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看到这舒尔卡就放心了。

    舒尔卡认为,一名基层军官最重要的不是军事素质也不是有没有上过军校,而是他对部下有没有感情。

    如果有感情,他就会想方设法的为部下考虑为生存考虑,这必然就会使部下接受他,于是他也就能成为一名好连长。

    至于军事素质……那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也证明舒尔卡是正确的,季姆卡很快就融入到一营中并与自己的部下打成一片。

    让舒尔卡有些意外的是,他身边多了一些原本奇怪的参谋,而且军衔比舒尔卡还高。

    进入营部的第一天舒尔卡就发现了,一眼扫过去在参谋团里居然有个大尉。

    “你好,舒尔卡同志!”大尉主动上前与舒尔卡握手:“很高兴见到你,我叫哈尔德!”

    “你好,哈尔德同志!”舒尔卡回答。

    “我们听过很多关于您的战迹,舒尔卡同志!”哈尔德眼里带着崇敬:“我和我的部下很荣幸成为一营的第二套指挥员!”

    “第二套指挥员”舒尔卡有些意外的望着哈尔德。

    “是的!”哈尔德回答:“我们受命和你们一起训练,向近卫坦克第一旅学习!”

    舒尔卡不由“哦”了一声,然后就明白了。

    此时的苏联军队常常会有“第二师”的特殊制度。

    所谓的“第二师”,指的就是在部队中多一套指挥人员,这一套指挥人员平时并不参加具体的指挥,他们通常在指挥人员旁担任副职,偶尔也接受一些简单的任务。

    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会相关等级的指挥,然后只要有人有装备,这套指挥人员从原部队中分离出去马上又可以组建一支新的部队。

    这也是苏军部队往往越打越多的原因……德军消灭了一个师,马上又有两个师挡在他们面前。

    德军也有类似的训练军官的方法,他们将其命名为“副官”,区别是德军不会像苏军这样整套的进行训练。

    这让舒尔卡感觉有点别扭,就像是有人在他旁边看着盯着一样。

    不过这也只是一开始的感觉,很快舒尔卡就完全忘了这套指挥官的存在了。

    后来舒尔卡才知道,其实不仅是营长、连长一级都有“另一套”,连指导员都有“另一套”。

    显然,他们是想原封不动的将近卫坦克第一旅这支部队的组织及指挥原封不动的复制一份。

    在知道这些的时候舒尔




第三百一十三章 强人所难
    史蒂芬不由哑口无言。

    舒尔卡没有说的一点是,相比起英军和美军来说,苏军的整体素质会更差一些,或者也可以说苏联人总体比较粗心……他们总喜欢简单粗暴的处理事情,什么东西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

    所以,对于非洲英军同时混杂着两种装备,而且只是坦克机枪使用美式装备只怕问题还不大。

    但对苏军来说,同时使用英式、美式、苏式装备那绝对是个噩梦。

    这其实也可以说明问题,英军的情况与苏军完全不同,史蒂芬上校抱着“有与德军作战经验”的想法在苏军面前颐指气使显然是不合适的。

    尤其英军所谓的“经验”还是在非洲高温沙漠里的作战经验,而苏军却是在低温雪地中作战。

    更不用说英军大多都是被德军追着打了。

    “好吧!”史蒂芬上校摊了摊手,回答:“我同意!”

    “另外……”舒尔卡说:“我认为这些坦克更适合用于与敌人步兵作战,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敌人步兵师进行训练!”

    “不,上尉!”史蒂芬面色变得十分难看:“你的意思,是否是说我们的坦克在德国人面前不堪一击我认为你错了,我们在战场上就是用这些坦克挡住了德国人的进攻……”

    “那么,能告诉我你们打了那些胜仗吗”舒尔卡反问:“或是在战斗中击毁了多少辆德国人的坦克‘三号’、‘四号’还是意大利人的m11、m13坦克”

    史蒂芬眼神里不由闪过一丝意外,他以为苏联人不知道在非洲战场上发生了什么,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至少眼前这个上尉就知道意大利坦克的型号。

    其实,舒尔卡知道的要比史蒂芬想像的要多得多。

    不过刚才他似乎是说漏嘴了,于是赶忙补了一句:“上校,我们这也有意大利人,意大利远征军……我们可以从他们那得到一些信息,所以我们并非一无所知!”

