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就在不久前,戈利科夫还不看好舒尔卡这两个只有连级规模的学员班,现在马上又把它们当作宝了。
第642章 交接
实际上,舒尔卡认为学员部队在2号火车站附近的工作还不成熟虽然学员部队对部队已经进行了实战指导和指挥,但部队还严重缺乏优秀的狙击手和应变能力强的迫炮手。
而众所周知,狙击手和迫炮手是偷袭战术的基础没有他们的掩护,突击队几乎不可能潜伏、渗透至敌人防线前抵近攻击,或者说就算能成功也要付出惨重的伤亡,而对敌人造成的伤害入压力却微乎其微。
不过战场就是这样,它不会随着人的意志或需求而改变。
尤其是斯大林格勒,它在整条五十公里长五公里宽的防线上实际上处处存在漏洞、处处都是危险。
2号火车站的战术不成熟、准备不充分,其它地方甚至还是空白。
于是,虽然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的,但舒尔卡还是下令让学员部队做好指挥交接工作。
所谓的指挥交接,指的就是将指挥权交还给在此之前,学员部队掌握着战斗指挥权,他们虽然军衔不高,但在战斗中是以教官的身份对其它士兵甚至军官发号施令。
交接指挥权,就是教官在战斗的过程观察,然后选择表现较为出色的士兵或军官接手他们的工作。
这其中舒尔卡还有些不放心,他特地下达了一道指令:“较交指挥权不考虑军衔,军衔等级没达到指挥要求统一向指挥部上报!”
之所以要强调军衔,一方面是因为部队官僚主义作风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则是苏军部队里能晋升的通常都是“勇敢”、“立场坚定”之类的人,这些在战场上的确有用,但走极端就有些过犹不及了,尤其是现在要与敌人打狙击战、偷袭战、游击战,就更不能片面强调勇敢。
所以,指挥权更应该转交给那些能够灵活变通的士兵而不是军官。
至于军衔只要把名单往季米特里那一递,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全都是需要晋升的,应该升到什么军衔,只是一句话的事。
晋升理由也很容易,反正都在战斗中,要么战果要么表现,找出一点闪光点就行了。
做完这一切后,舒尔卡这才稍稍放心。
“有什么变化的话,随时可以联系我!”舒尔卡说。
季米特里点了点头,紧紧的握着舒尔卡的手,然后激动的与舒尔卡拥抱了一下:“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你的感激之情,舒尔卡同志!你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甚至感觉之前学的都是无用的它描述的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战争!”
“这本来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季米特里同志!”舒尔卡回答。
会有这样的感觉并不奇怪,苏军官兵从一开始就应该感觉到这一点了,但因为人思维上的固化习惯成自然,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战略、战术上有什么问题,而只是片面的以为“不够勇敢”、“兵力不足”等其它因素。直到使用了新战术而且事实证明行之有效后,回头一看,才猛然惊觉事实并非如此。
简单的说,就是季米特里在军校里学的东西与现实脱节。
在舒尔卡从前线撤回去的时候,希特勒终于知道了斯大林格勒的真实状况。
此时的希特勒身在德国他的私人别墅鹰堡内。
这个位于阿尔卑斯山上的鹰堡是其部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希特勒建造的生日礼物。
今年,希特勒在狼穴遥控指挥东线战斗后,在生日4月20日返回德国休息一段时间,其中一个落脚点就是鹰巢。
希特勒喜欢在户外摆一张躺椅,居高临下的看着山下的景物,如果有兴致,他还会竖起画板画上一幅画。
就在希特勒放松自己时,戈林走到了他身边。
“希望你要报告的是好消息,我的元帅!”希特勒头也不回的说。
“抱歉,元首阁下!”戈林回了一声,然后就不说话了。
戈林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闭嘴,比如说现在,他就不确定元首是否想听这个消息。
好消息自从莫斯科战役后就难得有什么像样的好消息了!
希特勒也明白这一点,东线的战事已越来越困难,开战时轻松且一个接一个连续的大胜仗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叹了口气,问:“斯大林格勒”
“是的,斯大林格勒!”戈林回答:“穿插计划已经彻底失败了,另外俄国人还改变了战术,它造成我军伤亡直线增加,而前进速度却十分缓慢!”
