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关于这一点,舒尔卡没有推迟,因为学员部队原本也就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
正说着,首批两栖登陆船就接二连三的驶进河水里……两栖登陆船不像现代的水陆两用装甲车可以快速进入河水,它在进水之前需要减速以防过多的河水进入船体。
否则,两栖登陆船一下水很可能就浮不起来了。
顺利下水后,登陆船马上就将马动机转向了螺旋桨推进模式,与此同时一发发炮弹呼啸着飞往黑暗中的南岸。
直到这时对岸的德军士兵才发觉有些不对劲,因为枪炮声中隐隐传来一阵阵马达声和打水声,同时炮弹明显是奔着岸边而不是两翼,这显然不是打错了位置。
正在防炮洞里睡觉的策肯定的马里奥中尉被炮弹的轰炸声惊醒,他一翻身从炮弹箱搭起的床上跳了下来,一把抓过武装带一边熟练的绑在腰上一边钻出防空洞,大声问着在门口警戒的部下:“怎么回事”
“不知道,中尉!”警卫回答:“可能是敌人朝我们进攻!”
“进攻”马里奥中尉反问:“你是说他们打算渡河不,这不可能!”
但话音未落,一发照明弹就升到了空中,雪白的光线照亮了方圆一里的下方。
马里奥中尉目瞪口呆的望着原本平静的河面,其上已到处都是敌人的登陆船。
迟疑了几秒钟,马里奥中尉有如大梦初醒,他马上朝周围大喊:“敌袭,组织火力挡住他们!”
在激烈的枪炮声响起时,马里奥中尉一个径步钻回指挥部,拼了命似的摇着电话,然后抓着话筒报告道:“上校,我们遭到敌人进攻,请求增援!”
“千真万确,他们就在我们面前!”
“是的,他们正在渡河!”
……
情报很快一级级的传到了乔纳斯少将的指挥部。
乔纳斯少将拿着电报不由愣了。
“渡河”乔纳斯少将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将军!”副官回答:“在粮仓方向,他们控制粮仓后马上就渡河作战,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们有多少人”乔纳斯少将问。
“初步估计有一个团!”副官回答:“我们的人认出他们使用两栖登陆船,就是那种可以在河里和陆地上行驶的运输船!”
乔纳斯少将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一方面是因为敌人竟然有一个团……此时德军驻守南岸的总兵力只有一个团,这个团还分散驻守在漫长的河岸线上,在敌人进攻的部位甚至只有一个加强连。
另一方面,则是敌人使用的是两栖登陆船。
乔纳斯少将在此之前从来没想到它可以用在战场上,或者说是渡河的战场上。
在此之前俄国人都是用它来运输补给。
不过……为什么它们又不能用于战场呢!
第627章 麻烦
乔纳斯少将不愧是久经沙场的指挥官,他只迟疑片刻就下达了两个命令:
“命令驻岸部队,不准后退一步,挡住敌人等待援军!”
“炮兵部队,组织不动拦阻射击!”
这两个命令是合理的,即便乔纳斯少将在南岸其实已没有援军……多余的兵力几乎都被抽调到北岸作战了,如果要派援军的话就必须拆东墙补西墙,但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拆了的东墙不会遭到进攻。
其实这也是德军的“攻大于守”的理论,古代冷兵器作战时往往是攻方必须有几倍于敌人的兵力才能进攻,但到了现代,往往就是守方必须有几倍的兵力才堪堪够用。
比如德军在察里察河岸,一个团沿着斯大林格勒南部五公里纵深布防,即便这个团齐装满员,每公里的守军也只有两个连左右,而苏军同样一个团的兵力就能在某一处以巨大的兵力优势辗压德军并轻松的撕开其防线。
当然,苏军并没有一个团,他们其实只有一个加强营,也就是一个海军步兵营另加舒尔卡的两个学员连。
只不过这些部队要么是素质好有战斗经验的海军,要么就是精锐,所以战斗力完全不输于一个普通苏军步兵团,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战场常常是这样,“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在于,兵力多的能给总战斗力加分,但他们在战场必须以一定的密度铺开,于是在单位面积上的战斗力与精兵相比要小得多。
同时,如果在某一处出现缺口或是需要救援,因为场面铺得太广“兵多”就很能难及时赶到并发挥作用。
因此,精兵在战场上发起的突袭,其效果远比同等战力的简单的“兵多”战力迭加要好,尤其是需要反应速度、快打快撤的特种作战。
于是,乔纳斯少将的两个命令虽然合理但最终都没能得到执行。
“挡住敌人,不准后退一步!”
