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原因是他们兵力过于分散,坦克数量不多同时又行动十分缓慢,步兵很难挡住德军坦克加步兵的进攻,哪怕是巷战。
但有火箭筒,只需要几个装
第三百五十三章 劝说
苏联1941正文卷第三百五十三章劝说德军沿着街道缓缓前进。
或许是因为有前车之鉴他们显得很谨慎,坦克每前进一段距离都要停下四处观察一番,偶尔还朝某些可疑的窗口打上一梭子或开上一炮,确定没有危险之后再继续前行。
埃贝尔上校是第六装甲师第2坦克团团长,他负责指挥特维尔大桥的进攻。
步话机里传来卢卡斯少将的命令:“不要急于前进,我们的目的是将那些俄国人挡住……”
埃贝尔上校知道这些。
事实上,他在居民区外还犹豫了一阵,他在考虑是否要攻进居民区,俄国人新式装备在巷战中的作用让已经让他心有余悸。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进入。
因为德军虽然取得初步的胜利,但他们的位置却很尴尬,桥头阵地附近除了废墟之外没有任何建筑可供隐藏,也就是说,如果不进攻的话,德军就面临“敌暗我明”的境地,苏军可以借着建筑的掩护攻击德军。
所以,德军需要占领一片建筑使自己有些防御纵深。
“停止前进!”埃贝尔上校下令。
部队马上就停了下来,步兵们围在坦克周围紧张的举着步枪四处警戒。最紧张的还是在坦克里的坦克兵,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敌人的新式反坦克装备,更知道一旦被命中会是什么下场。
埃贝尔上校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停下,他只感到一阵阵毛骨悚然,或许是第六感让他察觉到危险,但四处观察了一会儿却又什么都没发现。
这时只听“轰轰”的几声爆响,附近的两处建筑就被炸得支离破碎,碎石、碎瓦到处乱飞,有些甚至都飞到埃贝尔上校附近。
“战斗!”埃贝尔上校大喊,同时意识到自己似乎闯进了敌人的陷阱。
但这时才察觉已经太迟了,一辆辆苏军坦克已经从前方看似什么空无一物的建筑中撞开墙体开了出来,另外还有一个个从洁白的雪地中爬起的苏军士兵。
战斗从一开始就发展成了肉搏。
这是苏军希望的,就像之前说的,因为火箭筒只有100米的射程,所以他们总是希望近战。
事实上,巷战想不近战都难,因为巷战往往是敌人占据楼上一时又攻不上去,于是常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式,大规模开战就更容易因为视线遮挡,或是炮火、机枪射界较窄等原因敌我双方纠缠绞杀在一起。
不过这样的战斗显然是苏军占便宜,因为时不时的总会有几门火箭筒突然从楼上或是废墟中亮出来,然后“啾”的一声,就将德军坦克摧毁。
另一方面,则是近卫坦克第1旅装备了许多“**莎”冲锋枪,这玩意的射速和容弹量以及设计可以说就是为了冬天极寒情况下的巷战量身打造的。
德军的mp40冲锋枪,容弹量、火力持续以及低温安全性这些姑且不说,只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决定了它必定不如“**莎”。
这个细节在生产时其实很容易改变,那就是扳机的护圈。
扳机护圈又叫扳机护环,是用来防止意外性射击的,如果有它,士兵们在行军作战时往往会因为撞到什么或是做战术动作比如趴下、打滚等,都会触发扳机。
mp40甚至其它德军装备的扳机护圈都比较小,这是由欧洲气候比较暖和决定的,它完全能适应欧洲战场。
&
第三百五十四章 说服
然而,帅不过三秒。
就在希特勒对霍普纳做出承诺时,一个参谋就急匆匆的推门进来,拿着电报报告道:“元首阁下,特维尔大桥再次失守!”
希特勒一愣,然后怒不可遏的挥舞着拳头说道:“让那些混蛋马上把它夺回来!”
“事实上,他们已经做到了!”参谋回答:“他们夺回了特维尔大桥。但是……”
“但是什么”
“事实上,是俄国人自己退回去的!”参谋说:“他们炸毁铁路后又退了回去!”
于是希特勒就明白了,俄国人就是用这种战术切断德军的运输,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需要占领特维尔大桥。
“那就让他们守住!”希特勒想也不想就下令道:“把俄国人牢牢的封锁在居民区内,就像围住一群野狼一样,让他们无法闯出来咬人!”
