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但是,舒尔卡到底是舒尔卡。
他想了想,就回答道:“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你有办法”潘菲洛夫少将不由瞪大的眼睛,他不敢相信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什么办法。
“我正听着!”罗科索夫斯基嘴角上扬,脸上带着笑意,似乎根本就不相信这个“突围英雄”能想到什么合适的办法……即便有什么办法也有漏洞,罗科索夫斯基相信自己能站在敌人的立场上轻易找出它的毛病。
加夫里洛夫少校则一脸坦然,如果在场的军官有谁对舒尔卡有信心的话,就只有他了……这是一种习惯,舒尔卡从没出过错,这一次也不会例外,尽管眼前的局面的似乎进入了死胡同。
“是的!”舒尔卡回答:“我认为有一个可行的办法,但需要勇敢的部队,很可能还会有惨重的伤亡!”
“这些不是问题!”潘菲洛夫少将回答:“我们早就做好准备了!”
“说说你的办法,舒尔卡同志!”罗科索夫斯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拉锯防御!”舒尔卡指着地图说道。
“拉锯防御”指挥部里的军官们不由面面相觑,他们都是从军校出来的,而且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但却从没听过这种战术。
“呃……”舒尔卡解释道:“这是我胡乱给它起的一个名字!”
“你的意思是说……在此之前没人用过这种战术”
“这是你自创的战术”
“可以这么说吧!”舒尔卡回答:“所以,我也不知道它是否有用!”
这不是实话,胡乱起名是没错,但舒尔卡其实是借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作战时使用的战术……志愿军对阵美军时同样是没有制空权也没有炮火优势,这种差距甚至远大于此时苏军对德军的差距,但他们还是能将美军挡在三八线外。
那么,舒尔卡为什么不借用他们的战斗经验呢
“简单的说!”舒尔卡解释道:“敌人拥有制空权和炮火优势,那么白天就属于德国人的,在白天阶段我们只需要尽可能的挡住德国人的脚步。我的意思是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我们可以炸毁桥梁、破坏公路,可以埋设大批的地雷,同时再构筑防御工事层层后退……”
“我们不能后退!”罗科索夫斯基打断了舒尔卡的话:“上级不允许我们后退一步!”
&n
第二百二十五章 附加条件
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下桥
也难怪德军不知道苏军t34是怎么过河的。
这正是舒尔卡为了能够达到战役的突然性而做的准备。
一条河就是可以做文章的地方,苏军据河而守,而且河边到处都是烂泥,一看就不像是坦克能通过的地方。
再加上桥又被苏军炸毁,于是德军就很放心的在河的另一边构筑阵地,因为不认为坦克能够快速过河,他们没有构筑反坦克壕也没有埋设反坦克雷。
事实上,德军没有构筑反坦克壕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第二天做准备……坦克无法跨过反坦克壕,不管是自己的坦克还是敌人的坦克,这无疑会给第二天的进攻带来很多麻烦。
然而,德军不知道的是,舒尔卡早就让工兵构筑了几座水下桥。
水下桥,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下的桥。
构筑方法并不困难,只需要将钢梁和钢板铺设在水下,有些甚至是在岸边分段焊接好之后再沉到水里连接……莫斯科附近的好处,就是永远都不缺这些钢材以及焊工。
水下桥与其它桥的区别,就是它的桥面在水下半米左右。
通常没有人会这么建桥,但就像之前所说的,战场上的思维与和平时代有区别。
它在战场上的好处就是,从表面根本就观察不到异桥,甚至走到面前都很难发现,只有往水里踏一步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玩意。
罗科索夫斯基在听说“水下桥”之后还特地赶来巡视了一番并让坦克在上头来来回回的走了几次。
确信它的确可行后,罗科索夫斯基就笑着对舒尔卡说道:“他们应该给你发一个勋章,舒尔卡同志……你甚至让坦克在水里飘着前进了!”
