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斯篷内克中将!”曼施坦因说:“你留下一支小部队断后,你本人马上赶往占科伊接手指挥,我需要你在那组织起防御,一定要坚守至援军赶到,明白吗”

    “明白,将军!”斯篷内克回答得很有底气,因为这几乎就意味着曼施坦因承认他的错的,也就是斯篷内克之前抗命从刻赤半岛撤退是正确的选择。

    其实这根本就不需要曼施坦因承认,如果没有斯篷内克中将指挥的第46步兵师挡一挡,此时的德军只怕都已经被封锁在克里木半岛无路可逃了。

    “将军!”副官问曼施坦因:“我们是否要调更多的部队回援占科伊!”

    曼施坦因明白副官的意思。

    这个“回援”其实是逃跑,是突围。

    否则,等俄军攻下占科伊再站稳脚跟就来不急了。

    “不,埃里克!”曼施坦因无力的摇了摇头:“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将会将自己的后背暴露在塞瓦斯托波尔面前,我有理由相信……俄国人马上就会从塞瓦斯托波尔登陆并对我们发起进攻!”

    这就是德军进攻克里木的尴尬,他们会处于塞瓦斯托波尔和刻赤半岛的天然包围中。

    可历史上曼施坦因却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将苏军打得惨不忍睹。

    当然,这其中还有麦赫利斯这个家伙在苏军阵营瞎指挥的功劳。

    所以曼施坦因能晋升元帅还需要感谢麦赫利斯。

    不过现在曼施坦因却无法这么轻松,事实上,此时的他在舒尔卡的进攻计划已经是左支右拙焦头烂额了。

    应该说斯篷内克中将很幸运,他接到命令后马上将指挥权交给副官带着警卫连直奔占科伊。

    然后不到半小时,斯篷内克中将就收到断后




第四百二十章 贿赂
    速度,似乎成为赶往占科伊两支部队的关键。

    但现在苏军的速度似乎不够快。

    “我们应该要争取更多的时间!”舒尔卡说:“也就是加快行军速度!”

    “我们做不到!”卡图科夫朝前方扬了扬头:“我们必须跟在扫雷坦克后前进,否则就得冒着失去坦克和人员的危险!”

    “或许我们不一定非要这样!”舒尔卡回答:“我们有半履带车!”

    半履带车的优势就是其越野性能好,它有一定的火力和防御力,同时又比坦克轻得多。

    这些优点使半履带车可以在雪地上行驶而不用担心陷在其中无法动弹。

    想了想,卡图科夫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一支全由半履带车组成的突击队就组建起来了,这支突击队分成两队,每队12辆也就一个加强连,分别沿着公路两侧的野地往前包抄。

    他们不需要担心敌人的地雷,因为前方的德军是在匆忙间一边布雷一边撤退,这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将地雷布得很广。

    事实也证明舒尔卡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履带车离开公路前进时没有碰到多少地雷……之所以说“没多少”是因为偶尔还是能辗上几枚,而这些地雷甚至都不是德军布的,因为它是苏军的木壳雷,爆炸时飞射出一大堆木片的那种,显然是苏军撤退时随意布下的。

    这些木壳雷因为是木制外壳,所以威力并不大,轮胎甚至都没炸破……不过这可能是因为隔着雪层的原因,地雷是之前埋下的,雪一层层的覆盖上去,轮胎与地雷之间隔着雪层,于是直接辗上了居然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有一辆半履带车被炸断了履带,这多半也是半履带车长时间行驶没有及时保养,本身就比较脆弱。

    然后,其中一支突击队在一小时后就追上了正在公路上布雷的德军。

    接下来的情况就不用多说了,突击队马上发起了进攻。

    首先开打的是半履带车上的机枪,虽然起伏颠箥上的半履带车上精度不高,但十几挺机枪同时开火,而且德军还是聚集在公路上其中还有几辆装运地雷的汽车。

    于是子弹“哗哗哗”的一片过去很快就打倒了一大片德军,这其中还触发了几枚地雷……也不知道是子弹触发的还是正在布雷的德军因为突然遭到攻击慌张而触发的,几声爆响之后就有几名德军被炸翻在地。

    然后半履带车减缓速度,后车厢上的苏军士兵一个个从还在行驶的半履带车上跳了下来然后展开兵力。

    这是半履带车的训练科目之一。

    如果半履带车完全停下来的话显然很容易遭到敌人炮火打击,人员如果全都挤在半履带车上,一方面是这样容易被敌人团灭另一方面则火力不容易展开有……即便半履带车装载十二人并不拥挤,但同一时刻最多只有一侧的人能朝敌人射击,另一侧要射击要射击就必须站起身。

    于是就像现在这样,半履带车上只留下两名机枪手两名冲锋枪手,其它的全都下车作战。

    留着两名冲锋枪手的原因,是半履带车常常可以依靠其装甲和速度冲近敌人,这时冲锋枪手就可以突然冒出头来一阵扫射,如果再近些这些冲锋枪手还可以投掷手榴弹。

    哥萨克就喜欢这个角色。

    这也是哥萨克身为排长一个优势,他有选择自己装备的权力,就像部队刚装备火箭筒时他就是一名火箭筒射手一样。

    “哥萨克同志似乎是全能的!”指导员对舒尔卡说:“他会开车、会打火箭筒,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冲锋枪手!”