希特勒突然转过身,然后挥着拳头说道:“保卢斯可不是这么说的,他向我保证过很快就能突破斯大林格勒的防线并把它踩在脚下!很快!不只一次!”
“很明显!”戈林摊了摊手:“他没能做到这一点!”
戈林有些幸灾乐祸,他很需要这个,因为自从大不列颠空战的失败之后,戈林已渐渐失势了。
对于这一点,戈林一直梗梗于怀。
因为不列颠空战的失败其实与希特勒有关戈林的意思是将空军集中轰炸英国的机场和军事设施,而希特勒却命令空军轰炸伦敦本身。
两种选择应该说是各其道理。
戈林的想法是集中火力先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如果能将英国空军击溃,那么德国空军想轰炸哪里就轰炸哪里。
希特勒的想法则是用轰炸报英国轰炸德国的一箭之仇,通过轰炸摧毁英国人的抵抗意志从而迫使其投降因为他认为英国百姓才是更脆弱的一方,所以整体打击更有效。
事实证明希特勒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纯粹的空中轰炸很难的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战机。不仅如此,它反而会引发百姓的愤怒从而与军队同仇敌忾并团结在一起。
所以这其实是战略方向上的错误,这就注定德军要打输这一仗。
不过当然,希特勒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这个黑锅当然要由戈林来背。
戈林能做的,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个表现的机会重新获得重用。
第643章 计划
“这是我针对斯大林格勒战斗做的一份报告,元首阁下!”戈林给希特勒递上了一份文件。
希特勒接过文件随手翻开看了看。
戈林见元首对此有兴趣,就在旁边解释道:“从我的观察来看,俄国人已经在斯大林格勒稳住了阵脚,现阶段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已经打成了上次那场战争时的堑壕战!”
戈林之所以提一战,是因为希特勒本人也参与过这场战争,他很清楚堑壕战是什么。
这么说果然有效,希特勒抬头看了看戈林,又再次把注意力转向了手中的文件。
“这是地图!”戈林又实时将地图从大衣口袋里取出。
不需要命令,两名警卫马上上来接过地图摊开并以一个合适的角度展现在两人面前。
“我不得不承认俄国人的战术很高明!”戈林指着地图说:“他们利用伏尔加河保证自己的补给线,整条防线长大约五十公里,这使他们在伏尔加河中部有三十公里范围是我军炮兵射程外的区域,他们利用这三十公里搭建浮桥、运输船,再加上两栖登陆船运输,我们对他们无可奈何!即便是空军也如此!”
希特勒微微点了点头。
这其中尤其是两栖登陆船,两栖登陆船对战机来说目标小、速度快,再加上它水陆两用可以随时改变方位在任何地方登陆,于是空中力量很难将其封锁。
“我们也需要这种船!”希特勒插了一句:“我们的科学家,他们早就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但他们没有,这使我们在战场上陷于被动!”
这逻辑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如果仔细分析德国科学家不可能每样东西都想在别人前头,所以这实质也是一种甩锅。
“当然,我的元首!”戈林说:“稍后我马上就让科学家们研究这个项目!但我要说的是,俄国人在后勤有了基本保障的情况下,前线就采取了消耗战这样必然会使我军深陷泥潭举步维坚!我计算过,如果以现在这样的速度,我们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几个月!
这当然是希特勒不允许的,何况此时德军在高加索方向的进攻也不顺利。
高加索方向的问题主要是山地作战。
德军虽然有山地师,而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俄国人却有许多士兵是在高加索一带长大的,他们熟悉地形以及那里的气候。
更重要的还是,坦克无法开上高加索,德国空军无法在高加索山脉取得优势,甚至空中优势反而是俄军的原因是德军战机速度更快,高速战机在高加索地区必须谨慎驾驶,否则一不小心就撞上山峰机毁人亡。
反而是俄军的螺旋浆战机因为其慢速而如鱼得水,不停的在高加索山峰间穿梭为其步兵提供火力援助。
德军的长处就是各兵种协同作战,或者也可以说是习惯于在拥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发起闪电战,一旦失去空中优势,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打了这也可以从英、美军诺曼底登陆之后的战斗可以看得出来,英、美军对德军有空中优势,于是德军就左支右拙很难发挥出战斗力
在高加索方向的战事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德军要做的就是尽快夺取斯大林格勒。
只要能占领斯大林格勒,即便高加索战役失败了德军也立于不败之地斯大林格勒控制着巴库油田的运输线,苏联同样无法从高加索地区得到燃油,于是巴库油田落入德军手里只是时间问题。
想到这里,希特勒就问了声:“你能打破这种僵局吗,我的元帅”
“空军,元首阁下!”戈林一边从助手那取过另一份文件递到希特勒面前一边回答:“空军永远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我针对斯大林格勒制定的作战计划!”
