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事实上,卡图科夫不只跟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讨论过,他还跟福明政委争论过。

    福明作为第333团的政委,他也被当作一个重要人物派到特维尔作为幌子。

    “这是个错误的计划!”卡图科夫说:“继续反攻没有任何意义,它只会让莫扎伊斯基防线陷入危险!”

    卡图科夫没敢说“莫斯科陷入危险”,因为这会被认为是煽动、失败主义的危险言论。

    “事实上它有意义!”福明政委说:“只要我们占领了特维尔,就会给德国人的后勤造成严重的打击!”

    “你也说了……‘只要’!”卡图科夫回答:“问题在于它易守难攻,而且在我们的防线上形成突出部,即便我们占领了特维尔也守不了多久!战略意义是一回事,是否现实、是否可行又是另一回事!如果这样,我认为柏林了很重要,我们为什么不进攻柏林呢”

    “卡图科夫同志!”最后福明政委只能无奈的回答:“你或许不明白一点,这并不是我能决定的!”

    卡图科夫闻言也冷静了下来,他点了点头回答:“我知道,政委同志!我只是……想把心里话说出来!”

    福明政委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其实最受压抑的不是朱可夫,他至少是坐在指挥部的,虽然被解除了指挥权也不好受,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朱可夫的错。

    最受压抑的其实是前线的指战员。

    士兵在前线毫无意义的冲锋,在敌人枪口下一批批倒下,于是所有的困惑和压力都会自下而上的压在基层指挥员身上……他们承受两重压力,来自上级的以及来自部下的,甚至还有自己良心的谴责,但他们却什么也不能说,甚至自身还要为此冒着生命危险。

    就像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说的,这不是卡图科夫应该考虑的问题。

    然而,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很快就发现他错了……从内部来说或许的确不应该考虑这个,但这只是回避现实的一种做法,而战场却是现实的,而且还是残酷的现实。

    “少将同志!”就在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还在为夺取特维尔发愁的时候,通讯兵就大声报告道:“我军左翼发现敌人坦克!”

    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不由猛地抬起头,卡图科夫上校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往这边望来。

    “他们有多少人番号是什么”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问。

    “不知道!”通讯兵回答。

    “马上侦察清楚!”

    “是!”

    阿努夫里耶维奇下达命令后就焦急的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

    这也是最高统帅部指挥作战的弊端之一,此时的苏军上上下下都提心吊胆的担心会遭到敌人的夹击,现在还出现了苗头。

    按理说,苏军应该第一时间组织撤退而不是侦察。

    战机稍瞬即逝,战场上很多时候并不是非得侦察得一清二楚了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的,尤其是在




第二百三十三章 围点打援




第二百三十四章 营救
    五更了,总算有底气说几句话了……没五更我都不敢说话!

    感谢几位老读者的盟主:江宣景同学,一了班长同志,龙蠖不关情同学……我去,“蠖”字打不来我还去复制粘贴了下。

    罗科索夫斯基没有上前线,他只赶到位于伊斯特拉的一个小村庄,这里距离前线十几公里远……坦克第四旅的指挥部就设在那。

    坦克第四旅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拉锯防御”,他们白天原则是要撤退的,而坦克显然无法在白天撤退,否则就会遭到德军空中力量的追杀。

    于是,昨晚当坦克第四旅攻下了沃洛科拉姆斯克再等待了一段时间让316师巩固自己的战线后,坦克第四旅就连夜撤退。

    他们撤退到这里蜇伏起来等待德军再一次打到这里然后再来个反攻。

    但他们左等右等也没能等到,指导员就有些不放心了。

    “德国人可能不跟我们玩这一套了!”指导员说:“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普卡雷夫接嘴道:“他们要么进攻,要么就在防线外看着,我想他们是毫无办法了,只要有我们坦克第四旅在!”

    士兵们也纷纷附和。

    舒尔卡没说话,他与指导员想的一样,知道德军不会像其它人想的那么简单。

    这时有两名士兵沿着战壕走了下来,猫着腰蜷着身子,他们看到舒尔卡的军衔就挺身敬了个礼。

    “少尉同志!”为首的一名下士介绍道:“我们是第18步兵师的,我们与部队走散了,大尉命令我们到您这里报道!”

    这是部队里常有的事,就像之前所说的,整个第16集团军几乎都可以说是由溃散的散兵组成的。

    部队总是不断的发现散兵然后随意将其编入部队。

    舒尔卡点了点头,就对老兵扬了扬头:“他们就交给你吧!”