    “我记得你以前反对他担任排长!”舒尔卡说。



第四百二十一章 突击队
    哥萨克的训练方式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掷弹手和司机配合,在司机驾驶着半履带车用最快的速度冲向敌人时拿着手榴弹做好投掷准备,在半履带车转向的一霎那将拉弦并将手榴弹投掷出去……由于手榴弹带着半履带车行驶的惯性,所以能投掷得更远。

    就像现在这样,哥萨克在飞驰的半履带车上自如的指挥着掷弹手接二连三的将手榴弹投掷到德军人群中,在一声声爆响中将德军炸得一片慌乱。

    这时的手榴弹甚至比迫击炮还管用,因为一方面迫击炮很难命中距离这么近的目标,另一方面则是迫击炮瞄准需要时间调整诸元,而半履带车又在高速运行,于是迫击炮就总是滞后也就是命中目标基本靠运气。

    而手榴弹却是随拉随响,训练有素的话还可以做到快速投掷,于是半履带车时而拐弯时而急驰,一枚枚手榴弹就从它后车厢处抛掷而出,将德军炸得毫无还手之力。

    这还不是最糟的,突击队每辆半履带车都配一门火箭筒……这火箭筒的原意是增强其反坦克能力,也就是一旦与敌人装甲车、坦克遭遇时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但其实它用于对付步兵也有很大的作用。

    此时的火箭筒射手已经跳下车,他们在地面稍做准备后就“嗖嗖”的朝德军发射出一枚枚火箭弹,反步兵火箭弹炸开造成的伤亡就不用多说了,几发火箭弹命中了德军装载地雷的汽车,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整辆汽车都被炸上了天。

    德军慌忙趴在路边堆积的雪地里进行抵抗……此时的公路旁大多都堆积着积雪,无论是德军还是苏军,在占领公路后都会用推土机或是人工将公路积雪往两侧清,这不只是为了交通运输,另一个好处就是公路两侧有一米多高的雪墙可以使天空的飞机很难发现在其间行驶的汽车。

    此时这雪墙就正好可以成为德军抵抗半履带车突击队的进攻。

    然而,就在这时……公路的另一侧又传来了马达的轰鸣声,于是德军官兵就知道他们完了。

    战斗一共进行了四十分钟。

    苏军两个加强连的兵力前后共歼灭俘虏了德军一千余人。

    一千余人或许不算多,至少跟之前与罗马尼亚骑兵旅作战时相比不算什么,但这些都是战斗力和素质相当不错的德第46步兵师。

    而且这场战斗的形式有些奇怪,德步兵师处于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掉的状态。

    打吧!

    德军对半履带装甲车无可奈何,机枪、步枪等都无法击穿半履带车的装甲。

    反坦克炮或许可以,但它根本没来得及布署,而且它们还是火箭筒绝好的靶子。

    反坦克手榴弹……算了吧,它无法靠近到投掷距离。

    逃跑!

    汽车、桶车第一时间就被击毁,两条腿当然跑不过半履带车的轮子和履带。

    德军甚至还想到了应对之策,他们分成几个方向逃跑。

    问题就在于半履带车的速度快、火力猛,它们就像一匹匹快速奔跑的狼似的,时而分散时而聚集,到处驱赶着逃跑的德军。

    最后德军发现这么逃不是办法,于是只能举手投降。

    这次战斗带来的好处,就是之后部队行军就不用跟在扫雷坦克后了,因为德军埋雷部队已经被解决掉,然后再往部队前头摆上一支快速侦察部队……这支所谓的快速侦察部队其实就是几辆半履带车配上两辆轻型坦克去踩雷的,t34要是被炸坏就太不划算了,要炸就炸基本要被淘汰的轻型坦克或是相对廉价的半履带车吧!