在希特勒接过文件的时候,戈林就迫不及待的解释道:“总的方案,就是从限制敌人补给增加我方补给能力入手”
“可是你们对斯大林格勒的补给已经失败了!”希特勒说:“你说过,我们无法封锁伏尔加河!”
“封锁伏尔加河的确有困难!”戈林回答:“但元首阁下,俄国人运往斯大林格勒的补给都是从伏尔加河东岸运来的!”
“你的意思是说”
“我们的轰炸和封锁不应仅限于斯大林格勒!”戈林说:“我们应该把它扩大到伏尔加河东岸,公路、铁路,还有仓库、火车站、港口以及其它设施,如果伏尔加河东岸的补给都紧缺的话,他们运往斯大林格勒的补给当然也有限!”
希特勒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说:“可是这需要更多的飞机,我们没有那么多飞机!”
“高加索地区有!”
“但我们在那还有战斗!”
“元首阁下!”戈林说:“他们在高加索地区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他们不仅要小心翼翼的担心撞上山峰,投下一枚炸弹还要担心是否会造成雪崩把友军埋了。同时,如果降低高度进入山区与敌人作战的话,他们还不得不不降低速度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们用在更有用的地方!”
希特勒没有说话。
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高加索地区的战事必然会进一步恶化,也就代表着放弃了高加索。
应该说,此时原本就应该放弃高加索。
确切的说不是此时,而是早就应该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中二选一。
但希特勒心太大了,希望能一口吃下两个地方,于是才有现在的窘境。
不过希特勒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而戈林的这个计划,其实就是间接的让希特勒承认错误。
“那么,增加我军补给又是怎么回事”希特勒又问。
“增加前线机场!”戈林指着地图说:“比如卡拉奇,我们可以扩建几个机场,调动更多的运输机从国内或是罗马尼亚空运物资到我军步兵手里!只要步兵补给充足并对敌人形成优势,我们就能赢得这场胜利!”
第647章 su76
舒尔卡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su76自行火炮。
在此之前,舒尔卡向西索伊建议过生产这种火炮,也就是将那些大些被淘汰的轻型坦克底盘利用起来,在其上装上大口径火炮用于反坦克或是反步兵,就像德国人的突击炮一样。
它构造简单生产容易,如果说有什么改造的话,那就是在火炮旁边再围上一圈保护,所以史上从提出到进入批量生产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
现在,距离舒尔卡提建议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这玩意也应该生产出来了。
于是舒尔卡不再多想,马上让通讯员联系上了西索伊。
“还记得我上次跟您说过的那款火炮吗用于对付敌人新型坦克的那种”舒尔卡问。
“当然”西索伊回答“用于应急的,我们为它找到了合适的口径”
“只是找到了合适的口径”
“不不”西索伊赶忙回答“事实上,我们已经生产出一批,正在对它们进行测试怎么了”
“我们需要它们”
“什么时候”
“现在,马上”舒尔卡回答“敌人用新型坦克攻城,我们没有能对付它的装备”
西索伊沉默了一下,然后回答道“没问题,舒尔卡同志,但它们可能要今晚才能运输,而且我们不确定能有多少能运过去”
舒尔卡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带有坦克底盘的自行火炮可不是两栖登陆船能运的,当然浮桥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唯一能将它从东岸运至西岸的,就只有用大型运输船通过运输通河道运输。
而德军对运输河道的封锁从始自终都没有放弃过,即便是在他们认为无法封锁伏尔加河的现在。
原因很明显,无法封锁是因为浮桥和两栖登陆船过于灵活分散,它们就像是一群单个微不足道但联合起来却又无法阻挡的蚁群,一时阻断了很容易又连上。
而运输河道却并非如此,而且德军也知道运输河道一直以来都是运输重装备比如坦克、火炮的主通道,于是一直保持着对它的封锁。
因此,在白天想运过来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夜里,而且不能保证能运过来多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