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没想到形势变化如此之快,“虎式”还没到达目的地刻赤半岛就已经丢了。
不仅如此,俄军甚至还直扑占科伊试图封锁包围进入克里木半岛的德军。
于是,曼施坦因只能紧急命令“虎式”坦克营在占科伊布署。
“那是一款什么坦克”斯篷内克问坦克营营长梅克尔少校。
“事实上,我不知道,将军!”梅克尔少校回答:“我们得到这坦克到现在才只有十五天!”
“十五天”
“是的!”梅克尔少校回答:“包括运来的路上,在此之前我们都是使用模型训练的!”
梅克尔少校没说的是,由于时间紧迫,“虎式”坦克甚至在运往这的平板车上还在焊接零件,更换履带下车后才进行第一次调试……“虎式”坦克因为车身过宽,上平板车时需要更换较窄的履带,下车后再将原履带更换回来。
“它能对付敌人的t34吗”斯篷内克又问了声。
梅克尔少校迟疑了下,然后就回答道:“如果从数据上来看……它可以,将军。因为它有88mm口径坦克炮,能在一千米外击毁敌人坦克,而敌人坦克在两百米内都未必能击穿它的前装甲!”
“那你在犹豫什么”斯篷内克注意到梅克尔少校不自然的表情:“它有什么问题吗”
“故障率高,将军!”梅尔克很干脆的回答:“尤其是在开动的时候,毕竟它是一款不成熟的新坦克!”
斯篷内克点了点头,一边端详着面前这个庞然大物一边说:“也许,我们可以尽是避免这一点!”
斯篷内克中将的办法,就是尽量让这坦克不要开动……如果它开动了容易发生故障的话,这倒的确是个好办法。
因为很明显,它如果只呆在坦克掩体内朝目标瞄准,要做的就只是调整炮坦,用到的功能仅仅是其中一部份,当然就能成级数的减少故障概率。
斯篷内克中将就是这么做的。
他甚至组织人员构筑了几道铁轨然后用平板车将虎式坦克运进了坦克掩体。
此时的“虎式”坦克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坦克了,因为它实际上是依靠铁轨机动的。
斯篷内克中将告诉那些跟着坦克一起来的维修人员:“你们只需要保证它还能瞄准就够了,其它的就等打完这场仗再说!”
接着,斯篷内克中将又让人在战壕前布下地雷、铁丝网、路障。
最重要的是反坦克壕。
那道反坦克壕看起来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无法阻止t34前进,但它的目
第四百二十九章 锡瓦什湖
舒尔卡没有猜错,甚至舒尔卡自己都参与了接下来的进攻……近卫坦克第1旅兵力不是很充足,又分成三面,所以第一坦克营及第一步兵营当然要上,不仅要上还是主攻方向。
第一坦克营是从占科伊东面展开进攻的。
之所以选择这一面,是因为一带本来也就是需要肃清和占领的地方。
占科伊北面和东面都是锡瓦什湖。
这个锡瓦什湖有些特别,它与亚速海被一条又细又长的沙洲隔开,这条沙洲叫阿拉巴特岬,其最窄处只有270米,却有110公里长。
这使锡瓦什湖有了些特点:盐份高、淤泥厚,水浅……最深不过3米。
苏联内战时伏龙芝指挥的军队就是从这里强渡至克里木歼灭了白军结束了内战,这次行动皮里柯普行动也就此被载入史册。
今天,近卫坦克第1旅进攻占科伊的弹药和补给就有一部份是来自锡瓦什湖方向……从捷姆留克斯基经过亚速海可以直接将补给送到占科伊,甚至在苏军重新占领了刻赤半岛后,最近的港口距离占科伊只有十几公里。
当然,此时苏军还没能全面控制刻赤半岛,所以补给主要来自捷姆留克斯基。
因此,从东面进攻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打通补给路线,这是苏军拥有制海权的一种优势,近卫坦克第1旅当然要善于利用。
斯篷内克似乎没有想到这一点,或者说他即便是想到了也无能为力……他手里的“虎式”坦克只有四辆。
这四辆坦克只有集中在一个方向才能起作用,否则每个方向一辆两辆,成群的坦克涌上来怎么也挡不住。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斯篷内克没有错,他只能用一种伪装,也就是假装调出“虎式”希望能让敌人上当。
如果是曼施坦因亲自指挥这场战斗的话,他肯定不会笨到以为敌人已经上当了,因为曼施坦因知道自己的对手是“突围英雄”。
只可惜曼施坦因并不在这里,此时的他正在协调几支援军赶往占科伊,另一方面又在指挥部队进攻塞瓦斯托波尔……如果能快速攻下塞瓦斯托波尔,那么德军就能解决两面接敌的问题。
对于占科伊战术细节上的问题,曼施坦因根本就不知道也没过问。
不过他与斯篷内克还是有过交流。
“情况怎么样了,斯篷内克中将”曼施坦因在电话里问。
“不算太糟,将军!”斯篷内克回答:“我们成功的挡住了敌人一次进攻,摧毁了他们十几辆坦克……那几辆坦克起作用了,他们对敌人的t34有绝对的优势,只可惜数量不足,我希望他们能多送几辆上来!”