    &nbs



第四百二十二章 玩火
    其实需要的不是舒尔卡,舒尔卡当然也无法调动空军。

    确切的说,需要的是舒尔卡说服麦赫利斯……现在大家都知道能说服麦赫利斯的只有舒尔卡,其它人提出建议反而会坏事,因为现在的麦赫利斯自以为是,其它人想要告诉他该怎么怎么做的时候,往往会没来由的遭到他的一通批评。

    这其实是有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像斯大林用人很多时候不客观一样,麦赫利斯也是如此。

    不过这似乎很容易理解,就像舒尔卡和他的部队救下了麦赫利斯,于是麦赫利斯就不相信自己的警卫而更相信舒尔卡的作战部队……越是对战场不了解的人就越是会这样主观而固执的认为这样才是最安全的,谁跟他讲道理都没用。

    舒尔卡则是一次又一次向麦赫利斯提的建议都被证明是有效的,尤其是在斯大林方面“有效”……麦赫利斯因此多次得到斯大林的赞赏,于是麦赫利斯几乎可以说就认准舒尔卡一个人了。

    为此指导员还警告过舒尔卡。

    “我认为我有必要提醒你,舒尔卡同志!”指导员眼里有些犹豫,似乎是临近这一刻还在考虑是否应该说。

    “什么”舒尔卡问。

    “那个,有些人……你千万不要过于相信他!”指导员没有指名道信,他甚至顾左右而言他:“你知道的,我们的许多战士都不像他们表面看起来那样!你不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他们很可能会给你带来危险,我是说……”

    听到这里舒尔卡就知道指导员说的是谁了。

    听到这些时舒尔卡不由一阵感动,要知道麦赫利斯可是总政治部主任,是指导员的上级的上级的上级……麦赫利斯应该是指导员竭力巴结的对像。

    另一方面,麦赫利斯“小报告之王”这个外号也不是浪得虚名,部队里到处都有他的眼线,甚至就连舒尔卡的部队里都有……麦赫利斯通过补充新兵的方式补充进来,他们虽然伪装得很好,其它战士甚至都没发现,但舒尔卡和指导员却不是傻瓜。

    因此,指导员说的这些话随时都有可能让他惹祸上身,而且这个“祸”还不是小“祸”。

    但指导员还是冒险说了这些。

    “我知道,指导员同志!”舒尔卡欣慰的朝指导员点了点头:“我知道该怎么做,而且我相信,不管别人怎么样,我总有几个值得信任的战友!”

    指导员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舒尔卡的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也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就比如之前弗拉基米尔将军不小心透露了些信息出去……如果不是解决得快,只怕他与麦赫利斯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了。

    所以,舒尔卡所做的这些用“玩火”来形容也不为过。

    甚至有一天,这场战争胜局已定的时候,舒尔卡就有理由相信麦赫利斯会全力对付自己……舒尔卡是所有这些事的知情人和参与者,“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舒尔卡还是知道的。

    想要麦赫利斯“识英雄重英雄”

    算了吧,他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他甚至不知道英雄是什么,满脑子只有权力和**。

    但是,至少在现在,舒尔卡必须与麦赫利斯合作,因为只有利用他,舒尔卡才能调动更多的资源并把它们更合理的投入到眼前的战场中去。



第四百二十三章 声东击西
    附和了麦赫利斯一番,舒尔卡就指着地图说道:“麦赫利斯同志,听说您指挥海军步兵旅进攻苏达克”

    “是的!”麦赫利斯回答:“你觉得这么做怎么样”

    “很好,麦赫利斯同志!”舒尔卡说:“事实上……它太棒了,我们两面出击打得德国人首尾难顾!”

    “哈,你们瞧!”得到舒尔卡的肯定,麦赫利斯就高兴的朝其它人扬了扬头:“他们居然告诉我这不是好的选择,现在听听‘突围英雄’是怎么说的!”

    阿历克塞有些不解的望向舒尔卡,他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舒尔卡没解释什么,他只是指着地图说道:“可惜,德国人不敢应战,他们已经开始准备逃跑了,麦赫利斯同志!”

    麦赫利斯一阵意外,愣了下后就点头说道:“哦,是的。这些胆小鬼,他们正逃往占科伊!”

    “没错,麦赫利斯同志!”舒尔卡补充道:“据说是德第28步兵师!”

    “是德第28步兵师!”阿历克塞解释道:“可是他们……”

    “他们正逃往占科伊!”舒尔卡打断了阿历克塞的话:“我认为我们应该乘胜追击,麦赫利斯同志,不能让他们这么轻易逃走!”

    “没错,这正是我想做的!”麦赫利斯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摆出一副思考的样子。

    “所以,我们应该组织空军拦截他们!”舒尔卡说:“近卫坦克第1旅也会派出部队赶到其前方阻滞他们前进,如果,我们进攻苏达克的部队还能分出一支来朝辛菲罗波尔前进就更理想了!”

    “说得对,舒尔卡!”麦赫利斯微笑着说:“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接着他就转向阿历克塞,问:“你还有其它意见吗,阿历克塞同志”

    “不,没有,麦赫利斯同志!”阿历克塞似乎还有点没反应过来,他又看了看地图,然后瞄了舒尔卡一眼就回答道:“我完全同意这么做,麦赫利斯同志!”

1...7374757677...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