被罗科索夫斯基这么一说,舒尔卡觉得还真像。
不过当然,这同样不是舒尔卡的发明,此时的中国,因为没有制空权担心桥梁被敌机炸断,就已经很普遍的使用这种水下桥保证运输补给线……它可以让日军飞行员找不到桥梁的准确位置。
仅仅只有水下桥还不够,苏军在对岸做了类似的手脚。
工兵们在河岸附近往下挖一层,然后铺上坚实的石块和原木使坦克能通过,完了后再用烂泥铺上一层并与旁边完美的接合在一起。
于是,在德军眼里看似是坦克无法通过的河流、烂泥,但在苏军的地图上却是一条条直通德军阵地前沿的大路。
傍晚时分,当德军打完一天的仗构筑完工事打算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苏军的攻势就展开了。
罗科索夫斯基一声令下,坦克就在炮声的掩护下一辆辆的从掩体里开了出来然后驶上了“水下桥”,不过十分钟的时间五十余辆t34就驶过了小河冲向德军阵地。
如果说这场进攻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战士们经过“水下桥”时不可避免的会弄湿靴子。
舒尔卡也是其中之一,刚踩进河水就感觉一阵刺骨的冰凉,不过很快就没了感觉,也不知道是被冻麻木了还是因为战斗的紧张。
坦克冒着青烟一路往敌人战壕冲去,几发照明弹打向敌人方向,照亮了敌人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他们显然不知道该怎么打这场仗了,因为面对的是几乎所有反坦克武器都无效的t34。
t34前进到距离敌人防线一百米左右的范围就停了下来。
仗打到现在,所有人都摸清了敌我装备的性能,t34在一百米外几乎是无敌的,所以他们不会傻到将坦克开到德军面前让他们的反坦克炮能够发挥作用。
接着,坦克炮
第二百二十九章 第1077步兵团
第二百三十章 毁车撤退
苏军一路追杀德军,用了五小时的时间将德军赶出了沃洛科拉姆斯克。
这其间德军甚至被包围了几支部队。
步兵就不用说了,一路上到处都是尸体和溃兵,如果不是因为在夜里很难追击和搜寻,德军士兵的被俘人数少说也会增加翻一番。
被包围的是德军一个装甲营。
约纳斯上校在被追得急了留下一个坦克营掩护。
这是第7装甲团的第二装甲营,一共有三十七辆坦克,它们选择了一个易守难攻的狭窄地段防守并做好了迎接t34坦克的准备……t34坦克不是无敌的,装甲营营长朗格少校将坦克布署在狭窄通道出口的两侧,这样一来,德军的坦克就可以从三面包围通过的t34,也就是可以面对其侧面装甲。
但朗格少校这么布署就太小看坦克第四旅了。
苏军的确从正面发起几次冲锋,不出意外,他们都被德军坦克的火力打退。
不过在这种胜利面前朗格少校并没有太多的兴奋,因为他始终没看到俄国人的t34。
“这不太正常!”朗格少校说:“他们的坦克早就该推进到这里了!”
“也许他们知道我们在这埋伏!”副官回答。
副官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朗格少校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因为他知道俄国人的作战思维跟他们可不一样,俄国人不太可能会因为知道前方有埋伏就不前进,他们的政委和指导员不容许他们这么做。
想了想,朗格少校就下令道:“组织一次进攻,我们要打过通道去看看!”
副官不由一愣,然后就应了声:“是,少校!”
朗格少校这种做法是希望将敌人的t34引出来,至少让他知道t34还在对面就心安了。
但朗格少校没能如愿,一个坦克连很顺利的就打过了通道,虽然其中有两辆坦克被击毁,但它们是被敌人的反坦克炮摧毁的。
朗格少校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没有迟疑马上就在步话机里下令道:“撤退,重复……马上撤退!”
但这时才醒悟过来已经太迟了。
通讯兵骇然抬起头望向朗格少校:“少校,敌人出现在后方两公里处,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
“去他妈的!”朗格少校大骂了一声。
他担心的就是这个,敌人如果不在后方追赶的话,很有可能已经从其它路绕到前方了。
至于苏军坦克为什么会绕过去……当然就是修筑了一些德国人“看不到”的可以供坦克通行的路。
“长官!”紧接着,通讯兵就惊慌的问道:“他们分出一支部队从后方朝我们推进,你的命令是什么”
朗格少校咬了咬牙,命令道:“全体,炸毁坦克,分散撤退!”
听到命令的坦克兵们不由全都愣住了。
炸毁坦克
那可是一个坦克营共三十几辆坦克,连突围都没有尝试就这样炸毁撤退!