“只有这么多了,中将!”曼施坦因回答:“就算有,也来不及送到!”
“是的,将军!”
“你要做的,就是防守到天亮!距现在……”曼施坦因看了下怀表,说道:“大慨还有5小时,有问题吗”
“没问题,将军!”斯篷内克回答。
“到时我们的援军会赶到,同时我们的战机会全力为你们提供掩护!”
“是,将军!”
“你要小心!”最后曼施坦因交待道:“你面对的是近卫坦克第1旅,你的对手可能是‘突围英雄’!”
“是,将军!”
双方的交流仅此而已。
斯篷内克没有将具体的战术问题向曼施坦因汇报,因为他认为这不是曼施坦因这样的第11集团军指挥官需要知道的。
另一方面,斯篷内克又没有把曼施坦因提醒他的“突围英雄”放在心上。
他甚至还认为曼施坦因这是句玩笑一个调侃。
五小时,斯篷内克中将相信能做到。
然而就在这时,炮弹的呼啸和爆炸声就从东面响了起来。
&nbs
第四百三十一章 信息
在苏军步坦协同下,德军的反坦克炮阵地很容易对付。
此时的苏军坦克应该说有一定的夜战能力……主要就是因为有了“坦克电话”和跟随步兵,所以一发现敌人反坦克炮阵地,马上就有成片的子弹朝目标倾泻而去,跟随步兵还会为坦克炮手指引目标,一炮过去就什么没有了。
不过这样的反应速度还是慢的,更快的是步兵的迫击炮和火箭筒,几发炮弹过去很快就将反坦克炮炸哑了。
其实反坦克炮并没有这么容易对付,问题在于德军能对t34构成威胁的反坦克炮不多,除了pak40和88mm高射炮外,其它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反坦克单位严重不足,苏军五十辆t34一拥而上,只损失了三辆坦克就突破了德军防线。
很快到处都是德军溃兵……并不是所有德军都是精锐,尤其是后续增援部队,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挡不住敌人进攻时就大面积逃跑。
舒尔卡和士兵们则跟在后头举起枪来瞄准他们的背影,然后一个又一个的将其击杀。
这从某方面来说没有多大意义,胜负已定而且他们已经退出战斗,但作为敌对的双方在这种情况下都不会饶过对方。
于是,一发发子弹射出,一排排逃跑的德军倒在冰冷的雪地里。
很快,洁白的雪地就到处都是鲜红的血渍,就像白布被染上了红颜料似的分外刺眼。
这时,突然一声炮响,一辆t34的炮塔就被整个掀起远远的抛到后方……这是“虎式”命中t34时独有的现像,主要是其88mm反坦克炮威力太大了。
德国人常常把这种现像称为是苏军t34向“虎式”脱帽致敬。
这在苏军部队中甚至造成了一种恐慌。
虽然苏军士兵并没有说,事实上,就算他们说了在这枪炮声中也听不见。
这是舒尔卡的一种感觉,感觉到刚才还士气正盛勇往直前的部队突然就矮了半截。
“新型坦克!”舒尔卡听到有人叫:“德国人的坦克!”
叫声里充满了恐惧,这对近卫坦克第1旅的士兵来说不正常,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早已见惯了各种危险和意外,而现在却因为“虎式”的出现而惊慌。
战后舒尔卡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种现像很正常,战场上十分常见,比如之前德军在战场上发现苏军手里有火箭筒可以轻松的击毁他们的坦克时也出现恐慌……他们更害怕的其实不是装备本身,而是对这种装备的无知。
人类天生就害怕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舒尔卡之所以没有那种害怕的感觉,不是因为勇敢,而是因为他知道那是什么,也知道那玩意并不是无敌的。
“他们的数量不多!”舒尔卡大声命令:“冲上去!”