    “是,少尉同志!”

    老兵的排这段时间伤亡很大,正需要兵员补充。

    这么安排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老兵经验丰富而且军事素质相当不错,舒尔卡相信老兵能带好这两个兵。

    但没想到老兵不一会儿就跑来向舒尔卡打小报告了。

    “少尉同志,我觉得刚来的新兵有问题!”老兵说。

    “有什么问题”舒尔问。

    “我不确定……你应该去听听他说的话!”老兵说:“那个叫安季普诺夫的!”

    带着疑惑,舒尔卡就走向一排驻守的战壕段,那里有他们构筑起的一个机枪阵地,空间比较大些,老兵在战壕的背面挖了一个凹处升起一堆火,使士兵们可以围在周围烤火。

    舒尔卡在火堆旁坐下,那个叫安季普诺夫的下士是个年轻人,留着短短的亚麻色头发,他正在火堆前一边烤着手一边说着:“我是摩尔多瓦人,参军前在集体农庄修马车!我不想参军,伙计们,不是因为害怕,我们一家都是教徒,而我们的信仰禁止杀人……”

    演员打断了他:“德国人是侵略者,他们是,刽子手,你不知道吗你为什么要同情他们!”

    “但是分子难道就不是生命吗”

    “你的意思是说,你走上战场上打算朝天开枪”

    “可能吧……”

    老兵朝舒尔卡摊了摊手,于是舒尔卡就明白了,他们接收了一个“无害”的新兵。

    “这样的事不需要向我报告,马特维同志!”走到一边后舒尔卡就对老兵说:“他如果愿意朝天开枪就让他朝天开枪吧,我们不差这几发子弹!”

    “是,少尉同志!”老兵回答:“我只是不确定这是否违法命令,是不是要向指导员……”

    说着老兵就收住话不往下说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铁路




第二百三十六章 掩护
    c_t;坦克第四旅经过一番折腾后就搭上了火车。

    之所以说是“折腾”,主要是伊斯特拉也就是坦克第四旅所在的位置距离前线太近,无论是火车还是坦克本身一出动都很容易被发现然后遭到德军轰炸。

    尤其是此时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德军对这一带的坦克高度敏感,必定会安排侦察机在这一带巡逻。

    一旦被德军发现还有可能暴露苏军的战略意图。

    为了掩护坦克第四旅,罗科索夫斯基做了几个动作:

    首先是增调了几个高炮营到沃洛科拉姆斯克一带布署,他们用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对着天空严阵以待。

    接着,命令第16集团军从上到下到处都燃起废旧轮胎……这是二战时期普遍使用的一种掩护手段,废轮胎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这些黑烟会降低能见度干扰飞行员的视线。

    然后,罗科索夫斯基还调来了几架战斗机到这一带驱赶德军侦察机。

    虽然此时的苏军战机性能与德军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给德军侦察机一点压力还是能做到的。

    但更重要的布置却不是这些。

    罗科索夫斯基命令一支t26坦克部队伪装成t34开往沃洛科拉姆斯克……用坦克伪装坦克要比汽车伪装坦克更容易,它需要的只是整一个更大的炮塔,也就是在炮塔外搭几块喷着白漆的板伪装斜面装甲也就差不多了,反正地上一片烟雾飞在地上的德侦察员也看不清。

    结果这支t26坦克还真招来了德空军的轰炸,德军一口气就出动了一个航空队近四十架飞机对其实施轰炸……由此也可知德空军果然是做好准备的。

    这其中苏军防空部队以及战机与德军的厮杀,以及伪装成t34坦克的t26的损失及伤亡舒尔卡等人就不是很清楚了,他们只知道后方一片枪声和爆炸声,时不时的还有几架飞机冒着黑烟在刺耳的尖啸声从空中坠落。

    真正的坦克第四旅就开着他们的坦克在黑烟的掩护下转移到伊斯特拉火车站……这时候就基本安全了,火车站是用白色帆布遮住顶部,从空中往下看就与地面的积雪连成一片,很难发现隐藏在里头的东西。

    t34坦克就在里头装车,开上平板车固定好,然后像之前一样在坦克外头堆积上箱子再盖上帆布完全掩去了坦克的痕迹。

    最后也不是说就一列火车来往,来来去去几列火车掩护,最终在德军两批飞机轰炸的间歇成功的把坦克第四旅安全的送回了莫斯科。

    接着又将坦克第四旅送到了克林,在莫斯科时还加上了几节车厢,这些车厢装的是刚从斯大林格勒运来的坦克,也就是罗科索夫斯基答应的15辆t34,这也给坦克第四旅增加了一些底气,仅存的37辆坦克的确少了点。