“是,元首阁下!”参谋回应一声,转身就把命令发布了下去。
“我认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元首阁下!”霍普纳说:“我们已经无法守住目前的防线了,因为我军兵力不足、补给不足。那么,在这前提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收缩防线使它保持一条直线,这样至少会使我们的防线减少几百公里,由此可以节省大量的兵员并抢占更有利的位置夺取主动权”
霍普纳说的是有道理的。
希特勒所说的其实是伪命题,比如一旦撤退军队就会雪崩式崩溃或是抛弃装备等等。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不是主动撤退就会被敌人打退。
如果要二者选其一的话,当然是主动撤退更有序能保留更多的装备且占据防御的主动权。
反而是被敌人打退更有可能出现希特勒描绘的那幅画面。
所以归根结底,希特勒并不是在试图挽救自己的部队,他只是不愿意承认德军的失败不愿意面对现实罢了,他依旧痴心妄想的以为德军还能取得胜利或者至少能守住现在的防线等到天气转暖……这才是他下令“不许后退一步”的真正目的。
历史事实也证明希特勒的命令是错的。
因为希特勒的命令,德军坚守在阵地上被苏军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包围,许多地方出现崩溃于是丢弃了大量的装备。如果不是卢格不顾一切的违抗希特勒的命令下令第四集团军突围,德军只怕会全线崩溃……这也是历史上卢格元帅被解职的原因。
当然,这其中有许多德军表现出了他们的勇气和胆识,即便在被苏军包围了不放弃战斗,比如霍尔姆。
这使苏军无法放开手脚追击。
但是,以德军这样的素质和纪律,如果像霍普纳说的那样主动撤退,将现在因为进攻莫斯科而形成的一条弯曲得像一条长蛇的似的防线拉直,或许根本不会出现希特勒描绘的那样而且损失及丢失的地域都会少得多。
“元首阁下!”霍普纳接着说道:“在这种不适宜的气候和地形上进行阵地战,将会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样的消耗战。我们将损失大批的军官和有经验的士兵,我们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而得不到任何好处,这些损失将是无可弥补的!”
这意思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德国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兵才是军队最大的财富,只要保住他们而不是让他们在冰天雪地中无谓的冻死,德军就还有进攻莫斯科的机会。
但希特勒却完全听不进霍普纳的话。
希特勒凑近霍普纳,冷冷的说道:“你要明白,将军!我是元首,我认为我有正当的理由,要求每一个德国士兵牺牲自己的生命。不是为我,而是为了伟大的德意志!而你,我的将军,我认为你应
第三百五十五章 崩溃
霍普纳当时正在吃午饭,他刚刚从狼穴回来就去前线转了一圈,然后才返回指挥部。
参谋在霍普纳身边涛涛不绝的说着:“将军,我们应该收缩右翼,因为其侧翼忆无法挡住俄国人的进攻,否则俄国人将在我们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
这时电话来了,通讯兵将电话递给霍普纳。
霍普纳接过电话后就听里头传来希特勒的声音:“将军,我命令你交出指挥权,第四装甲集团军由内根少将指挥!”
然后电话就挂断了。
霍普纳不由一愣,这虽然是意料中的事,但他却没想到会在这时候,在前线战斗打得如此紧张的时候。
更让霍普纳没想到的是,他的处分不仅是撤职,就连军衔也被撤销了。
古德里安等人虽然也被撤职,但他们都保留了军衔,也就过一段时间可能再次被起用。
但霍普纳却是彻彻底底的成了一名什么也没有的百姓带着耻辱离开了军队。
或许,这也是霍普纳在此之后就成为刺杀希特勒的急先锋的原因。
当时的霍普纳表现得很冷静,身为职业军人的他知道在战场上不能意气用事。
霍普纳向同样接到电话正惊愕的望着他的内根少将扬了扬头,说道:“交给你了,祝你好运!”
说着,霍普纳就从墙上取下军帽走出了指挥部。
第四装甲集团军的官兵上上下下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因为霍普纳显然是个出色的指挥官,他带领着部队在法国战场和苏联战场上都立过赫赫功勋,同时身为一名上将总是在第一线指挥……所以霍普纳被撤职毫无疑问的会对第四坦克集团军造成相当的影响,而这不是内根少将能压得住的。
果然,霍普纳还在飞往狼穴的路上的时候,第四坦克集团军就已经开始出现崩溃的迹像了。
此时的舒尔卡还在与第六装甲师来来回回的争夺着特维尔大桥。
实际上此时争夺大桥已没有意义了,因为就算舒尔卡放弃特维尔大桥,德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运输并将足够多的补给运送给第四坦克集团军……甚至就算补给能运到也无法挽回败局。
舒尔卡只是突然感觉到头顶上德军战机的呼啸声少了,心理上的压力也随之一轻。
在此之前,苏军之所以不敢与敌人在空旷地上作战,并不是因为近卫坦克第1旅打不过敌人装甲师,而是因为他们占据了制空权。
正在舒尔卡疑惑的时候,就听卡图科夫打电话来兴奋的叫道:“打得好,舒尔卡,他们失败了!”