命令一层一层的传到了驻守河岸的马里奥中尉。
“敌人进攻很猛烈!”马里奥中尉惊慌的回应:“我们就要挡不住了!”
“坚持住!我们会让炮兵支援你们!”
“是,上校!”马里奥中尉无奈的回答。
但是,还没等马里奥中尉来得及放下电话,就有一枚冒着手榴弹带着青烟从外面翻滚着甩进来。
马里奥中尉只来得急叫一声:“手榴弹……”
就“轰”的一声爆响。
马里奥中尉很幸运的躲过一劫,因为他及时压低身子躲在了办公桌后。
但这似乎没什么区别,因为外头很快就闯进了几个黑影,端着冲锋枪二话不说冲着里头就是一阵乱打……子弹四处飞射,文件被打得满天飞舞,而马里奥中尉和他的警卫们却被刚才那枚手榴弹的炸得耳膜“嗡嗡”作响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着敌人发现并将枪口对准他们的脑袋。
在两栖登陆船的帮助下,海军步兵旅以闪电般的速度撕开德军的防线并占领了海岸,德军甚至都没来得及将“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传达下去。
不过,他们的确没有后退一步。
炮兵不动拦阻射击的命令也差不多,炮兵的确是这么做了,一排排炮弹呼啸着砸向河面。
但它显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如果德军海岸步兵及时将苏军阻止在河面上的话,这一堆炮弹就能发挥大作用了。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炮弹过来时苏军已经占领海岸防线,就只有几艘收尾的两栖登陆船还在河面,它们随即也在炮火的“催促”下上了岸,于是炮弹几乎全部炸空。
乔纳斯少将初时还以为事情会像他估计的那样发展,直到副官急匆匆的向他报告道:“将军,第83炮兵团遭到敌人进攻!”
乔纳斯少将不由一愣,这也就意味着他刚才下达的命令完全没起到作用。
此时的乔纳斯少将脑海里闪过一句话:“敌人速度太快了!从渡河起到撕开防线再到进攻炮兵团,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看了会儿地图,乔纳斯少将就下令:“命令第83炮兵团撤退,还有第93炮兵团!”
“是!”
将炮兵团撤出是常识,否则,可以说是没有抵抗能力的炮兵就将直接面对那些如狼似虎的敌人精兵,那跟自杀没什么区别,同时还会有大批宝贵的炮火落入敌人手里。
乔纳斯少将不知道的是,他的注意力被成功的转移到了炮兵上。
此时的苏军主力,其实是沿着察里察河一路往铁路桥方向进攻。
进攻打得很顺利,因为德军防线是沿着河岸布设,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野战工事……房屋建筑距离河岸较远,这主要是因为每年夏季当冰雪融化时河水就会暴涨并淹沿原本的河岸,即便没有被淹没的位置也是泥泞一片不适合居住。
然而,德军为了能依托察里察河阻止苏军进攻,就不得不将防线布设在河边。
这些防线大多是构筑在地面上的,比如用沙袋,或是水泥工事。
这是无奈之举,如果像往常一样挖战壕的话,它很快就被积水填满。
只有少数地势较高的地段才能挖出战壕和掩体。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德军这些防线是面向察里察河的。
苏军主力在粮仓对应的河岸撕开一个口子,然后马上分成两个部份进攻。
一部份是海军步兵营,他们直接从侧翼对德军防线发起进攻。
另一部份则是舒尔卡带领的学员部队,他们是绕到德军防线的后方,也就是与海军步兵营两面夹击驻海岸的德军部队。
这两部份配合得很好,海军步兵营猛打猛冲吸引德军注意力,而狙击连、迫炮连则在后方朝敌人放冷枪狙杀其重要目标或是压制火力点。
在这快速且凌历的进攻下,德军海岸驻军迅速崩溃,然后就身不由已的沿着苏军进攻的反方向撤退。
不过十几分钟,舒尔卡就带着部队转过弯曲部打到了铁路桥。
这时走在前头的瓦西里突然返回,他在看到舒尔卡时就报告道:“上尉,我们有麻烦了,铁路桥方向发现坦克,看起来像是德国人的‘新型坦克’!”
第628章 虎式
“新型坦克”舒尔卡不由吃了一惊:“你确定”
“是的,我确定!”瓦西里点头回答:“我从轮廓认出来的,至少有三辆!”