    “又是你的主意吧”在克林下车后指导员就问了舒尔卡一声。

    自从指挥权交给了朱可夫,指导员的消息就不那么灵通了,毕竟下决定的是指挥员而不是政工人员。

    舒尔卡没回答。

    指导员笑了笑,说道:“是个好办法,从克林进攻,这会打德国人措手不及!”

    舒尔卡有些意外,因为他知道这个计划是军事机密,对内甚至都政工人员都保密。

    “别那样看着我!”指导员解释道:“我瞎猜的,作为英雄部队的指导员,‘突围英雄’的助手,我不应该那么笨,不是吗”

    舒尔卡和指导员不由呵呵笑了起来。

    这似乎是一种正常现像,每个人都在进步,而且这些进步都是能看得到的,只要他能活下来。

    是什么原因就不用说了,战争就是最好的催化剂,不向前走就会只有被淘汰。

    当然,没上过战场的一些人



第二百三十七章 第251师
    没有任何情报,就连地图都是火车站提供的一张铁路交通图。

    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点都不意外,开战前没有人会认为敌人会威胁到这里……这里可是莫斯科!

    至于情报,所有人想的都是防御,没有人想进攻,于是关于克林到特维尔之间这段路德军的布署那是两眼一摸黑就跟瞎子似的。

    通常在这个时候,部队应该进行一些捕俘行动然后从俘虏那获得一些有用的消息,比如德军这一路上有多少兵力,分别驻守在哪里哪里等等。

    但捕俘一般都是在夜里进行,坦克第四旅显然没有这么多时间。

    于是计划也很简单:

    “我们分成两个部份!”扎哈卡维奇少校说:“坦克一营沿着铁路进攻,二营沿公路进攻!”

    舒尔是步兵一营,他们负责协同坦克一营,所以就走上了铁路。

    战斗是在傍晚时分天色还没暗下来时打响的。

    会选择在这时进攻,是为了尽可能的争取时间……天色不久就会变暗,等坦克出击时就不用担心敌人空军的问题。

    打头阵的是第30集团军的兵……驻守在克林的是第251师,莫斯科内务部部队。

    他们原本是干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舒尔卡和加夫里洛夫少校等人在基辅就见识过这些人的厉害。

    内务部的部队也是预备队之一,总规模达33万人,通常情况下他们不需要上战场,但在莫斯科都要被攻陷兵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然而,在后方他们或许有很大的权力可以肆意调查甚至逮捕、审问等,但到了战场面对敌人时他们就没有任何特权。

    甚至不仅没有特权,在这场战斗中他们还被用于做为坦克第四旅的铺垫……罗科索夫斯基联系了朱可夫,像这样的计划当然需要西方面军指挥部的同意。

    朱可夫看到这个计划后很满意,然后从上到下的命令驻守在克林的内务部第251师协同坦克第四旅作战。

    然后炮声一响,那些内务部官兵就大喊一声冲向敌人阵地。

    不知为什么,舒尔卡在看到这画风时心里忍不住有种畅快感,尤其是当那些内务部官兵经过坦克时,一个个用羡慕的眼神望着躲在坦克后准备进攻的舒尔卡等人……别提有多解气了。

    老兵甚至还冲着那些人叫了声:“别磨蹭了,德国人在前头等着你们呢!”

    周围的战士们笑成一片,只把那些内务部官兵气得脸色发白但却无可奈何。他们总不能在这冲锋的时候停下来处分某个被他们看不顺眼的人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首先就是他们会被当作逃避战斗处理。

    由此,舒尔卡知道有那种畅快感的不仅是自己。

    甚至扎哈卡维奇还有意多等了一会儿才下令前进,这也可以说是内务部官兵平时作威作福的一种报应。

    然后,在前方枪声和炮声响成一团打得激烈的时候坦克第四旅就分成两个部份出发了。

    扎哈尔维奇亲自指挥一营从铁路突破,铁路显然是主攻方向。

    挡在前方的是德军一道野战战壕,第251师的官兵们像潮水般的一波一波的往前涌,但又一**的被打了下来。

1...3839404142...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