    史蒂芬无奈的点了点头,摊了摊手:“好吧,上尉!这是你们的战斗,你们想怎样就怎样!我只是想提醒你……如果用这些坦克对敌人步兵,那么你们拿什么对付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呢”

    这的确是个问题。

    最好的坦克当然是t34,但由于苏军正在往后方迁移工业,坦克产量严重不足,斯大林格勒生产的坦克远远不够战场的消耗,现在就连近卫坦克第一旅都已经处在无坦克可用的状态……近卫坦克第一旅之前还有十几辆t34,但因为要来斯大林格勒接收这批英、美坦克,所以那十几辆t34都配属给其它部队用在战场了。

    另一方面,远东方面军因为其主要对手是日本人,而日本人的坦克苏边在诺门罕战役是领教过的……苏式t26、kv 1等坦克足够应对。

    这造成赶来增援的远东方面军手里的t34也不多。

    史蒂芬说:“所以,我认为你最好是去问问你的上级,上尉!”

    “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上校!”舒尔卡抛下这句话就离开了。

    随后舒尔卡就找到了卡图科夫,至少史蒂芬这话是对的,舒尔卡的确需要问问上级的意见。

    “我认为我们所有的训练都是没有必要的,上校同志!”舒尔卡有些沮丧的向卡图科夫报告:“这些坦克不适合与德国人作战,如果一定要把它们派上战场的话……它们更适合对付敌人的步兵!”

    “你的想法是……”卡图科夫问。

    “我认为这些坦克不应该是我们的装备!”舒尔卡说:“我们是近卫坦克第一旅,是有经验的坦克



第三百一十四章 巴祖卡
    “上校!”正在舒尔卡和卡图科夫为这批坦克头疼的时候,一名军官带着翻译走了进来。

    舒尔卡打量了他一下,发现是个美军少校。

    “哦,你们正在讨论军情吗”美军少校说:“抱歉,我可以等会再来!”

    “不,少校!”卡图科夫阻止美军少校道:“我来跟你们介绍下,这位是我的部下舒尔卡上尉!”

    美军少校闻言不由一愣,然后马上笑了起来:“他们说的就是你,对吗‘突围英雄’……哇哦,你太不了起了!尤其是最近那一仗,把德国人近百辆坦克沉在湖里,这简直就是奇迹!”

    “你好,少校!”舒尔卡上前与美军少校握了握手。

    “你好,上尉,很高兴见到你!”美军少校自我介绍道:“我叫约翰逊,美国顾问团的指挥官!”

    相比起来,美**官要比英**官容易相处得多。

    不过这似乎是正常的。

    首先是从国家利益来讲,此时的美国是真心实意的想帮苏联打败德国……英国在这方面明显有私心,丘吉尔的算盘是让苏联和德国两败俱伤,这场仗打得越久越好,只有这样英国才有更多的机会在德国的围困之下缓过气来。

    而美国,此时在考虑的就是怎么把英国拉下来坐上世界第一的交椅,从这个角度考虑,美国就应该积极应战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其次,就是此时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心态不同……英国是守成大国而美国是新兴大国。

    英国成为霸主上百年,在世界第一的位置在呆久了自然心生傲慢。

    而美国则是埋头苦干被英国人鄙视、防范的新兴大国,甚至在军事指挥上还可以说缺乏经验,所以当然不会也没有底气看不起别人。

    “我们正在讨论坦克的问题!”卡图科夫皱着眉头说道:“上尉同志认为你们的坦克无法与敌国人对抗!”

    约翰逊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来就是想向您报告这个问题的,上校!”

    说着约翰逊就从文件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到卡图科夫面前,说道:“m3中型坦克在非洲战场使用过,我们认为应该把它在实战中存在的问题向您报告!”

    卡图科夫看了一会儿,就点了点头随手递给舒尔卡。

    舒尔卡接过文件一看,说的还是很中肯的,比如75mm炮射界太小,很多时候必须依靠坦克转向才能瞄准敌人,再比如铆钉在被敌人炮弹击中后会跳射出来杀伤自己的坦克乘员,还有坦克乘员过多操控十分困难等等。

    约翰逊带着歉意说道:“至于其它坦克……抱歉,我们无法得到相关数据!”

    “非常感谢!”卡图科夫直言道:“你们比那些英国人好多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约翰逊回答:“我们承认这并不是一款优秀的坦克,事实上……它设计之初只有一门37mm坦克炮,但因为知道德国人坦克的数据后知道37mm火炮不足以应对他们,于是加装了一门75mm火炮,就是你们看到的m3中型。这不可避免的会有许多缺陷,非常抱歉!”