其实舒尔卡知道瓦西里不会认错。
因为自从之前那辆“虎式”被缴获之后,苏军就将图片、照片下发到各个部队……“虎式”坦克对德军来说还是秘密,德军的秘密那么苏军就应该让它人尽皆知。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虎式”有强悍的火力和防御力,苏军几乎所有反坦克炮对其都无可奈何,于是应该尽早做准备。
瓦西里当然也见过“虎式”照片,同时身为狙击手的他眼力又很好,基本不可能看错。
随后舒尔卡就明白了,那些“虎式”坦克是德军为了天亮后沿河穿插或攻进2号火车站做的准备。
舒尔卡猜的没错,乔纳斯少将特地从后方调了五辆“虎式”坦克提供掩护。
对此保卢斯还提出异议。
“它还不成熟,乔纳斯!”保卢斯有些担心的说道:“你知道的,之前匆忙上阵,发现这种坦克安全性不足,战斗中很容易发生故障!”
“我知道,将军!”乔纳斯少将回答:“可我们需要它,因为我们要攻下敌人的火车站并守住它!我们不能再重复之前的经历了,白天拿下敌人的阵地,晚上再被他们夺走,这其实就是在做无用功,我们就像是在原地转圈,除了消耗了士兵和弹药之外一无所获!”
乔纳斯少将这话的确是事实,此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处于这种窘境。
同时,保卢斯觉得乔纳斯考虑的也没错,他们需要的是坚守拿下的火车站,所以不需要“虎式”多少机动性能,它只需要往重要位置一摆,马上就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这在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几乎是无敌的。
想到这里,保卢斯就同意了乔纳斯少将的请求,调了五辆状态相对较好的“虎式”到斯大林格勒。
其实不应该说是“调”,这些“虎式”原本就在斯大林格勒。
这是因为保卢斯发现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陷入困局,病急乱投医之下希望能借助一些其它“优势”装备对苏军发起进攻以改变这种状况。
“虎式”是其中之一,“巨炮”也是其中之一。
此时的保卢斯或者说是德军已渐渐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他们在久战不决时思考的往往并不是在战略、战术方面寻求突破,而是希望能以某种武器装备打击敌人迫使敌人投降。
这种装备的确存在,比如美国即将研发出来的原子弹。
但却不是德国研发的这些诸如v系列导弹之类的东西能做到的。
事实上,越是在这时候就越应该考虑像“虎式”这样的坦克是否适合目前的战争是否有性价比。
这就像饮鸩止渴,越到了战场失利的时候就越是希望能在装备上拥有绝对的优势然后一举击溃敌人,最后居然生产出了完全无法开上战场作战的“鼠式”。
五辆“虎式”坦克是被工兵用平板车由铁轨运到察里察河南岸的。
原本乔纳斯少将是希望能将它们挂载在火车后随着补给一同运往北岸,但在工兵测量后却出现了问题。
“我们没有替换‘新坦克’的履带,将军!”工兵报告说:“这是由坦克处于备战状态决定的,它们被要求任何时刻都能投入战斗……”
“别说这些!”乔纳斯少将打断了工兵的话:“你只要告诉我出什么问题就够了!”
“铁轨不在正中!”工兵回答:“你知道的,它们曾经被炸断过,我们的人在修复它们时为了避开弹坑就人为的把右侧移了一些……”
“它会造成什么影响!”乔纳斯少将再次强调,他快被这个罗嗦的工兵气疯了。
“‘新坦克’无法拖挂在火车上过桥!”工兵终于说到了重点:“它的履带会撞上铁路桥的钢梁,然后卡在那里!”
乔纳斯少将这才发现问题大了。
“有什么解决办法吗”乔纳斯少将问。
“有两种解决方法!”工兵回答:“一种是为坦克换上专用于运输的窄履带,通过铁路桥后再换上作战用的宽履带!”
“那就这么干!”乔纳斯少将愤怒的问:“你为什么还要向我报告”
“因为它至少需要十几小时!”工兵解释道:“而且还需要时间试车,因为我们不敢保证换完履带后它能正常工作!”
乔纳斯少将直到这时才意识到这种新型坦克“安全性”差到什么程度。
十几小时这意味着等“新坦克”准备好,都到第二天中午了,这可能使德军不得不将进攻2号火车站的计划再次延后一天……晚上就无法进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