,尽管那是“二号”坦克。
“隆”的一声,两个装甲排分别从东、西两侧门冲进仓库。
就像奥尔夫少尉命令的,这两个装甲排毫不吝啬自己的弹药,一进入仓库就“哗哗哗”的乱打一通。
德军222型装甲车和223型装甲车的区别是前者更注重火力,其装备有20机关炮及一挺34机枪。
后者则更注重通讯,它取消了20机关炮保留了34机枪然后加装了无线电设备和天线。
因此德军装甲部队在排级单位里常把222型装甲车和223型装甲车混用,这样能兼顾火力和通讯。
不过不管是哪一型,几辆装甲车又是机枪又是机关炮的,其火力也十分强悍。
尤其德军士兵训练有素,几辆装甲车一冲进仓库就顺次展开冲着仓库内有可能藏人的位置就是一通疯狂的扫射,接着紧跟其后的半履带车再跳下一队队德军步兵在其后展开为他们提供指引和掩护。
装甲车的好处就是其对外感知能力会比坦克要好得多,躲藏在其中的士兵能看见较大的范围同时也能听见外部声音,所以对步兵的依赖并不高,它们甚至可以灵活而迅速的在仓库内机动或是转变角度对敌人发起进攻。
于是,一阵阵猛烈的枪声,仓库内的箱子、沙袋等被打得碎屑到处乱飞,坦克残骸则发出一阵“叮叮当当”有如爆豆般的响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