确切的说,这不是“撤退”,更应该说“逃走”。
朗格少校当然也知道这些,但他还是掷地有声的下令:“执行命令,马上!”
“是,少校!”坦克兵们应了声,然后就一个个从坦克里钻了出来并用最快的速度为坦克装上炸药或是泼上汽油。
朗格少校的命令是正确的。
德军这个坦克营退无可退,离开公路往黑暗中前进显然行不通,它们更可能是陷在烂泥里或是被地雷炸毁。
沿着公路撤退……后路又被t34堵死了。
与t34打一仗
会是什么结果就
第二百三十一章 特维尔
“我们失败了!”随后克鲁格就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打了个电话:“又是坦克第四旅!他们采用一种战术。简单的说,白天暂时撤退,到了晚上……当我们空军无法作战的时候他们就利用t34的优势再打回来,我们再次回到了原点!”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就回答道:“你是否意识到我们的前进的脚步太快了”
“太快”克鲁格有些不明白冯.博克这话的意思。
“是的!”冯.博克说:“你们不能跟着敌人的脚步走,这只会让自己像是木偶一样被他们掌握,你需要打乱他们的布署把他们牵制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明白吗”
克鲁格闻言不由恍然大悟:“是的,元帅阁下!”
克鲁格的确知道该怎么做了,冯.博克说对,如果跟着敌人的节骤走的话,那么只会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和伊斯特拉之间形成拉锯战:白天德军打过去,到了晚上苏军又打回来,这对德军来说没有或者说没有很大的意义,它不过就是在消耗敌我双方的兵力。
虽然,德军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上兵力比苏军更多,但总兵力并没有多多少,更严重的还是德军耗不起时间,因为天气已经越来越冷德军的后勤压力也越来越严峻了。
如果,有什么办法能将俄**队拖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让他们白天也不得不应战,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想到这里,克鲁格就将目光投向特维尔。
在特维尔指挥进攻的是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他指挥手里的部队有第4、第27、第28坦克旅,第78步兵师,第20、第50骑兵师。
番号虽然一大串,但其实总兵力不到两万人……其中第4坦克旅主力其实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在特维尔只有20辆t34(其它的都是假的)。
但就算是这样,卡图科夫手里的这20辆t34还是成为坦克部队的主力。
第27坦克旅就不用说了,他在进攻沃洛科拉姆斯克时就遭受惨重的伤亡,幸存下来的坦克总数只有21辆,其中2辆是t34。
第28坦克旅总数51辆,但只有9辆是t34。
像这样的坦克部队,这个旅几辆那个旅几辆,原本更应该全部编入一支部队比如由卡图科夫统一指挥。
但在前线打红眼的部队不是说整编就整编的。
首先指挥官会有抵触心理,平白无故的被撤编将部队交给别人指挥,会让他们感觉受污辱和轻视,于是可以做出一些出格或是激进的动作带来危险。
其次就是士兵也可能会被原有指挥官带动或者不服其它人的指挥。
这种问题在苏军部队中十分常见,所以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只能听之任之。
驻守特维尔的德军是第40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团。
特维尔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里遍布沼泽、森林、河流,以及各种装甲部队难以通过的复杂地形,但它却是铁路的一个交汇点:
德军占领这里就可以切断列宁格勒与莫斯科的联系并将后方的物资通过火车运送到特维尔然后再将其分散到各地。
而苏军占领这里,不但可以打通铁路线,还可以将德军北方的后勤补给线往后推十几公里甚至更远。
所有人都知道它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将德军后勤补给线往后推几乎就意味着北面的胜利,至少可以减轻莫斯科北面的压力。
但是……
阿努夫里耶维奇皱着眉头盯
第二百三十二章 指挥
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知道卡图科夫在说什么,如果德国人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暂停了进攻,那么就很有可能将注意力转向了特维尔,这对特维尔来说并不是好事。
但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同样也明白卡图科夫为什么叹气……这是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没有人能挑战这个命令。
“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卡图科夫同志!”阿努夫里耶维奇少将说:“而且不只一次,你需要考虑的不是这个,而是怎么尽快的占领特维尔……在危机到来之前!”
“是,少将同志!”卡图科夫回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