    “没关系,少校!”卡图科夫说:“这对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少校!”舒尔卡问:“你是否知道关于m3坦克和英国坦克协同作战的一些战例”

    约翰逊摇了摇头,回答:“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之前问过史蒂芬,但史蒂芬上校认为这与我们此行的任务无关……他是这么回答的!”

    这完全在意料之中。

    这符合英国的利益,他们希望这场战打成消耗战,同时他们为了保



第三百一十五章 斯金奈
    美方之所以对巴祖卡不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东西根本就不是军方的研发的初衷……军方只是想考察火箭是否有作为一种武器使用的价值,于是随便组织了一个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援助的“特殊项目”。

    斯金奈上尉就是这个项目中的一员,他的助手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试验成功了这种采用滑膛身管发射、以尾翼稳定的简易肩射火箭筒,但苦于军方根本对其不感兴趣于是无人问津。

    约翰逊少校会知道这个则是因为他在此之前一直在阿伯丁试验场工作。

    “我相信它并不复杂,是吗”舒尔卡继续着这个话题。

    “是的!”约翰逊少校点头道:“它的结构很简单,几乎就是一根铁管,将火箭弹装填然后发射出去,缺点是精度不高,所以我很怀疑它在战场上能发挥什么作用……”

    “它能摧毁坦克”卡图科夫表现出一点兴趣。

    “我不知道!”约翰逊摇了摇头,那玩意在试验场是一个几乎被忽略的东西。

    “你们可以送几件样品来让我们看看吗”舒尔卡问:“我是说,如果你们方便的话!”

    舒尔卡尽量让自己表现得很淡定,因为他知道,越是这样就越有可能得到……否则,如果表现过份了,美方就会发现这个“宝贝”接着反而会出现困难。

    “我不知道,上尉!”约翰逊少校回答:“不过我可以帮你问问!”

    “非常感谢!”舒尔卡说:“希望这不会让你为难!”

    “当然不会,上尉!”约翰逊少校说:“这是身为盟友应该做的,我们有共同的利益,不是吗”

    等约翰逊少校离开后,卡图科夫上校就将疑惑的目光投往舒尔卡。

    “我认为我们不能对它寄太大的希望,舒尔卡!”卡图科夫上校说:“它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

    卡图科夫说的没错,不确定因素包括这装备是否有用,美国方面是否愿意放行,短时间能否批量生产等等……所有的这些只要一个出问题,近卫坦克第一旅就都指望不上。

    但是,以舒尔卡的眼光来看不确定的因素却没有这么多,因为他知道这玩意是可行的而且可以短时间批量生产的。

    不过当然,舒尔卡不会这么回答。

    “是的,上校同志!”舒尔卡说:“但我们现在没有其它选择,它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希望!”

    “你似乎对它有些了解”卡图科夫问。

    “不,我只是认为……”舒尔卡说:“我们需要这样一款装备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就像之前所说的,这些坦克更适合对付敌人步兵,那么谁来对付敌人坦克呢一种便携式反坦克装备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卡图科夫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他似乎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讨论下去。

    这可以理解,因为“八字还没一撇”,讨论太多没有太多意义。

    回到营部时舒尔卡就有些坐立不安,他可不想与这些坦克一起上战场,就算那是反攻……一旦遭到敌人装甲师攻击的话,就算是近卫坦克一旅只怕也无法逃脱英军在北非惨败的命运。

    半小时后卡图科夫打来的一个电话就让他一颗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他们同意了,舒尔卡同志!”卡图科夫说:“虽然我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作用,但是……他们答应给我们送两具样品,另外还会派几个技术人员,他们会跟随一批空运物资明天赶到。”

    “太棒了!”舒尔卡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

    电话另一头的卡图科夫有些疑惑:“看来你把它看得很重!”

    “我不否认,卡图科夫同志!”舒尔卡赶忙掩饰道:“我不愿意放弃任何一点希望!”

    &nb



第三百一十六章 试射
    当晚,火箭筒就进行了试射。

    卡图科夫将卡拉什尼科夫和西索伊也叫到了现场,毕竟这也可以说是一次试验,如果成功的话还需要他们对其进行仿制,所以他们的参与当然是必要的。

    “我们把它称作m1火箭筒!”斯金奈从箱子里取出一个形状怪异的东西。

    之所以说它“怪异”,是因为它与舒尔卡印像中的“巴祖卡”有些不一样,比如有左右两个挡板和前端。

    斯金奈将火箭筒舒尔卡扬了扬,比划着介绍道:“这是肩托,我们在里头装了两节电池,它可以为火箭弹点火然后发射出去,就这么简单……”
1...5253545556...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