“冲上去!前进!”指导员大声传达舒尔卡的命令。
但命令没能及时传达给坦克乘员,一辆坦克停稳车身,调整了下炮口后就朝黑暗中瞄准。
一发照明弹高高的升上了天空,照亮了一辆停在雪地中的“虎式”,就像名字一样,它就像一只老虎坐在那似的不怒自威。
“轰”的一声,乘着这时候t34开火了。
炮弹很明显命中了“虎式”,但只听“铿”的一声脆响,装甲上闪出一道火星,“虎式”安然无恙。
这几乎把所有的苏军都吓坏了,因为彼此间距离只有两百多米,t34在两百多米的距离上居然无法击穿其装甲。
几辆坦克的前进速度明显缓了一缓,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样下去是否有意义。
“继续前进!”舒尔卡大喊:“进入两百米距离开火!”
“继续前进!”命令很快就通过坦克电话传到了坦克内。
这也是坦克电话的好处之一,它使步兵与坦克之间的信息传递更方便,而不需要像传统的联系一样需要通过电台。
两百
第四百三十二章 缴获
这场战斗,斯篷内克犯的错误是以为自己的策略能骗得过苏军。
这想法或许是正常的,因为苏军作战通常是直来直去,甚至进攻时间及战术都很有规律。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突然变得灵活甚至还想到斯篷内克的前头,这让斯篷内克措手不及以至于犯下一系列的错误。
比如他让“虎式”马上增援东面。
这时的斯篷内克应该能判断出增援东面已经来不及了,匆忙增援的结果只会让“虎式”发生故障或是被淹没在t34的洪流之中。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虎式”全部拉回占科伊防御。
如果这样做的话,首先因为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不用直接进入作战,所以依旧可以利用铁轨机动。
其次就是可以依靠建筑掩护封锁街道,甚至可以且战且退,守住五小时等到天亮援军赶到就不是什么难事。
但斯篷内克却没有这么做。
在他的命令下,四辆“虎式”前往增援东面……既然增援东面,而且东面正在作战,所以当然不能再用平板车牵引着开赴战场。
否则,用于牵引的履带车被击毁了“虎式”就无法动弹了,它甚至无法从平板车上下来,同时“虎式”的精度也会受影响,因为是在会移动的平板车上开炮底盘不稳,这与军舰在摇晃的海面上射击所以精度不佳的道理相似。
于是,一辆“虎式”因为故障而无法发挥作用就是情理中的事,德军“虎式”部队还没开战就损失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战斗力。
另一个错误,就是这几辆“虎式”协同不够。
其实,德军“虎式”增援东西是有胜利的机会的。
如果“虎式”不是分成两批赶到战场而是三辆一起出现的话……就可以一辆在中间,另两辆分别掩护侧翼。
于是,就算有十几辆t34在同一时间朝它们一拥而上,被这三辆“虎式”一分,每辆“虎式”对付四至五个目标,那还是有可能获胜。
可以想像那种情景,t34一波接着一波的涌上来,还没进入威胁“虎式”的距离或者进入距离停下瞄准的时候就被干掉,最终十几辆t34都会被击毁在进攻的路上。
如果再配上几辆“三号”、“四号”坦克掩护就更理想。
然后其它涌上来的t34也不例外,甚至这时苏军就该撤退甚至崩溃了……这并不是损失多少辆坦克的问题,而是认为进攻只是毫无意义的伤亡的问题。
但德军这三辆“虎式”却不是一批上来的,而是先上来一辆。
这一辆几乎可以说是给苏军一个练习的机会,虽说它已经给苏军足够的震撼。
然后,在苏军知道两百米内能从正面摧毁这个怪物之后,德军接着上来的两辆“虎式”就无法达到之前的效果了。
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德军丢掉了这场战斗的主动权。
失去“虎”式的掩护,德军就像是没了牙的老虎,一路被苏军追着躲进了城内希望能依靠巷战抵挡苏军。
但这显然是痴心妄想。
苏军拥有马力强大的t34,那些建筑在它面前就像纸糊似的,它们可以轻易的冲开一面面墙然后带着苏军清剿一幢幢建筑。
猜你喜欢