“什么失败了”虽然舒尔卡知道是什么,但他不敢确定。
“德国人的防线崩溃了!”卡图科夫说:“因为我们切断德国人的补给线,加里宁方面军已经突破德国人的防线,德国人开始的大面积逃跑,我们胜利了!”
周围的战士们也听到电话里的声音,但他们也像舒尔卡一样不敢相信。
直到指导员振臂一呼,叫道:“听到了吗,同志们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于是欢呼声马上就响了起来。
虽然近卫坦克第1旅取得的胜利很多,但这一次胜利与往常不一样……这次胜利是反攻的胜利,也就意味着德军莫斯科战役这个战略目标的失败,意味着苏军已经守住了莫斯科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现在,就是苏军能把德军赶出多远的问题了。
“上尉同志!”指导员兴奋的说:“现在该是我们进攻的时候了,下命令吧!
第三百五十六章 哄抢
总算是离职了,一身轻,往后写书就是士兵的工作了,你们就是俺的衣食父母……是不是瞬间就有地位提升的感觉只是可怜了俺,刚出虎穴就进了狼窝!哪一天才能继承个几千万的遗产不用干活……
事实证明希特勒的判断是错误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希特勒根本就知道他自己是错的,他只不过是为自己“不甘心撤退”寻找借口。
第四集团军在卢格元帅的指挥下是层层布防有序的撤退,而第四坦克集团军则是被加里宁方面军击溃一路追杀损失惨重……这时才真的出现像希特勒说的那样,一路丢弃重装备甚至连步枪都丢掉的状况。
这其实就是不尊重客观事实以为只凭精神和意志就能改变一切的结果。
舒尔卡相信,希特勒肯定没有学习过中国兵法,否则他应该知道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而且希特勒的“临阵换将”还不只是换一个两个,一换就一大批,连古德里安、冯.博克、霍普纳等这些颇具声望的将军都接连被换。
如果不是德军素质好,根本就经不起希特勒这样折腾。
由此也可知希特勒的固执,前线大批英勇奋战、功勋卓著的将领成批的建议撤退,这已经说明前线已经到崩溃的边缘,如果按这些将军们建议的那样,暂时收缩防线等待天气暖和一些或是补给充足一点再进攻,拿下莫斯科或许还有希望。
毕竟德军崩溃被迫后撤,也只是撤到距离莫斯大约两百公里的位置就稳住阵脚……而两百公里,对于德军拥有制空权坦克能开得动的德军来说可能只需要几天的时间。
当然,舒尔卡只能庆幸希特勒的刚愎自用,否则莫斯科将一直处于德军的锋芒之下坐立不安。
现在,舒尔卡知道至少在莫斯科方向上不需要再担心德军的进攻了。
士兵们跟着坦克缓缓推进,德军撤退之后,近卫坦克第1旅奉命占领特维尔。
之所以会命令近卫坦克第1旅占领特维尔,一方面是因为近卫坦克第1旅的“玛蒂尔达”坦克速度太慢不适合追击,它在雪地里的行军速度甚至连步兵都赶不上,更别提此时的苏军还有大批的滑雪营了。
另一方面,则是特维尔是重要的交通位置,罗科索夫斯基担心德军反扑重新占领这里,所以干脆安排近卫坦克第1旅驻守特维尔。
“你们做的已经足够多了!”罗科索夫斯基说:“剩下的就交给其它部队吧!”
卡图科夫对此没有意见。
他对士兵们说:“我们是用在最艰难的战场上的,轻松的任务当然不需要近卫坦克第1旅!”
士兵们自豪的笑了起来。
坦克跨过特维尔河,不久就带着士兵们进入特维尔主城区。
这已经是近卫坦克第1旅第二次打进特维尔了,所以他们轻车熟路用最快的速度直扑火车站……
火车站是德国人运输的集中地,那里肯定会有许多补给,尤其是大批物资被截流在这里等待着运往第四坦克集团军的时候。
果然,当苏军坦克缓缓开到火车站时,发现还有几辆德军汽车停在火车站门口,数十名德军正在紧张的搬东西。
坦克一发炮弹过去将其中一辆汽车轰上天,其它德军士兵赶忙跳上汽车在子弹和炮弹的追击下落荒而逃。
苏军没有追击,事实上是追不上……“玛蒂尔达”的速度连人都追不上,何况是汽车。
或许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个,德军搬运物资的部队才敢坚持到这时候才离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